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历史人物介绍3
释元镇
  释元镇(1897~1977年)元镇,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名日惠,俗姓孙,张坂镇人。世务农,父母早逝,叔喜生业医,爱其耕读俱勤,收养他并教以医学。元镇17岁时,因病就诊于紫帽山普照寺妙月和尚,受禅理影响,又慕老人耕稼力作,练拳教医的风范,屡求出家。妙月为他披剃,命礼崇福寺福照上人为师。民国3年(1914年)到莆田涵头慈寿寺元智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从此刻苦读书,研习内经及法门仪规。他于禅进修学之余,练习少林拳,广阅医书,深研正骨
(18971977)
涂去病
  涂去病(1900~1954年)涂去病,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字希恒,崇武镇莲西村人。其父少房及兄炳春都是名中医,先后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在救治时疫中被传染殉职。去病10岁起随兄攻读医书,16岁时兄谢世,即独立应诊开方。涂去病天资聪颖,读过的医学经典,不但能背原文,连注脚也能一字不漏,因而理-底深厚。他临床早,经验丰富,诊病周祥,遇疑难病常苦思终日,对内科病有不少独到处方,也形成与众不同的“抓主症,药精量大”医疗风格。因此,他在20
(19001954)
叶妈宝
  叶妈宝(1896~1943)叶妈宝,清光绪二十年(1896年)二月初七生于一掌中木偶戏世家,涂寨镇立新村宣妙(原名杉料)人。祖父叶铜,父叶炎生。兄弟三人,妈宝排行第二。妈宝七、八岁时,就能仿效生、旦、净、丑等角色唱做。13岁时,负笈泉州,拜老前辈陈侨资为师。在名师指点下,他勤学苦练,演技大进。在演《冷房会》中,他主演玉真娘子千里晋京,以13个不同的姿态和动作表演她撑伞艰难行进的情景,当即为泉州著名木偶戏少春掌中班所赏识,聘他为副主演,名
(18961943)
刘玉水
  刘玉水(1893~1972)刘玉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东岭镇东房村人。家庭贫苦。父刘亻马生,业裁缝,49岁去世。母张伴,96岁去世。兄弟姐妹8人,玉水居二。玉水12岁即随父旅居集美。其时,山后村塾师辜宇庙,因谋生无路,投奔乡亲刘亻马生。辜见玉水生性聪颖,便主动充当业余教师,教他学得一些文化。民国元年(1912年),玉水19岁。刘亻马生的好友陈水印从南洋回来,到裁缝店探望亻马生,见玉水眉清目秀,聪明活泼,遂提议带玉水去南洋,一
(18931972)
广钦
  广钦(1892~1986年)广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俗姓黄,名文来,涂寨镇和弄村四房人。父黄勒,兄弟7人,勒居长,平常为弟弟建家立室,再加上清政府无穷的搜刮,早已压弯了腰。到分居时,大儿子已达婚龄,而所分家产仅有房2间,薄田不及3亩。由于家境困窘,只得忍痛把仅4岁的幼小儿子文来卖给邻县晋江池店乡梧潭村李树为养子。由于家境清贫,文来自婴儿起,即因营养不足而体弱多病。李家同样是穷苦之家,早期养母林莱为求子嗣,曾在观音像前许愿茹素
(18921986)
李皮
  李皮(1887~1939年)李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字锦皮,号虎亭。崇武镇靖江村人。祖辈以渔为生。李皮自小聪明勤谨,因家贫未能入学,年纪很小就在海边拖网。10岁后随父亲李目和叔父李兜上冬海船,由“吃公粥”、直到当橹□。民国3年(1914年)冬汛生产中,由于该船产量一直很低,生产□李兜忧郁成疾,猝然去世。据说李兜病倒那天黎明,是由李皮代他喊“搭饵”,而那天产量很高,所以在渔船一时无人指挥的紧急情况下,李皮被公推继任。那时他才2
(18871939)
许生理
  许生理(1886~1967年)许生理,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东园镇埔仔村人。幼年就学乡塾,稍长,随兄文麻南渡槟城,初习绘画,嗣业冶金。后与其弟吉成分主金联盛、金联益金行,分号遍及新、马、泰国各地,同时兼营橡胶业,有“金王”之美誉。生理每于商余博览群书,醉心学问,诗文并茂,兼擅行书,刊有诗集行世。清末,他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国同盟会槟城分会和槟城阅书报社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他积极捐输支持孙中山在国内发动反清起义,嗣后长
(18861967)
高参上人
  高参上人(1886~1960年)高参上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俗姓林,名亚鸿,一名天豹,南埔乡海楼村人。幼年父母双亡,依兄嫂为生。13岁(1898年)离乡投于闽名武师曹彪门下,习少林武功、轻功,历三年四个月而学成,乃归视家人,与其兄林亚兴南渡新加坡,操摇船业三年。其兄不幸覆船遇难,他悲痛归乡,感身世之落寞而萌出家之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拜行亮上人为师,剃度于惠安清兴寺,法号高参,继赴莆田梅峰光孝寺,受戒于方丈微嘉禅师
(18861960)
王泉笙
  王泉笙(1886~1956年)王泉笙,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字逢源,号梵庵,洛阳镇上田村人。泉笙自幼有服务桑梓及救国大志。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厦门鼓浪屿寻源书院及福州法政讲习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泉州、晋江教书时,毅然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民国5年(1916年)泉笙南渡菲律宾,参与倒袁运动,失败后避居上海。嗣奉孙中山之命,重返菲律宾,献身教育,以确立革命基础。民国8年于马尼拉市创办普智学校,任校长,并附设普智阅书报社
(18861956)
郑聘廷
  郑聘廷(1872~1944年)郑聘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字席珍,别号石珍,山腰乡下敦村人。父亲郑金山,母亲陈氏,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14岁始入驿坂礼拜堂附设的学校就学;16岁转学惠安县教会小学;18岁到厦门鼓浪屿神学校,20岁毕业。旋即在泰山和汀州基督教堂会任传道和牧师。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郑聘廷南渡马来亚的槟榔屿;翌年转至新加坡,受聘为中华基督教会首任华人牧师。1902年,聘廷在吉宁街38号创办星洲书报社,其本意
(18721944)
张泗滨
  张泗滨(1870~1919)张泗滨,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崇武镇港墘村人。少时曾进过私塾,因家贫很早就辍学,投身渔业生产。他聪颖好学,邻居经常在深夜里听到他的读书声。同船渔人也常见他在放网空闲时吟咏诗文。后来,他经好友余馨山(惠安东部著名的风水先生,能诗)的介绍,从秀才蒋君来学诗,刻意揣摩创作。每当海面上烟波浩渺,月白风清之时,他都会激越地吟唱自己的新作。他还经常拿自己的诗作到崇武城里向一些文士求正。孝廉汪蔚霞引他加入惠安县“痕襟
(18701919)
王益顺
  王益顺(1868~1928年)王益顺,同治七年(1868年)生于木工家庭,崇武镇溪底村人。少时家贫,只读几年私塾,10岁时随父学“大木”(房屋木构)匠艺。他能吃苦耐劳,又心灵手巧,16岁时就练就一手基本功,18岁时已能掌握“大木”建筑工艺,尤善绘图。工程动工之前,必先视栋宇之制,审规矩方圆,精心绘画于壁上,然后指挥工匠制作部件,他自己居中安装。民间的寺庙、祠堂建筑,木构部分较为复杂,尤以藻井(俗称蜘蛛结网)最难。这种屋顶不用楹桷,全以千
(18681928)
陈金城
  陈金城(1802~1852年)陈金城,清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二十三日生。字念庭,号殿臣,洛阳镇岭头村人。父陈纯仁在外为塾师。金城幼年颖悟,随父就学,所阅之书,过目成诵。13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后入泉州清源书院读书,与陈庆镛、苏廷玉、黄宗汉、杜蕉林等人同窗。16岁,师从同邑经学家孙经世攻读经学,孙赞赏其才华,许配以女。道光二年(1822年),金城参加乡试,中第十三名举人。道光七年(1827年),在惠安知县仝卜年倡议下,金城与孙珩、
(18021852)
何中安
  何中安,生卒年不详,字连山,惠安县人,约生活于清初。中安自幼聪颖,年少勤奋好学,年青时精医术,尤擅治奇异疾病。病者就医,无不药到病除,因而名闻遐迩。中安早年寄居安溪。时有读书人突然不省人事,两足弯曲不能伸,请他医治。中安详审病况后说:“这是血脉上下隔绝于膝间,一时气塞,还没死呵”。就用银针插入患者膝后窝穴中二寸许,使人把血吮出,患者即苏醒过来。有个跛脚的乞丐前来就医,中安给他敷上药散,翌日患者脚上的腐肉化成脓水,中安为其擦干脓水,再次疗
[]
何家骏
  何家骏,生卒年不详。字日千,崇武镇人。父汇海,字怀远,擅歌曲,工洞箫,以琴名世,又善弈,时或寄兴翰墨。郡绅黄志美、提督侯张云翼、方伯黄元骥都很器重他。家骏天赋聪敏,在父亲影响下,琴棋诗画,无不涉猎,也无不精通。他善操古琴,深得乃父遗响。他尤精于棋艺,时人称为“泉中国手”,至今仍为人所称誉。他从少即醉心于吟咏,又虚怀博访,刻苦力学,遂以能诗著。方伯黄天驭称他为“七言长城”。黄天驭好吟弈,家骏与他时常过从,交谊甚笃,曾数载对垒吟唱,自江右至
[]
孙经世
  孙经世(1783~1832年)孙经世,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生。字济侯,号惕斋,张坂镇埔塘村人。祖秉金,字逊玉,太学生,有隐德。父至正,字达庵,邑庠生,精通经术,工文章,著有《小题》、《课艺》等书。有子二,经世居长,自幼随父学经,聪颖异常,四子书、九经,过目成诵。十岁能作文。十四五岁喜读《小学》,对朱熹、吕祖谦的《近思录》爱不释手。他曾对父亲说:“读书应先学为人,四子书及九经,都是教人为人,并非只教人识字写文章。”父亲听后甚为惊异,
[] (17831832)
王璋
  王璋,生卒年不详。字昂伯,南埔乡沙格村人。大约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王璋本郑成功谋士王忠孝的侄孙,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王氏举家迁居台湾,王璋随同前往。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王璋参加福建乡试,与郑基生同榜中第六名举人,为台湾置府后的第一个举人。主考官孙莪山说:“如果没有看到郑基生的试卷,王璋的试卷是第一名了。”副主考官李正笏则认为:王璋的试卷胜过郑基生,之所以不能为第一名,在于他是台湾籍的缘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台湾巡道高
[]
孙珩
  孙珩(1772~?)孙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生,卒年不详。字汝芾,号兰陔,张坂镇大坪村人。孙珩自幼天资聪敏,性格刚毅,刻苦读书,日诵千言。年17入府学,“冠群庠”。嘉庆三年(1798年)乡试,中式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赴京试,中式恩科第23名进士,授河南郏县知县。他初赴郏县,适值大荒,当地百姓迫于生计,田亩为西商购买殆尽。他即出榜贱价赎回。有西商赂以两万金欲阻之,他严辞斥责:“吾不以金易吾民也!”郏县西通汝、洛二河,北
[] (1772~?)
出科联
  出科联(1709~1753年)出科联,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生,字乾甫,号淑渠,樟市铺洪厝坑(今涂岭乡洪厝坑村)人,蒙古族。科联自少聪明好学,以制义、诗文闻于时,受到督学程元常的赏识。年19应县试,名列第五,取入邑泮,旋为优行廪生。时,学政钟祥与会元杨炳督学闽省,检阅试卷,少有中意者,然对出科联的岁科制义,则大为赞赏,均评第一。出科联谒见钟、杨座师时,他俩对科联说:“子文章矜贵,他日当于五花榜冠俦曹,此特发轫耳。”尔后,出科联更为
[] 蒙古族 (1709175)
张勇
  张勇,生卒年不详,字企大,号浩亭,崇武镇海门村人。祖籍直录山后宜兴州(今江苏省宜兴县)。祖先张亮,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来崇武任千户所副千户,遂定居于此。至清初,其后裔都以渔业为生。勇少时即与兄操舟捕鱼海上,深谙水性及秋夏风信;有雄才大略,风流倜傥。及长从军,很受长官器重。旋由士兵提升为金门镇标千总。雍正七年(1729年),由于熟谙训练水师事务,而被挑选到天津教习旗营水师。乾隆二年(1737年),授南澳守备。不久,调澎湖任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