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历史人物介绍4
林之濬
  林之濬,生卒年不详,字巨川,号象湖,黄塘乡林口象坑湖村人。其父林可梁,字胜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之濬幼时,隽颖聪慧。16岁时,曾于学使汪棣园门下受业,后跟从其岳父宦燕学习。遍读古籍,精通“六书”,融会贯通百家书籍,其文章自成一家言。于诗词文章尤其是对策都有颇深的造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之濬为岳父宦燕分担评选京城考场试卷,检得刘岩(大山)卷,对其才华叹赏不已,遂加推荐而中高魁。发榜之后,大山前来叩见道谢,宦燕告诉刘
[]
孙胤武
  孙胤武,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字伯震,号紫峰。张坂镇崧山杨厝村人。胤武自幼天资聪敏,性格刚毅,又受到先辈的书礼教育和爱国精神的薰陶,立下报国之志,养成好学勤思的习惯。明嘉靖间,倭寇大肆烧杀掳掠我国沿海各地。胤武在戚继光、俞大猷抗倭事迹的启发下,深感满腹经纶难御外侮,振武方能安邦,决心以戚、俞为榜样,从戎报国。在父辈的支持下,胤武不惜以重金聘请名师,率胞弟孙炎龙、孙灏苦练武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胤武中式武举人。
[]
陈小蕴
  陈小蕴,生卒年不详,女,螺城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陈元龄,字宗元,为太学生,以文学著称,诗与嘉靖时名士吴天成齐名,著有《思问篇》。小蕴禀赋聪颖,幼承家教,8岁能诗,尝得句云:“素手挽琵琶,清声明月中”。父见而奇之,曾对人道:“此吾家道蕴也。”自是以才女名扬遐迩。小蕴工文辞,尤擅诗藻,有诗40首。初附于《思问篇》,后载入《惠风集》。《惠风集》系明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张正声编纂,有诗8卷。但这两个诗集均已失传,现仅存《螺阳文献》所选
[]
郑佑
  郑佑,生卒年不详,号半村(半春),崇武镇莲西村人。郑佑出生于富商家庭,少即酷爱琴艺,不慕虚荣,不求仕进。年青时,更醉心于琴工,为提高技艺,精益求精,常携带数百金,遨游四方,拜访名师,以求绝响。有一次,他听说五羊城(广州)寡妇白素娟精通琴艺,工《孤舟操》,专程茧足赴广,冀获面授。但白系官宦家媳妇,深居绣阁。时,礼教森严,男女授受不亲,想要当面求教,实比登天还难。郑佑求艺心切,即千方百计想办法,租住白寡妇邻居,每天伏在墙下,拟偷听隔壁琴音,
[]
王忠孝
  王忠孝(1593~1667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生,字长儒,号愧两,南埔乡沙格村人。崇祯元年(1628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在中央财政部门管籍帐和田赋之事。南明弘光帝时授绍兴知府,辞不受。隆武帝时擢光禄寺少卿。郑成功起兵后,即投奔郑氏,对军政大事多所赞划,备受推重,在抗清复台中,出力甚多。明末崇祯帝即位后,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治极端腐败,官吏00成风。王忠孝能廉洁奉公,出污泥而不染,人皆称颂。他在河北蓟州督运大通桥
[] (15931667)
戴云
  戴云,生卒年不详,崇武镇人,副使戴一俊孙女。幼承家学,通晓文字、声韵,善诗。长适朱又孺。“又孺夙有诗名,云与之配,闺阁联吟,伉俪为文字知交”,有《唱和集》2卷。又孺早逝,云教遗腹子兆纲,兆纲也以诗名。云被封为孺人。她的诗较著名的有《春日自叹》、《咏落梅》、《哭周门妹》、《送弟集冈赴春闱》、《中秋》等诗,又有《祭故夫洞如文》1篇。卒,兆纲私谥为贞文。有《戴云太君诗集》。兆纲,又孺、戴云之子,字长鲁,号人庵,原名瑞参。清顺治甲午乡闱中举,官
[]
陈玉辉
  陈玉辉,生卒年不详,字达卿,号荆碧,今辋川镇后坑村人。陈玉辉出身贫苦之家,“少长闾阎,略知民间疾苦”,能“留心民瘼”。他有一首《蔬粥》诗写道:“隙地多种蔬,荒年常啜粥。稚子莫嗟贫,西邻久枵腹。”玉辉少时“最喜班马庄列诸书,所为发之篇章,荒唐莽荡,几于泛驾”。受到父亲的批评指点后,才潜修义理之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初授江西吉水县令。出仕伊始,父亲就谆谆训诫他“惟清、惟慎、惟勤、惟恺悌”,并两次到江西探视,“问治状如何”
[]
骆日升
  骆日升(1573~1623年)骆日升,明万历元年(1573年)生,字启新,号台晋,张坂镇埕边村人。父骆廷伟,曾任福建邵武府府学教授、广西提刑按察使、提督学政佥事等职。母亲郭氏是县内白奇回族名流郭廉夫的次女。骆日升自幼聪敏颖悟,在父亲的教育熏陶下,勤敏好学,且务求理解,“不为训诂墨守之学”。为秀才时,就有“忧天下之心”,“有志于古名臣”。写文章能“直抒胸臆”,“起逸跌宕,不依傍门户”,自成一家言。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人。万历二十
[] (15731623)
刘会
  刘会,生卒年不详,字逢甲,号望海,邑北城畔(今螺城镇西北街)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刘会中进士。初授萧山县令。该县每逢江湖水涨,往往毁坏田园庐舍,甚至坝堵溃决,向内陆泛泻,淤积为湖,酿成灾难,刘会力请巡抚上奏朝廷,得准在西兴镇构筑长堤。长堤竣工后,得肥沃田地数千顷。他又安抚游民,使之生活安定。民感其德,祀之于镇海楼上。不久,刘会被提升为御史。在御史任内,刘会奏请确定皇位的继承人选,并请太子讲学,劝请广开言路,宽宥因言事、谏诤而获
[]
王约
  王约(1531~1605年),嘉靖十年(1531年)生,字伯一,号仰石,螺阳乡东张村(后因国防建设,此村已散迁不存)人。祖父奇橙,明正德丁卯科举人。父以佐,伯父以宁、以匡和叔父以翼等皆绩学笃行,他自幼就受到家学的薰陶。万历五年(1577年),王约举进士。初任行人,在宰相府行走办事。任职期间,“节使册封”,到过粤、韩等地,沿途官吏,刮目相待。但王约一本廉正家风,“却沿途程馈”,回到京城时,“行囊如洗”,一尘不染。不久,升任户部主事,具体担
[] (15311605)
戴一俊
  戴一俊(1530~1607年)戴一俊,明嘉靖九年(1530年)生,字惟宅,号卓峰,崇武镇人。一俊幼有神童称,11岁中秀才,22岁中举,23岁(即1553年)联捷进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32岁出知浙江温州,34岁擢广东按察司副使,38岁迁知雷州,不久辞官归里,“优游绿野四十年”,直至终老,再不出仕。戴一俊入宦海十多年,清正明察,关心民瘼,有“循绩”。他知温州之前,倭寇屡犯浙江沿海,温州首当其冲,倭患尤烈。嘉靖四十年(156
[] (15301607)
黄吾野
  黄吾野(1524~1590年)黄吾野,明嘉靖三年(1524年)生,名克晦,字孔昭,号吾野,崇武所(今崇武镇)人。其先世漳州人,明初迁居崇武。父喜方技,能琴通医,好观诸子百家书。吾野少时,随父客居永春,以资识沉慧,得当地人士赏识。有李姓藏书家,许其翻阅读抄,十年中,他“昼闭户,夜焚膏,若诸生治举子业者。故于子史百家,多所淹贯”。读书之余,他努力钻研诗、画,关切社会生活动态,并注意汲取民俗精华,以丰富创作内容。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
[] (15241590)
康朗
  康朗(1508~1574年)康朗,明正德三年(1508年)生,字用晦,号盘峰,前康铺坑柄(今螺阳镇五音村)人。父康炅,字致明,有子三,朗居长。母周氏聪慧精敏,温慈惠和,勤俭孝谨。朗自幼“有异质,端方凝重”。7岁入塾馆,读书过目不忘。8岁时挥毫书写一联:“破屋无遮头,时见风云际会;家贫虽彻骨,亦有经史良图”。文采出众,时人无不赞赏,夸为“神童”。16岁时,与兄弟结庐于崧洋山攻读,常以山景树木为题,作诗写文,在书斋悬联:“懒筑垣墙,恐天地笑
[] (15081574)
李恺
  李恺,生卒年不详,字克谐,号抑斋,螺城镇西北街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举进士,历授广东番禺县令、礼部稽勋司主事、兵部车驾司郎、湖广按察副使。李恺入仕期间,官场上下,苛民营私,贪墨成风。他曾愤愤斥责:“今之为吏者,小民事至,辄开私门,以求盈筐箧,斤斤求民过失,而诃及微细,或专意殿簿,屈节迎送”,疾呼“今之郡县牧令平刑释冤,务省徭役,薄收赋税”。在番禺县,处理当地苗民赋税时,他就做到“安静不涅,如额不染,苗猷欢呼,筹千金为寿,
[]
张岳
  张岳(1492~1552年)张岳,字维乔,号净峰,东岭镇张坑村人。曾祖父张茂任过浙江枫庐县丞,祖父张纶任江西萍乡知县,父张慎为广东英德县令,母郑氏,乃贤慧农妇。张岳生而端凝,长而好学,年十余即师先辈,勤学苦读,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尤好程(灏)朱(熹)理学。尝以大儒自期,与陈琛、林希元寓居佛寺,闭门讲易,时人称为“泉州三狂士”。正德八年(1513年),张岳20岁,应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25岁登进士,名噪泉郡,颇受推
[] (14921552)
道询
  道询,约生活于南宋淳熙至景定年间,俗姓王,净峰人,为洛阳白沙寺住持僧。道询从小禀性“灵异”,胸襟旷达。皈依佛门后,“朗悟内典,精勤戒行”,又能“耐烦忍垢”,洁缘普施,“漳泉人翕然信服之”。道询“尝募建晋江乌屿石桥,名凤屿盘光桥,与洛阳桥相望,修广皆加之。其余修桥梁二百余所,而惠安峰崎青龙桥、獭窟屿桥尤其著者。”晋江凤屿盘光桥,“旧有石路,潮至不可行,僧道询建石桥一百六十间,长四百余丈,广一丈六尺。是桥与洛阳桥海中相望,如二虹然”。盘
[]
李文会
  李文会,生卒年不详,字端友,小岞乡后内村人。年少好学,博览典籍,“思研经学多有训解”,也擅诗赋。青年时尤重修身养志,励精图奋,富有报国热情。建炎二年(1128年),文会以八行举进士,旋入仕。绍兴十二年(1142年)累官至监察御史。越年,迁殿中侍御史,又迁御史中丞。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官拜端明殿学士,兼署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与秦桧同列朝堂。是年秋天,文会还乡省亲。当时小岞半岛与大陆连接的一段海滩叫“七里湖”,潮水经常淹没海滩,
[]
温革
  温革,生卒年不详,字叔皮,崧林铺温厝(今涂寨镇温厝村)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本名豫,因耻与降金的宋将刘豫同名,愤而改名为革。绍兴八年(1138年),温革被任为馆阁正字,这是一种负责雠校典籍、刊正文章的官职。绍兴九年(1139年),南宋政权与金政权达成协议,金把河南、陕西一带归还南宋。此时,温革已任秘书郎,与莆田人方廷实受命往河南督修陵寝。回朝缴旨时,把督修的情况上奏宋高宗,如实地讲出陵寝被金兵损坏的状况,言词恳切激愤,高宗为
[]
谢履
  谢履,生卒年不详,字履道,菱溪谢庄岭(今涂岭乡谢庄岭)人。为唐朝侍御史谢逊的后裔。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入仕之初任南安县主簿,历清溪县(安溪县)令。任职期间,“视泉州为本贯,检防尤严”。熙宁中(1068~1077年),提升为都水监,迁丞。时山东曹州府灵平黄河故道河堤决口,河水泛滥。他带领黎民筑堤堵洪,成效显著,却不为自己报功请赏。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以校书丞知兴化军州事。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转承议郎,满替
[]
崔拱
  崔拱,生卒年不详,字宾玉,惠安县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崔拱成为惠安置县后境内第一个进士。旋入仕,官拜著作郎,迁太常丞。崔拱为官,廉洁自爱,谨言慎行,从不祈求神灵降福脱灾,持此数端以建树自己的名誉。崔拱曾经和他的长子正则、次子丽则在风光秀丽、环境幽静的龙山书舍苦读。二子登第后,乡里人就把龙山峰改称登龙峰。他的学识全面,才华过人,写的诗文,凡运用书卷、古语、典故皆能驱使出之,灵活自然而贴切。他的长子正则和次子丽则也同样才藻过人。正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