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历史人物介绍2
张登云
  张登云(1879.8.31~1947.1.13),字跻青,号柿谷道人,河南省汜水县(今属荥阳市)人。出身耕读世家,其父张文会,字彖晋,号康侯,中秀才后终生未第,务农为业。虽家境贫寒,仍勉力供子读书。张登云18岁入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经科学习。在日本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在日期间与廖仲凯、于右任交往甚密。廖仲凯曾送给他一张亲笔题名
(18791947)
张君英
  张君英(1919~1945年),又名君鹰,乳名石柱,学名华福,生于河南省荥阳县须水镇水牛张村。7岁时,父母双亡,跟大伯父张玉林生活。张玉林曾任过汤阴、蓝田县县长。因对当时官场不满,辞官回乡教书。宣传新文化。张君英跟随其读书。 张君英18岁时,考上开封第二师范,20岁时在该校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河南大学旁听,并作党的地下工作。从开封返回后,先后在尉氏县中、登封师范、周口师范当教导主任,教历史、语文等课程,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
(19191945)
朱如月
  朱如月 (1941~)笔名如月。女。河南汜水人。民盟成员。武汉大学英语系肄业。历任南昌市歌舞剧团话剧演员,江西省文联《星火》杂志,江西省政协委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循着爱的踪迹》、《铜帆》、《情爱梦幻》,长篇传记文学《紫雾——卢作孚评传》,中短篇小说集《折光》、《摩洛哥之眼》,报告文学集《中国当代警官的倾诉》等12部(均为合著),另有散文、随笔100余篇。数次获江西省政府文学创作奖、江西省
赵致真
  赵致真 (1943~)河南荥阳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煤矿教师、工会干部,长江航运管理局创作室主任,武汉电视台副台长、台长,武汉广电局副局长、局长,武汉广电局高级记者、编导,《科技之光》主编,武汉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小巷的琴声》,报告文学集《黄鹤百年归》,电视专题集《荧海一粟》等,计100余万字。小说《调动之后》获《青春文学》奖,《为人师表
许如珍
  许如珍 (1960~)笔名中原、钟原。河南荥阳人。1989年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延河》杂志编务、,《陕西文学界》主编,陕西省作协创联部干部。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炎热的夏天》,散文《街上有间红房子》,报告文学《开拓者的足迹》等。主编《陕西作家五十年——优秀小说选》和《陕西作家五十年——优秀散文选》,合编《陕西名家短篇小说精选》、《陕西名家中篇小说精选》、《陕西名家散文精选
董天知
  董天知(1911—1940),学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人。民国15年(1926)在荥阳县立初中读书时,北伐军兴,-蓬勃兴起,天知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即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通缉。随后民国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学院。天知在北平读书时,先后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夏,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担任北平市团委干
(19111940)
李蕤
  李蕤 (1911~1998)原名赵悔深,笔名赵初、华云。河南荥阳人。中共党员。1939年肄业于河南国立大学中文系。曾参加北京左联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历任《大刚报》、《阵中日报》、《前锋报》、《新儿童》、《中国时报》、《燧火》、《新路》等报刊、记者、主笔,《开封日报》、《河南日报》副刊主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后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土的故事》,
(19111998)
阎姬
  阎姬(?-126年3月30日),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尚书、步兵校尉阎章孙女,长水校尉、北宜春侯阎畅之女 ,汉安帝刘祜的皇后。阎姬有才华和姿色,元初元年(114年)入宫,深受汉安帝宠爱,封为贵人。元初二年(115年),立为皇后。阎姬专宠妒忌,汉安帝与宫人李氏生下皇子刘保,阎姬便毒死李氏。延光三年(124年),阎姬与江京等诬陷太子刘保,将其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在出巡时去世,阎姬想长久独揽朝政,图谋立幼年皇帝,便与
[] 汉安帝皇后 (?~126)
高振西
  高振西(1907年7月7日—1991年12月9日),出生于河南荥阳。地质学家、博物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高振西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兼教师家庭。祖父曾中秀才,后来做教师,父亲也是教师。家庭的耕读之风对高振西影响很大。高振西小时在家乡读私塾,1917年到县城上小学。1920年考入省城开封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中学毕业后,考入私立青岛大学工科预科。一年之后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7年转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71991)
虢叔
  虢叔,姬姓,名不详,周文王的弟弟,季历的第三子,和哥哥虢仲开始都是周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纣灭商朝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其中虢仲被封在雍地,称作西虢,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西周初年由周武王封于西虢,授爵公爵、号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周平王四年(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平王乃复封其后裔虢序于夏阳(今陕西平陆),是
[西周]
殷七七
  殷七七,名天祥,又名道筌,尝自称七七,不知何所人,唐代道士。-天下,不测其年寿。面光白,若四十许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宝镇浙西,师敬之。尝试其术,于九月令开鹤林寺杜鹃花,有验。
[]
郑繇
  郑繇,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今属河南)人,诗人。嗣圣元年登进士第。开元初累转右拾遗,迁监察御史。六至八年,为岐王长史。十七年,自陈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十八年前后,迁博州刺史。其间曾任金部郎中。工五言诗,所作诗,当时以为绝唱。《全唐诗》卷一一○录其诗二首。《全唐文》卷三二八录其赋一篇。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卷九五《惠文太子传》、《唐诗纪事》卷一五、《唐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五、《嘉泰吴兴志》卷一四。
[]
郑衮
  郡望荥阳(今属河南)。约代宗、德宗时人,成武尉郑昂之子。曾应进士试。历官监察御史、金乡丞。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
[]
郑蕡
  郑蕡,生卒年不详。郡望荥阳(今属河南)。郑鲁子。懿宗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后不知所终。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全唐诗》存诗2首。
[]
郑师贞
  生卒年不详。郡望荥阳(今属河南)。敏捷超群,闻名于时。曾应进士试。娶宪宗元和间邕管经略招讨使李位之女为妻。事迹见《柳河东集》卷一〇《李位墓志》。《全唐诗》存诗1首。
[]
郑世翼
  郑世翼 郑世翼(一作郑翼),荥阳人。弱冠有盛名。武德中,历万年丞、扬州录事参军,数以言辞忤物。贞观中,坐怨谤,流巂州卒。集多遗失,今存诗五首。
[]
郑颢
  郑颢,字奉正,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生年不详,卒于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郑颢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考中状元。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当朝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其时郑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
[]
郑澣
  唐郑州荥阳人,本名涵,郑馀庆子。德宗贞元进士。累迁右补阙。敢言不讳,迁考功员外郎。文宗立,入为侍讲学士,累迁尚书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户部尚书召,未拜而卒,谥宣。 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
[]
郑据
  郑据,唐,荥阳人,右龙武军长史。曾作七老会诗一首
[] 香山九老
郑畋
  郑畋(tián)(825年-883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郑畋进入朝廷,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郑畋任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乾符六年(879年),郑畋在招安黄巢之事上与卢携发生争执,被罢免相位,贬为太子宾客。广明元年(880年),郑畋
[]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825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