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名人录
萧红
  萧红(1911.6-1942.1)萧红,女,原名张乃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蒙教育。1919年8岁时,生母姜玉兰病故,同年其父娶继母梁亚兰。1920年秋,萧红入呼兰县第一女子高等并设国民学校(俗称南关女校,1921年改为第一女子高等国民小学校,1924年改为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读书。萧红学习用功,作文特别突出,
民国四大才女 (19111942)
于天放
  于天放(1908-1967.5)于天放,原名于九公,化名于树平,又名于文礼,呼兰县白奎乡三道沟屯人。1918年开始读小学,1921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工业学校。时值大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秋季,为抗议日本出兵山东,干涉中国内政,省城齐齐哈尔8所中等学校的数千名学生举行爱国--,于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这次-活动中,他和另外7个学生被捕,在督军署扣押两天后获释。1928年8月,考取了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他勤奋读书,潜心研究中国经济状况,探索救国的道理。1929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0年参加清华大学驱逐反动校长罗家伦、吴南轩的斗争。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
(19081967)
王树森
  王树森(1875~1948年),满族,祖居北京牛街,17岁到黑龙江省呼兰县落脚。结婚后定居呼兰县,后迁居哈尔滨,终生行医。卒于1948年,时年73岁。王树森之父原系清宫护卫士,后因宫内矛盾受牵连被发配到玉田县为民。其父有熬制膏药的好手艺,是当时北京牛街最受欢迎的王大膏药。王树森从小就随父学艺,掌握了熬制膏药的技术。其父发配玉田县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王树森便只身闯关东到黑龙江省呼兰县谋生,先是以打零工为生,后操起父传旧业,熬制膏药摆摊叫卖。他创制的拔毒膏、虎骨熊油膏专治毒痈,疗效很好,颇受群众欢迎。当时在呼兰县城庙头一带已有名气。由于他的膏药专治筋骨、腰腿各种寒症以及因寒不孕等病,疗效非常显著
(18751948)
黄有
  黄有(1899-1938.3)黄有,呼兰沈家乡罗家窝堡村(今文化村)人,幼年务农。1920年同其兄弟黄富、黄珍迁往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开荒。后开垦到300多垧地,成为地主,群众称该屯为黄有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人民纷纷起来抵抗。黄参加了当地的红枪会。1934年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阶,率领抗日游击队,在太平川展开了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6月夏云阶率队在太平川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开明地主献出武器和物资,帮助游击队解决困难。黄热情赞扬游击队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他对夏云阶说:“我黄某也有一颗受国的心,愿为游击队捐款献枪,共同抗日”。黄牵来5匹马,拿来10支枪
(18991938)
张伯彦
  张伯彦 (1917.11-1944.7)张伯彦,笔名征骊、信风,呼兰县南乡庙台子村人。1928年移居呼兰县城。其父张镜寰曾就学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后因家境变故,辍学回呼兰当教员。张镜寰为人忠厚耿直,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张伯彦思想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张伯彦在县城模范初高两级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中学。张酷爱文学,除阅读大量古典诗词外,还广泛涉猎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其典丽的作文,每次都受到老师的好评,同学们争相传阅。1935年春,考入阿城师范学校。入阿城师范不久,就和爱好文学的同学,组织了文学团体《黎明社》,开始进行业余文学活动。1935年4月,用征骊的笔名,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
(19171944)
王鸿恩
  王鸿恩(1888-1942) 王鸿恩,字锡三,呼兰莲花乡大东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下读完私塾,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呼兰做小学教员、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校长。1918年10月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激起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各地的声援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呼兰县广大爱国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呼兰县沪难后援会、呼兰县学生联合会。教师、学生和一些爱国工商业者走上街头,--,演剧募捐,-,抗议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王是这场反帝-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王任呼兰教育局长长达10年之久,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王主张选拔高材生去日本留学。经过努力
(18881942)
张兰生
  张兰生 (1909--1940)原名鲍巨魁,满族,1909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就读于父亲执教的师范学校,1928年考入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当车掌(售票员)和司机。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哈尔滨,张兰生积极参加电车厂工人的-斗争,还常常以消极怠工,少收或不收车票办法对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点监视。中共哈尔滨市委以张兰生等为积极分子,加强培养教育,使他们提高了思想觉悟,1932年哈尔滨电业局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张兰生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支部委员。1933年4月2日,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张兰生是-的组织者之一。1934年2月,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遭到破坏,张兰生受中共哈尔滨市委的派遣赴
(19091940)
罗明哲
  罗明哲(1917.12-1982.12)罗明哲,曾用名罗绮、陈白之。呼兰县许堡乡黄岗村人。2岁丧父,家境衰败,后搬入县城居住。1925年入小学读书,呼兰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1937年又考入伪吉林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文科国学系学习。受家庭影响,罗自幼爱好文学,在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学习时即开始创作。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和长春《明明》、《麒麟》、《新满洲》及沈阳的《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诗歌、小说。1937年鲁迅逝世一周年,在《明明》杂志上发表诗歌《哀鲁迅》,颂扬鲁迅先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号召人民向鲁迅学习,做革命的硬骨头。此外,他还在《吉林日报》副刊、哈尔滨《大北新报》文学周刊、日
(19171982)
吴爱群
  吴爱群(193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33年3月出生于呼兰县城区一个小业主家庭。8岁读书。1945年8月在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青年联盟组织,积极参加反对内战、保家卫国等进步活动。1947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广州和海南岛等战役,主要做宣传鼓动和战地保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四十三军政治部组织干事,广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干事、任免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1985年8月,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1988年4月任政委,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选自
王芝馥
  王芝馥(1888.8-1943.4)王芝馥,女,别名尚王芝馥(丈夫姓尚),人称尚大夫,呼兰县人。父王雅庭,早年参加英格兰基督教长老教会,以此关系,1912年1月,已有一个女儿的她考入奉天(沈阳)医科大学(基督教会办)。这所大学是东三省第一所培养西医人才的最高学府。1918年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王获毕业文凭。1919年春,回到呼兰,入英国人余克信办的基督教会医院,当妇科大夫。她是这所医院的第一位女医生,也是呼兰县的第一位女医生。1924年王在呼兰西大街办起全县第一所妇科产院。设16张床位,实行新法接生,同时还给小儿接种牛痘和治疗各种疾病。1932年,妇科产院归呼兰县基督教会医院,为附设产院。19
(18881943)
尚福
  尚福,姓宛,字尊五,呼兰汉军。曾任笔帖式,后主管翼长下的旗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呼兰,到处烧杀抢掠,搜取军械,社会秩序混乱。呼兰副都统委派尚福训练民团,维持社会治安。沙俄侵略者十分震怒,将尚福拘捕,并让其解散民团,尚福不为所逼迫,拒不下令。沙俄将尚福挟持到哈尔滨。沙俄提都以死威胁,尚福不屈服。沙俄无奈,将其释放。后尚福在呼兰勘察办理屯站两项地亩升科事时,成绩显著,省巡抚程德全保举其为候补通判、同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呼兰城议会议长,县财政征收专员等职。卒年67岁。
[]
董淑芬
  董淑芬(1919~1982),女,黑龙江呼兰人。民国30年(194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齿科部毕业。建国后,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院留学,攻读颌面成形外科,获副博士学位。1957年底至西安医学院任教,创立国内首家口腔颌面成形外科基地。先后创新假耳制作术及用大面积全层皮片移植法治疗烧伤和外伤。1957~1981年成功地施行了8900例颌面成形外科手术,备受国内外同行赞誉。英国、美国、丹麦、日本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专家多次来西安观摩、考察她的治疗方法。一位来访的美国专家与其同台手术后感慨地说:“我这水平,在美国已是百万富翁了,您老在美国一定会成为亿万富翁的
(19191982)
李政
  李政 (1942~)黑龙江呼兰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历任吉林省戏剧创作室创作员,延边自治州政治部创作员,吉林省话剧团编剧,戏剧创作评论室一级编剧。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满洲间谍战》、《五国六方间谍大搏杀》、《少帅春秋》(合作)、《少帅传奇》(合作),电视剧剧本《满洲间谍》(26集)、《叶赫那拉公主》(28集)、《反贪疑案》,电影文学剧本《哈尔滨大谋杀案》、《冰城擒魔》等。作品曾获1978年吉林省文艺调演创作一等奖、1982年吉林省戏剧创作一等奖、1981年吉林省新剧目创作奖、1990年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一等奖、东三省优秀电视剧金虎奖一等奖、金虎奖
张志荣
  张志荣(1912.3-1987.5)张志荣,河北省蛟河县人,1927年到呼兰。先在天和隆金店学徒,后到文明照相馆学徒。1933年开志荣照相馆。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张高擎中国国旗,在大街-庆祝,群众自发地跟着他,形成了一股长龙。1945年9月,抗联将领李兆麟派李玉敏、钟声、王铁珊等同志到呼兰,依志荣照相馆为据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张与李玉敏等在县城成立了“红军之友社”,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张参加了苏联红军查封国民党呼兰支部、接收伪县-、接收伪维持会等工作,为开创呼兰民主政权做了大量工作。后任县东沈办事处副主任、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南下打到海南岛。转业后,
(19121987)
胡升三
  胡升三(1894-1951.12)胡升三,外号胡大肚子,呼兰县人,幼时读书不多,学过银匠,当过跑堂。民国时期,开福聚客店、鑫龙银店、鸿升客店,后当呼兰县署官店经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军,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鹰犬。1934年在李子英手下当少校指挥使,后任中校副官长。1936年任伪保长和呼兰商会会长。1937年随呼兰访日团去日本参观。1939年依仗、日本势力当上呼兰街长(今呼兰镇)。1940年兼协和会长,1941年兼义勇奉公大队长。胡效忠日军,残害人民。阻止给人民放布,对日本人说:呼兰人可富了,抖搂抖搂包袱皮也够穿三年的;阻止给人民放粮,对日本人说:每人每天给三两米就行。有人说不够吃,胡
(18941951)
彭玉
  彭玉,1934年1月26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内地女演员。1964年,触电演了生平第一部电影《千万不要忘记》 。2000年,拍摄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 。2001年,凭借《月圆今宵》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3年,拍摄了家族情感伦理剧《浪漫的事》 。2005年,主演了描写平民百姓生活的家庭伦理剧《老爸老妈兄弟姐妹》 。2007年,主演了津味情景喜剧《追着幸福跑》 。2009年,主演了反映“尖锐婚姻问题”的电视剧《瞧这一家子》 。2011年,主演了由丁黑导演执导的家庭情感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 。2013年,主演乐活有氧轻喜剧《囍事儿一串串之福山恋
有林
  有林,1929年生,黑龙江呼兰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在黑龙江呼兰县参加革命工作,任民运工作队员、组长、中共呼兰县城关区委宣传委员,1950年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学习、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员,1961年5月任《红旗》杂志社,1971年1月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7月调国务院财贸小组工作。1979年4月任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后为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任经济组副组长、组长、室务委员,兼任国家体改委委员、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1983年6月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89年10月任《求是》杂志社总。1994年4月至2001年4月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
曹志勃
  曹志勃 (1954~)原名曹治渤。黑龙江呼兰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重机系轧钢设备专业。1995年于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结业。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黑龙江省委机关铅印室机要员,齐齐哈尔第一机械厂副总经济师,齐齐哈尔社科院院长,副研究员,齐齐哈尔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团委员,齐齐哈尔市政协常委,市科顾委委员。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日本化学战史录》,长篇小说《啼血残阳》,译著《关东军全史》、《青少年义勇军在东北》、《近代日中关系史》。2003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文学组织
傅巨川
  傅巨川 学名宝善,字国恩,巨川是他发迹后用名。清同治末年,他随母亲逃荒来到东北哈尔滨,先落户于呼兰县李家洼子。弟兄7人,他排行在末,初时,一家人靠农耕维持生活。七八岁时,兄长们决意供他上学。遂成为傅家唯一识文断字的人。他读了几年私垫,又学中医,艺成后,在道外太古街开了小店兼行医。此地因系通往江北的渡口,除渔民外,还有来往松花江南北的行人,日久天长,傅家小店逐渐兴旺,又开了大车店、饭店。傅家店兴旺后,傅巨川将店铺饭馆交给他的兄长们经营,自己投身于实业开发。1916年,滨江县知事张南钧呈文上峰,申禀开发东四家子一带。他不仅参与了行文,且参与了拟定10年开发计划,以今十六道街为中心大兴土木,建设新市
全部呼兰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