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历史人物介绍9
沈金鉴
  沈金鉴(1866—1926),字叔詹,吴兴(今湖州)人。19岁府试获冠,补銮舆卫。历任海军直隶局会办,天津河防同知。参与镇压义和团,因功晋知府,曾任天津保甲总办、北洋巡警学堂总办等职。后调奉天新民府知府,继充京师地方审判厅推官。宣统元年(1909)调安徽安庆审判厅代理厅丞,旋升安徽提法使,1914年任应天府尹。次年改为湖南巡按使。1918年参加组织安福会,为参议院议员。1920年6月任浙江省省长。在任期间,曾制定并宣布《中华民国浙江省宪
(18661926)
潘申甫
  潘申甫(1847—1925),德清曲溪(今钟管镇)人。中医世家,始于清嘉庆年间,其祖父鼎、父旭皆为名医。幼承家学,从事外科理论研究,尤以治疗痔疮见长,著名学者俞樾患痔疮,经多方医治无效,经潘申甫数次治疗即愈。俞樾赠“术精祝括”匾,从此,名噪沪、杭,医声远播皖、苏一带,慕名从学者达100多人。精治痔疮,能遵循内科医理,刀法娴熟,医案委曲详尽,独具风格。后经其子青时、其孙鉴清及曲溪国医研究会整理,搜集验案300余例,编成《潘申甫医案》,颇得
(18471925)
姚勇忱
  姚勇忱(1880—1915),一作永成,别署永贞,名弋仲,又名志强,吴兴(今湖州)织里人。南社成员。初在上海学理化,能造炸弹,因而得以结识鉴湖女侠秋瑾。应秋瑾之邀,至绍兴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任职。又加入光复会,和王金发等密谋起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大通学堂遭清廷搜查,秋瑾不幸被捕。勇忱连夜逃走,匿于船中,几次险被捕获,幸船夫掩护,方得脱险。后潜赴上海革命志士杨廉处。三十四年,勇忱、杨廉与徐自华会合,
(18801915)
沈家本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湖州)人。父丙莹,进士,曾任刑部郎中、贵州安顺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举人,任直隶(今北京市)、陕西司主稿,受刑部尚书潘文勤赏识。光绪九年(1883)进士,任奉天(今沈阳市)司正主编,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后又升为协理、管理等。十九年,出任天津知府。任间宽严结合,恩威并施,深得百姓赞许。调任保定知府后,在处理一外国教堂被过境军士毁坏事件中,按法据理力争,处理妥善。后升任通
(18401913)
傅范初
  傅范初(1867—1912),字公羽,号曲溪,德清人。9岁能文,13岁进国学,毕业于同文馆。好欧洲物理、化学,著有《算学进阶》、《算学源流考》、《电化理解》、《地理杂志》等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考取会典馆绘图处誊录,著《会典图说》。两年后,随办天津海运,作《海运利弊考》。戊戌变法,朝廷诏令士民上 书言事,其疏切陈治国利弊,语多中肯。二十六年,随父至上海,创办制皂厂。又应浙江巡抚聂缉矩聘,开办工艺传习所。三十二年,赴北京任政治官报
(18671912)
徐曼仙
  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红楼叶戏谱》,开中国妇女研究红学之先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瑾在上海创设女子学校,受聘为国文讲席兼主笔政。曾发起成立女子实业会、女子实业公司,被人们称为“开风气之先,为巾帼习练商业之滥觞”。对古典诗词造
(18621912)
蔡汇沧
  蔡汇沧(1841—1907),字二源,德清人。少时曾赴广东,见异族势力涌入,慨叹道:“十几年后,若不通晓外国的语言文字,就不能有所作为”,便专心攻学英语。清同治五年(1866),任赣榆县令,旋补柘林(今广东饶平东南)通判,有政绩。光绪十九年(1893),任上海英租界会审谳员,为维护国家主权,数次与外国人争辩,深得上海人民拥护。三十一年十月,迁山东登莱青胶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打捞起沉没战舰3艘,加二品衔。对海关所征税额,一改以往按定额申
[] (18411907)
张度
  张度(1830—1904),字吉人,号叔宪,又号辟非,晚号抱蜀老人、松隐先生,自署“无意识界老衲”,长兴人。官兵部主事、湖南候补知府、刑部郎中等职。自幼勤学不倦,少年即精于鉴别古今书画,又精小学,工书画。初学汉魏等碑帖,继获汉《梁鸿孟光之墓碑》、《抱蜀碑》,临习不已,书艺益精。尤工八分书,笔势恣横,所书《公方碑》,淳朴而华茂,拙朴而变化,自成一家。当时京畿仕宦之家,竞相求其书画。张度不仅精于书法,且善绘画,所画山水,笔意深沉,设色古厚;
[] (18301904)
傅云龙
  傅云龙(?—1901),字懋元,号醒夫,德清尚博(今德清钟管镇尚坝村)人。幼年好学,12岁即通经书。及长,喜研兵书。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入京,历任兵部武选司、车驾司主事、郎中。光绪七年(1881),任《顺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试,录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国、秘鲁、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尔等11国。足迹所至,搜集各国地理、风貌、物产、资源等资料,编写图志。十五年归国后,呈献书稿,得
[] (?~1901)
陆心源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月河街(今湖州市月河街)人。天资聪颖,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精通九经,尤精于郑、许之学。先后拜名儒万青藜、吴式芳、张锡庚为师。常与同乡姚宗堪、戴望、施补华、俞劲叔、王竹侣、凌霞研习学问,有“苕上七才子”之称。清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按例以知府分发广东,随总兵刘长佑赴直隶镇压太平军,为刘长佑所赏识,并被推荐为道员。同治四年(1865),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六年调高廉道
[] (18341894)
凌奂
  凌奂(1822—1893),原名维正,字晓五,晚号折肱道人。原籍安吉,自曾祖父后始迁居湖州。少年随舅父吴古年学医,尽得其传。为人治病,50年如一日,寒暑勿间,不怨劳,不计酬,贫病者还施以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州大水,霍乱流行,罹患者甚多,经治疗救活者一百数十人。太平军驻湖州时,曾用鸡皮、桑白皮为太平军治刀伤,用-药剖挖枪弹。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都闻名求治。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湖州一带瘟疫流行,凌奂发起创设仁济善堂,医药兼施
[] (18221893)
张颂贤
  张颂贤(1817—1892),字竹斋,祖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清康熙年间迁居南浔(今湖州市南浔镇)。初以弹棉花为业,父维岳始从商,在南浔华家桥附近开设糕团店,继开小酱园。鸦片战争后,经营辑里湖丝,在南浔、上海分别设立恒和丝经号,不数年遂成巨富,成为“南浔四象”之一。在南浔东建大住宅,宅后古东墅故址造花园,取名东园,俗名张家花园。经营蚕丝发家后,目睹南浔顾氏和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胡雪岩均因囤丝亏本,几至破产,遂转营盐务。在上海设盐务总管
[]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18171892)
庞云鏳
  庞云鏳(1833—1889),字芸皋,吴兴(今湖州)南浔人。初在南浔陈裕昌丝经行学徒,满师后以小本贩运牟利,稍有积蓄,即与人合股开设杂货店,兼营蚕丝。开设怡泰丝行,奔走于南浔、上海之间,因善于经营,同外国商人周旋,不数年致富,挟资归里,买田宅,辟宗祠,置祀产,建义庄,成为望族。丝经行停业后,改营怡泰酱园。与杭州胡光镛熟识,曾代胡囤购辑里湖丝,还与胡庆余堂挂钩,在南浔开设庞滋德国药店,设药栈,自制丸散,延请名医在店堂辟室施诊,声誉大振,方
[] (18331889)
刘镛
  刘镛(1825—1889),字贯经,因排行第三,人称“刘三东家”。祖籍上虞,清康熙初,远祖刘尚迁居吴兴(今湖州)南浔,在大桥湾泰安桥下设小铜匠铺。刘镛初在一家绵绸庄为学徒,后到邱启昌丝经行当伙计。曾与邢赓星合资创办正茂和恒顺丝经行。发迹后,独自经营蚕丝生意。经销淮盐,在扬州设盐务总管理处,为全国的大盐商。还在上海投资大达轮埠。先后在上海、杭州、青岛、汉口、常熟等地经营房地产;在南通创建通州垦牧公司;在上虞、上海、青浦、常熟、南浔等地购置
[] (18251889)
陈煦元
  陈煦元(1821—1889),原名熊,字竹坪,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居沪数十年,精通外国语,开设裕昌丝经行,加工辑里湖丝,专销国外,成为当时丝业界领袖。与邢赓星、周昌大、邱仙槎、金桐、张佩绅、梅鸿吉、邵易森一起,被称为南浔“八牯牛”。一生热心慈善事业,据《上海县续志》载:清光绪七年(1881),“创建新塘于八团,约二十里;明年夏,于九团续筑新塘,广袤如前,费三万二千数百缗,保护民田五万余亩;光绪十四年,又修筑江苏省塘桥,自青浦昆新阳而
[] (18211889)
汪曰桢
  汪曰桢(1813—1881),字仲雍,一字刚木,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今湖州)人。咸丰四年(1854)举人,官会稽教谕。少时受母赵氏之教,矢志于学,博览群书。平生酷爱书籍,著述自娱。精以史学,兼通数学、天文、历法。搜罗群书,致力30年,编纂成《二十四史日月考》50卷,并附《古今推步诸术考》2卷、《甲子纪元表》1卷,上起西周共和元年,下接清钦天监《万年书》。谙熟乡土历史、地理,曾修撰《乌程县志》、《南浔镇志》等志书。其中《南浔镇志》体例
[] (18131881)
王书瑞
  王书瑞(1806—1877),字云史,原名步曾,号又沂,长兴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授工部硝磺库主事,累迁营缮司郎中。咸丰十年(1860),英军侵及京畿,朝官纷纷引退,曹部几空,书瑞毅然任事,总办军需,叙功随带加二级。同治二年(1863),家有不测,星夜奔还,浙江大吏檄办本籍善后,兼主讲箬溪书院。时长兴经战乱创伤,凋敝甚于他县,书瑞专疏抚部请免,四年分钱漕,并请援,奏请减赋,县民得以休养生息。次年回京,授江南道监察御史,迁刑科
[] (18061877)
戴望
  戴望(1837—1873),字子高,德清人。4岁丧父,家境贫寒。9岁从师于乌程(今湖州)程可大,学《周易》、《尚书》,奠定了汉学基础。14岁得祖藏颜习斋书,读后惊叹不已,乃广求颜氏遗书。21岁至苏州,受业于陈奂,得声韵、训诂经师家法。又从宋翔风学习《公羊春秋》,研究经学。清同治四年(1865),两江总督曾国藩聘其为金陵书局编校,校勘周秦诸子。学业大进,为名人所称道。八年,著《颜氏学记》10卷。梁启超评曰:“学派的专史,清代有两名著,其一
[] (18371873)
顾福昌
  顾福昌(1796—1868),字成之,号春池,因排行第六,在丝业上颇有声望,人称顾六公公。湖州“南浔四象”之一。少时家贫,弃学经商,初在航船埠头设摊,买卖农产品,后开设一小布店,兼营蚕丝。进而在上海开设丰励丝经行,经营蚕丝,并在十六铺建堆栈,做辑里湖丝出0易。在经营蚕丝致富后,还在上海黄浦滩广买土地,建造堆栈,又借办洋务之便,买进上海惟一外洋码头金利源码头。与英商合作创办怡和打包公司,任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怡和打包公司总经理。去世后,英、
[] (17961868)
陆以湉
  陆以湉(生卒年未详),字敬安,号定圃,吴兴(今湖州)人,一说桐乡人。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知县后改授教职,任浙江台州教授、杭州教授。以母老请归后,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著有《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另有《冷庐诗话》、《冷庐杂识》、《苏庐偶笔》、《吴下汇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