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历史人物介绍5
梁逸民
  梁逸民(1888~1930),号藩一,今三甲乡三甲村人。民国10年(1921),境内大旱,蓝田一带颗粒无收,三甲饥民纷纷出外逃荒。梁逸民商得族长梁尧天的支持,将三甲三所梁氏宗祠所有储粮,全部用来救灾。同时,又组织饥民垦荒。每垦出一平方丈,酬大米2升。并规定谁垦谁种,长期不变。自秋至冬,共开垦荒地450亩。旱灾之后,梁又提倡废祭祀、兴学校,并得到族长梁尧天的支持。先在才玉公家祠开办作新小学,后又增办高小补习班。一时赞声不绝。不到3年,三甲
(18881930)
曾广渊
  曾广渊(1802~1845),字景颜,号心斋.今金石乡人。2岁读千字文,5岁读五经,12岁补弟子员,道光四年(1824)拔贡生,八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补咸安宫教习,十三年补国子监学正。不久,任太学典簿。廿一年中进士,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廿四年授编修。复试获一等十名,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廿五年,选调为广西学政,会母丧,未赴任。不久。一病不起,一日,瞑目不省,当家人聚哭时,忽张目说:“哭何为?吾正诵书耳!”问诵何书,“凡天下有字之书,吾
[] (18021845)
李续宾
  李续宾(1818~1858),字迪庵,号克惠,今古楼乡西冲人,贡生出身。身高力大,善骑射。咸丰二年(1852),助罗泽南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次年夏,从罗赴江西,领湘右营,协同解吉安围,陷太和、安福。还师衡州,攻下永兴。四年六月,从罗泽南陷岳州,升知县。随之转旅北上,连陷蒲圻、崇阳、咸宁3县。八月又陷武昌,擢直隶知州。十一月战田家镇,太平军舟蔽江面,湘军震慑而逃,李手刃3名逃兵,以镇其军,趁势攻陷田家镇。因屡败太平军,李被赏戴花翎,赐“挚勇
[] (18181858)
刘连捷
  刘连捷(1833~1887),字南云,今杨家滩镇永福村人。咸丰五年(1855)从湘军,被委派为小小武官,附属于刘腾鸿湘右营。转战到湖北,罗泽南将其荐与胡林翼,命领副后营,升千总。次年从刘腾鸿援江西,进攻瑞州,刘腾鸿中炮死,急率部续攻获胜,得曾国藩赏识,荐以知县留江西补用。后随曾国荃败太平军于吉安,升为同知。十年,攻下池驿,升知府。随又败太平军于集贤关,取安庆,升道员。同治元年(1862),取安徽巢县、西梁山、濡须口,继而渡长江取太平府、
[] (18331887)
李光久
  李光久(?~1900)字健斋,今古楼乡西冲人,李续宾之子。曾为江南候补道。光绪二十年(1894)秋,随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瀓北上援辽抗日,驻牛庄、海城之间。次年初,率老湘军五营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部会攻盘踞海城日军,于唐王山、亮甲山、海城西北等地与敌鏖战。二月初八敌军第二路侵占牛庄时,他率部攻入牛庄,与敌巷战竟日,将士伤亡过半,与魏光焘仅以身免。光绪二十五年调补苏松太平道,嗣调江海关道,不久晋浙江按察使,奉命统浙省马步三十六营驻防宁
[] (?~1900)
贺贵发
  贺贵发(1835~1911),号云钦、君民,今湘波镇檀山村人。青少年时,身高力大,性强悍,打短工维生。清咸丰九年(1859),与房婶母通奸,族人议死以正风化。贺自刎不死,乘机得脱,投入湘军。次年一月,在太湖战役中,爬城负伤,请假回乡医治。六月,返湘军,随部攻占江西周坊、德兴、婺源、景德镇,十一年升为把总拔补。后与太平军李世贤、刘官方部作战有“功”,于同治元年(1862)授千总拔补,以守备补用。翌年,授都司尽先补用,不久,帮带楚军后营。后
[] (18351911)
肖琢如
  肖琢如(1857~1927),字伯章,今甘溪乡丰瑞村人。17岁中秀才。嫉世俗龌龊,立志于医,始则广览医书,力求博达。后从表兄彭厚生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古籍。历数年,始临床问诊。尝说:“医者,仁术也,不善用之,适足以害人,毫发之间,功罪立判。”其临诊时,总以至诚仁爱之心待之。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细心诊察。肖琢如胸怀大志,锐意振兴祖国医学,最难能可贵者,当时竟有中西医并举之高见。常向医界同仁疾呼:“凡我同志,亟起直追
(18571927)
李希圣
  李希圣(1863~1904),字亦元,号小峰,化名小嵊信,今水洞底镇天堂人。17岁,肄业娄底连璧书院,毕览二十四史。秉父意习科举业,常感叹“举业之祸世,数百年矣!异时得志,必首议废制艺、罢科举,以除学界之蠹。”由是博览百家,旁及天文。为文别具手眼,雄视一时,人皆称“李才子”。侯官张亨嘉督学湖南,奇其文,拔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次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居京师时,常留心时事,深究中外利弊,翼有所变通。“戊戌变法”时李认为“变法当以理财
[] (18631904)
吴牧郎
  吴牧郎(1868~1927),字芝馨,今古塘乡群山村人。清光绪初年肄业安化崇文书院,主讲陈景梅称其文“纵横奇宕,殊于同辈。”光绪三十四年(1908),吴以祠产于安化县城创办“族立吴氏观光高等小学”,为安化私立高等小学先声。不久,公推吴为安化县教育会会长。时值年荒,吴将安化县常平仓谷800担借给饥民。后因借户一时无力还清,吴出卖水田垫偿,遂致家境破落。民国7年(1918)任安化芙蓉矿场警正,凡所辖地,转眼晏然。民国8年,任湖南军事招抚委员
(18681927)
颜息庵
  颜息庵(1868~1944),名昌蛲,号可铸,今石狗乡人。早年习科举业,初试文魁及第,又补廪。因清廷腐败,外患频仍,认为科举徒愚民误国,遂弃科举,跟随长沙王先谦先生学习经史。王爱其才,尽传平生所学,并把他推荐给两广总督张之洞。光绪二十八年(1902),颜与胡子靖、陈润霖、朱伯桢等12人被选派留学日本,为湖南首批官费留日学生。在日本与黄兴、蔡锷等交往甚密,后加入“华兴会”。辛亥革命后,先后主办《长沙日报》、《通俗日报》,对时政多所建议和抨
(18681944)
肖雍元
  肖雍元(1872~1935),名焕奎,晚号澹庐,今甘溪乡湖坪人。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成诵,数岁能文,诗词尤甚。启蒙时,塾师以《咏雪》命题,肖挥毫而就,其诗中有“漠野有田皆种玉,寒山无树不飞花”之句。龆龄县学院试挑取,咸称神童。弱冠府科两试均列一等,授予优廪生,后选为府训导,深得山长器重。肖雍元一生好义急公。桑梓公益事业,靡不慷慨捐输,乐居人先。倡办育婴会,拯救婴儿,乡邻交口称赞。因硕儒而精医理,治疗白喉,有独特妙方,遐迩名扬。制丸药,
(18721935)
李云龙
  李云龙,(1876—1960)字卓然,派号代塔,晚年自号行素老人。湖南涟源人。1876年2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今属涟源市蓝田办事处光明山)。其父生在贫寒之家,后在湘潭经营茶叶,家道渐兴,生子三,云龙最幼,早年将云龙送入名师谭海珊、梁礼安门下就读,学业大进。1898年,李云龙中秀才。1900年,李云龙同其兄李燮和考入省垣求实学院,补授博士弟子员,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904年,李云龙与李燮和组织了“黄汉会”,“
(18761960)
李任
  李任(1877~1948),字葆森,今南风乡十字铺人。幼从伯父李楚屏就读长沙岳麓、城南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毕业回国,任第二十五混成协工程管带。三年,响应义军,率师反清,任河南兵站部长。民国元年(1912)1月北伐,任李燮和光复军旅长。未几辞职,任陆军部第一混成旅旅长,后补授陆军少将。先后任-顾问、参议,湖南陆军训练处专员。民国13~14年,先后任湖南陆军讲武堂、湖南军官讲习所及湘鄂闽
(18771948)
龚翼星
  龚翼星(1879~1957),字乃成,号臾园,今石陶乡长冲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光绪三十三年,参加礼部甄别贡举考试,选任农工商部主事。辛亥革命后寓居北京,乃广泛征集李燮和所创光复军史料,撰《光复军志》一卷,1.8万余字,成为珍贵的历史史料。民国4年(1915),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后,龚不顾安危,上 书袁世凯,劝其不要开历史倒车。称帝后,龚仓皇南返,任湖南高等实业学校国文教员。民国15年7月至次年春,先后任湖南省贫民工厂厂长、
(18791957)
刘果卿
  刘果卿(1883~1927),名自课,今湖泉乡双寿亭人。幼入私塾,少随父就读安化培英堂。年方弱冠,在家开设“学商斋”,经营日用杂货。贫人赊购,了无厌色,亦不讨帐,听其自便。不到两年,“学商斋”因此倒闭。后又去锡矿山合股营锑,仅2年,亏累告罢。回家后,自设“守先家塾”。凡贫不能送读者,劝勉入学。有无学俸,又听其便。终以“力不从心”,自行闭馆。家居期间,每遇不平事,仗义执言。民国14年(1925)某月,有一童姓人,挈妇携雏,乞食到关王桥,伙
(18831927)
李诲
  李诲(1883~1931),字葆霖,今南风乡十字铺人。早年肄业于岳麓书院。后留学日本,初入弘文师范学院,后转早稻田大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次年初回国,在长沙创办安化中学。在校组织学生自治会,发动学生声援禹之谟在长沙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助李燮和起兵上海,攻克吴淞、南京。民国元年(1912)4月,李燮和任光复军北伐总司令,李诲任秘书兼理粮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湖南省议会议员。兼主《湖南公报》。汤芗铭督湘后,李常
岳麓书院 (18831931)
梁煜耀
  梁煜耀(1883~1941),字毓青,今三甲乡三甲村人。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优级师范,后留学日本弘文师范,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历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联立长郡中学、私立育群、修业中学教员。民国19~29年,先后任安化培英堂、县立中学、县立甲种师范、简易师范校长。梁认为,人生之乐,莫大于培养人才。任校长期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他兼教的数学课,概念清晰,深入浅出,便于学生领会。任安化县中校长时,为充实学校图书馆,动员老同学邓寿
(18831941)
吴若虚
  吴若虚(1925~1989),字丁凤,名光逢,号任元,今岛石乡岛石村人。从小好学,同学称他为古今小说故事通。民国35年(1946)春,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在校与刘欣森组织一年级同学抵制“-”课,并发动同学-,学院-将“-”课改为“教育概论”。民国36年,参与串联各年级同学以及附中、南华、岳云中学学生共300余人,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破孩”的--,震动全省。民国37年,发起组织“求真社”,创刊《求真》,旋改名《前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251989)
毛英华
  毛英华(1919~1942),又名达,今太和乡双江村人。民国21年(1932)高小毕业后,得毛氏宗族资助,才读完初中。尔后在快溪、车田、枧埠等地担任小学教员。民国27年,中共党员胡庆熙、毛祝峰在杨家滩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毛率先入队。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中共党组织发动国民党左派及爱国士人,成立“抗日后援委员会”,毛担任发报组联络员。白天上街宣传、募捐、传送《新华日报》、《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晚上举办夜校,宣传抗日救亡道理,
(19191942)
吴鉴光
  吴鉴光(1912~1989),字子舟,今安平镇白茅村人,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吴出身冶炼世家,年少时立志“实业救国”。民国22年(1933)于南京兵工学校应用化学系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军政部兵工署南京理化研究所技术员、河南巩县兵工分厂技术员、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制造厂工程师、广州新火药厂筹备处技正、重庆第二兵工厂制酸部代理主任。民国30年春,毅然回乡集资兴办安平铁厂。次年冬试用小高炉,日产铸铁4~5吨,为全省私营铁厂之冠。民国3
(1912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