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名人录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人物经历1896年7月4日,生于
著名作家 (18961981)
吕留良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之首。同年,去世46年后的汤斌等恭顺文人被树立为榜样,入祀贤良祠。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人物生平吕留良生于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629年2月13日),卒于康熙二十二年八
[] 明末清初杰学者 (16291683)
沉泽民
  沉泽民,学名德济,笔名成则人、风、罗美、李清扬,1902年6月23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他父亲沈永锡,拥护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临终留下遗言,望儿子沈雁冰、沉泽民将来成为振兴实业的人才,并嘱咐他们“不要误解自由、平等”,“要以天下为己任”。母亲陈爱珠,通晓文史。沉泽民5岁时,母亲和哥哥就教他读书识字。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12岁时,他便考进省立第三中学。1916年夏,沉泽民中学毕业,7月赴南京报考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被录取。在校期间,他不仅努力攻读专业课,而且刻苦学习英文,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1918年,他与哥哥沈雁冰合译了美国赛尔•彭特著的科学小说《两月之
革命烈士 (19021933)
吴澄
  吴澄(1940.1.14- )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桐乡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首席科学家。从1986年起参与国家863计划的规划与实施,曾任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1987年至1992年主持多学科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共同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验工程,解决了我国企业综合信息化的总体关键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究攻关的同时,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沈建忠
  沈建忠(1963.3.22- )基础兽医学专家。浙江省桐乡市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1997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主任,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专家,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基础兽医学领域中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兽医公共卫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了兽药及有害化合物抗体制备的理论与技术,构建了国际领先的小分子化合物抗体资源库,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汤国梨
  汤国梨(1883—1980),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字志莹,号影观,1883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平民之家。她性情刚强,有丈夫气概,且天资聪慧,能诗善书,胸怀政治抱负,为近代女子 先驱、诗词家、书法家。博学多才,其志自坚,有“旷代清才,直与贺、柳并辔”之美誉。1980年7月27日,汤国梨以98岁高龄病逝苏州。1986年,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南屏山麓章太炎墓侧,沙孟海题写墓碑。汤国梨1883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平民之家,世代务农,植桑养蚕,以维系生计。进入近代,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乡材农户渐而破产,她的父亲不得已而迁至上海,几经周折,谋得一个店员的职业,乃得以维持全家的生活。之后,
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 (18831980)
鲍廷博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后定居桐乡青镇(今乌镇)杨树湾。父鲍诩,广收古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书室为知不足斋。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所收甚富。浙江学政阮元每于按试嘉湖之便,乘小舟至杨树湾观所藏书。收藏既富,即刊刻《销夏记》、《名医类案》等行世。其校雠之精审,极受时人称道。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所刻刊之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为该书现存最早刻本。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诏求天下遗书。廷博长子士恭以所藏精本626种进献,内多为宋元以来之孤本、善本,居私家进书之首。从此,知不足斋之名上达朝廷。次年,得褒奖,赐予内府
[] (17281814)
丰子恺
   丰子恺 (1898—1975) 初名丰润,后改名丰仁,字子凱,后称子愷。1898年11月9日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1914年秋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文学家夏丏尊,艺术家李叔同。1921春赴日,研究绘画,学习小提琴,进修日语、英语。1925年到上海,与文化界名人叶圣陶、胡愈之、夏衍等组织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1939年4月受校长竺可桢之聘到广西宜山,任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的艺术指导,后随校迁至贵州遵义。1942年11月离开浙大,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
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18981975)
鲍恂
  鲍恂(生卒年未详),字仲孚,崇德(今桐乡)人。少从临川吴澄学《易》,得其所传。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元元统间(1333—1335),浙江乡试第一,荐为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任。顺帝至元元年(1335),登进士第。荐为翰林,亦婉辞。张士诚据吴中(今苏州),聘为教授,坚辞不出。明洪武四年(1371),初以科举取士,与侍读学士詹同、司业宋景濂、吏部员外郎原本同召为会试考官。试毕,即辞归乡里。洪武十五年,礼部主事刘庸荐鲍恂与吉安余诠、高邮张长年、登州张绅等明经老儒晋京以备顾问。太祖朱元璋遣召至京城。时鲍恂年80余,赐坐垂询,欲拜为文华殿大学士。鲍恂以年老多疾辞。太祖说:“朕以卿等
[]
程本立
  程本立(?—1402),字原道,号巽隐,宋儒程颐后裔。曾祖程鹏自杭州徙居崇德(今桐乡)凤鸣里。本立少有大志,曾拜鲍恂、贝琼为师,读书不事章句。闻金华朱克修得朱熹之学传于许谦,遂远道前去求教。明洪武九年(1376),举明经秀才,授秦王府引礼舍人,明太祖赐楮币鞍马。值母亲去世,辞官服丧。十三年,复补周王府引礼舍人,随周王朱橚去开封。二十年春,进为长史。二十二年,因周王朱橚擅离封地至凤阳,激怒明太祖,本立受牵连,被谪为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时当地人施伦发扰乱,程本立对少数民族晓以利害,且抚且御,使扰乱得以平息。西南初定,士卒骄横,长官不能约束所部,抢攘生变。西平侯沐英与布政使张紞商议,命程本立为
[] (?~1402)
吴待秋吴徵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别号抱鋗(xuán)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栝苍亭长、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乡)人。吴徽为吴伯滔之次子。后居上海。山水初传家学,终日作画。手不停挥,无暇构思,以致笔墨僵滞,缺乏意趣。花卉师吴俊卿早年笔墨,又学李(鱼单),后窥元、明诸家,较山水为佳。书法则学王觉斯、倪元璐。亦能治印。十八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1903 年只身来到杭州,求学于求是书院。1904年丁辅之、吴隐等人在孤山创办西泠印社,吴待秋也曾参与其事。1906 年吴待秋赴北京预备就任京兆伊,因陈叔通的劝说,而未上任,仍以鬻画为生。1946 年任上海美术会监事。 1947 年
三吴一冯 (18781949)
程庆国
  程庆国,程庆国(1927.10.11-1999.8.18),桥梁和铁道工程专家。浙江桐乡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6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副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藉院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早年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及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60年代在成昆铁路创议并发展了多种桥梁新结构和施工新工艺70年代主持湘桂线红水河铁路斜拉桥的设计施工和试验研究,对促进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积极倡导高速铁路、城市有轨交通和大跨径桥梁的发展,主持开展车桥耦合振动、列车走行性、桥梁结构空间非线性分析、钢纤维混凝土本构理论及其疲劳损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71999)
张伯淳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桐乡)人。祖父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父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朝议大夫、崇德开国男。张伯淳9岁举童子科,以父荫铨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咸淳七年(1271)进士。曾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授太学录。入元后,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授杭州路儒学教授,历浙东道按察司知事、福建廉访司知事。时元世祖诏求江南人才,张伯淳与其内弟赵孟頫同被荐。至元二十九年,应召入见,元世祖问冗官、风宪、盐策、楮币等大政,伯淳对答如流,独具见地,授翰林院直学士,-国史
[] (12421302)
贝琼
  贝琼(1314—1379),字廷琚,一字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初名阙,字廷臣。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崇德人。贝琼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
[] (13141379)
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别署矩斋,晚号韧叟,桐乡人,出生于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先世本山东崂山人,祖父寓居苏州时入籍浙江桐乡。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李鸿章主纂《畿辅通志》,乃宣入志局襄助多年。光绪五年(1879)后,历任直隶(今河北省)临榆、完县、南皮、蠡县、吴桥、清苑知县。二十二年,兼理保定府同知,此间曾写《变-》、《谈瀛漫录》等文章,抵制改良主义思潮。任吴桥县知县时,义和团运动兴起,直隶、山东各地民众群起响应,乃宣捕杀拳民,屡次疏请惩禁。二十六年五月,义和团入京,乃宣卸任告假南归。八国联军入侵,主张“剿拳和洋”。次年,在上海主持南洋公学3月;年底至杭州。时求是书
(18431921)
陆费逵
   陆费逵(1886~1941)字伯鸿,号少沧。祖籍浙江桐乡,生于陕西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五岁起由母亲吴氏教读。六岁时随家迁南昌,仍由母亲教读。戊戌维新时,13岁的陆费逵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自学新书和《时务报》。常与其父发生冲突。幸得其母支持,开始自学古文、史地和算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他在南昌的日文教师、后到武昌任教的吕烈煌之邀前往江城。次年开办新学界书店,销售《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并写成《-穆传》,借以抒发自己的反清思想。三十一年(1905)春,参与发起组织日知会,任评议会评议员,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同年辞去书店经理职务,任汉口《楚报》记者、主笔,因著文揭露粤汉铁路借款密约,
(18861941)
严辰
  严辰(1822—1893),原名仲泽,字缁生,号达叟,桐乡青镇(今乌镇)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任刑部主事。不久辞归乡里。严辰热心地方兴革,重视文化教育。同治三年(1864),江浙粮荒严重,严辰自上海募米运至乌镇,赈济贫民。后又开办善后局,修筑运河桥梁,以利交通。四年,创办立志书院于青镇,任书院山长。十年,又于书院前河埠之西建文昌阁。其后,任桐乡桐溪书院、濮院翔云书院山长多年,建立乡镇义塾6处,为乡里培育大量人才。为人刚正不阿,关怀民生疾苦。时征收漕米,官吏常借“样盘”克扣百姓牟利。光绪元年(1875),奏准革除样盘,立碑永禁,百姓称
[] (18221893)
沈炳垣
  沈炳垣(约1784—1855),原名潮,字鱼门,号晓沧,桐乡炉头人。幼喜读张履祥书,品学兼优。17岁进县学,清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任娄县(今上海松江)知县。民有诉讼,不轻动刑,而约双方调解,言如家人,以息事宁人。时兴修苏松各县水利,县西北蒲汇塘久淤,亟待疏浚,而七宝一带地瘠民贫,炳垣乃捐俸雇工修筑。民感恩德,离任时争携果酒送行。历任上海、南汇、元和(今江苏吴县)、崇明知县和太仓直隶州知州。每至一处,皆以廉惠著称。二十年秋八月抵崇明,适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自粤闽海道袭击崇明东南长安沙,炳垣即率部渡海袭击,斩敌3人,敌知有备遁去。次年,以政绩升为苏州督粮同知,
[] (17841855)
吴之振
  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子,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石门(今桐乡)洲泉镇人。幼即聪颖过人,文才隽秀。清顺治九年(1652),13岁应童子试,即与吕留良定交,试后又与黄梨洲(宗羲)兄弟交往。举贡生,以赀为内阁中书,亦不赴任。性坦率豪爽,淡泊于名利。是时重宋诗,之振家富裕,购藏宋人集部秘本甚多。康熙二年(1663),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收录宋诗成集者84家,凡94卷。集前有作者小传,为吕留良所撰。康熙九年,刊行于南京。又选施国章、宋琬、王士祯、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8人诗为《八家诗》,刊刻行世。十二年,去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当时名流、复
[] (16401717)
全部桐乡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