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县名人录
区希范
  区希范(?~1045年),壮族,广南西路宜州所辖环州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宋代进士,试礼部,宋景韦占五年(1038年),区希范与其叔区正辞曾效劳于宋廷官军。后来不被朝廷重用,希范前往宫廷,历数自己的“功劳”,“击登闻鼓,求录用”。朝廷责成宜州(州治在今宜山)地方官吏处理此事。知州冯伸已不但不予录用,反将区希范贬到广西北部的全州,由地方官监管,不久,区希范从全州潜逃回乡。希范回乡后,闻知贵州荔波洞白崖山酋蒙赶聚众造反,便召集族人前往贵州与蒙合作,组织武装-,计划夺取广西一方,建立“大唐国”。经过筹划后,便设坛筑台,杀牛祭天,举行仪式,建制称尊,拥戴蒙赶为“大唐国”皇帝,区正辞为“奉天开
[] (?~1045)
莫梦弼
  莫梦弼(1852~1884年7月) ,思恩五峒(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乡)龙水村才院屯人。莫梦弼小时候,就读于村私塾。长大后,另拜名师。莫梦弼勤学好问,记忆力强,博览群书,喜欢议论时事,好打抱不平。成年时,知识丰富,文章更是超群。莫梦弼虽有文才,但不得志,只得投思恩肯龙屯葛之泰和宜北才西屯卢丹成合办的铁锅厂谋生。后受葛、卢刁难,弄得倾家荡产,致而发生小型械斗。光绪四年(1878年)互告到县到省。葛、卢则诬莫“勾匪作乱”。莫则揭发葛、卢“为非作歹,偷税漏税”。因官府受贿,光绪八年把莫梦弼逮捕入狱。莫梦弼后来得亲友相助,几经周折,才逃脱出狱。莫梦弼出狱后,即受到通缉,便流落在罗城一带谋生。在罗城结
[] (18521884)
方宪修
  方宪修(1819~1872年),字滁山,清增生,思恩县(今环江)水源乡三才村盘江屯人,曾以军功保升直隶州指分贵州署古州同知。为县内著名诗豪。其诗文已大部分流失,流传于民间的还有《春日寄外》10首,《戒赌》等诗100余首(篇) ,其中被收入《思恩县志》和《宜北县志》的诗文有近百首(篇)。咸丰初年洪秀全、杨秀清太平军起义,地方绿林乘机出扰,时任团总的方宪修游说附近各村筑城设卡防范,后遂建成盘江坳石城,三才街石城,管桥城门等,方宪修在盘江屯右侧两座山之间用石头砌墙,名日:“盘谷寨”,今城址犹存,城墙外悬崖绝壁,寨内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寨外,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形势险要。寨内地形平坦,长约一华里,宽半
[] (18191872)
韦继新
  韦继新(1810~1866年),字芹塘,龙岩乡久乐村雅龙屯人,是环江清代不可多得的才子,名见经传的人物。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考中举人。八年后到北京,在京逗留三年,参加会试未考中。从京城回到家乡,先是办理团务,搞地方武装,后掌教书院,从事讲学教书。在执教期间,接到挑选为浙江省钱塘县知县的委任状。正准备赴任之时,却不料苗兵突至攻城,中流弹身亡。韦继新一生勤于笔耕,每每有感即发,且往往一题数首。他到北京参加会试一事,就写有《将进京会试感吟四首》、《到京感吟二律》、《都门杂咏四首》和《出都门回感吟二首》,家人团聚,有《小妻携-至寓所》等。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已失传。今人所能见到的,仅文赋3篇, 诗
[] (18101866)
蒙炳
  蒙炳(1915~1950年1月),宜北县中和乡虎榜村上华屯(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乡吉祥村) 人,乳名蒙善儒,学名蒙炳,后改名蒙曙光。从小勤奋好学,在中和小学读书时名列前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高小毕业后辍学务农。成年后,自愿参加本乡地方后备队训练,练出一手好枪法。民国28年(1939年),为参加抗日战争,蒙炳步行数百里到贵阳投军,在旧军中任准尉副排长,不久升为中尉排长。后来被派往云南,准备出征缅甸。蒙在军中看不惯长官吃喝嫖赌、打骂士兵等恶习,自己又常常受到上司无理指责,愤愤不平。蒙在贵阳期间,常到新华日报馆阅览进步报刊,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深信抗日救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因
蒙炳 (19151950)
卢焘
  卢焘(1882年10月~1949年11月),乳名卢海湖,学名启熹、亮畴,1882年生于广西省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卢焘家境贫寒,9岁时进私塾启蒙,后转到其大姐夫家住地庆远读书。17岁时参加庆远甄别府考,获得第一名,令府城人刮目相看。1900年,卢焘结束学业后,曾在梧州海关和柳州清军中任文书等职。1904年,他遇上潜入清军进行策反工作的同盟会会员张铁城,经张介绍,卢焘加入同盟会。从此,他就与张铁城等人在庆远、柳州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在越南河内共谋南方起义。卢焘与张铁城在柳州以开办樟脑公司和富贵升旅馆作掩护,联络各方志士,发展革命组织,筹集活动经费。1908年6月
(18821949)
韦乙佩
  韦乙佩(1788~1857年) ,字豹师,号愚千子。思恩县腰洞屯(今环江洛阳镇雅脉村腰洞屯) 人。嘉庆年间岁贡。为人勤劳好学,资性聪颖,博闻强记,经术精湛,堪称才子。民国《思恩县志》称誉他“为著名之讲学家,与郑献甫(小谷)齐名士林”。继堂兄贡生韦须佩设帐育才,竭力培养县内及邻县学子。县内文人士子多出其门,如委任浙江钱塘令之举人韦继新、贵州省古州同知方宪修等。乙佩热心公益,育人办学,还关心农业生产,道光年间发动群众开凿石壁,修通创旺山(今称现旺山)10里水渠,灌溉农田,使千古之旱田早地变成保水之良田沃土,造福子孙,受益至今。创旺山水利大功告成,乙佩无限喜悦即诗二首:“高田争耐故沟低,再溯源头过小
[] (17881857)
潘若
  潘若(1915年7月~1980年10月) ,原名潘儒宗,曾用名白焰。洛阳镇(原宜北县道安乡)文雅村弓洞屯人。潘若幼年丧父, 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里,7岁始受外祖父及堂舅莫京、堂兄潘景袍的启蒙教育,读了2年私塾。民国21年(1932年) 考进庆远省立第十一中学。他天资聪颖,勤学奋发, 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民国24年中学毕业后曾回宜北县任小学教师。 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广西省政府为了扩大抗日斗争宣传动员的声势和影响,在桂(林)柳(州)邕(南宁)三市招考学生军。潘若报考被录取,遂于26年12月14日在省会桂林市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学生军战士。潘随军到达安徽省
(19151980)
谭魁
  谭魁(1910~1992年),下南乡松仁屯人,毛南族。广西大学毕业。民国23年(1934年)后,曾任广州《国华日报》记者、澳门圣罗撒女子中学中文部主任、越南海防市华侨中学教师、香港振华中学校长、香港大学讲师。抗日战争后回大陆,曾任信宜师范、川西中学、梅录中学、乐昌中学、众贤中学教师、校长。1980年任环江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并在广西函授大学环江大专班任教。政协自治区四届、五届委员,政协环江县二届委员、常务委员。晚年致力于文学研究和创作,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会员、广西楹联学会理事、环江诗词学会会长、柳州市楹联创作函授学院顾问兼特邀讲师、中国作协广西分会南国诗会会员、南宁群众艺术馆葵
(19101992)
洪华
  洪华(1918~1972年),本名王荣耀。家庭出身中农,本人成份农民,高小肄业。河北省玉田县第二区东范家坞人。1935~1937年到辽宁省抚顺煤矿当工人。后又回家务农。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洪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区区委委员、冀东第十八地委保卫干事、组织干事、武清县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民国35年后任中共武清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民国36年后历任冀东军区十五分区警备四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训二师五团政治委员、十三兵团留守处政治委员等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参加较大的战斗数十次。1949年12月以后,历任南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接收组组长. 中共贵县县委书记、宾阳地委委员、
(19181972)
黄宣威
  黄宣威(1906~1951年8月) ,乳名黄尚金,小时随父迁居下南乡下南街。父亲死后,随母移居川山乡由动街。宣威12岁左右进县立第二小学(今由动中心校)读书,因好玩而考不上高小,便在母校当勤务员,混了一段时间又不干了。民国15年(1926年)与惯匪崖禹景为伍。有一次黄宣威伙同几个青年到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久安村买大烟,货到手后,便拔出手枪将卖主及其家人-,塞住嘴巴,然后逃之天天。不久,卖主邀了久安10多人到川山找黄“算帐”,黄害怕而外逃。后来乘李(宗仁) 、白(崇禧) 招安崖禹景之机,到龙州教导队当兵。训练结束后又进岳云军官训练班,并加入特务组织,先后任国民党军排、连、营、团长,后又随李品仙到豫
(19061951)
罗茂松
  罗茂松(?~1923年),号鹤林,壮族,思恩镇西南村南甲屯人。清光绪末年捐监生,多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自忖与官场无缘,浪荡乡间,嗜赌,曾办过矿业,承包过温平至川山一带圩场的税收,亏空弃职。民国7年(1918年) ,龙济光之伙党林樾华派人四处招兵,号称“北军”,煽惑宜山三只羊瑶民于(河池)白土地方举事,欲牵制本省义师。河池县都铭、平林、智本各里民众多从之。罗茂松乘机随同含香官桥周万邦拉起人马,假“北军”号,侵占右区一带,杀团总覃焕廷、葛炳昭等,不久事败,避于宜山县弄六乡三只羊。民国8年, 罗茂松潜回西南怀洞,以杀土豪劣绅为口号,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一面练习武功,一面制造刀枪火药。五大团总韦崇
蒙永祥
  蒙永祥(1903~1991年8月) ,环江县明伦镇吉祥村吉祥街人,壮族,初中文化,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解放初期定为民主人士。 蒙永祥少年在县城表证校读四年级时,某夜被乱匪劫持,后家里变卖田产,未能赎回,其父因此疾虑而故。蒙永祥一年多后逃出匪窝,自此对土匪深恶痛绝。他少年磨难,胆志过人,年满18岁,为求职而自荐,经思恩县长面试,认为可以为官,委任为思恩县附左区局长、民团队长。附左区今为长美、笃雅一带,系四县交界处,当时乱匪如麻,因其治理有方、治匪有法,人民安居乐业,不久即被提拔重用,提任宜北县左区支局长,继而连任宜北县中区支局长,宜北县中和乡乡长、县参议员,割匕县驯乐乡、道
(19031991)
何老八
  何老八(?~1935年),东兴乡笃雅村人,家境贫寒,少时读过两年私塾,略识文字。民国13年(1924年)投入黔桂自治军当兵,因其力大且机敏,从士兵擢升为排长。自治军混乱时,乘机拿了两支步枪逃回笃雅。有些人见何当过军官,又有枪,对何很崇拜,因此常与他吃喝,长此以往,经济拮据,他们便干起打家劫财勾当,后数十名地痞附之,关安一带土匪头子蒙十二代, 也率部投奔何匪。于是,何蒙匪帮人马扩充到100多人,以下圆河岸肯地岩洞为巢穴,打家劫舍,抢夺掳掠,绑架人质,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国19年(1930年)四月,红七军过境,闻知何老八出身贫苦,便派人与之接洽,意欲把他收编,使其改邪归正,何同意后,红军派四人到
欧越樵
  欧越樵(1881~1962年5月) ,原名欧阳韶,原籍广东顺德县,其先祖欧必先始迁到思恩县城(今环江)。欧越樵自幼攻读诗书,戊戌(1898年)维新后,考入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思恩两等小学教员。民国元年(1912年) 3月任广东西江筹赈委员,民国3年12月至7年1月, 先后任沈阳、辽宁地方法院,广东汕头、顺德地方法院民庭推事、监督推事等职。10年11月,被马君武委任为天河县(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知事。11年12月在广州市任军需总监科长。因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提出粤人治粤的口号而离粤。15年4月在梧州任榷运局科长。17年1月在梧州任劳工学艺院院长。 19年5月任富川县县长。20年1月任钟山
(18811962)
蒙镇东
  蒙镇东(1885~1950年),字景春,思恩镇人和村下八目屯人,少年时入过私塾,曾以贩运大米为业。民国初年,以第一名考入县自治讲习所,开始接触思恩一些上层人物。毕业后,被派到前区办理团务,因整顿社会治安有功,民国9年(1920年)升任县民团总局统领。民国13年李宗仁组成“定桂讨贼军”,派第一路指挥官陈济桓率兵至思恩,陈自行兼任县知事,请原统领蒙镇东率民团协助守城。民国14年,陈调动他往,讨贼军总指挥部一时又找不到恰当的人选,就委蒙镇东任县知事来收拾思恩残局。一年后,局势已趋稳定,上司则另派韦俊任县知事。民国33年9月, 日军入侵广西,10月桂域相继沦陷。宜山专区各县匆忙成立自卫队,思恩县长魏文
(18851950)
李竞春
  李竞春(1914~1968年8月) ,思恩镇西圩街人,壮族,七岁丧父,靠母抚育。李自幼勤学,中学时成绩优异,得免费保送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后并广西大学)就读。民国26年(1937年)李在西大时,在进步教授千家驹、施复亮、马-的教育下,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毕业后,27年5月至33年7月先后任河池、思恩、来宾、宜山等县国中、县中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33年12月,日军入境,李在思恩县下南行署担任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思恩县教育科长、中学校长、县参议会驻会委员、省训练团讲师。36年秋,曾回县参加“国大代表”竞选,结果失败。38年秋,李由外地回到思恩,参加反国民党“三征”(征粮、征税、征兵
(19141968)
蒙人泰
   蒙人泰(1917~2000年),大安乡环界村中田屯人。解放前,在庆远中学、桂林中学、广西民团干校、西南商专、广西革命大学读过书,在宜北县表证中心校、思恩县传溪中心校、洛阳乡中心校、 环江乡中心校、 宜山县威远镇小学和庆远镇小学、宜北县中学教过书,在《桂林日报》、《三日刊》(宜山)做过,还任过环江乡副乡长、大安乡乡长、县参议会常驻委员、县抗日联队第一连队长、黔桂铁路东江段征工处副处长。解放后,任过县人民自卫队大队长兼治委会秘书、第一区副区长、自治区派昭平县土改工作队第三分队队长。蒙人泰早在读高中时,就是个进步青年,因响应北平(北京)“一二·九”-被捕,被人担保获释,准备北上延安,因被当局发现而
(19172000)
蒙曙光
  蒙曙光(1915~1950),原名蒙炳,环江县明伦乡下华村人。1938年,考入广西教导队学习军事,结业后在宜山县当警察,不久,到贵州省督军卢焘部任职,2年后升任中尉连长。蒙曙光在30年代与中共党员覃展认识,并在其帮助下,阅读毛泽东著作及进步书刊,思想觉悟提高。1943年上半年,他离国民党部队回家,在宜北县(今环江明伦、东兴等乡)与覃有莘(共产党员)组织“宜北革命同志会”,开展革命活动,与当地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4年春,与覃有莘在宜北县同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拦捕,解送柳州警备司令部关押。经卢焘先生营救,于当年秋获释。1945年冬,蒙曙光到桂林,经覃展介绍在桂林文化供应社工作。次年,复由覃展介
革命烈士 (19151950)
全部环江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