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历史人物介绍8
覃川龙
  覃川龙(?~?),施南土司第二任司主,覃尔毛之子,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承袭父职,任施南宣慰使。川龙青年时代就随父领兵征战,建立功勋。袭职后,招抚讨伐,仁政武功,勋业彪炳,朝廷曾封他为施绍归夔等处招讨使司大元帅,为施州一代英豪。妻田氏,诰封一品经国夫人。生有三子,大胜、大旺、大兴。大胜承袭父职;大旺分治忠路安抚司。大兴分治镇南长官司。覃川龙时代土司治所宣恩县城。
[]
覃大胜
  覃大胜(?~1394),施南土司第三任司主。覃川龙长子,元未承袭父职,任施南军民安抚司安抚使。元灭明兴,明洪武四年(1371),覃大胜领着弟弟大旺、大兴,带着元朝所赐的权力象征——金虎符,与鹤峰容美宣抚使田光宝之子田谷答等一起入朝,散毛宣慰都元帅覃野望也带着明玉珍据蜀时所授夏朝司印入朝。明王朝授覃大胜为宣慰使,位列从三品;授大旺为剌惹长官,授大兴为副宣慰使。大旺、大兴属正六品。覃大胜不满明王朝-,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联合忠路、忠
[] (?~1394)
覃天贵
  覃天贵(?~?),覃大胜次子,忠路土司第二任司主,覃大旺被害后,因大旺无子,就由长房施南宣慰使覃大胜次子覃天贵承袭司主之位。1391年覃天贵承袭忠路安抚使,在任17年里,他安民抚蛮,多有建树,史称为武陵各土司的模范土司。他曾率忠路土司参与“结寨龙孔”反明朝-。妣向氏,诰封为夫
[]
覃英
  覃英(?~?),覃天贵长子,建南土司第一任司主,明永乐五年(1407年),覃英上朝纳贡,申请承袭父职,朝廷敕与冠带印章,正式承袭忠路安抚使。宣德三年(1428年)领剑南长官司(后改建南)。妣田氏,诰封为夫人。
[]
田敬
  田敬(?~?),忠孝土司第二任司主,田耳毛之子。田敬刚袭父职时,因重孝在身,很少出门。当时边境多乱,田敬奉旨征讨,致四方安定。田敬上朝见驾时,因身负父灵,远立于午门之外,不敢进见。明太祖朱元璋见状,以勤劳王事甚忠,事死如生甚孝,授“永爱忠孝”缺角印信,钦赐司名“忠孝”。
[]
田子春
  田子春(?~?),忠孝土司第三任司主,田敬之子。明永乐五年(1407年),田子春感到田氏人寡势弱,舅家谭姓为当地旺族,便与舅家协议合族,誓共生死,田、谭二姓永不联姻。合族后,家声重振,“诸司莫敢抵敌,苗民如同虎哑”。龙潭《谭氏族谱》(都亭)对田氏、谭氏“合族”都有相关记载。
[]
田英
  田英(?~?),忠孝土司第四任司主,田子春之子。他在任期内,广纳贤俊,招徕土民300余户,还招纳忠峒土司司主次子田玉堂于帐下,世守中军之职。
[]
田自辅
  田自辅(?~?),忠孝土司第七任司主。田国之子。田自辅远征“水西蛮”时被围困,双方战至关河口,他忽自水中拾得一块“汉玉天子护国娘娘”的牌位。“贼”至,田自辅忙与族弟田自富调换马袍,后田自富阵亡,田自辅逃出包围。田自辅认为是神灵庇佑,返回忠孝后,即修“汉王庙”,以是祭祀。
[]
田永丰
  田永丰(?~?),忠孝土司第九任司主,田禄之子。他娴于弓马,善抚士卒。天启年间,田永丰曾入朝见驾,返程路过扬州时,州主迎至大厅设宴款待,厅旁设有伏兵。酒至半酣,有二鹰旋绕空中,州主问曰:田将军能否取此二物?田永丰取出弓箭连放二箭,鹰落席前,满座惊讶,埋伏士卒不敢动。田永丰速离席告辞。行至途中,有追兵千余至,田永丰知寡不敌众,奔上虎头寨,即令飞报本司,发兵解救,终得以平安归司。
[]
陈天培
  陈天培(?~1749),字笃恭,一字敬奄,湖北利川人,清初利川武将,陈世凯长子,世袭他喇布勒哈番世职,后改骑都尉世职。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陈天培被推授为江西抚标右营游击,后调任宣化右营游击,后又擢升直隶怀来路参将,历任徐州副将。以奔母丧离任。服丧后,授江宁城守副将。康熙五十八年(1719),擢升苏松水师总兵。雍正六年(1728)擢升浙江提督。雍正十年入朝进觐,调勇健营总统提督,驻甘州。乾隆元年(1736),入朝进觐,予致仕。乾隆十
[] (?~1749)
牟大寅
  牟大寅(1644~1681),字宏开,湖北利川大塘人,为建南牟氏土司牟酋蛮之后裔,清初武将,以悍勇著称,利川土家族人在清朝官阶最高者。牟大寅初附明桂王朱由榔。清顺治十六年(1659),15岁的牟大寅随南明忠州副将陈世凯到重庆,加入清朝川陕总督李国英军队,此后,多次参与对农民起义军“夔东十三家”作战。康熙十一年(1672)因功擢升浙江金华副将。康熙十三年,清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响应吴三桂叛清。牟大寅领总兵随大军征剿,首遇降清都督包大生管理方
[] (16441681)
黄楚昌
  黄楚昌(?~?),沙溪宣抚使司第九世,施州卫学附生,执政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是利川境内诸土司中特别重视教育发展的司主。黄楚昌少年时代就读于施州卫学附生,清康熙年间,楚昌入学后,见各土司相互争并,土家人“民鲜知礼”,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教育落后所造成的,于是他决心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改变落后状况。父亲黄天奇逝世后,黄楚昌袭宣抚使司主职,立即设立官学,举贤为师,纳生课读。并在理政之余,自与讲解,并教弓马,力授生徒,在他的努力下,使当时不少年青人学
[]
朱福隆
  朱福隆(?~?),利川元堡马桥坝人。父朱高宇,皇赠振威将军,母蒋氏赠一品夫人。朱福隆幼年家境贫寒,青年从军,因作战勇敢屡建功勋。据《利川县志·人物》记载:“朱福隆由军功荐保花翎副将,光绪四年(1878),克复新疆吐鲁番城擢总兵,光绪五年(1879),新疆南北路一举荡平,赏给三代一品,封典”。朱福隆参加的吐鲁番战役,当是左宗堂率军西征计伐阿古柏的战役之一。这是一次重大战役,给阿古柏政权以致命打击。朱福隆在这次战役中战功卓著,晋升为总兵。在
[]
牟承五
  牟承五(?~?),字建极,号龙山,利川南坪龙洞坪人,明末诸生。利川古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牟承五幼有远志,16岁入邑庠,食廪饩。闻夏太史劝农先生掌教江东汉书院,负笈从之十余载,博极群书,劝农先生甚是器重他,当事巨公更番考课,选刻院文,独以承五居首,于是名震遐迩。州郡交聘,延掌兰台、鹿门、墨池各书院,门下列高科者,指不胜屈,而先生屡应乡试,荐而不售,年51岁回归家乡,以诸生终。
[]
刘玉成
  刘玉成(1835.9~1897),原名刘祖望,字玉成,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十七日。湖北施南府利川县南六堡人(现利川市毛坝乡),小地名远马路。清代社会慈善人士。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享年63岁。大清光绪年间科举举人,他一生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爱民如子。“星流益退天之缺陷也,川竭山崩地之缺陷也”,清前毛坝是凶山恶水,地瘠民贫,交通闭塞,乡民们行路之艰难,刘玉成,胸怀大志,广结善士,倾家荡产,率乡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毕
[] (18351897)
李祖盛
  李祖盛(?~?),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大水井人,为李廷龙三子,曾做过贵州省两县知县。前清时期秀才后补过廪,成为廪生。补廪时恰逢四川总督到奉节巡查要案,读到他的考卷时大加赞赏,便被录用为四川总督府缮写员。两个月后,又遇到嘉庆皇帝破格推荐干员下御诏,四川总督即应诏推荐三人,李祖盛就是其中之一,旋即赴京“引见”,签分到西南某县做知县,在任二任,后人称之为“三老爷”,李祖盛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恪守严训,处世和平。在任期间从不脱离劳动人本色,一到
[]
牟奇麟
  牟奇麟(1948~1884),男,利川县小河人,生前曾任鹤峰县知县。自幼家境贫寒,但从小聪明好学,在家乡小河上过几年私塾,具有一定的能力后,多处拜师求学,刻苦自学。但因家境困苦,生活无着落,被迫到外地一药贩老板处当挑夫,一边谋生,一边坚持自学。1868年回到利川从事教育工作,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研究《资治通鉴》里面的有关知识,开拓眼界和视野,文化知识得到很大提高。1878年由堂兄牟奇轩资助,参加湖广施南府科举考试,中施南府第二名举人。同年
[] (19481884)
马洪统
  马洪统(1834~1917),字上襄,号云衢。湖北利川人,利川清末民国初期教育家。马洪统6岁即延师课读,少年离家求学深造。咸丰六年(1865)取得“禀生”资格,其后五次应期赴鄂垣参加“乡试”均未中举,直到光绪六年(1880)才得中“恩贡”。马洪统优于教育,精通文史,严谨庄重,生平除操劳家务之外,大多从事教育。他为师以身作则,常向学生指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此大学之基础也。士先德行,然后文艺,倘伦纪不敦,虽学成名立,非吾孺所齿数也”。他重
(18341917)
江海
  江海(?~?),利川建南中部营化香台人,利川清末著名石刻工艺雕刻大师。江海祖先世代属建南长官司的土民。江海是清末年间闻名川鄂边的土家族著名石匠。江海出身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建南一带的岩石多为青砂石,质地细软,韧而不脆,十分便于工艺雕刻,江海刻苦钻研,学得一手石雕的好手艺。当他手艺学成后,就背起石匠篓子出门闯江湖,有一年来到重庆府,一户大绅士正在兴建庄院,请来远近两百多名好手艺的石匠,真是高手如云。江海请求老板留下给碗饭吃,掌墨师傅见他
[]
廪君
  廪君(?~?),约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古巴国(方)的创始人,被鄂西南土家族人奉为人文始祖。廪君即巴氏子务相。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世本》称:“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又《山海经》:“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据此可知,廪君为太嗥伏羲氏的后裔。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位于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有一支从洞庭湖迁徙而来的巴人,居住在临清江岩壁的赤黑两个洞穴里。巴氏之子巴务相生于赤穴,另有樊氏、相氏、谭
[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