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历史人物介绍3
何纪光
  何纪光(1939—2002)20世纪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湖南省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兼中南大学教授。苗族,湖南古丈县人。1953年读初二时被选入湖南省歌舞团。1962年报送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965年毕业。他的“高腔唱法”在中国歌坛堪称一绝,被誉为中国民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1988年获全国影视十佳歌手称号。1989年获全国首届金唱片金奖。代表歌曲《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应声岩》等被中国唱片总公司列入《20世纪中华歌坛
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19392002)
黄呈洲
  黄呈洲(1951—)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副部级)、少将。著名军事理论家。苗族,湖南永顺县人。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毕业。196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副团长、团长、西藏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南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2007年8月升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长期从事国防军事学术理论研究,先后发表《边境地区局部战争动员的特点与任务》《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应把握的几个方面》等100多篇军事论文。
著名军事理论家
龙云飞
  龙云飞(1886-1950年),又名腾汉、红麟,男,苗族,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人。曾是湖南省凤凰县山江苗族首领,民众称之为“青帕苗王”。在国民党部队中,历任排长、营长、团长、七县屯务军指挥、旅长、师长、少将参议等职务。1886年生于湘西凤凰木里乡打谷岩寨。1918年任护法第1路军团长,参加护法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9师3团团长,1928年任湖南警备军3团团长,1931年任湘西游击司令,后任凤麻警备司令,1935年解甲回乡,1
青帕苗王 (18861950)
张称达
  张称达(1866-1939),字季旷,号二谷老人,湖南永绥厅城(今属吉首)人。清末进士、书画家。清同治五年(1866)生。幼年家贫,父张家乐,以经营碾磨为生计。张称达读书刻苦勤奋,每天带包谷粑去私塾,风雨无阻。晚上读书疲劳,用带子把颈项和脚连起来,打瞌睡脚伸即醒,继续读书。在永绥厅考中秀才,在辰州府考上举人,在湖北武昌府两湖书院中进士。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甲辰科殿试,中三甲第141名进士。授正六品吏部主事,供职7年,主管印鉴,一
(18661939)
胡兴仁
  胡兴仁,字恕堂。嘉庆二年(1797年)生于保靖县城。其父胡嵩龄,原名大魁,字贯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举人,官晃州训导。兴仁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勤攻诗书,聪明过人,读书三次,能背原文。他原址今为保靖县林业局,人们称之为“胡家公馆”。就职经历胡兴仁是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拔贡,曾就职州判,由陕西的知县历升府道。后调福州了结难办的积案400余起,因办案有功,调升四川成都龙茂道署按察使。父死返家,后任补川北道。修建储备粮仓,捐谷
[] (17971872)
傅良佐
  傅良佐(1873-1924) 字清节,祖籍江西,1873年,生于湖南省吉首市乾州镇。1894年(光绪20年),傅良佐入湖南时务学堂,后来转学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他赴日本留学,自陆军士官学校第3期炮兵科毕业。归国后,他历任北洋督练处提调、兵备帮办。1907年(光绪33年),他在东三省兵备处拟订军制,后来升任吉林边务帮办兼护理督办事宜。此后,他被袁世凯聘为军事参议。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2年(民国元年),傅良佐任袁世凯的总统府军事处处长,
(18731924)
张一尊
  张一尊(1902~1973) 土家族,吉首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术军学兵营,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少将视察。擅画马,力求形神兼备,功力主要来自生活中诸马之形象、动作的人微观察。代表作有《百骏图》、《八骏图》、《三奔图》等,与徐悲鸿、沈逸千、梁鼎铭并称画马四杰。其他如山水、翎毛、花卉,亦多独到之处。1935年以后,在南京、桂林、重庆、上海、长沙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6年辞去军职,以绘画为业,定居长沙。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参事室参事,湖
(19021973)
罗荣光
  罗荣光(1834-1900)清末将领。湖南乾城(今湖南省吉首市乾州镇)人。他原为曾国藩部属,初任把总,后入淮军,曾赴上海(今上海市)在洋枪队任职,升总兵。1867年(穆宗同治六年),因镇压捻军有功升记名提督,后补大沽口协副将。1887年(德宗光绪十三年),以创设水雷营、并教练有方,又升天津(今天津市)镇总兵。1900年(德宗光绪二十六年)6月,率军驻守大沽口炮台。6月16日晚,联军派代表递交最后通牒,限令17日零晨二时交出炮台,他严辞拒
[] (18341900)
邓绍良
  邓绍良(1801-1858)清朝将领。湖南乾州(今湖南省吉首市)人。兵勇出身。1850年(道光三十年)因镇压李沅发起义被擢为都司。1851年后,从向荣与太平军作战。次年因守长沙(今长沙市),升为总兵,明年又升江南提督,为江南大营悍将。曾率军围攻镇江 (今江苏省镇江市),被太平军击败而革职。1854年他进攻皖南,陷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授陕西提督。1856年又奉命帮办皖南军务,调任浙江提督。陷安徽宁国(今宁国县)。1858年(文宗咸丰八
[] (18011858)
瞿方书
  瞿方书(1884-1947)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保靖(今湘西告首市西北保靖县)人。字孙娄,一作荪娄。早年与宋教仁同入桃源(今湖南省桃源县,位常德市西南)漳江书院学习。1900年(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参加“自立会”,后入“华兴会”。1906年(德宗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加入“同盟会”,襄理《民报》事务。1907年任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法政学堂教习,为宋教仁赴辽(今辽宁)活动作准备。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编纂、参事等
(18841947)
彭武庚
  彭武庚,土家族挖土锣鼓“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挖土锣鼓歌是流传在湘西酉水河沿岸的龙山、古丈等地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由两位歌师一边打击锣鼓,一边演唱,加有简单的仪式形式,一般分开声、请神、扬歌、送神四大部分,有较为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也可即兴编唱,形式灵活多样,既可对唱,又可盘歌,内容涉及土家族民间传说故事、历史典故、情歌趣谈,尽情发挥歌师们的聪明才智和演唱技能。在给人们高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告诉人们历史知识、生产知识
土家族挖土锣鼓传承人
彭万姣
  彭万姣(土家族哭嫁歌)“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哭嫁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婚俗活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土家族最古老的民间歌谣之一,它以哭代言,内容丰富,真切诚实。这种“哭”不是灰心丧气的软弱叹息,也不是绝望无力的痛苦哀鸣,它是土家族姑娘为争取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男女平等的内心表白,把这其中的爱与恨、怨与怒、悲与愤等复杂交织的多种感情具体凸现出来。 哭嫁歌语句结构自然流畅,重迭反复,虽长短这一,但却句句如诗,它多采用比拟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
彭祖秀
  彭祖秀,土家族哭嫁歌“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彭祖秀,女,土家族,系湘西州古丈县断龙山组长报吾列村民。彭祖秀从小师承外婆、母亲等前辈哭嫁歌艺人,耳濡目染、口口相传、熟记于心。14岁时常随母亲帮人哭嫁;18岁时,她利用自己的天资聪慧,综合了前辈演唱的各种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她的哭嫁歌唱词情真意切,不扭捏作态,把骨肉之情、孝敬双新、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作为哭嫁歌的主要内容,于教寓理,文学性很强。在演唱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
张官坤
   张官坤 (酉水船工号子)“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官坤,男,土家族,1933年冬月出生,现年79岁。小时放牛时,就爱哼唱山歌。从小对土家族山歌等文学艺术有一定的好感。被一种“只有鼎罐煮忙忙,哪有鼎罐煮文章”的生活理念,迫于停学。13岁寄拜给一姓张的人家,此人家祖祖辈辈都是船工。原指望可以到此继续完成学业,没想到,一到就开始过上了以船为家的生活,16岁已经学会标船,18岁跑运输。合作化时,就在运输社(也就是县航运公司)
酉水船工号子传承人
杨光万
  杨光万(土家族山歌)“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杨光万,男,1937年12月出生,土家族,高小文化,保靖县涂乍乡马路村人。杨光万生长在土家族聚居地区,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特别是喜爱唱山歌,可以说村村有歌师,寨寨有歌娘。杨光万从小受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二十五岁的他就担任马路农村业余剧团团长兼民兵营长,从那时开始他自编自演,一面创作剧本,一面创写山歌,由于他爱好山歌,虚心好学,不怕吃苦,州、县、乡每次召开各种大型会议,举办各种
土家族山歌传承人
向云淼
  向云淼(土家族梯玛神歌)“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向云淼,男,土家族,1929年生于永顺县芙蓉镇发树村,不识字,5岁起随父辈学做梯玛,13开始独立掌坛,至今已有70余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地道土家农民,在梯玛主持活动中,能熟练地用土语演唱,不光有较好的表演技能,而且精通表演程序,是目前梯玛歌最具权威的传承人。2002年“芙蓉镇”剧组重返芙蓉镇,向云淼演唱了梯玛歌,表演了踩铧口,上刀梯等民间绝技,受到著名导演谢晋、姜文和中外
土家族梯玛神歌传承人
滕召云
  滕召云 乾州春会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滕召云为土生土长的吉首市乾州人,他从小受到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熏陶,9岁时开始学艺,拜乾州汉剧老师傅田纯仁、黄德玉门下当第一届乾州汉戏“娃娃班”弟子。1964年“文革”中受到冲击,举家下乡农村。70年代初开始学习组织每年度的春会。乾州春会源于何时,尚无准确的文化记载,但自明嘉靖年间以后,每年初三“春会”迎春活动十分盛行。据清乾隆四年(1739年)《乾州厅志》卷之二记载:“正月元旦彼
乾州春会传承人
石仕贞
  石仕贞(苗族武术传承人)“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石仕贞,男,苗族,1928年生,著名苗族武术家,花垣县麻栗场镇金牛村人,苗族蚩尤拳传承人。石仕贞从小酷爱苗族武术,三岁半时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孤苦零丁,常受人欺零。十岁起就承担家务,白天打柴割草,放牛、放羊。晚上就跟叔父石万钦练苗家拳。十五、六岁时,初懂人事,就担负起家里全部体力劳动。因每见地方保甲上门拉丁派款、催租讨债,一气之下又到二叔父石万森家里读私塾,半耕半读四
苗族武术传承人传承人
张艳
  张艳(民族歌谣)“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艳,女,苗族,生于1968年7月26日,现年44岁,花垣县麻栗场镇登高村四组人,她面目清秀,与人和善,独钟歌情29载,倍受苗民敬重,是花垣县苗歌协会早期加盟的会员。张艳娘家所在地补屯,是花垣苗歌流行最盛的董马库乡,早在儿时15岁时,就盟发了要当一名出色苗歌手的愿望,凡有人唱苗歌,她总是拜师求学,尤其是附近苗寨有人举行喜堂苗歌赛,她就是不上学,不放牛,忍受父母指责,也要偷偷去听去
民族歌谣传承人
杨秀早
  杨秀早(湘西阳戏)“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杨秀早,男,1950年4月出生,土家族,初中文化,湘西吉首人,现任双塘镇周家寨社区业余阳戏剧团团长,是湘西州文化遗产项目《湘西阳戏》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民间艺人。杨秀早出生于湘西阳戏艺术之乡——吉首市双塘镇周家寨村(现为社区),受环境影响,从小酷爱传统阳戏,15岁便拜周开端为师开始学艺,至今都忙于传统阳戏表演和传承。杨秀早表演的传统阳戏,以湘西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作为基础,
湘西阳戏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