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名人录
龚原
  龚原(约1043—1110),字深之,号武陵,遂昌马头庄(今云峰镇)人。少师从王安石。宋嘉祐八年(1063)进士。元丰年间任国子直讲,因虞藩案失官。哲宗即位复官,任国子丞、太常博士,加秘阁校理,后出任两浙转运判官。绍圣初拜国子司业,不久兼侍讲,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权工部侍郎,出知润州(今镇江)。徽宗初,任秘书监,升给事中。时除郎官五人,皆执政姻戚,悉举驳之。后因对哲宗丧服事持异议遭贬,出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不久复知扬州。后任兵部、工部侍郎,又知庐州(今安徽合肥)。再次因受累罢官,居和州(今安徽和县)。支持并参与王安石变法,任国子司业时,将王安石父子所撰《字说》、《洪范传》、《论语·孟子
[] (10431110)
卢约
  卢约(?—907),遂昌东乡人。唐广明元年(880),响应黄巢在遂昌聚众起义。二年十一月率部攻克处州,建立政权,坐镇一方,自领刺史,声势浩大。天祐二年(905),又遣弟卢佶攻占温州。后梁开平元年(907)三月,吴越王钱镠,遗子传瓘、传璙,先后攻占温州、处州。卢佶兵溃被擒,斩于腊口。约寡不敌众,以处州降吴越,后被杀害。自遂昌起兵,前后28年,多所建树,为民称颂。
[] (?~907)
张贵谟
  张贵谟(生卒年未详),字子智,号兑谷,遂昌北隅人。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吴县主簿、抚州教授、江山知县。知江山县时,适值大旱歉收,百姓饥饿,减免田赋十分之八,为郡守斥为擅权,据理力陈,说服郡守同意减赋。光宗即位,上-,极言民力已穷,邦本不固,凡科敛之繁,宜一切罢去,以广维新之泽。后转任朝奉郎。轮对时,陈述民间疾苦十八条,光宗嘉纳。绍熙三年(1192),任太常寺主簿。五年,任司农寺丞,转朝散郎。时两浙有旱灾,百姓骚动,出知常州,赈济灾民50余万。庆元元年(1195)转朝奉大夫,旋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等职。二年九月出使金国贺正旦,回国后直陈时弊二十余条,提出内修外攘措施
[]
应槚
  应槚(1493—1553),字子材,号警庵,遂昌应村乡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精刑律,善决狱,兼长赋役、水利、养马之政,尤以治军果敢闻名。任职刑部时,审理惠安伯张某赃案,张使其下部客为之私谒,夜遗金七百,严词拒绝,并依法惩处之;奉命赴吴清理狱囚,按律平反数百人,释放囚犯千余。知常州任内,适值定册,究极利弊,详定规划,丁据黄册,粮据实征,其所更赋役二法最精善。担任苑马卿管理辽阳马政时,责令养马吏按季详报生死马匹,并随时实地查核,纠正了隐瞒吞没之弊。后任山东参政,处理会党起事,槚只惩首要,释放从者数千,事息。累迁为山东布政使,擢都御史巡抚山东,旋
[] (14931553)
周绾
  周绾(生卒年未详),字彦约、次明,号莲峰,遂昌大柘人。17岁入太学,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先后五次剖符持节出宰大藩。后任国子监祭酒,升任吏部侍郎,以敷文阁待制致仕,常为高宗解难释疑。为官60余年,以廉洁著名,得王十朋敬慕。终年82岁,敕葬于遂昌。
[]
吴瑶
  吴瑶(1900—1948),又名朝周,字子嘉,号伯华,原住遂昌王村口镇山前村,民国初,随父迁居石练镇中街。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8年6月晋升少将。少年即有抱负,倔强勇敢,酷好读书,尤工书法。在省立十一中学就读时,受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在丽水闹学潮,--,被开除学籍。辍学后流落上海,设摊代笔度日。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春参加北伐,编入第一路军教导第一团,历任中尉班长、连长,随部队先后攻克淡水城、惠州城。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武汉会战。历任八十三师参谋长、副师长、代理师长。1939年4月,任九十三军参谋长,部队开往黄河西岸待命。旋奉令调任中央军校第七
(19001948)
吴世涵
  吴世涵(1798—1855),字渊若、榕畺,遂昌县石练人。清道光八年(1828)会试,中举人第二名,士人称为“文坛飞将”。道光二十年进士出任博陵、通海、太和(今大理市)、会泽县知县。持躬俭约、居官不改寒素风。为政务以德化,不尚严酷,勤政爱民,颂声遍榆城,谓廉静之吏。工诗文,不轻着笔。因奔父丧,航途中暑,不救而卒。著有《又其次斋诗文集》、《宜园笔记》、《平昌诗草》等。
[] (17981855)
傅以和
  傅以和(1904—1980),又名佩德,遂昌梭溪乡(今金竹镇)塘岭头人。杭州政法学校肄业。1926年冬,中共党员唐公宪受国民党省党部和中共杭州地委指派,回遂昌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吸收以和为国民党员,任县党部农工部长。1927年2月,化名傅佩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遂昌县党部改组,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同年冬,赴宁波参加中共浙江省委和共青团浙江省委会议。会后,赴遂昌、龙游县发展党组织。1928年4月,任中共浙西特委委员、中共遂昌县委书记,组织遂昌县工农革命军(又称农民游击队),积极准备武装斗争。7月20日,被国民党内桃源区自治委员探悉并连夜派警察前来镇压。以和立即组织农民游击队抗击
(19041980)
唐公宪
  唐公宪(1898—1938),又名政,字海潮,学名伯宣,遂昌梭溪乡庄后村人。1920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任杭州学生联合会评议部议长,与宣中华等领导“一师风潮”。次年任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理事长,并兼任中华民国全国学生联合会评议员。同年夏,应沈定一邀,在萧山县衙前筹办农村小学,参与衙前农民协会的发动和组织工作。1922年4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徐白民、宣中华等创办《责任》周刊,发表《怎样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社会的教育》等时评。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上海党组织指派到绍兴女师任教,成立党团混合支部。8月,赴南京出席团中央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9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方执行委
(18981938)
程宗波
  程宗波,浙江遂昌人。民国4年(1915)生。民国24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广浦独立营任战士,后独立营合编为闽北红军独立师三纵队,他历任过红军班长、排长等职,长期坚持在浦城、松溪、政和、水吉一带进行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松溪县委宣传部长,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发动群众积极生产,支援抗战。民国30年“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派大批军队进攻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实行烧、杀、抢的“三光”政策,处境十分恶劣,组织被破坏,队伍被打散,宗波与叶金华隐蔽在浦城仙山岗。后与宣金堂、罗天喜、张翼会合,恢复建松政地区革命活动和共产党组织,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宗波自入伍至1949年全国解放
(19151967)
李士群
  李士群(1906—1943),原名萃,遂昌妙高镇人。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读书。20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去苏联留学。1928年回国,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逮捕叛变,任调查科上海区直属情报员、南京区侦察员、留俄学生招待所副主任。1933年秋,因调查科上海区区长遭伏击毙命,涉嫌遭逮捕,押解南京调查科后获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南京。1938年逃往香港投降日本侵略军,回上海组建特工队伍,成立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党部特务委员会秘书长。1940年3月,充任汪伪国民政府警政部政务次长、部长,兼特工
民国十大汉奸之一 (19061943)
杨可揚
  杨可揚(1914.8-)别名阿扬,浙江遂昌人。擅长版画。1937年在上海从马达学木刻,后与野夫在浙江丽水、福建赤石从事木刻用品生产,出版版画书刊。1946年在上海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1949年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作品有《教授》、《木场小景》、《老画家》等。出版有连环木刻《英英的遭遇》、《可扬版画集》、《可扬藏书票集》等。1991年获“鲁迅版画奖”。
叶玉林
  叶玉林 (1932~)笔名林予一、叶晞。浙江遂昌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曾赴朝鲜作战。历任干事,山东菏泽小学教导员,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艺处副处长,自治区文联创研室主任,《西藏文学》主编,西藏自治区作协主席,自治区文联委员及第五、六届政协委员。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金珠》、《飞瀑》、《神猎》、《雪山强人》,散文集《我的山——阿里散论》、《圣城挂历》,电影文学剧本《梅朵》(合作)等。《蔷薇架下》获西藏优秀作品二等奖、五省区少数民族文学荣誉奖,另获西藏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
郑元祐
  郑元祐(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292—1364),字明德,处州遂昌(今浙江丽水遂昌)人,学者称遂昌先生。后来侨居吴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为《侨吴集》。郑元祐在吴中士人中影响很大,时人和后人都把他做为吴中学人的代表,当时吴中碑碣序文之作多出其手,明弘治九年(1496)吴中张翥说他是“吴中硕儒,致声前元”(张翥刊《侨吴集》后),给他很高的评价。清康熙时长洲顾嗣立编《元诗选》收录了他二十几首诗,乾隆时编四库全书,收入他的《侨吴集》,他的诗文受到重视。郑元祐早年居钱塘(今杭州市),钱塘为故宋首都,“是时,咸淳诸老犹在,元祐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克然有得,以奇气自负”,这种经历使他
[] (12921364)
全部遂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