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名人录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生平经历家世背景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南瑶湾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时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
[]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唐诗四大家,古代十圣,唐朝诗人 (712770)
杜审言
  杜审言(?~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实为洛州巩县(今属河南)人。高宗咸亨元年(670) 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因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周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其子杜并,16岁,刺杀季重,己亦当场遇害。武后闻杜并为父报仇事,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依附张易之、张昌宗,于中宗神龙元年(705)与宋之问、沈□期等人同时遭贬,他被流配到峰州。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卒年60余。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和沈□期、宋之问相唱和。他们都大力创作律诗,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南宋陈振
[] 唐代文章四友,唐朝诗人 (?~708)
常香玉
  张妙玲(1923-2004),改名常香玉。河南省巩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9岁随父亲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其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代表演艺戏剧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现代戏《红灯记》等。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演唱特点是吐字重而不死,轻
豫剧表演艺术家 (19232004)
尹勋
  尹勋,字伯元,河南巩人也。家世衣冠。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宗族多居贵位者,而勋独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坐窦武等事,下狱自杀。后被崇 为乡贤。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家世衣冠,宗族位多 显贵。惟勋独特清操,不以势尚人。州郡礼命而不受,举为孝廉。勋与郭林宗、宗慈等被海 内誉为“八顾”(顾,意调以德行引人者也)。州郡连辟,察孝廉,三迁邯郸令,政有异迹。后举高第,五迁尚书令。及桓帝诛大将军梁冀,勋参建大谋,封都乡侯。迁汝南太守。上 书解释范滂、袁忠等党议禁锢。寻徵拜将作大匠,转大司农。
[]
曲竟济
  曲竟济北京军区原副政治委员。曲竟济同志是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营副教导员、股长、营教导员、支队副政委、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多次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兼主任、团政委、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绥远、大同、张家口、石家庄、新保安、太原以及进军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副师长、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马良山、高旺山等战役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曲竟济是第五届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92007)
刘镇华
   刘镇华(1883~1952)字雪亚。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清末附生,曾入直隶保定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毕业后任河南省法政专门学堂庶务长,参与反清活动,并加入中国同盟会。陕西辛亥起义后,清政府于1911年11月调毅军赵倜进攻潼关;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率部赴豫陕边抵御清军,刘带领豫西民间自发武装参加了张钫的革命军,初任都督府书记官,后升任参议。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不久,陕西军政府奉命裁汰兵员,张钫所部大部分亦在裁汰之列。为给裁汰的4000余部属找出路,张钫将他们改编为地方部队,分驻豫西22个县。因这里背靠嵩山,故以镇嵩军命名。张又举荐刘任镇嵩军统领兼豫西观察使(后改
(18831952)
刘允济
  刘允济[唐]字伯华,河南巩(今巩县)人。少孤,事母尤孝,工文辞,与王勃齐名。累迁左史兼直弘文馆,武后(六八四至七o四)时官修文馆学士。工书,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云:“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坠,小了独无承。”《唐书本传、杜诗笺注》
[]
牛凤山
  牛凤山(1806—1880),字梧阶,河南省巩义市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历任甘肃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地区)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复升任总兵,得四世一品封赠, 后因病离职还乡。幼年时,家境贫寒,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技艺高超。据说他用弹弓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而且可以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岁,在汜水县穆沟村、竹园村等地借钱赴京赶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官授头等侍卫,赐进士及弟,又封武功将军,曾任甘肃凉州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后晋封总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赠。咸丰年间(1851—1861年),黄河向南迁徙,沙压河边滩地,汜水滩民无地可耕,贫困无食,有的滩民甚至卖妻子交租税
[] (18061880)
李公涛
  李公涛(1927.4~),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人。大专文化。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乡政府文书、基层供销社主任、县供销社计划科负责人、开封专区供销社主办科员等职。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任开封地区供销社饮食服务公司经理,1983年因劳累过度而患肝硬化,-提前退休。李公涛退休之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带领全家,自筹资金,于1985年创建中国翰园碑林(简称中国翰园)。为昭示世人,教育家人,他立下《家训碑》:为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誓在七朝古都开封,兴建一座与西安、曲阜碑林相媲美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碑林,把
李鸿绪
  李鸿绪(1883~1911.12),又名心敬,字怒之,河南省巩县人。8岁入私塾读书,听先生讲,默不一语,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后因家贫受父命赴省城开封经商。平时常看游侠等书,爱与学界交往。目睹朝政腐败,常愤愤不平。经同乡王天杰介绍加入革命军,密谋起义。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决死队队长。他奉命出城与驻军联络,约定举火为号,发动起义。因内奸告发,密谋已泄,起义时间已到,不见火号。李鸿绪心急,即率革命军数十人疾出,沿街大呼:我革命军,为民解除不平等政治等革命口号。当时巡防营清兵已布满街衢,李鸿绪遭围攻,身中两弹,力竭被捕。1911年12月24日入暮,在开封城南门外英勇就义。
[] (18831911)
王一沙
  王一沙(1921.3.7~1996.12.2),河南省巩县人。抗日战争以前在家通读四书五经。抗日战争期间在洛阳复旦中学读书。高中毕业后,因生活困难,即弃学执教。先后在豫西农业职业学校和豫陕中学教语文、历史。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蔡中学和诞文中学教书。1947年秋在开封参加开封工作站,做地下工作。开封工作站原属八路军总部锄奸部,后改属豫皖苏军区社会部。为掩护工作,经亲友帮助,到开封市北书店街文化服务社做事。文化服务社是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下属的一个企业单位,主要业务是经销书籍、文具。1948年四五月间,豫皖苏军区领导机关要求开封工作站,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绝对保密,安全无误,迅速及时地完成几项调查任务,
(19211996)
刘觉民
  刘觉民是中国近代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之一,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批同盟会会员,参加过推翻满清帝制王朝的辛亥革命。刘觉民公元1884年生于河南巩县,早年习医并饱读经史诗书,为人正直仗义。青少年时中国社会正值动荡不安,内忧外患,风雨飘零的多事之秋。内有腐朽没落的晚清王朝奴役压迫人民、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刘觉民在受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变法维新人物影响后,逐步萌发济世救国之志;康、梁等人改良失败后,经过不断地思索接受了孙中山、章炳麟、黄兴、陈天华等民主进步的革命思想影响,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中。遂利用行医之便,徒步半年从中原到东北折转往新疆宣传革命并负责联络西北各方进步势力,在身处
刘田依
  刘田依先生是本世纪具有相当高学术成就与造诣的一代书法大家,是当代书圣、草圣于右任先生唯一活着的养子与弟子,他七十三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中国经典的传统书法艺术,甘愿舍弃所有的名利与物质的0及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学习与探索的海洋中。这种刻苦无畏的学习精神,是值得我们推崇与敬佩的。刘田依先生,1933年生于上海,在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均生活学习过。解放前曾就读于国民党时代的最高档贵族学校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1949年4月参加革命,建国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首届文艺干部训练班、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是中国第一支海军的华东海军文工团作曲、指挥,精通大小提琴、二胡、钢琴等。海内外著名的当代中国书法大家,曾
吴桂贤
  吴桂贤(1938—),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河洛镇胡坡人,西北大学毕业,政治家,外交家,曾被评为中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1月至1977年9月),也是中国的首位女性副总理。还是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副总理。人履历1951年,吴桂贤进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挡车工。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全国纺织先进集体“赵梦桃小组”党小组组长,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曾当选为全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文革”中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196
刘茂恩
  刘茂恩是个非常复杂的重要历史人物,早期追随他的军阀哥哥刘镇华,东征西讨,扩充地盘,依附于各大党派与军阀之间,先后投靠孙中山、袁世凯,冯玉祥,阎锡山,最后归附于国民党的蒋介石。刘茂恩(公元1898年—1983年),字书霖。初入袁世凯办的模范团受训,后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入其胞兄刘镇华所率之镇嵩军,历任连长、营长等职,民国16年(公元1927年),经过其本家亲戚刘觉民先生的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教育和联系,将镇嵩军改编为冯玉祥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任第四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民国18年10月,蒋冯战争爆发,刘茂恩奉命攻击潼关之冯军。民国23年10月,任第十五军军长。民国26年,加入陈诚
(18981983)
王天杰
  王天杰(1886~1911.12),字超凡,河南省巩县人。上海公学毕业,后回开封承父业,任开封中州图书公司经理。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省响应。王天杰同张钟端等革命党人筹划河南独立大事,一切檄文、照会、告示、租赁房屋等事皆由他负责办理。他被公推为西路联络员,西去河南嵩县、灵宝、陕州等地运动民军,支援省城。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前,电召他回开封,任革命军敢死队总队长。起义失败被捕,受炮烙酷刑,仍破口痛骂,毫无惧色。1911年12月24日早晨6时,在开封城西关外马市街英勇就义。
[] (18861911)
崔得聚
  崔得聚(1883~1911.12),字怀仁,河南省巩县人。少读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平时练习拳棒,遇不平事常与之抗争,成为乡亲心目中的侠士。后去省城开封锦华章商号学徒,25岁时成为该商号经理,富有资财。他痛恨朝政腐败,官吏殃民,常说:男儿当报国耳,不革命,毋宁死。先加入反清组织仁义会,将经商赢利钱财尽作会费,众皆心服。后经王天杰介绍参加革命军。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民军总招待,率百余名仁义会成员,负责保卫司令部。起义失败被捕。1911年12月24日入暮,在开封城南门外英勇就义。
[] (18831911)
雷衡山
  雷衡山 (1950~)笔名童浩原、乐泰言。河南巩义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当过教师、工人、厂报主编、县文化局剧目创作员,郑州市作协常务理事。1988年调至巩县文联,任作协主席,《伊洛潮》、《河洛潮》杂志副主编至今。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各类作品15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河洛魂》、《春夏秋冬》、《静静的黑河》,中短篇小说集《龙凤呈祥》,报告文学散文集《闪光的金星》,诗集《衡山诗歌选》等。作品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文艺报》一、二等奖,《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二等奖,《文艺报》、《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一等奖,天津社科院佳作奖等省
李书敏
  李书敏 (1943~)笔名采桦、书铭。河南巩义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历任重庆日报社记者,重庆市委秘书,重庆电台、电视台记者、主任,中央台、国际台重庆记者站站长,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重庆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编委会主任,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拓荒者的梦与爱》、《三访王朝闻》、《近看“大玩学家”于光远》、《水·生命》等,主编、策划、责编有《北京著名学者文集》、《上海著名学者文集》、《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历代画风系列》、《重庆市志·出版志》等。《拓荒者的梦与爱》获重庆40年文学奖,《邹韬奋传记》、《世界工艺邮票鉴赏大
全部巩义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