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历史人物介绍
-
  - (1937.12.11- )钢铁冶金专家。浙江省崇德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钢液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研制成SGDF型喷粉罐获广泛应用;研究成功高纯度油、气管线钢的真空循环脱气、喷粉(RH-IJ)技术,被英钢联及新日铁公司采用;提出了铁液脱硫的“拟一级不可逆反应处理法”及锰熔融还原三步反应模式;主持制订上海钢铁工业“三优”规划。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是国务院第一批享受
钢铁冶金专家。
沉泽民
  沉泽民,学名德济,笔名成则人、风、罗美、李清扬,1902年6月23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他父亲沈永锡,拥护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临终留下遗言,望儿子沈雁冰、沉泽民将来成为振兴实业的人才,并嘱咐他们“不要误解自由、平等”,“要以天下为己任”。母亲陈爱珠,通晓文史。沉泽民5岁时,母亲和哥哥就教他读书识字。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12岁时,他便考进省立第三中学。1916年夏,沉泽民中学毕业,7月赴南京报考河海工程专门学
革命烈士 (19021933)
吕勇哉
  吕勇哉、男,浙江桐乡人。1937年10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同年分配至浙江大学化工系任教。1980年至1982年应邀在美国普度大学应用工业控制研究所任访问副教授,在钢锭轧前过程建模、优化控制和生产调度取得了具有重要学术和工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与Williams教授联名发表研究专著和七篇学术论文。回国后于1984年晋升为教授、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工业自动化学科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浙大工控所所长。并于1986
徐肖冰
  徐肖冰,曾用名徐金奎,男,汉族,生于1916年8月16日,浙江桐乡县人。1933年后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和西北电影公司任摄影助理。参加拍摄《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塞上风云》等影片。1937年赴延安。次年入抗大学习。后入延安电影团,参与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建国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八大
(19162009)
陆费瑔
  陆费瑔,原名恩洪,字玉泉,号春帆,桐乡人。嘉庆戊辰副贡,官至湖南巡抚。有《真息斋诗钞》。
[]
冯钤
  冯钤(?--1770),字柯堂,浙江桐乡人。乾隆进士。曾任河南,安徽巡抚。乾隆二十三年三月任湖北巡抚。
[] (?~1770)
鲍复兴
  鲍复兴,名谦,别署砺斋主人,浙江省桐乡人,1942年10月生,自幼喜爱书画,篆刻书法多写金文,质朴而有新意,篆刻从汉印人手,旁及古玺。师法吴昌硕、赵之谦,作品苍诨清新,秀茂古拙。又喜作肖形印,有汉画像石之趣。作品入选“浙江省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刻字邀请展、当代篆刻展览,及在日本富士市举办的书法篆刻展等,获杜康杯全国书法大赛和“九成宫杯书法大赛优秀奖,被收入《浙江篆刻选》、《矛盾笔名印集》,并在《书法报》、《西冷艺丛》、《大众美术报》等发
曹辛汉
  曹辛汉(1892~1973),乳名锡昌,学名鸿文,梧桐镇人。在小学中受新思想影响,毕业后,向堂兄借款三十元,外出求学。于1909考入杭州私立初级师范。翌年,考入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13毕业,由学校保送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高师毕业后,回家乡任桐乡乙种农业学校校长约一年半。其后去温州十师,杭州弘道女中、省立杭州女中、宁波中学任教。1921年,与赵士昂结婚,成家于嘉兴,与沈雁冰、沈泽民、金仲华等乡友交往,共同创办桐乡青年杜,宣
(18921973)
胡华六
  胡华六(1917~1988),崇德县(今属桐乡市)晚村乡夜明村薛家坝人。家有父母,仅薄田五分八厘,难以为生。八岁,为人放牛;十九岁去杜家铺当长工,二十三岁返家。与父亲种租田三亩,聊以度日。1949年初,华六被国民党军队抓走,当兵近两月。2月底,自湖南逃归,途经江西樟树,路费告罄,乃于当地打工糊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进抵江西。6月20日,遇十四军某部指导员(萧山人)和战士费金连(吴兴菱湖人),彼此认作同乡。指导员讲述战争形势和青年出路,华
(19171988)
金仲华
  金仲华(1907—1968),幼名翰如,笔名孟如、仰山、叶知秋等,桐乡梧桐镇人。1913年入崇实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勤攻英文,造诣尤深。1927年毕业,次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理。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是年,苏联塔斯社设分社于上海,仲华任电讯翻译,开始悉心研究国际问题。1933年底,进开明书店,《中学生》杂志。1935年,应生活书店聘,任。6月,与叶绍钧(叶圣陶
(19071968)
张琴秋
  张琴秋(1904—1968),女,乳名凤生,学名悟,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人。少就读于振华女校,温文尔雅,勤奋好学。1919年,被选为石湾镇学生代表,出席崇德县声援五四运动会议,并参加-和演讲。1921年秋,入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春,转学上海爱国女校;半年后,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春,进上海大学。时上海大学在校务长(中共党员)邓中夏主持下宣传马克思主义,琴秋接受革命教育,4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转入中国
(19041968)
严独鹤
  严独鹤(1889—1968),名桢,字子材,别号知我,或署槟芳馆主,笔名独鹤、老卒、晚晴,桐乡乌镇人。勤学敏思,操行高洁。14岁中秀才。次年,进上海江南制造局所属兵工学校,接受现代教育。后升入广方言馆习法文、英文及数理化各科。19岁丧父,离校就业,赡养全家。初任上海南区小学教师,后赴江西上饶广信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回沪任兵工学校文牍员。1913年,进中华书局任英文部,并从事文艺创作。时沈知方创办世界书局,延聘严独鹤和平海澜等英语书刊。1
(18891968)
朱文叔
  朱文叔(1895—1966),桐乡濮院镇人。幼就读于翔云书院,后入当铺为学徒,工余手不释卷。主人见文叔勤奋好学,资助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丰子恺、杨贤江同学。毕业后赴日本深造。学成归国,执教于杭州师范学校。1921年,进上海中华书局,任中小学教科书,参与编纂、修订《辞海》。平生爱书成癖,好学不倦,治学严谨,工作勤奋。曾编校张相(献之)《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张氏在《叙言》中说:“书成,由桐乡朱文叔氏磨勘一过,待改订数十事。”六十初度
(18951966)
卢学溥
  卢学溥(1877—1956),字鉴泉,又字涧泉,桐乡乌镇人。祖籍东阳县,清康熙年间迁青镇(今乌镇)经商,家道殷富,为当地望族。幼承家学,勤学敏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落第。时祖父景昌为顺应潮流,改立志书院为国民初等男学堂,并以堂长职务交学溥。学溥年轻气盛,锐意改革,聘名师、增设备,学校生气勃勃。沈雁冰(茅盾)为学溥表侄,就读该校,承精心培育。三十四年,去南京从张曜在财政金融界工作,崭露头角。1912年,出任奉天
(18771956)
钟袁平
  钟袁平(1915—1942),乳名海官,学名斌权,桐乡濮院镇人。1927年去上海某烟纸店当学徒。1928年,进桐乡师范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入本地小学任教。1934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师范科。自幼喜爱唱歌,音乐课成绩名列前茅。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率同学参加全市--。翌年,训育主任查某擅权-,又为首揭发,掀起倒查学潮。事未成,被开除学籍。后任职于绍兴民众教育馆,以歌咏宣传爱国思想。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中共党组织介
(19151942)
沈骊英
  沈骊英(1901—1941),女,名家惠,桐乡乌镇人。祖父沈善蒸精历算,曾掌教上海广方言馆数十年。父沈承怿,号欣伯,为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21年,骊英毕业于上海神州女中,去苏州振华女校任教3年。旋留学美国,在威尔斯来女子大学研究植物学,得理学士学位,复入康纳尔大学研究农学2年。在美期间,听教授介绍世界学术进步,列举学术专家之姓名、国籍,小国家瑞士和波兰都有对科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而中国独无。听后感触极深,遂立志献身科学,报效祖国
(19011941)
徐自华
  徐自华(1873—1935),女,字寄尘,号忏慧,石门语溪(今桐乡崇福镇)人。祖父徐宝谦,号亚陶,光绪庚辰进士,官安徽庐州知府;父徐多缪,号杏伯,国学生。自华生性敏慧,10岁即解吟咏。婚后7年,夫亡。年少寡居,以诗赋自遣,并专志树人,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经褚辅成介绍,秋瑾至浔溪女学任教,与自华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遂订生死交。是年入同盟会。冬,秋瑾去上海筹创《中国女报》,自华和妹蕴华出资赞助。三十三年二月,
(18731935)
詹醒民
  詹醒民(1908—1930),又名梓翔、志翔,乳名年鸿,后改年新,桐乡屠甸镇人。年幼丧父,生计艰难。1916年,入崇道小学读书,4年后辍学,去商店当学徒。1924年春,去上海闸北一小酱园当学徒。翌年发生五卅惨案,投入反帝-。六七月间,参加国民党(左派);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指派,活动于沪、杭、桐乡间,传递文件指示和进步书刊。1926年,为发动群众配合北伐,受中共委派,任职于国民党杭县县党部。5月,奉命以国民党桐乡县筹备委员身份
(19081930)
池耕襄
  池耕襄(1905—1928),又名池楷,字菊庄,化名史学章,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东高桥下塘人。少年丧母,与继母及其子共同生活,性刚强而时感孤独。小学毕业后,曾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和湖州海岛教会学堂读书,都没有毕业,爱好文学,常阅读《小说月报》、《新青年》等书刊,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初,与李恺良、陈丹池、魏莲初友善,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研讨时事。曾多次投稿嘉兴《秀水花》杂志,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一文重点介绍苏联十月
(19051928)
胡钁
  胡钁(1840—1910),一名孟安,字菊邻(菊—作匊),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竹外外史,晚年又号南湖寄渔,别署不波生,石门(今桐乡)洲泉屠家坝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善书画篆刻,工诗词。书法初学虞世南、柳公权,后致力于汉魏碑版,古拙遒劲,颇见功力。山水峰峦浑厚,笔墨苍茫;兰菊亦娟逸有致。治印与吴昌硕相媲美,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50年代初,上海宣和印社曾出版《晚清四大家印谱》,选集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胡鑊4家
[] (184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