黄梅县历史人物介绍
柳润泗
  柳润泗,又名任四、如洪,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26年秋,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湖北,来到黄梅。在中共黄梅地委的协助下,黄梅县成立了革命政府,接著成立黄梅县人民自卫团,柳润泗这时已是中共党员,由区、乡农会推荐,带着一支枪参加县人民自卫团。1927年秋,夏斗寅叛变革命,“围剿”人民自卫团,人民自卫团被迫解散。柳润泗偷偷地又把这支枪带回小溪山埋藏起来,等待时机。党的八七会议后,开展秋收暴-动,柳润泗又挖出这支枪,参加中共鄂东军委书记周为
革命烈士 (19031934)
卢文钦
  卢文钦,又名文清、文卿,1905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的垄坪山乡。黄梅县位于鄂东边陲,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与安徽、江西接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黄梅是全国较早成立党组织、燃起无产阶级革命烈火的县份之一。1923年,19岁的卢文钦,风华正茂,他不安于封闭的山乡生活,看不惯地主豪绅作威作福,决心驱除黑暗,追求光明,但找不到正确途径。开始只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与同村学友卢伯雄、商味书等组织世儒学会,联络当地知识青年与恶势力斗争。1924年,
革命烈士 (19051936)
梅玉珂
  梅玉珂,1904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关镇一个破落地主家庭。3岁的时候,母亲病故。撇下她们姊妹三个,幼小无依。在汉口当律师的爸爸,只好另娶安徽寿州的王氏抚养三姊妹。梅玉珂刚刚懂事的时候,就甩着燕子尾巴式的辫子,跟着一个塾师读了四年的书。梅玉珂一家五六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薪金来维持,生活十分艰辛。1925年,梅玉珂的父亲在汉口扩大了营业,增加了收入,梅玉珂的两个姐姐出嫁后分别去世,父亲便把她和继母王氏接到汉口生成里128号来住。一到汉
革命烈士 (19041927)
沈建华
  沈建华,原名沉传勋、沉木火,化名宋家珍。1904年10月7日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沈祖照因积劳成疾,于1908年去世。1910年母亲张氏因生活所迫改嫁他处。6岁的沈建华和4岁的童养媳张金娣与瞎子祖母在一起,祖孙三人相依为命。他们家里只有两间茅屋,一亩多薄地。祖母不分昼夜帮人纺纱、推磨,年幼的童养媳一年四季提着破竹篮到处捡柴禾,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他们一家省吃俭用,供沈建华在村里读了四年私塾。放学后和假期中,沈
革命烈士 (19041930)
石炳干
  石炳干,字奎生,名显徇,1902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1922年,石炳干从黄梅县八角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南通纺织学校,中途因眼疾休学。1923年,他入武昌师范大学社会系当旁听生。1924年,他赴上海报考汽车专科学校,因家境贫困,考取而不能就读。出于对当时腐朽-制度的不满,石炳干转而专门从事革命活动。当时,他与黄梅旅沪学生梅电龙(龚彬)、梅中林,旅宁学生宛希俨、吴致民等党团员往来密切,活动频繁,并由在沪同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国
革命烈士 (19021928)
王达强
  王达强,名镜清,号士豪,乳名百发,1901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八日)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古角山王安仁村。这里群山环抱,路转峰回,青松绿竹,飞瀑流泉,风景十分秀丽。然而在旧中国,这秀丽的山山水水,却和贫苦百姓无缘。住在这里的劳苦大众,长年累月为地主豪绅当牛做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那些朱门大户,不稼不穑,却饱食终日,挥金如土,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种强烈的反差,在年少的王达强心灵深处投下了一片阴影。王达强的父亲王海舟是前清的儒生,思想守旧
革命烈士 (19011928)
宛希俨
  宛希俨,字畏如,笔名斯年,1903年2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独山宛大屋。父亲宛瑶峰是前清廪生,以教书为生,思想比较开明。宛希俨自幼随父攻读,1917年考入武昌启黄中学,并任学生会主席。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武汉和黄梅的-,走上街头,唤起民众,共同反对-贼。他还加入林育南、谢远定、李书渠等人发起的“健学会”,并与陈学渭等发起成立“武昌人”社,经常与恽代英、林育南等人一起活动,阅读进步书刊,讨论社会问题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
革命烈士 (19031928)
王绍之
  王绍之,字德生,名临川,化名曾德安,黄应龙,1906年2月17日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古角山王敬湾的一个地主家庭。他于1925年武昌启黄中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由组织推荐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北伐时,他任国民革命军营长。1928年春,王绍之奉命脱离国民革命军,回鄂东协助中共鄂东军委书记周为邦领导黄广暴-动,担任中共黄梅县委军事部长。县委考虑他是古角-团总王焕廷的儿子,利用这一特殊身份,以开中药铺做掩护,恢复组织,准备暴-动,
革命烈士 (19061935)
熊映楚
  熊映楚,号厚丰,1903年8月15日生于湖北黄梅县濯港镇五沙坡一个农民家庭。他幼读私塾,1918年入县八角亭高等小学堂;1921年考入湖北省第一中学。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成立总工会举行罢工,他积极组织同学-,声援工人,并参加工人-,奋不顾身与镇压工人运动的反动-搏斗。为此,学校令他退学。他转入中华大学附中就读,1924年毕业。是年暑假,他应好友宛希俨、吴铁汉之邀,到南京东南大学补习,并于秋天考入上海大厦大学理科。是时,大厦大学
革命烈士 (19032000)
张获百
  张获百,又名清正,1901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面王家桥。他少时读私塾。后入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在多云山下张河头作启蒙塾师。1921年以后,黄梅旅外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回乡之机,在县城创办“书报流动处”、“阅报社”,销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此时,渴求进步的张获百经常来县城看书读报,逐渐结识了宛希俨、李子芬、吴铁汉、王一飞、熊映楚等人。读好书,交益友,使张获百的思想有了一个新飞跃。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开始找到了人生奋斗的
(19011928)
周为邦
  周为邦,湖北省黄梅县李英乡燕窝宕人,生于1895年6月。幼年丧父,6岁入蒙学,15岁进经馆读书。五四运动后,受新思想影响,开始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和反动。1923年,黄梅旅鄂、旅沪、旅宁的进步学生,回乡组织青年读书会和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售发《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周为邦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得到良好的影响,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周为邦到广西入军官讲武堂学习,翌年毕业,不久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深造。北伐时,分到第七军从事军
(18951928)
周安灿
  周安灿,1896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张河乡周焕六村一个农民家庭。1903年入私塾读书,后考入九江同文中学,毕业后到九江活水医院学医,并留院工作。1914年,周安灿奉父母之命,与同乡女青年杨水英结婚,随即有了孩子。1921年,因在活水医院工资微薄,生活困难,周安灿经友人介绍转到当时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江西景德镇华法医院供职。两年后,母亲病逝,家境艰难,父亲无法,只得把3个未成年弟妹带到他那里居住,此时周安灿已有了3个子女,加上父亲和弟妹共9人
(18961934)
张维国
  张维国,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湖北黄梅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1980.09-1983.07,十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学生1983.07-1986.09,郧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导主任1986.09-1991.10,郧县师范学校教导副主任、政教主任、校团委书记1991.10-1992.03,郧县教委办公室副主任1992.03-1993.09,郧县团委书记(其间:1989.0
汤用彬
  汤用彬,《旧都文物略》与《燕尘拾遗》作者。汤一介之伯父,其弟汤用彤,其父汤霖。湖北黄梅人。曾任民国时期湖北省参议会秘书长、湖南都督府秘书长、交通部参事、第一届和第二届众议院议员、执政府机要秘书、善后会议专门委员、国史馆协修、国务院国史编纂处处长。汤用彬,字冠愚,又名颇公.黄梅县孔垅汤大墩人。山附贡生应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顺天乡试。后在腾录译学馆毕业,奖举人,升入国立分科大学毕业,授文学士。大学结业后,即从事军政活动,历任陆军部主
汤霖
  汤霖(1850-1912),字雨三,晚号颐园老人。湖北省黄梅县孔垅镇汤大墩村人。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恩科进士。1892年赴任甘肃平蕃、渭源知县。1898年去职,在渭源、兰州、北京等地设馆授徒。素喜汉易、《桃花扇》,善国学,有文传世。汤霖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以优廪生于光绪三年(1877)考中丁丑科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进士,于当年任甘肃省凉州府平番县(今永登县)知县。清光绪十九年(1893)至光绪二十三
(18501912)
汤一介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是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 (19272014)
蒋奎楼
  蒋奎楼(生卒年不详),原名蒋效江,字海臣,湖北黄州府黄梅县人。祖父蒋志培;父蒋楚兰;叔父嘉庆七年进士、台防同知蒋镛。奎楼道光二十年庚子与兄蒋梦楼同科举人,咸丰二年壬子科恩科(1852)第三甲第12名进士,户部山西司主事,五十七岁卒于京师。堂兄道光五年举人蒋恩濊;子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归州学正蒋宪仪。
[]
蒋镛
  蒋镛(生卒年不详),字怀弇,一字声永,时称“蒋黄梅”。湖北黄梅人。曾祖父蒋中璧;祖父蒋方焯;父慈利知县蒋志坦。镛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嘉庆七年壬戌科(1802)进士,旋补福建连江知县,以获盗功保升知州。道光元年澎湖通判。慈惠爱民,与武弁和衷相济;尤喜栽培士类。地故有文石书院,年久圯废,镛自为山长,士民皆爱而亲之。道光九年任泉州府台防同知,道光十六年卸任。在台湾颇有政声,崇文兴教。道光十二年,澎湖大风台,闹饥荒,奉旨勘察、赈灾,士民同声称颂
[]
张彬希
  张彬希(1884-1977),亦名文焕。湖北省黄梅下新镇人。中华民国外交官。清光绪十年(1884)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北方言学堂毕业。民国三年(1914),在海参崴东方大学毕业后,任驻哈尔滨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俄文翻译、中俄会审公堂会审员。1917年,任驻库伦办事大员公署秘书。1919年,任驻俄国庙街领事。1920年春,苏联红军进攻庙街,日本领事馆被炸毁。日方寻衅滋事,在华侨中寻找所谓“中方军舰支援苏军大炮”证人。张彬希获悉,深
(18841977)
蔡仁年
  蔡仁年,原名蔡泽伦,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蔡家渡村。1911年入学读书,数年后,访名师,入经馆,聪敏勤奋,20岁即通经史。加之年轻仗义,为人正派,遇事敢于秉公直言。1926年,北伐军开进了德化、黄梅,给蔡泽伦带来了新世代的春风。他联络贫苦农民陈忠坤、蔡老五,走村串户,发动穷人组织农会,建立赤卫队和土豪劣绅进行斗争。一时,团洲的革命声势如火如荼。因此引起富人的恐慌和仇恨。一些朱门大户,不敢直接踫蔡泽伦,只好对蔡泽伦父亲进行威胁
革命烈士 (19093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