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名人录
张居正
  张居正,汉族,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后有同名电视剧、小说。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
[]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明朝首辅,中国六大政治家 (15251582)
刘洎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任太子左庶子。贞观十九年十二月(646年1月),刘洎因与褚遂良不和,遭到褚遂良诬陷,被赐死。武则天时得以平反。人物评价 李世民:⑴ 自朕临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徵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 ⑵ 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
[] 唐朝宰相 (?~646)
文种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后,请假未去上朝。尔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禽,或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公元前494年吴破越,他向越 王勾践献计,贿赂吴太宰,得免-。助勾践发愤图强,终于灭吴。后被勾践赐剑自杀。文种(?—前472),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
张懋修
  当时首辅张居正之子张敬修、张懋修,次辅张四维子张嘉征俱中式。廷试,张居正、张四维因为儿子的缘故请求回避,神宗不允。还有意将张懋修拔置一甲第一名,状元。结果本科鼎甲三人皆是兄弟同登进士:张懋修兄张敬修;萧良有弟萧良誉;王廷撰弟王廷谕,一时众说纷纭。又因为张居正的另一儿子张嗣修为万历五年榜眼,所以金榜发布后,便有无名氏揭帖张于朝门,称:“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张居正)坚不去,六郎(张居正另一子张敏修)还作探花郎。”张懋修虽生在宰相之家,却无纨绔之习。他自幼便“积学好古,清约寒素”。得中状元后授翰林修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逝,政局突变。次年春,有人追论、诬陷张居正生前
[] 明朝状元
张嗣修
  张嗣修是万历朝首辅张居正的二公子,他的哥哥张敬修与弟弟张懋修同为万历八年(1580)进士,而且张懋修为一甲第一名状元。万历二年(1574),张嗣修会试落第,身为首辅的张居正十分不满,此科遂不选庶吉士。为了让儿子顺利进入仕途,张居正欲网络天下名士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和颇负学名的沈懋学为其儿子的老师,但汤显祖婉言谢绝了,沈懋学后来与张嗣修一起参加科考,而且中了第一名状元。据说,此科读卷官本拟宋希尧为第一,而张嗣修位在二甲第二,但神宗有意将其擢至一甲第二,然后对恩师张居正说:“朕无以报先生之功,当看先生子孙”。宋希尧遂为二甲第一名。张居正去世后,神宗一反常态,对以前的恩师兴师问罪。有人竟上章说张居正的三
[]
郑重
  郑重,原名陈钟万,1915年3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城内一个贫农家庭。他7岁启蒙读书,13岁高小毕业,后赴省地政局土地丈量训练班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14岁考入省立第八中学读高中。他勤奋好学,能诗会画,品学兼优。郑重的青少年时期,-、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郑重同许多爱国青年一样,为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担忧。他进入高中时,除了认真完成学校的课业外,总是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特别是在读了鲁迅、邹韬奋和高尔基的书以后,他逐步受到革命思想的启发和熏陶,认识到在内乱外侮、民族危难的时刻,唯有抗日图存
(19151945)
万俟绍之
  万俟绍之(生卒年不详),字子绍,自号郢庄,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寓常熟。万俟离曾孙。力学好修,尝登王万之门,其文闳肆,其诗清严。两举不第,卒。著有《郢庄吟稿》,临终属其友叶顺适刊之,方洪为序(方洪《郢庄吟稿序》),已佚。陈起《江湖后集》卷一一录其诗二十二首;《全宋诗》复自《永乐大典》辑得一首,合编人卷二0四。近人赵万里自《永乐大典》中辑有《郢庄词》四首,其中《贺新郎·秣陵怀古》一阕有“指点中原青山外”、“风景不殊江山在,况是英雄未老”之句,颇慷慨有气。馀三首则近婉约一路。《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事迹见《江湖后集》卷一一、赵万里《郢庄词辑本题记》。
[]
谭友林
  谭友林(1916.11-2006.5.22),1916年11月生,湖北江陵人。原名谭有林。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公安军少将军衔。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湖北石首洪湖军校学习,任洪湖苏区警卫营通讯员、宣传员,红3军军部警卫员。1934年3月任红3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独立营政委。1935年2月任红6师17团政委。1935年秋任红2军团5师政委。参加了长征。1936年7月任红2方面军32军96师政委。1937年1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新四军第4支队河南确山竹沟留守处教导队队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62006)
陈音
  陈音,楚之郢(今湖北江陵县北纪南城)人。春秋末期楚之射道五世传人,当时著名射击手,越国军队射击总教练。句践采纳范蠡“行阵队伍军鼓之军,吉凶决在其工”的建军思想,派使者前往聘请而来。精通射术之道,所传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不仅是中国弓矢起源之一说,而且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二言诗。还向越王介绍了弩之结构原理及其作用,越王称善,于国都北郊请音教军士习射。三月,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音死,葬于国西,号其葬所曰“陈音山”(今绍兴市区西南)。
宁崇溪
  宁崇溪,湖北江陵人,原是沙市一家工厂的工人。1926年3月,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派方予矩到沙市发展组织,宁崇溪在方予矩的教育影响下,参加了产业工人联合会。他在中共沙市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参加罢工斗争和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土豪劣绅的--。北伐军进军湖北前夕,方予矩因工作需要调回武汉,中共湖北区委又派向克诚、李炼年两人来沙市,组织和领导荆沙地区的革命斗争,组建了中共江陵特支。宁崇溪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荆沙地区大革命运动的骨干分子。1927年4月,在武汉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湖北省总工会举办的工人运动讲习所第二期开学,荆沙地方党组织派宁崇溪到工运讲习所学习。当时工运讲习所分为CP和CY部
革命烈士 (19261930)
杨冠卿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宋朝词人 (1138~?)
刘孝孙
  刘孝孙(?-632)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贞观六年,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弱冠知名,与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绍、庚抱、廋自直、刘斌等登临山水,结为文会。大业末,为王世充弟杞王辩行台郎中。辩降,众引去,独孝孙攀援号恸送于郊。唐武德初,历虞州录事参军,补文学馆学士。贞观六年,迁著作佐郎,吴王友。历谘议参军,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孝孙著有文集三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632)
庄辛
  庄辛(生卒年待考),庄氏,名辛。纪郢人。战国时楚封君。曾劝诫傲慢自大的襄成君,促使改正不能以礼待人的毛病。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面责楚王:“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自危!”顷襄王怒斥其为“老悖”。遂离楚去赵。二十一年,秦军攻占郢都,顷襄王悔悟,从赵国将他召至城阳。他再陈亡羊补牢之策。顷襄王乃收东境兵10余万,收回江南1。顷襄王授庄辛以执圭,赐予淮北之地,封为阳陵君。
戴芳澜
  戴芳澜,戴芳澜(1893.5.4-1973.1.3),真菌学家。湖北江陵人。1913年结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14-1919年留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真菌学的创始人、中国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早年对水稻、果树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30年代以后从事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及植物病理学,特别在霜霉菌、白粉菌、鹿角菌、锈菌、鸟巢菌、尾孢菌等菌的分类方面,以及竹鞘寄生菌的形态学和脉孢菌的细胞遗传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关论文迄今仍为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31973)
李讷
  李讷,唐代官吏。字敦止,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人。进士及第。累升为浙东观察使。性急躁,不以礼待士,被属下所逐,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刺史。后征召为河南尹。当时,境内洛水暴涨。他于旅途中不理而去,致使民房被洪水冲毁甚多,受时人批评。曾先后三次任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刺史,又任兵部尚书,卒于太子太傅。词条标签: 政治人物 , - , 人物 , 中国
[]
富察·魁玉
  魁玉(1797~1877),字时若,姓富察氏,湖北满洲镶红旗人,祖辈驻防荆州。魁生于江陵县荆州东城。少时习读诗书,操练武功。稍长,以二品荫生入军,后由镶红旗协领升凉州副都统。生平事迹1853年冬,率部会同曾国藩部在新洲、阳新一带截击太平军,后在湖北办理军务。率军四处镇压农民军,先后收复武汉、沔阳、汉川、黄州、蕲水等10多个州县,赏戴花翎。1855年,太平军曾天养部挺进鄂西,咸丰皇帝诏魁玉署荆州右翼副都统,在汉水一带堵截太平军。5月,调任江宁副都统。率军驻天京(金陵)小水关,与太平军李秀成部对峙四年。1858年署江宁将军,同钦差大臣和春率江南大营清军与陈玉成、李秀成部接战,威胁天京。1861年任
[] (17971877)
张知本
  张知本(1881-1976),字怀九,号龙甲,别名礼恭,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张公垱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清光绪七年(1881)2月20日生。其父张特章,精理学,通医道。张知本聪颖过人,5岁发蒙,13岁入县学,15岁考进武昌两湖书院。17岁时,清政府选拔优贡,张知本考为湖北第一,分发甘肃任用,未去,回书院继续读书。光绪三十年(1904),从两湖书院毕业,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保送,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宏文书院专习日文,后转入法政大学读法律。光绪三十一年(1905)10月,在东京结识孙中山,由时功玖介绍加人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学成回国,朝考二等,以按察司
(18811976)
高荷
  高荷,字子勉,自号还还先生。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江西诗派诗人。元祐时期太学生,曾入陕西转运使张永锡(仲蔚)幕。官至兰州通判,晚年为童贯客。崇宁元年(1102),与苏轼齐名的著名宋代诗人黄庭坚自涪州贬所东归,逗留于江陵时,高荷曾前往献诗,诗中“点检金闺彦,凄凉玉笋班”之句,极蒙黄庭坚叹赏,称赞他作诗“以老杜为标准,用一事如军中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而充之以博学,行之以温恭,盖天下士也。”“使之凌厉中州,恐不减晁、张”。清人姚埙评说高荷的诗“奇特,咏物中之仅见者。”
[]
陶静轩
  陶静轩(1890~1926年) 陶静轩,原名鑫元,又名静仙、经轩。湖北江陵陶家嘴人。民国12年(1923年)4月来沪入内外棉十五厂当挡车工。民国13年夏进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习,参加筹建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深入日商各纱厂进行工人的组织发动工作。在项英、徐梅坤等影响下于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支部为党培养输送的骨干有沪西纠察大队长鲍孝良,参加红军的孙启山、王连清。民国14年2月日商纱厂工人大-时,陶与刘华等一起参与组织发动工作。5月顾正红血案发生后,陶担任内外棉纱厂工会外交负责人,17日向当局递交《为日人惨杀中国工人顾正红呈交涉使文》,并在全市散发。5月22日,陶代表
著名工人运动领袖 (18901926)
全部江陵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