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历史人物介绍7
朱家仕
  朱家仕,字翼明,号昆海,朱绅五世孙,明天启元年(1621)重举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殿试二甲。出任户部主事,升兵部车驾司、职方司员外郎,转武选司员外郎,政绩卓然,升山西溯州道转大同兵备道加布政司参议。适逢李自成义军进攻大同,朱公与中丞卫景缓、总兵姜镶歃血为盟,协力守城。后姜镶开城迎降,朱家仕力斩劝降来使四人,更换朝服。怀抱敕印,投井而死。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商订录》、《净业合编》、《破尘草》、《朔风咏》、《北岳诗记》、《守城议
[]
吴祯
   吴祯(生卒年不详),字从善,河州(今临夏市)人。幼年志向远大,八岁入私塾,即擅长诗词,年稍长,以荫宜补千户侯,笃志学成致仕。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以《诗经》中亚魁,授四川梓童教谕,山东禹城教谕,他博通“四书”、“五经”,生员敬重。朝廷以其学识德行选聘河南考官,主考期间严公持正,所考选拔者尽为人才俊杰。升直隶(今河北)山海卫教授,因思念双亲,辞官归乡,时人有“一生忠孝”之赞誉。回乡后30多年闭门授学,当时河州学子名士多出其门。著有
[]
蒋钦
  蒋钦(1841——1928),字子敬,回族,临夏市八坊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带领撒拉族守循化城有功,保荐升任花翎衔守备。蒋钦性情慷慨,言语敏达,有排难解纷之能,每遇纠纷,主动前往排解,莫不化干戈为玉帛。识大体,不附权贵,民国十七年(1928)夏病故,寿87岁。
(18411928)
何锁南
  何锁南,又名何锁南普,元末明初甘肃人。明时住河州右丞里(今临夏东乡),清代迁居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州),自幼好习弓马,勇略过人,年长,渐服众,成为河州吐蕃头人。元末任荣禄大夫、陕西等处平章政事,吐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武职从二品)等职。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命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赴河州(今临夏)诏谕吐蕃各族,吐蕃首领持观望态度。翌年六月,朱元璋命卫国公邓愈率大兵到河州(今临夏),锁南率十九藏族部落倾心降明。年底,锁南赴京向朱
张协曾
  张协曾,清道光至光绪间人,字省三,临夏市人。清同治庚午(1870)中举,甲戌(1874)登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四川,到四川后公务之余手不离卷,同僚评其“学识纯粹,品格清高”。清光绪乙亥(1875)又考取恩科乡试外廉官,光绪丙子(1876)任四川新兴繁县知县,不久因政绩卓著,升任彰明知州,戊寅(1878)秋到任,深入民户,了解民风,兴利除害,办事公正,政绩多不扰民,严厉打击帮会、土匪,不几年,“闾阎安堵,夜不闭户”,百姓称之“青天”。光绪
边永福
  边永福(?-1917),字昆山,康乐县马莲滩人。民国元年(1912)赴新疆任步军统领,曾参加辛亥革命。归故里后于民国六年(1917)参加筹划蔡大愚领导的甘肃护法运动,计划配合孙中山北伐,推翻张广建对甘肃的统治。孙中山委任边永福为甘肃护法军第一师师长,与赵学普、焦桐琴、郑瑞青、秦钟岳、胡登荣、杨灿等人共同策动驻狄道(今临洮)新建右军吴桐仁部下武装起义,临近起义不幸泄密,吴桐仁派亲信四路把守,邮电交通中断。11月17日夜,边永福和赵学普从临
马璘
  马璘(1853-1931),字玉清,东乡族,东乡县北庄人。早年随马占傲征战,因功积职。清宣统三年(1911)任马安良精锐西军分统,随马安良赴陕西进剿革命军,攻乾州未克,清帝溥仪退位,随部退驻兰州。1912年7月升任凉州镇总兵,翌年代马安良署理甘州提督,马安良病故后代理甘州提督,后改任甘州镇守使。导河县(今临夏)“回教教育促进会”成立,共推马璘任会长,民国十四年(1925)被刘郁芬撤销军职。1926年兰州“回教教育促进会”改组为“甘肃回民
(18531931)
马仲麒
  马仲麒(1855-1929),字子玉,回族,康乐县苏集丰台村人,清光绪初年入私塾。生活在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康乐山区,他深感发展文化的重要,借房开办私塾,聘请张家沟刘文典先生授课,挨门串户,动员丰台堡回族子弟入私塾读书。明国初年,积极参与创办“树风学校”。后与马仲科、马永福等创办第16国民小学,1922年于杨世昌、陈建臣、高目樵等兴办苏家集高级小学。1928年“河湟事变”中,马仲麒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部分回汉人民生命财产。1929年其
(18551929)
张和
  张和(生卒年不详),字理堂。河州(今临夏)北塬人,后迁居河州城内,清道光十五年(1835)考中进士,至今人称其所住街巷为“张进士巷”。授官直隶(今河北)涿州知州,在任赋役有法,不劳民。不数年,盗贼敛迹,民丰裕。为官清廉,有政声。从政之余,多有著,著有《殉难记略》、《鸿雪集》、《绍香堂诗集》等。《乡贤逸诗》,捐俸刊刻。《乡贤逸诗》收明正统进士、通义大夫。兵部尚书王竑《休庵集》、《戆庵集》诗58首,明正德进士、四川按察使马应龙《马岭关书两当
[]
张心存
  张心存,清嘉庆道光年间人,字性斋,临夏北塬人。自幼饱读诗书,学有根底。清同治三年(1864)游学关中书院,与洮州(今临洮)包永昌相交甚厚,情同手足,以文章学问互相砥砺。光绪丙子(1876)会试,永昌中举第一,张心存中举第五。后永昌以进士授官广东知县,邀请张心存同往广东,张心存以父母年老家中无人照顾为辞,主讲平番碾伯各县书院,讲席课士深邃洞悉,名生咸集。一生以读书穷理为重,时人称为“师表”。
[]
祁酉源
  祁酉源(生卒年不详),字酉泉,定羌驿(今广河县)人。出生世家,光绪庚子(1900)、辛丑(1901)并科中解元。祁酉源性情平易,心无沟壑,与人交往,诚实恭敬,虚心好学,文章新奇,不同凡响,见者称奇。主讲临夏凤林书院,师道尊严,堪称师界楷模,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任西宁训导(学官),卸任后兵卒于家。
[]
王朝弼
  王朝弼,清末至民国间人,字右卿,临夏市城关乡肖家庄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中贡生,禀性忠厚,品德端方,文才冠盖一方,因家贫设馆授徒,河州(今临夏)名人才子半出其门下,名望极高,时人以能送子弟入其馆受业为荣。王朝弼博学多才,通览理性诸书,一生不问外事,专以读书穷理以自娱,卒年49岁,时人惋叹英才早逝,其文章品望被读书人尊为典范。
祁魁元
  祁魁元,号梅仙,原籍永靖县扎木池,后迁居康乐县八松乡葱滩村。性豪爽,善诗词,因家境贫困,设馆授徒,学生有胥灵峰、黄文中等才子。梅仙诗作在甘肃有影响,国民政府甘肃省主席朱绍良题词赞曰:“才高泣鬼,语奇惊警人。”教育家顾颉刚赞其诗:“以山川自重其诗,亦既已其诗为山川生色。”后祁魁元妻亡家穷,贫困而死,好友胥悦若和子弟集钱葬于诗人生前最喜爱的松鸣岩。明国二十六年(1937),胥灵峰回乡整理其师遗稿,收诗109首、词5阕、文1篇,题为《梅仙诗遗
王福海
  王福海,清咸丰、光绪年间人,世居北塬三角乡杂户庄,因脚大手大,人称“王大脚”自幼爱耍拳脚,少年时得一山东武师指教,拳艺大进。后赴山东、河南学艺,得天启棍真传,精熟天启棍十二门(十二折),36折(36招)。折子(棍法)、条子(套路)、排子(两人对打)等无一不精,棍法娴熟,以“棍法势连,密布透雨”著称。曾多次在尕庙台、东校场、尕校场等处以武会友,王福海总是礼让取胜,使外地来临武术同行十分钦佩,声明大振。王福海传艺于子麻狼、徒魏廷贤等,后广为
[]
魏廷贤
  魏廷贤,清同治民国年间人,住北塬三角乡魏家坡跟村。少年时即拜王大脚为师,拳棍俱精,其棍法“连打连击,密不透雨”,深的知州赵桂芳赞赏。他虽武术精良过人,名重一时,但绝不以武欺人,凡来临夏比武论艺者,不论输赢,以礼待人,贫者资助盘缠,前来以武会友者络绎不绝。魏廷贤融各派之长,形成“动作多变,梢把齐用,以短制长,以快取胜”等特点,自成体系,人们称天启棍法为“魏家棍”。慕其名学艺者甚众,得其真传且有艺名者子魏家保、徒穆惠来、冯善成、梁庚学等。解
罗锦山
  罗锦山,名光诚,字云卿,笔名锦山,汉族,河州北乡罗川村(今永靖县刘家峡镇)人。生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卒于民国7年(1918年),享年90岁。他一生怀才不遇,专攻书法,自成一派,是名著陇右的书法家。罗锦山天资聪颖,秉性刚直。他幼时好学上进,才华出众,不足20岁就中了秀才,选为贡生。后去西安参加乡考时,由于看到主考官坐在太师椅上,跷起二郎腿,闭目养神的丑态,便借题发挥,在试卷中进行了嘲讽。此举被视为抗上不恭,斥退试卷,未予录用。科举
(18281918)
喇世俊
  喇世俊(1865~1946),字秀珊,回族,临夏市喇家巷人,幼年就读城内私塾,聪慧好学,光绪十九年(1893)中恩科举人。光楮二十一年(1895)入京应试,为请废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参与在京应试举人-(史称公车上 书)。喇世俊中举后,任董福祥部军务秘书数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清军护圣驾至西安。清廷回京,喇受命四川东乡县知事、灌县知事,为政廉洁,政绩斐然,离任时,百姓曾建亭立碑纪念,后任造币厂总监,仍不失清白,又升任知府,因辛亥革命废清朝
(18651946)
马应龙
  马应龙(1474—1527),字公济,号雪峰,回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临夏市八坊。父马文,母王氏,生三子,应龙排行第三。他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凡有书籍,千方百计地搜求抄读,常常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苦性常为其父不忍,贤良的母亲则一心支持儿子坚持学业,因而小时候的马应龙对四书五经,无所不通。17岁入州学,成绩优异。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中亚元,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登进士,殿试二甲。曾任过户部江西司主事、员外郎,山东按察副
[] 明代大臣 (14741527)
王竑
  王竑(1413—1488),字公度,号戆庵,晚年归乡后号休庵,祖籍湖北江夏,其祖父王俊卿戍边驻兵河州,遂携眷落籍河州(今临夏市南龙乡桥头村)。父王佐,字良辅,号纳齐,博学能诗,解缙谪居河州后常与交往,治家以程朱礼学为本。王竑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勤奋好学,明宣德九年(1434)补生员,正统三年(1438)中礼经魁(举人第一名),次年赴京会试,名列第五,赐二甲进士,观政户部,因连遭家丧,正统十一年(1446)后授户科给事中,以刚直不阿,在朝
[] (14131488)
肖福禄
  肖福禄(1754—1829),字寿山,回族,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肖家庄人。自幼好习武,有胆略,臂力过人。20岁投身清“绿营兵”,乾隆三十九年(1774)参加桦林山战役,战功显著,赏戴蓝翎,赐号“巴图鲁”,授凉州镇松山营守备。乾隆四十九年(1784)宁底店战役中, 又赏戴花翎,授肃州金塔营都司。乾隆六十年(1795)冬,肖福禄率兵不畏严寒,进兵神速,一举平定汉江北岸大小米溪等地,清廷赐号“振勇巴图鲁”,授延绥镇标中营游击。嘉庆五年(18
[] (175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