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历史人物介绍2
崔山
  崔山(1910.10-1981.3)崔山,孟家乡金家屯人。自幼务农,12岁进呼兰城王家炉学铁匠。1956年加入铁业生产合作社,后在机械厂、电机厂等任锻工组组长。崔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动脑筋,对技术精益求精。无论是烧火、轮锤、还是掌钳,以至使用电锤,从来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尤其是电锤,最不好控制。锤重了,锻件给砸扁了;锤轻了,打多少下也不够尺寸。为此,他刻苦练习。双手掌钳,一脚踩闸,精神高度集中,眼、手、脚同时配合,练出了高超的技术。经他
(19101981)
孙世平
  孙世平(1909-1969.6)孙世平,又名孙巽,呼兰县人。中学毕业后到北京求学,因经济不支,辍学回呼兰任小学教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党的外围群众组织青年读书会,任总干事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青年反日会,后任中共呼兰特支组织委员。1932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呼兰,呼兰地方武装部队奋起抵抗,孙做宣传鼓动工作,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并深入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1933年中共呼兰特支-停止活动后,孙转移兰西,后转回
(19091969)
赵剑锋
  赵剑锋(1899-1990)赵剑锋,呼兰县人。县立小学毕业后,入省甲种农业学校,1923年入奉天讲武堂学习,与张学良将军成为同好。历任混成旅排长、连长、营副、团副等职。1927年任省绥海镇守使上校参谋。1929年留学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马占山抗日。1932年任新疆军官学校少将教育长。1937年任塔城行政长。1942年被盛世才关押入狱,1944年释放,任省政府委员、国民-大代表。1946年任西北行辕中将高级参议。1949年随包
(18991990)
和维基
   和维基(1898.7-1973.3)和维基,字培之,呼兰方台乡大方台村人。省立中学毕业,后到北京高师养成班学习,1920年毕业回呼兰,历任小学校长、教育社社长、民众教育馆馆长、呼兰民教科科长、呼兰师范和职工干部学校副校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宣传行列,成立抗日慰劳团,一面募捐,一面散发传单并做讲演。1946年春,以呼兰县教育界代表身分,参加哈尔滨李兆麟将军的葬礼。解放初期,和维基满腔热忱,为全县教育事业的恢复
(18981973)
胡升三
  胡升三(1894-1951.12)胡升三,外号胡大肚子,呼兰县人,幼时读书不多,学过银匠,当过跑堂。民国时期,开福聚客店、鑫龙银店、鸿升客店,后当呼兰县署官店经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军,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鹰犬。1934年在李子英手下当少校指挥使,后任中校副官长。1936年任伪保长和呼兰商会会长。1937年随呼兰访日团去日本参观。1939年依仗、日本势力当上呼兰街长(今呼兰镇)。1940年兼协和会长,1941年兼义勇奉公大队长
(18941951)
包云路
  包云路(1894-1975)包云路,号养原老人,满族,生于呼兰杨林乡苏堡村。师范毕业后,任私塾老师、小学教师、民众教育馆馆员、小学校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仍从事教育工作。是哈尔滨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和第一至第四届县政协委员。包善于书法,真草隶篆皆通,而最擅长写“八分体”。写字前,就地走几圈,然后坐下运气入静,使气贯全身,精神集中,挥笔一气呵成。包学书法不墨守成规,能吸百家之长,并有创新。主张写字要遵章法,笔画搭配组合、书面排列,要匀称,浑
(18941975)
朴炳珊
  朴炳珊(1892-1941)朴炳珊,字大同,呼兰县人。191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任东北陆军独立炮兵第二十团团长,后任黑龙江省陆军炮兵第九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马占山抗日。后因寡不敌众,退守拜泉。1932年任哈尔滨省城警备司令,后任伪军步兵第三旅长。1932年10月苏炳文在海拉尔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抗击日本侵略军,朴炳珊任副司令。12月救国军兵败,退入苏联绕道进关,朴任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副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山
(18921941)
龚维清
  龚维清,女,湖南省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呼兰府开办呼兰第二女子学校(省城齐齐哈尔女子学校为第一女校),学校租赁草房7间,有学生50人。初设教习、保母各1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学校聘请龚维清为女学教员。龚不远万里,从湖南来到黑龙江,为兴办呼兰女子学校做出贡献。龚和江省著名教育家林传甲的妻子祝宗梁女士,在齐齐哈尔话别到呼兰时,祝给龚写有一首送别诗,《送龚维清赴呼兰女学》:风雨黯江城,滔滔江水生。君行从此别,余意若为情。
王廷兰
  王廷兰(1888-1932.5)王廷兰,字子馨,祖籍山东招远县,后全家迁到呼兰利民王家窝棚村。1925年任呼兰保卫团帮统官,1926年任游击队帮统官,1927年升任统带官,任骑兵上校,并授陆军少将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跟随马占山抗战。1932年5月,联合国调查团专门委员海伊林等5人飞赴齐齐哈尔。马占山派王去齐齐哈尔,寻找机会面见调查团,揭发日寇制造伪满国的阴谋。王廷兰到齐齐哈尔后被叛徒出卖,被日本特务秘密逮捕,王坚贞不屈。日伪特
(18881932)
李维周
  李维周( -1947.12)李维周,字荫堂,呼兰孟家乡人。江省师范学堂毕业后,舍弃在省城齐齐哈尔供职的优越条件,应呼兰知府黄维翰之邀,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呼兰到大用井兴办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月任呼兰劝学所总董。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任呼兰教育会会长。1912年起,任黑龙江省众议会和省议会议员,1915年调省城齐齐哈尔任职。1924年起任省第四届和第五届议会会长,1927年任省禁烟局总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宋云同
  宋云同(1877-1967)宋云同,字子樵,呼兰县人。清末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邀请,到广东参加革命。20年代后,历任吉林督署参谋处长、富锦县知事、宾县知事、直隶省政务厅厅长、代理省长。东北沦陷时期,不愿给日本做官,遂退出仕途,表现出高度爱国热情。新中国建立后,给毛泽东上 书,要求为新中国工作,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1953年被安排任北京文史馆馆员。1957年被聘请为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撰写《江东六十四屯的悲惨》、《黑龙江省政纪要
(18771967)
尚福
  尚福,姓宛,字尊五,呼兰汉军。曾任笔帖式,后主管翼长下的旗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呼兰,到处烧杀抢掠,搜取军械,社会秩序混乱。呼兰副都统委派尚福训练民团,维持社会治安。沙俄侵略者十分震怒,将尚福拘捕,并让其解散民团,尚福不为所逼迫,拒不下令。沙俄将尚福挟持到哈尔滨。沙俄提都以死威胁,尚福不屈服。沙俄无奈,将其释放。后尚福在呼兰勘察办理屯站两项地亩升科事时,成绩显著,省巡抚程德全保举其为候补通判、同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
罗明哲
  罗明哲(1917.12-1982.12)罗明哲,曾用名罗绮、陈白之。呼兰县许堡乡黄岗村人。2岁丧父,家境衰败,后搬入县城居住。1925年入小学读书,呼兰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1937年又考入伪吉林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文科国学系学习。受家庭影响,罗自幼爱好文学,在齐齐哈尔日语专修学校学习时即开始创作。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和长春《明明》、《麒麟》、《新满洲》及沈阳的《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诗歌、小说。1937年鲁迅逝世一周年,在《
(19171982)
张伯彦
  张伯彦 (1917.11-1944.7)张伯彦,笔名征骊、信风,呼兰县南乡庙台子村人。1928年移居呼兰县城。其父张镜寰曾就学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后因家境变故,辍学回呼兰当教员。张镜寰为人忠厚耿直,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张伯彦思想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张伯彦在县城模范初高两级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中学。张酷爱文学,除阅读大量古典诗词外,还广泛涉猎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其典丽的作文,每次都受到老师的好评,同学们争相传阅。1935年
(19171944)
于天放
  于天放(1908-1967.5)于天放,原名于九公,化名于树平,又名于文礼,呼兰县白奎乡三道沟屯人。1918年开始读小学,1921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工业学校。时值大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秋季,为抗议日本出兵山东,干涉中国内政,省城齐齐哈尔8所中等学校的数千名学生举行爱国--,于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这次-活动中,他和另外7个学生被捕,在督军署扣押两天后获释。1928年8月,考取了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他勤奋读书
(19081967)
黄有
  黄有(1899-1938.3)黄有,呼兰沈家乡罗家窝堡村(今文化村)人,幼年务农。1920年同其兄弟黄富、黄珍迁往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开荒。后开垦到300多垧地,成为地主,群众称该屯为黄有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人民纷纷起来抵抗。黄参加了当地的红枪会。1934年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阶,率领抗日游击队,在太平川展开了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6月夏云阶率队在太平川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开明地主献出武器和物
(18991938)
王鸿恩
  王鸿恩(1888-1942) 王鸿恩,字锡三,呼兰莲花乡大东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下读完私塾,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呼兰做小学教员、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校长。1918年10月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激起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各地的声援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呼兰县广大爱国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呼兰县沪难后援会、呼兰县学生联合会。教师、学生和一些爱国工商业者走上街头,--,演剧募捐,-,抗议
(18881942)
王芝馥
  王芝馥(1888.8-1943.4)王芝馥,女,别名尚王芝馥(丈夫姓尚),人称尚大夫,呼兰县人。父王雅庭,早年参加英格兰基督教长老教会,以此关系,1912年1月,已有一个女儿的她考入奉天(沈阳)医科大学(基督教会办)。这所大学是东三省第一所培养西医人才的最高学府。1918年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王获毕业文凭。1919年春,回到呼兰,入英国人余克信办的基督教会医院,当妇科大夫。她是这所医院的第一位女医生,也是呼兰县的第一位女医生。1924年
(18881943)
王树森
  王树森(1875~1948年),满族,祖居北京牛街,17岁到黑龙江省呼兰县落脚。结婚后定居呼兰县,后迁居哈尔滨,终生行医。卒于1948年,时年73岁。王树森之父原系清宫护卫士,后因宫内矛盾受牵连被发配到玉田县为民。其父有熬制膏药的好手艺,是当时北京牛街最受欢迎的王大膏药。王树森从小就随父学艺,掌握了熬制膏药的技术。其父发配玉田县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王树森便只身闯关东到黑龙江省呼兰县谋生,先是以打零工为生,后操起父传旧业,熬制膏药摆摊叫
(18751948)
张兰生
  张兰生 (1909--1940)原名鲍巨魁,满族,1909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就读于父亲执教的师范学校,1928年考入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当车掌(售票员)和司机。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哈尔滨,张兰生积极参加电车厂工人的-斗争,还常常以消极怠工,少收或不收车票办法对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点监视。中共哈尔滨市委以张兰生等为积极分子,加强培养教育,使他们提高了思想觉悟,1932年哈尔滨电业局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张兰生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9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