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历史人物介绍
江家福
  江家福,男,壮族,1938年生,广西荔浦人。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数学博士,教授。1962年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1965年南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51年至1957年在广西荔浦县中学读书。1957年至1962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读书。1962年至1965年7月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1965年10月至1973年1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中学任教员。1973年1月至1983年任广西民族学院数学系教员,讲师,系副主任,副教授。1983
张杰
  张杰(1924—1985),又名张问明,荔浦县修仁镇人,1940年在修仁国民基础中学读书时,加入国民党。1943年2月初,张杰为躲避军训和当兵,由同学介绍到永宁乡(今金秀镇)中心校任教师。后曾在崇义乡(今三角乡)、四排小学(现属鹿寨县)等地执教;不久,因不满国民党统治者的腐败而被免职回家务农。1948年春, 为躲避国民党征兵,张杰携带妻子,进入瑶山居住,以种地为生。8月,国民党修仁县党部委任张杰为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张拒绝到职。1949年
(19241985)
张智林
  张智林(1876—1960)出生于荔浦,幼年随家移居恭城县莲花新圩。他刻苦攻读古典文学,曾在县城高等小学、平乐中学、梧州蚕业学校、广东培道、培坤、培正中学及自办私塾任教;曾任恭城县修志局长、宜山县统税局长、广东紫金县府秘书、梧州榷运局秘书、广东石井兵工厂秘书(又称副官)、平乐县禁烟局局长、《平乐县志》总编纂、栗木矿业公会负责人,解放后任广西省文史馆馆员。他对人和蔼,循循善诱,人们都尊称他为张老师。1960年12月10日应邀参加南宁市政协
(18761960)
韩蒙轩
  韩蒙轩(? ~1951.2月),修仁镇人,毕业于广西大学。解放前曾在安徽任国民军上校。1949年荔浦解放前夕,韩潜回荔浦、修仁,组织反动武装,成立所谓荔(浦) 、修(仁) 、蒙(山)、藤(县)、平(乐)、昭(平)六县清剿指挥部,韩充任司令。1949年11月21日, 韩蒙轩奉命接充荔浦县县长。同月26日荔浦解放,韩率众300人枪上山为匪,继续与人民为敌。始在定西乡的蒲芦、甲板、黎村、大凉、清良、文德等地伺机-, 后转到金秀骚扰。1950年
廖泽汉
  廖泽汉(1916~1976),新坪乡凤岗村凤田厂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春,廖泽汉响应上级号召,按照“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大原则,在本村组织起第一个临时变工互助组,被选为互助组组长。他首先建立评工记分制度,从而激发了组员的生产积极性,当年早稻获得了增产,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下半年,临时变工互助转为常年性互助组,后又与本村其他互助组联合,组成联营互助组。在组织初级农业社时,他首先带头将土地入股,成立廖泽
(19161976)
赖国俊
  赖国俊(1903.11~1937.8) ,荔浦县青山乡松林村人。1932年秋毕业于桂林初级中学,1933年任荔浦县马岭乡乡长。1934年春任青山乡乡长。到任时正值干旱,早稻无水插秧,青山乡的全福等10村农民大为惊慌,赖国俊即召开青山乡各村村长及农民代表会议,拟建合江水坝,并呈报县政府,县长梁复尧委任赖为荔浦县西区水利筹备委员会主任。赖即召集乡境的全福、荔江、松林、定安、福田、永宁、永兴、兴贤、仁德等村(街)民大会,倡议先以木笼、竹笼装土
(19031937)
诸葛士陶
  诸葛士陶(1898~1960),修仁镇建中街人,自幼喜习工艺,长成后随人熬酒、制豆腐谋生。民国20年(1931)曾与人合伙在修仁试制陶器,因泥料不适而失败。后偶见怀远泥炉,受到启发,便悉心研究其结构,以本地白胶泥试制风炉。初制时,成品多变形、爆裂,经多次试验,终于制出色泽橙黄,质地坚硬的泥炉,但在节约燃料及充分燃烧并不理想。因此,他在风炉结构上多次试验改进,改进后的风炉质量胜于怀远炉。风炉试制成功之后,名“修仁志成”风炉,上市销售,深受
(18981960)
陈雨甘
  陈雨甘(1898~1962) ,荔浦县茶城乡古卜村人。幼年时期聪敏好学,8岁入私塾,始读《幼学故事琼林》、《诗经》、《尚书》、《纲监择语》、《小学》等书,13岁自读《列国志》和《左传》;14岁插入县立高小,作文呈卷,先生惊异。县知事顾英明赞雨甘为“青年巨擘”。民国2年(1913) 陈赴桂林升学,先考入甲种农林校,三月后转而考入甲种工业校,学习机织、 土木,每次考试均居榜首。民国3年,因无法升学,从松林村赖上青先生习《了凡纲鉴》、《古文释
(18981962)
金紫臣
  金紫臣,原籍湖南。早在清末已是桂林文场中的著名人士,对文场曲艺有深厚的修养。1914年,金紫臣由平乐至荔浦,任警兵队长,年余被解职,从此客居荔城。民国初年,荔城成立演唱文场的业余组织——四合馆。金紫臣受聘任教,传授的曲调有(滩簧)、(丝弦)、(南词)三大调及(扬州满江红)、(金莲调叔)等。由于他懂得文场曲、目较多,对扬琴、琵琶、二胡、箫、笛、板、鼓等乐器无所不精,因而名噪一时,与荔城演唱文场有造诣的张熙臣、蒋良臣合称“三大臣”。继“四合
邓剑虹
  邓剑虹(1905~1928),荔浦县修仁镇建中街人。其父邓岑庄系前清贡生,年青时从戎,忧国忧民。剑虹自幼受父亲熏陶,刻苦攻读。民国14年(1925)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修仁县立小学,同年秋考入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入学后,在国文教师谭寿林(中共梧州地委书记)的启发和影响下,秘密阅读中共-,追求新思想,信仰共产主义,同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活动,与封建-、-腐败势力作斗争,成为学校中求进步、争民主自由活动的活跃人物,
(19051928)
何治方
  何治方,号久安(1868~1940),东镇乡义敏村山口屯人,曾在苏元春军中效力,按其功,保用道员。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法政大学速成科。三十三年回国,回国后,在南宁参加同盟会。何治方参与武装起义的准备活动,负责运动水上巡防营及府、道、县衙的兵勇。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同盟会南宁支部派雷沛鸿、何治方、雷鲲池、苏无涯等与陆荣廷谈判,要求陆荣廷响应起义,宣布独立。中华民国元年(1912),何治方出任平乐府府长,著有《新平乐》一书,
(18681940)
潘荣瑞
  潘荣瑞,号少波,东镇乡栗木街人。以附贡试用训导。为人好善举。古来由荔浦至平乐通道,途经鸡冠岭,崎岖险阻,荣瑞深怜行人之苦,于清光绪年间,倡议开辟新路,由岭平口直通耙齿,绕火焰山脚至朝水村,渡江口越分界岭抵平乐。路程与原路相等,且道途平坦。新修此路,需耗银千数百元,但题捐者不尽缴款,后由荣瑞一家承担,始告功成。
[]
丘福光
   丘福光,青山乡所底村人,投楚军,后赴贵州作战,由布衣保用参将。清光绪十年(1884)奉调出关抗法,五月,在观音与法军激战,大捷,保升副将。同年八月,在船头境内与法军战斗,中炮阵亡,清政府加赠总兵衔,世袭骑都尉,赠武将军,葬于龙州。立昭忠祠。
[]
黄政德
  黄政德,荔浦县马岭镇大冲口人,世业农。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十三日。清同治三年(1864)以武童投效军营,于江西随营征剿,升外委把总,赏戴蓝翎。后转移贵州作战,因功,晋升千总、守备、都司,换戴孔雀翎,叠授游击、参将,以副将留黔补用,赏给坚勇巴图鲁名号。光绪三年(1877)撤回湖南驻防。光绪十年春,奉命出镇南关抗法,驻扎谷松一带。八月,清政府对法宣战,黄政德率部进攻陆岸县,在船头与法军连日鏖战,十进十出,凌厉无前。十八日,黄率队
[] (18391884)
何济生
  何济生,号汝舟,双江乡江埠人,性英武,有胆略。清同治六年(1867)投湘军席宝田部,在贵州作战中,前后攻破苗寨数百,攻克镇远府所属十余城,因功保升参将。光绪十年,提督苏元春奏调何济生出关抗法。八月十四日,陆岸县之役,被法军炮弹片铲伤头颅,仍负伤向前杀敌,与法军激战,大捷,保升副将。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七、八日在关前隘大战,继而攻克文渊、谅山、谷松。当时,何济生肾囊被敌人击中,子弹由右股出,但他还继续拼死战斗至胜利。因旧伤患病,日久未痊,请假
[]
陈嘉
  陈嘉(1839~1885) ,字庆余,原籍福建诏安县。父名陈河,业农。嘉6岁,随父母逃荒到广西,先在修仁县建陵街居住,靠父母打工度日,因家贫无力入学,12岁便参加劳动,14岁丧父,母寡弟幼,他力负生活重担,同年举家迁居荔浦县马岭五更地高头厂。陈嘉17岁时投军,同治元年(1862年),任楚勇秀字营百夫长,因参加进剿荔浦莲塘张高友起义军有功,同治二年,以把总拔补。后又随湘军刘坤一、蒋溢礼进攻贵县平天寨,生擒黄鼎凤,擢升千总加守备衔。同治五年
[] (18391885)
梁民宪
  梁民宪,字西庚,号竹深荷静之斋主人,修仁镇梧村人,清道光年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梁西庚幼年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纸墨,于是,以笔蘸水,在晒谷坪上练字。喜摹赵孟頫碑帖,爱草书。西庚青年时代时入京应考不第,但他的书艺得到湖南道州何绍基的赏识,因志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梁曾仿何绍基作草书,几可乱真。传说梁曾为何绍基的幕宾,当时何绍基的书法名闻遐迩,求书者络绎不绝,何氏公务繁忙,曾请梁代笔,求书者不能辨。梁西庚中年后回修仁教书为生,
[]
张高友
  张高友,原籍福建漳州,系县役张亮之子,随父居荔浦。道光三十年(1850)曾应募当壮丁,后升勇目,善于言词,深得众心。咸丰四年四月八日(1854年5月4日),荔浦知县王康济赴东乡练团。张高友与罗中书、黄亚居等天地会首领乘虚占领县城。张自任先锋,在北门圩向赶圩群众号召:“愿意参加起义的,发给凭单,到县仓任取米谷。”饥民蜂起响应。七月,平乐府同知张敬修领兵到荔浦“剿办”失败,九月,张高友率众逼平乐府城。十一月,与陈志广、胡元龙、黄金豹等攻桂林
[]
张祖良
  张祖良,号少堂,清同治三年(1864)举办的辛酉、甲子并科举人。考任清宗人府八旗觉罗学的汉文教习,后历授湖南省酃县、长沙临湘、慈利、衡山、邵阳等县知县及湖南省戊子(1888)、辛卯(1891)、癸巳(1893)乡试同考官。后新任广东省琼崖兵备道,在任期间革新教育, 力主新学,创办琼崖中学堂,招选学员240名入学,并为学堂筹划常年经费,深得当地民众称赞。又会办广东省水雷局,开设学堂工艺厂,极力培养技术人才。民国成立后,回荔浦闲居,时年已七
[]
陈应台
  陈应台(1813~1885),号月卿,荔城镇人。家境贫困,但刻苦攻读,十四岁中平乐府案元,入郡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二十五年中进士,先后任湖南省溆浦县、益阳县知县。道光二十八年(1848)益阳县遭水灾,应台先行开仓赈济灾民,并悬赏捞救,又在县内分设粥厂施赈,救灾不遗余力。但被上级官员认为擅行开仓,以违制定罪。凡开仓救济所用谷款,由陈应台如数填还,因而钱财一空。咸丰二年十月,太平军攻克益阳,陈应台因此失职,失职后寄居长沙,开
[] (1813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