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名人录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杭州)人。隋大业末年,随父居陇右。薛举起事后任通事舍人,后又随父入秦王府任铠曹参军。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改起居郎。十五年,唐太宗欲登泰山封禅,遂良以“远行扰民”而劝止。同年,改任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对政事屡提建议,多为太宗所采纳。主张维护礼法,确定嫡庶;皇子年幼,应留京教育,不可外任都督刺史,以免扰繁民力等。还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勋等定策,劝太宗立晋王为太子,以免争位之乱。太宗欲征辽东,遂良竭力劝阻。十八年,任黄门侍郎,参综朝政。二十二年,任中书令。太宗病危,将太子托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由遂良起草遗诏。高宗即位,封遂良为河南郡公,进而晋为
[] 初唐四大书法家,唐朝宰相 (596658)
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宋钱塘(今余杭)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学过儒学、佛学、道学和医学,博学多识。至和元年(1054),任海州沭阳县主簿,见境内主流沭水长期失修,泛滥成灾,就着手整治,拓宽挖深,疏通河道,筑成百渠九堰,使沿流7000余顷农田受到灌溉之利,成为良田。嘉祐六年(1061),任宣州宁国县令,受江南转运使张颗委派,有“以工代赈”办法,联合附近8县民工14000余人,修复太平州芜湖的万春圩(秦家圩),写有《万春圩图记》,记述修复万春圩的缘由、过程和效益。七年中进士,出任扬州司理参军。后入京,任昭文馆校勘,抽暇研究天文学,对二十八宿等有独立见解。熙宁五年(1072),兼任提举司天
[] 宋代科学家,文学家 (10311095)
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18961936)
唐恪
  唐恪(?—1127),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4岁丧父,后以父荫登第,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浙江通志》卷一二四),历任郴县尉、榆次知府、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至少宰兼中书侍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任屯田员外郎,奉命招降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起义军有功,升为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出入中外,因与中贵人不合,被降为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知府。政和七年(1117),黄河决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始除水患,以功升户部侍郎。钦宗靖康元年(1126),进拜尚书右仆射兼
[] 宋朝宰相 (?~1127)
凌统
  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年少名盛凌统的父亲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时兴兵,每次凌操从征,经常作先锋首当其冲。守永平任永平长,奔驰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敛,后迁升为破贼校尉。后来到孙权统军,随征江夏。凌操先登进入夏口,斩杀黄祖的先锋。轻舟独进,中箭矢而死。吴书记载甘宁擅射,射杀了凌操。凌统时年十五岁,左右的人多数都称赞他,孙权以凌操死于国事,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代其父统领父亲生前的兵士。 英烈壮节后来随军攻击山贼,孙权攻破保屯先回军,剩下麻屯一万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189217)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6-1987.11.3)学名冶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原籍浙江余杭,生于北京。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组织“小说研究社”,后与闻一多等将之扩大为“清华文学社”。1923年毕业,同年赴美留学,先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深受保守派文艺评论家白壁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192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1926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1927年到上海,任《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与徐志摩、闻一多等创办新月书店,不久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1930年赴青岛,任青岛大
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19031987)
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人物经历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开始拥有私人阅读空间,阅读古典说部和《水晶鞋》、《木马兵》等外国童话。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1922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卷第23期。9月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051950)
孙韶
  孙韶(188—241),字公礼。其伯父河,本姓俞,吴郡人,因孙策喜爱而赐姓孙,任命为将军,驻守京城(今镇江),后在宛陵被叛将妫览、戴员所杀。时韶年仅十七,收集孙河余众,加固城防,筑楼橹,修器备,以御防敌人。孙权平定宛陵叛乱后,率军回吴(今苏州),夜间经过京口,想试一试京城的防御能力,假装敌人攻城。城中一听到警报,守军立即登城,呼声震地,城头-弩箭,射中不少攻城的“敌人”。孙权连忙派人联系,城中才停止敌对行动。次日孙权进城,接见孙韶,大加嘉奖,任命他为承烈校尉,统领孙河的部队驻守京城,并以丹徒、曲阿二县为他的食邑,可自置长吏,一切按照孙河生前的旧例。后韶为广陵(今扬州)太守。孙权为吴王时,升为扬
[三国] (188241)
刘元进
  刘元进(?—614),隋余杭人。江南农民起义领袖。青年时仗义任侠,为乡里所器重。隋大业九年(613),炀帝欲复征辽东,于吴郡一带征兵,民多不从,外出逃亡。此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河南黎阳(今浚县)起义反隋,刘元进举兵响应,三吴苦役者纷纷前来参加,一月间聚众数万人。正拟渡江北进,玄感败。时吴郡(今苏州)朱燮,晋陵(今常州)管崇,也率兵起义。于是三人联合,共推元进为主,拥众7万余人。不久,率所部进占吴郡,称天子,置百官,任朱燮、管崇为仆射。毗陵(常州)、东阳(金华)、会稽(绍兴)、建安(福建建瓯)诸郡人民纷起响应,捕杀隋地方官员,声威大震。隋炀帝派吐万绪、鱼俱罗带兵镇压。十二月,在进攻丹阳时,刘部被吐
[] 江南农民起义领袖 (?~614)
罗邺
  罗邺 luó yè(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罗邺在唐咸通中,屡下第,有《下第》句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江西观察使崔安潜侍郎廉平时就很仰慕罗邺诗作
[] 唐朝诗人,江东三罗 (825~?)
褚无量
  褚无量(646—720),字弘度,唐盐官临平(今余杭临平镇)人,家濒临平湖。一说盐官许巷(今属海宁许巷乡)人。幼年就读湖畔,曾留有读书堆胜迹。无量初从沈子正学经,努力学习儒家著作,读书专心,励志刻苦。一日,湖有龙舞,诸童皆去观看,而无量不为所动,端坐攻读如初。及长,精于《三礼》、《史记》,举明经,任国子博士。景龙三年(709),任国子司业,兼修文馆学士。景云元年(710),兼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旋授银青光禄大夫。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监祭酒,封舒国公。开元五年(717),建议收叙唐初以来功臣绝世者,诏续其封。又疏请补修内府诸书,采天下遗书以补阙文,四库为之完备,有功经籍。七年,太
[] (646720)
夏衍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
(19001995)
沈近思
  沈近思(1671—1741),字位山,号闇斋,清仁和五杭(今属余杭)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9岁丧父,家贫,送灵隐寺为僧。主僧爱其敏慧,使读书应试。有项某,奇其才,以女嫁之。21岁入钱唐县学。完婚有期,主僧悔,关于寺中,予以披剃。县学诸生连名诉于学使,主僧惧,始出之。中进士后,授临颍县令。临颍与许昌接壤处有孔家口,水势横冲为患。沈动员临颍出夫十之七,助许昌筑堤。不久水发,安堵无恙。又捐资建社仓,积谷4000余石;建紫阳书院课士;建双忠(岳飞、于谦)祠,以昭忠义。离临颍之日,士吏攀车洒泣,道不得行。升任广西南宁府同知,执法不避权贵,豪吏敛手。南宁山险多盗,力行保甲,严督缉捕,一年之后,
[] (16711741)
李之藻
  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一字我存,号凉庵居士,又号凉庵逸民,明仁和(今余杭)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官平禄寺少卿、知州、太仆寺卿、南京工部员外郎等职。学识渊博,在天文历算、数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徐光启交往甚深,同从意大利人利玛窦游。20岁时,曾作《中国十五省地图》,甚精确。后在利玛窦处见到《世界全图》,即翻译刻制《万国地图》屏风。三十五年,与利玛窦同译《浑盖通宪图说》2卷,次年又译成《圜容较义》1卷。再同译《同文算指》11卷,至四十一年译成,计分前编2卷、通编8卷、别编1卷,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同为西方数学最早传入中国的重要著作之一。天启间(1621—1627),与
[] (15651630)
陈元赟
  陈元赟(1587—1671),原名珦,字义都,号芝山,别署羲都甫、士升、升庵、既白山人、玄香斋逸叟等,余杭人。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学者、诗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陈幼年好学,通诗文、书法、绘画、建筑、制陶及医术。27岁,入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习武术和制陶术,并负责管理寺内陶器、药材,对医药、针灸、气功、食疗都颇有研究。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浮海东渡日本,在日流寓52年,先后寄居长崎、江户、名古屋等地,与各阶层各行业人士广泛交往。在文学上,陈将中国公安派文学主张和创作在日本传播。对日本文学革新起积极作用。在武术上,于日宽文三年(1626)前后居国昌寺,创编柔道,传授给武士福野正胜、三
[] (15871671)
马绰
  马绰(生卒年未祥),余杭人。性淳厚耿直,有远见卓识。年轻时就与钱镠结为至交。唐乾符二年(875)与钱镠共事董昌。一天,昌命镠检阅部队,名册已失,镠记忆力惊人,仍一一报出士兵姓名,无一遗漏。绰极为佩服,又为之担心。他素知董昌为人多疑,不能容人。暗地提醒钱镠:你如此精明强记,超过董昌,被他知道,对你不利。就给钱镠一叠黄纸冒充名册。钱镠十分感激,两人关系更为密切,将其妹嫁给马绰。后董昌任越州观察使,绰随昌到越州。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立为王,称大越罗平国。绰不从,弃家投奔钱镠,授为诸城都指押使,平息徐绾叛乱。镠命子元瑾娶马绰女儿,封为恭顺夫人。后绰历任镇东军节度使、两浙行军司马、睦州刺史,又进升
[]
盛度
  盛度(963—1041),字公量,祖籍河南,徙居余杭县。曾祖盛珰曾为吴越国余杭县令。父盛豫随钱俶归宋,官至尚书度支郎中。度于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后,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书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时宋辽交战,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屡次上 书对边防事务提出建议。受命出使陕西,勘察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真宗询问西域地理形势,度就详细介绍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城(今兰州市)等五郡之东南形势,绘出《河西陇右图》,标明山川、道路、壁垒、区聚,以供备览。真宗称其博学,累擢知制诰、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兵部郎
[] (9631041)
何铸
  何铸(1088—1152),字伯寿,宋余杭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官州县。入朝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秉性刚直,先后任秘书郎、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绍兴初迁殿中侍御史,数奏论时政。提出为官要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取信内外。时朝议欲迁温州诸宫殿神像至湖州,沿途必需迎奉,势必骚扰地方。铸上疏劝阻:“浙东旱荒,若加勤动,恐道路怨咨。乞务从简约,不得过多骚扰。”迁神像事遂止。绍兴十一年(1141),何铸时任御史中丞,秦桧诬陷岳飞下狱,命铸主持审讯。岳飞凛然正气,当庭袒示背部所刺“精忠报国”四字。铸为之震惊,既而察其冤,转为岳飞伸张。桧大为不悦,托言皇上旨意。铸又晓之义:“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
[] (10881152)
赵汝谈
  赵汝谈(?—1237),字履常,宋太祖八世孙,居余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年十五以父荫补将士郎。丞相周必大赞赏其文采,认为“他日必有大名于世”。调汀州(今福建三明)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曾从朱熹校订经书疑义十余条,为朱氏赏识。光宗死后,辅佐丞相赵汝愚定当政大策,提倡道学,协力排挤拥立宁宗的韩侂胄。排韩活动失败,贬为安庆府教授。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又先后任嘉兴、温州知府,湖北、江西提举。嘉定元年(1208),金国内乱,卫绍王(金国王)被杀,他向宁宗献“料敌”、“备边”二策,力言不可轻敌,应着力防边。宁宗死后,授江西转运判官,以疾辞未允,到任仅一月,即被罢职。乃杜门著述,致力于
[] (?~1237)
全部余杭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