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历史人物介绍2
廖文俊
  廖文俊(1895~1933年)壮族。和平乡平安村人。幼时就读私塾,青年时务农,喜交友谈古论今,议论时弊,常感概不已。为人诚实,处事公正,成为龙脊平安寨老(民族自然领袖)。寨上发生事端、夫妻纠葛,都请他去排解,常使纠纷0解决。廖文俊不畏官府淫威,坚持正义。民国15年(1926年)龙胜县长李天骏率官兵十多人至龙脊巡视工作,有人诬告廖昌元-民款,李不查明实情,即将其-,扣押于平段寨。廖文俊闻讯,即率群众数十人前往平段寨与县长论理。县长下令鸣枪
(18951933)
陈岱
  陈岱(1907~1933年)壮族。原名陈绍源,和平乡金江村人。因家境贫寒,父无钱送子女上学。祖父见其聪敏活泼,设法让其上学。陈岱入学后读书用功,成绩优异。祖父乃筹资送其考入广西省立师范附设高小班就读。毕业回家后,受聘任孟山、金坑大寨、龙脊侯家寨、茅城寨等校教师。他教学认真,教法得当,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和好评。同时,他每到一地,广交青年为友,并在群众中宣传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和“扶助农工”的主张。不少青年成为他的挚友,广大群众也拥戴他
(19071933)
侯忠良
  侯忠良(1889~1933年)瑶族(红瑶)。马堤乡三茶人。七岁读私塾,青年时赴桂林师范附属高小班就读,与壮族陈岱既是同学又是挚友。侯忠良青年时,在家务农,自耕自足。1931年侯正山担任马堤团局董时,聘忠良为团局秘书,忠良始涉足仕途。1932年冬,侯忠良为瑶族民众举行起义,积极筹备粮钱和武器,被推为起义军副总指挥,兼马堤团副团长。 1933年2月23日,忠良和侯正山率马堤团义军配合梨子根、-、潘内等团义军围攻寨纳(今泗水)。当天攻陷寨纳村
(18891933)
侯正山
  侯正山(1885~1933年)瑶族(红瑶)。马堤乡大段人。其父侯秉章学识古文,诚实公正。 侯正山从小受其父熏陶,好学诗文,7岁入马堤私塾,青年时考入县高小就读,十年窗下赋诗作文不少,惜遗文全失无存。侯正山与其父秉章,对马堤黄越、苏和、苏浩等劣绅经商以“大进小出”和放0剥削农民极为痛恨,便向广大农民进言:“不要受黄家和苏家的敲榨。生猪不卖给他们,桐籽自己榨油挑去龙胜卖。”因此,黄、苏二家将正山父子视为眼中钉。1927年黄、苏挑起汉、瑶-,
(18851933)
李顺发
  李顺发(1910~1933年) 瑶族(盘瑶)。又名兴祥,奶名八生,出生于江底乡梨子根。其父李财顺垦山砍树,不幸被大树压死,顺发时年10岁,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顺发读了几年私塾,十四五岁就替代母亲耕田种地,操劳家庭生计。21岁结婚。1932年冬,李顺发去灌阳县参拜“瑶王”。“仙婆”杠铜说龙胜县瑶民定李顺发为主,后来梨子根仙婆赵焕妹亦说是李顺发为主。年方32岁的顺发甚感诧异,对众推辞,众人却一致拥戴,但视其年青阅历浅,推邓广明为统帅,李顺发
(19101933)
廖章甫
  廖章甫(1875~1933年) 壮族。字鸿飞,出生于和平乡龙脊。少时入私塾,成年赴桂应试,授予庠生。自此,在马海、廖家寨私塾执教。1912年7月, 武宣黄祖瑜就任龙胜知县,委廖章甫任县政府财粮科员。1925年10月,灵川李天骏就任县知事,廖章甫升任司爷(秘书),从事撰拟文稿工作。廖在此期间编撰《龙胜县志》(手抄本),全书36000字。1926年11月,县知事李天骏调离,廖章甫亦辞职回故里,研究中、西医药。在龙胜县毗连的兴安、灵川、临桂
(18751933)
赵文伟
  赵文伟(1839一? )。世居县城北门街。其父赵庆祥于清咸丰年间任全州营千总,同治元年调任灵川营千总。是年,赵文伟与其弟文萃从永宁州学赴桂林参加乡试录取。翌年入京会试,兄弟俩分别考取第五名和第六名进士,文伟时年24岁。赵文伟受任直隶(今河北省)宛平县知事,文萃受任赵县知事。文伟理政有方,获得清廷青睐,升任贵州省遵义府知府,官至京畿禁烟大臣,加布政司衔。生四子,今其子孙繁衍冀晋等地。光绪十五年(1889年),赵文伟携其子等数人回故里——龙
[] (1839~?)
侯志过
  侯志过(1816~1875年)侗族。平等乡八榜寨人,侗族歌师,终身未娶。他无兄弟姐妹,自小跟随母亲走家串户帮工度日。生性聪明、善良,喜听老人讲故事、聊天和勒汉(青年)唱歌。平时亦常独自哼唱,其母观其所好,多加引导。侯九岁时,上山拾柴,一次不慎碰石伤趾,即伤心哭唱,回到家母亲问故,志过复唱道:“我走我的路,你为何要把我的脚趾碰?路是天子路,与你何相干呢? ”又代石块答之:“我素来在这里,前人为修阴功把我铺平,一不是存心作弄,二是方便来往行
[] (18161875)
张老金
  张老金(1700~1740年)苗族。生于马堤乡张家村。农民,为人正直,主持正义,成为芙蓉河一带的苗民自然领袖。少年习武,身体魁梧,力大术高,一人可击翻数人围打。他与蒙甲弟是拳友,亦是挚友,常在一起议论反清事宜。乾隆五年正月(1740年2月) ,张老金与城步县苗族杨青保联合反清起义之后,回到芙蓉张家和蒙甲弟进行起义活动。筹集粮饷武器,组织队伍,并与吴金银、吴再元等联系起义事宜。乾隆五年2月23日,杨青保举行武装起义。5月22日,“青保弟进
[] (17001740)
吴金银
  吴金银(1690~1740年) 出生于平等乡广南村平坝。家庭小康,从少习武,为广南、庖田等地武术头领。与庖田石金元交往甚密。金银为人正直,扶困济贫,广交朋友并从事反清活动,以致家道中落。遂出永福、临桂和三江等地打工,并进行地下反清活动。乾隆三年(1738年),吴金银从三江返故里,与石金元商议,决定揭竿而起。吴金银和石金元及其子吴老贱分头与苗族的张老金、蒙甲弟;瑶族的杨老襄、凤淑宇;壮族的廖仕英、黄华虑;汉族的徐廷枢等各族自然领袖联络筹
[] (16901740)
雷震
   雷震(1904~1983) 字叔鸣,广西龙胜县人。民国12年(1923)考入桂林桂山中学。14年“五卅”运动发生,桂林学生纷起声援上海工人-,被选为桂林学联委员。16年夏,由广西省政府公费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学习。22年毕业后到河南信阳师范任教。24年应广西教育厅邀请,回桂林任省教育厅视察员。26年出任桂林女中校长。31年夏任桂林中学校长。33年桂林沦陷前率学校部分教职员工避居故里。抗战胜利后,于35年出任桂林师范学院副教授,讲授中国
(19041983)
吴烈民
  吴烈民(1942.3—)别名龙脊, 侗族, 广西龙胜人。 擅长版画 、书籍装帧、中国画。   1987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  历任舞台美术、电影宣传员、美术创作员。现任漓江出版社装帧室主任、副编审。   代表 作有《乡情组画》、《侗家遇救星》、《捶布图》、《侗乡小诗》等。发表论文有《“异化 ”的兴奋》、《设计中的笔墨游戏》等。  
吴崇基
  吴崇基(1936.7—)  侗族, 广西龙胜人。 擅长版画。 1956年毕业于桂林民族师范,1963年在中央美院版画系黄永玉工作室学习。 1960年广西博物馆从事陈列设计和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研究员、广西美协副主席。   作品有《侗乡三月三》;《 侗乡元宵乐》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和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佳作奖;《金鼓长鸣》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96年荣获“鲁迅版画奖”。
苗延秀
  苗延秀 (1918~1997)原名伍延秀。侗族。广西龙胜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1946年后历任《晋察冀日报》、《东北日报》、《文学战线》,广西三江县副县长,独立支队政委,广西民委党组成员、建政科长、民族工作队长,《广西壮族文学史》室主任,广西文联、作协副主席,《红水河》杂志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红色的布包载延安》、《共产党要来
(19181997)
苏理立
  苏理立 (1946~)笔名李梨、历千。广西龙胜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桂林职工大学中文系。1966年参加工作,历任桂林市建工局干事,桂林日报社副刊、副主任,《桂林旅游报》部主任,《桂林日报》副总,《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总,高级。广西作协理事,桂林市作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第一个总统》(合作)、《李宗仁与郭德洁》、《白崇禧传奇》、《李宗仁和他最后一位夫人》,传记文学《李宗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