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历史人物介绍5
何挺颖
  何挺颖,又名科生,字策庸,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家湾。父亲何根山同盟会会员,进步的知识分子。1923年5月,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读书时,就发起组织学生会,联络同学,在汉中古城掀起了震惊陕南的反帝爱国-。1924年5月,何挺颖于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寄读于浦东中学。在这里,他参加了汉中旅沪学生会,结识了同乡刘秉钧等进步同学,广泛阅读《中国青年》《向导》等书刊,受到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此后又进大同大学就读。1925年5月,日本资
井冈山著名军事指挥员 (19051929)
傅鹤峰
  傅鹤峰,名瀛,字鹤峰,1895年10月27日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原公镇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傅次舟系私塾先生,鹤峰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四。傅鹤峰7岁时,入本村刘家祠堂读私塾。后又相继就读于高等小学西安三秦公学。1916年秋,傅鹤峰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理化部就读。经常聆听李大钊的讲演,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与进步同学谈论国家大事,使他耳目一新。五四运动前后,他组织在京的陕南学生联名给汉中当局和各中、小学校发函电,敦促当局并号召汉中广大
(18951949)
刘树之
  刘树之 (1956~)笔名刘诚。生于陕西省洋县。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陕西工学院、汉中市某政府部门工作,现供职于汉中市文联。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长诗《命运九歌》、《悲惨世界》,长篇诗论《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神性写作:为万物立言》,中篇小说《傍晚运水的妇女》、《大宅入梦》等,诗集《走向人群》、《愤怒》、《词语的-》、《命运九歌》,
梁胜明
  梁胜明 (1939~)笔名盛鸣、秦汉洋。陕西洋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兰州第七中学、兰州师专教师,《甘肃日报》文化教育部主任、高级、记者,《甘肃高师学报》编审,兰州城市学院等校教授。甘肃省作协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马列文艺论著选析》(合作)、《新时期文艺学概观》(合作),论文《人性的异化和复归》、《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
李汉荣
  李汉荣 (1958~)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主任。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获各类奖项50余次。作品入选近百部选集。散文《山中访友》入选全国通用初一语文教科书,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
李圣学
   李圣学 教名若望(1904—1984),洋县人,9岁入私塾,15岁入城固路坝拉丁修院学习。1930年由汉中教会保送罗马传信部学习。1933年12月在救世主大堂由枢机主教玛尔格蒂授司铎之品,考察了佛罗伦萨、威尼斯,1934年秋回国。在开封总修院任教,次年7月回到汉中,12月任汉中拉丁修院院长,培养神职人员。1944年秋至1950年任教会办的汉中明德女中校长。1951年政府接管明德中学,改为汉中第二初级中学,他兼任校长至1958年。解放
(19041984)
何寄梅
   何寄梅(1927—1991),曾用名何泽民,本市人。幼年丧父,靠半工半读求学。1949年5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通晓英、俄语。1949年7月,在西安新华社西北总分社当实习记者。1950年3月调任北京中央文化部科普局编译处助理。1952年任商务印书馆编审部《科学大众》月刊责任。1954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综合资源研究所和新疆科委《新疆科技报》工作。1962年7月去河北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工作。1964年5
(19271991)
王子俊
  王子俊(1900—1990),本市白庙乡王家岭人。1924年中学毕业后,学习中医,从事医疗工作。对内科、妇科、小儿科颇有见地,治疗疑难杂症更有奇效。解放后,在中医联诊所当医生,联诊所组建为市中医院后任院长,1960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陕西省群英会,受到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文革”中处理回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回医院后整理临床经验,向青年传授医术。1984年被评定为中医副主任医师,选为中医学会陕西分会理事,1988年加入中国
(19001990)
姜佐周
  姜佐周(1915—1984),生长于汉中,自幼喜爱戏曲艺术。1932年,拜师学唱汉剧,后又学秦腔,以演须生见长,也演小生。后外地京剧班来汉中演出,他又开始学京剧。1937年,秦腔“化民学社”来汉中演出,学社遇到困难,他出任剧社社长,负责联系和组织剧社到城、洋、勉等县演出,为秦腔在汉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麒派须生刘奎桐来汉中演出,他又拜刘奎桐为师,学会麒派的《扫松下书》、《斩经堂》、《追韩信》、《徐策跑城》等剧目。他学习刻苦,
(19151984)
谭华初
  谭华初(1904·5—1976·11),本市龙江乡人。民国14年(1925)毕业于第一期南京步兵学校校官班,以后又毕业于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曾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先在国民党军中任排长,1938年在国民党28师任营长,随师长董钊开赴山东邳县三捷庄同日军作战17昼夜,损失严重。徐州被日军占领后,部队退往江苏北边的清江铺,被日军包围。突围后昼伏夜行历经4个月才回到汉中。因有功,他升任中校副团长。1942年因父病故回到汉中。1945年
(19041976)
陈士杰
   陈士杰(1907—1974),曾用名陈金锡、陈俊夫,本市金寨乡肖寨村人。1930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次年元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6月加入中国国民党,被选为校特别党部第四区党部宣传委员。1933年9月,秘密加入“革命青年军人同志社”(即后来的中华复兴社)。1934年秋毕业,回陕任西安-军事教官,还从事“中华复兴社陕西分社”的筹建工作。1935年3月“中华复兴社陕西分社”成立,陈任助理文书。在西安各处监誓发展社员,督办各县支社工作。
(19071974)
樊绶珊
  樊绶珊(1880—1966),名尚仁,汉中南关正街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生员增生。科举制度废除后,先后求学于省办陆军小学,保定陆军速成学校。1906年,结识同盟会员张伯仁,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并推荐考入陕西省高等巡警学堂。1908年,陕西各界力争西(安)潼(关)铁路“商办”活动达到0时,樊绶珊等人代表同学到省咨议局-,校方以干涉政治为由除名。此后,他又改名考入陕西法政学堂。1911年,出任南郑县教育会长。他和同事一起,开办次级
(18801966)
蔡洁丞
  蔡洁丞(1880—1955),原名垚,本市人,1908年毕业于广东法政建成学校。先后在广东新宁县、四川成都、西安关陇民报社、郃阳县府、陕西省参议会等地任职。次年,与刘次枫等人被汉中各界推举为赴省请赈代表,向省主席杨虎城汇报汉中灾情,以求赈灾。1942年,任南郑县财委会主任。次年,集体加入国民党。1944年,被南郑县临时参议会推选为议长,任职一年。1948年,南郑县开修县志,他编写的《南郑县志重修材料集》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反映民国时期汉
(18801955)
孙绍亭
  孙绍亭(1902—1961),原名孙光裕,本市东门桥人,大学毕业。早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汉中-。1925年10月,在上海艺术大学上学期间,由同学陈锦章(中共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陈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毕业后返回汉中,在他的风琴里藏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1927年,受聘于南郑县立中学任教员。任教期间,向师生们讲解马克思生平,并
(19021961)
杨体宏
   杨体宏(?—1961),13岁开始拜学烹调。心灵手巧,从师,又不为师缚。很快学会陕味、川味和南北大菜的基本制作方法。19岁,去四川继续学习川菜的制作。3年后回到汉中的“协合餐馆”当“炉头”,又到“香口菜社”主作南方菜。后来一些大餐馆,先后都请他做过“炉头”。他作菜干净利索,能看多口火眼,出菜快而好。当时一些社会名流,汉中四大银行宴请酒会,多请他去做。杨体宏长做鱼、鳖。“三鲜鳖”、“芙蓉鳖”,很受欢迎;“熏鱼”、“烤鱼”、“堂响脆皮鱼”
刘次枫
  刘次枫(1875—1961),原名刘宗向,略阳县人,长期寓居汉中市。18岁入私塾,29岁考入陕西高等学堂。因勤奋学习毕业为岁试贡生。1909年5月回汉中被聘为汉南中学堂监学兼教员。1911年,刘次枫受省府委派到杭州、武昌考察蚕桑实业农业大学情况,并赴上海为汉南中学堂购置教学图片、仪器。时值辛亥革命前夕,在上海见到同盟会员于右任、邵力子,使他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张。8月,经于等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革命军起义后,他立即加入豫、
(18751961)
谢佐民
  谢佐民(1904—1958),原名谢世庆,字天兴。1904年元月出生于本市塔儿巷,先后到西安、北京等地读书。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并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解放汉中人民的第一步》,号召汉中的“农民、青年工人、学生觉悟过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同年由同学吉桂贞、张云介绍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经党组织同意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到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工作。1927年
(19041958)
康耀辰
  康耀辰(1877—1953),字乐山,本市山西会馆巷人,清末秀才。性耿直,不善言辞,素有教育救国之志。废科举后,康耀辰考入三原宏道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被清政府遣派到日本东京帝国高等师范地质博物系学习,和同学于右任一起拜见在日本的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活动。留学期间,他感到日本教学方法先进,节衣缩食,购买不少教学仪器,以备回国后使用。1913年,毕业后回到汉中。临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又派他为特使,到日本考察实
(18771953)
白鉴
  白鉴(1913—1951),字醒吾,南郑县周家坪镇人,一生主要活动在汉中市。民国26年(1937)在西安市第一高中学习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加入中华复兴社,次年转回陕西省立南郑中学读书时又加入复兴社别动队、西北青年抗敌协会,在校监视进步师生。民国28年(1939)秋,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地质系,写有毕业论文《陕西汉中梁山二纪地质研究》和《高中矿物学》手稿。民国32年7月,他任-青年团南郑分团书记、干事长,发展团员400余人。次年6月,任南
(19131951)
赵綍生
  赵綍生(1906—1945),名之纶,赵寨乡刘台村人。出生于农村富有家庭。1923—1927年先后在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赵綍生回到汉中。年秋,赵綍生与其他共产党员组成第一个“中共南郑小组”,开展党的活动。年冬,中共陕南特委书记刘甲三在汉中建立中共南郑支部,赵綍生为支部负责人。同时,还担任南郑县政府教育局长。1928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机关被破坏,
(1906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