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历史人物介绍3
魏长春
  魏长春(1898—1987),字文耀,慈溪魏家桥(今属余姚三七市镇)人,生于北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父归里,1914年入桐乡石门湾天生堂药店当学徒。3年后满师,进宁波富春堂药店当店员。接方配药,留心名医处方,渐熟医理。后随宁波颜芝馨医师抄方,多获益。1918年于慈城(今属江北区)挂牌行医,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长,医技渐精。1920年参加宁波及慈溪中医研究会,此后求医者日众,医名益著。1956年至杭州,次年应聘任浙江中医院副
(18981987)
黄炳荣
  黄炳荣(1903—1984),余姚陆埠镇黄家村人。出身漆金木雕世家,其父精于此业。15岁从父学艺,20岁技艺大进,开始制作观世音、弥勒佛等文派佛像,普陀山、天台山寺院和上海玉佛寺、龙华寺及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等名刹佛殿均有其作品传世。曾于宁波开设岭山角佛像店。1949年初进上海佛学书局,专雕出口佛像,构思精巧,刀法娴熟,所雕佛像造型端庄,线条柔和,成为漆金木雕文派佛像传人。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木雕厂授徒传艺。作品行销港澳、东南亚、欧美
(19031984)
王中
  王中(1906—1981),曾用名曹鸿堂、允烈、李振民、一恨,慈溪大隐石山下(今属余姚)人。14岁在宁波源顺布庄当学徒。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进广东黄埔军校。次年5月结业回宁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任中共宁波市委军委书记,兼中共浙江省委巡视员,12月参与领导奉化忠义乡武装-。1928年1月随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曦至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4月回宁波,因市委遭破坏,归里隐蔽。次年1月赴上海,任中共上海沪中区绸缎业支部
(19061981)
沈宗瀚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号克难居士,余姚沈湾(今属肖东乡)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乔治亚大学农学院,后转康乃尔大学研究院,兼纽约洛克菲勒世界教育会研究员,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研究小麦、水稻、高粱育种等有建树。1933年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泛太平洋科学会议年会。次年起历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总技师和所长、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世界遗传学学会副会
(18951980)
朱端钧
  朱端钧(1907—1978),字公吕,余姚县城人。1921年就读上海南洋中学,1926年入圣约翰大学,次年转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业余参加辛酉剧社。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洪深指导下,组织复旦剧社,参与导演《五奎桥》、《西哈诺》等剧,与洪深一起以光明剧社名义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撰写影剧评论。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处于“孤岛”时,任中共领导的上海剧艺社导演及演出主任,导演《夜上海》、《生财有道》、《妙峰山》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
(19071978)
黄云眉
  黄云眉(1898—1977),原名鋆鋂,字子亭,号半坡,余姚县城人。15岁入余姚县立高等小学,17岁毕业。1919年任余姚县立小学教员。1926年加入国民党,翌年任国民党余姚县党部秘书。1930年后,历任金陵大学研究员、世界书局辞林厅主任、浙江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官、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上海临时大学新中法商学教授。1951年2月后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青岛山东文学院教授等职。1952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8981977)
严景耀
  严景耀(1905—1976),余姚低塘镇姆湖严家人。中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上海民主中学毕业,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犯罪学、刑罚学,假期入京师第一监狱作志愿犯人,体验“铁窗生活”,192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次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夏赴美国进修。后代表中国出席于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次国际监狱会议,访问苏、法、英等国。1931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主修犯罪学,3年后获博士学位。复赴英国进修,后任苏联莫斯科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
中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 (19051976)
陈训悆
  陈训悆(1907—1972),字叔兑,慈溪官桥村(今属余姚三七市镇)人。陈布雷弟。早年毕业于同文书院,后供职上海特别市政府,从事宣传和新闻联络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去香港,在国民政府海外部驻港办事处工作,不久,任香港《国民日报》社社长。香港被日军占领后赴重庆,任《中央日报》总。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中宣部南京特派员,接收敌伪报社。继到上海,任《申报》总经理兼总,1948年当选为-。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中央通讯社”总、“中央日报社”社
(19071972)
谷镜汧
  谷镜汧(1896—1968),余姚梁辉乡杨潭村人。早年就读苏州垦植学校,1917年、1922年相继毕业于青岛德语专科学校和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后得县人宋汉章资助,留学德国,进海岱山大学、柏林大学,19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助教。1928年至上海参与筹建国人自办第一所高等医学院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后改为上海医学院,任讲师。1931年至1932年7月赴美国西余大学病理科进修。归国后任上海医学院副教授、教授。抗日
(18961968)
宋汉章
  宋汉章(1872—1968),名鲁,字汉章,以字行,世居余姚浒塘朗厦宋家(今属余姚镇),生于福建建宁,后回余姚,又迁居上海。早年毕业于中西书院,入上海电报局,继任职通商银行。通英语,信天主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因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废光绪帝而遭通缉,避走香港、澳门。三十二年任北京储蓄银行经理,未几改任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经理。1912年任上海中国银行经理,拒绝沪军都督陈其美强索军费50万两,遭拘押,经司法总长伍廷芳抗议得释。1916年,
(18721968)
李思浩
  李思浩(1881—1967),字晓沧,号赞侯,慈溪沿江乡包前村(今属余姚市陆埠镇)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三十一年以捐纳主事供职户部,不久升任清理财政处湘鄂科总稽核,兼督办盐政署员。1912年至1919年,历任北京政府财政部主事、盐务署场产厅厅长、财政部次长、代理部务兼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后,被免职,继遭通缉。1924年复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次年10月辞职。1928年第二次北伐战争胜利
(18811967)
毛契农
  毛契农(1881—1954),名希蒙,字鉴莹,号契农,以号行,余姚三管乡(今属慈溪市桥头镇)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人上海商务印书馆,任会计。未几任太原、长沙分馆副经理,并捐得同知衔。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沪军光复军总司令部科长、骑兵团团副兼军需官。不久入南京讲武学堂,卒业后任陆军第三师副官处长兼军需处长。1913年返商务印书馆,历任常德、潮州、贵阳、长沙分馆经理。1925年复入军界,历任东北陆军第一军交际
(18811954)
陈晓云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挺然、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
(19101944)
严鹤龄
  严鹤龄(1879—1937),字履勤,又字侣琴,余姚低塘下河严家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三十四年(1908)任复旦公学讲师兼学监,未几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宣统三年(1911)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民国初任浙江都督署外交司长、国务院咨议、外交部参事。1916年起任英文《社会政治科学》杂志经理兼。1919年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顾问,次年任国立清华学校校长。1921年任国际联盟秘书,次年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
(18791937)
沈乐山
  沈乐山(1901—1928),又名沈吉顺、张栩、张吉人,余姚泗门朗海村人。13岁丧父辍学,15岁当米店学徒。1919年进无锡沪宁铁路护路大队任抄写员,1921年因参加反帝爱国--等被开除。次年至沪杭铁路闸口机器厂当门警,受厂俱乐部负责人、共产党员沈干成影响,1926年冬参加秘密铁路工会。次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17日,与沈干成等率铁路工人纠察队500余人,迎接北伐军进入杭州。3月22日,沪杭甬铁路总工会成立,当选执行委员和总工会工人纠
(19011928)
邵友濂
  邵友濂(1841—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一字攸枝,余姚县城人。早年因父功由监生赏补员外郎,任职工部。清同治四年(1865)举人,十三年以御史记名,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四年(1878)以道员充头等参赞,随崇厚赴俄国,参与中俄伊犁交涉,并襄办通商事务,次年任驻俄钦差大臣。回国后仍供职总署。八年授苏松太道道台,十年去台湾,襄办防务,后协助曾国荃与法国谈判和约。十二年任河南按察使,次年晋台湾布政使。十五年迁湖南巡抚,越两年调任台
[] 晚清重臣 (18411901)
黄炳垕
  黄炳垕(1815—1893),字慰廷,号蔚亭,晚年号翁,余姚县城人。黄宗羲七世孙。长为诸生,后中举人。好天文历算,据黄宗羲《西历假如》,参以《历象考成》,晨夕推算。清同治初,左宗棠抚浙,饬沿海州县测绘经纬舆图,余姚知县陶云升命他测绘县境图,半年告成报省,人称精审。十年(1871)会试落第后闭门读书,著述不辍。辞江西和四川视学聘,浙江巡抚梅启照于杭州立算学,致书三聘,辞不赴。后应宁波辨志精舍(在竹洲)聘,教授天算课10年,造就学子甚多。光
[] (18151893)
黄春生
  黄春生(1811—1861),余姚郑巷黄李鲍村(今属低塘镇)人。性喜习武,损左目,豪爽重义,人称“小闯王”。清咸丰六年(1856),余姚发生蝗灾,八年又遭水灾歉收,农民要求减租。当地屈、董、叶姓地主不准,以告官惩治相威吓。黄春生系村上小地主,同情佃农,租谷减半,并散谷赈灾。黄李鲍村农-合梁弄等处佃农,在他支持下进县城-,要求官府循黄春生“自甘减租”例,谕令减租一半。知县崔家荫慑于压力,当堂盖印谕以七折半解租,转背即支持泗门谢敬等组织地主
[] (18111861)
叶樊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县城人。初为候选县丞,后绝意仕途。多次倡捐募,赈济县内灾民。好土木营建,尤长桥梁建筑,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皇山桥(今改建混凝土闸桥)、跨舜江的通济桥(今存,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石巍桥(今河填桥废)、转良桥(今称最良桥)。又捐资3万缗,扩建北门外候青桥,改3孔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卫桥。桥成,越年卒。
[] (17911836)
黄澄量
  黄澄量(生卒年未详),字式筌,号石泉,余姚梁弄人。诸生,曾宦游京都。平生不置产业,喜藏书。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五桂楼于梁弄,藏书5万卷,颇多宋元明善本,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阮元《黄氏五桂楼藏书目序》称,黄澄量“慕远祖宋时号五桂者昆季五人并著清望,遂以五桂名楼”。自称其藏书规矩不同于天一阁。《五桂楼书目》题识中自谓:“余既构楼三间,以藏此书,盖欲子孙守之,后世读楹书,可登楼展视,或海内好事愿窥秘册者,听偕登焉。”子肇震,继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