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人物介绍9
饶逊安
  饶逊安(1900~1959),原名饶必谦,饶道明之子。他继承父业,同三弟兄统管漆业,扩大经营。民国十五年(1926)前后,年收购生漆常在100吨左右,占全县生漆年总产量的50%以上。为加速货物流通,饶逊安开创灞河水运,用小木船,从长沙铺发货,运至闾河口,转上汉江大船,销漆于外,购工业品回乡。抗战后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水路不通,则改用人力搬运,经镇坪到四川大宁,向外地漆商交货。并保持了名牌的信誉。平利解放,饶逊安邀工商界人士迎接中国人
(19001959)
贺少章
  贺少章(1899~1951),又名贺宗善、贺印,平利县八仙乡人。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他从小上学,16岁结婚,遂弃学随父贺清澄(清代监生)管理家务,经营商业,主要对农民进行地租和0剥削。民国21年(1932)其父死后,主持家务,对人民群众极尽搜刮之能事,不仅是八仙的土豪劣绅,更是国民党在平利县的要员,历任县提款委员、教育款产处主任、商会常委、八仙乡长和国民党在平利的驻军98军情报主任、140师宣传队队长、情报队长等职。依仗权势,横行乡里,
(18991951)
武超
  武超(1920~1951),别名啸虹,化名陈震,平利县城人,从小读书,毕业于安康中学。民国28年(1939)在战干团第四期青干班受训,回县后任战干团平利通讯联络站站长。对雇工极其苛刻,任意打骂,并打断女佣人邱氏的手臂。任书院巷小学校长时,残酷体罚学生,贫苦农民谢老八的大女儿被他一脚踢中丧命。民国33~35年(1944~1946),先后任三青团平利区队队长、平利分团干事长,发展三青团员246名。将知识青年周元诚、王贵芳作为“共产党嫌疑分子
(19201951)
黎时俊
   黎时俊(1919~1951)平利县大贵乡人。自幼读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某军团长时,率部在河南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身负重伤,送至重庆疗养。内战开始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中央训练团中校中队长、安康保安副司令兼平 利县代县长等职,积极追随蒋介石走向-道路。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 军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斩关夺城,势如破竹,25日首战告捷,解放白河。接着兵分两路向平利方向
(19191951)
丁云林
  丁云林(1921~1949),陕西安康人。民国37年(1948)4月,在旬阳县黑岭山战斗中解放入伍,任55师163团1营1-士。在淮海战役中,荣获“战斗英雄”称号。民国38(1949)5月,大军从郧阳西进时,他向党组织表示“争取再立军功”、“火线入党”。5月31日,首次解放平利县城时,他要求“担任突击任务”。在城西南老婆盖山战斗中,接连冲过18个山头,当猛扑到国民党军队最后一道-线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部队党委追认丁云林为中共党员。
(19211949)
马江水
  马江水(1925~1949),河南洛宁人。民国34年(1945)参加人民军队,在八路军晋冀鲁豫野战4纵12旅34团当战士,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1949)5月1日,部队在郧阳整编后,任解放军2野19军55师163团2营5连连长。5月25日,19军解放白河后,55师沿山区小道向平利进军。国民党98军构成以平利、竹溪之间的关垭子、老阳山,平利和白河之间的十八盘为重点的第二道防线,严密防守。5月29日16时,163团团长牛玉川把攻
(19251949)
吴成周
  吴成周(1920~1949),陕西米脂县人,逃荒至山西静乐落户,在苦难中渡过童年。1940年7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当兵。民国36年(1947)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民国37 (1948)2月,任陕南军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相继参加旬白战役、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在襄樊战役中,吴成周参与从城东北角突进城内巷战,直捣康泽司令部驻地杨家祠堂的战斗。同年11月,国民党黄维兵团在宿县双堆集被解放
(19201949)
洪九畴
  洪九畴(1918~1948),原名洪余勇,平利县城关镇人。祖父是医生,开有“善育堂”药铺,病故后,药铺停业。母亲主持经营米坊生意,其父为人忠厚,参加米坊劳动。母亲病故,米坊停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民国19年(1930),洪九畴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后改名书院巷小学)。他刻苦读书,成绩优秀。毕业后,适国民党安绥军1团(后改为陕西警2旅4团)在平利县城筹办黄州馆干部教育班,遂报名参加。其间结识了何继周、沈继余等一批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下级
(19181948)
杨钟
   杨钟(1918~1940),原名行庚,笔名巨锋,出生于平利县三坪乡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5年(1926)镇嵩军刘镇华部进入平利县城,“沿门扫射”,“血肉横飞”。其父杨常青身负重伤谢世。杨钟幼时随祖父(塾师)读私塾。民国21年(1932)在县城亲戚于南山的资助下考入平利第一高等小学(今城小前身)。民国23年(1934)考入兴安师范学校,为二七级学生。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杨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于当年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
(19181940)
卢美范
  卢美范(1913~1938),出生于平利县广佛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帮人放牛。民国23年(1934)参加陕西警2旅4团(沈玺亭部),在3营某连当传令兵,不久被调至该营9连当兵。民国24 (1935)冬,4团驻防长安县引驾回。12月11日(农历冬月十六),9连连附何继周率部举行-成功,自命陕南游击纵队。卢美范参加了这次-。-后,卢任何继周的警卫员,随部队在陕南坚持游击战争。民国25年(1936)5月,陕南游击纵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被
(19131938)
严汉卿
  严汉卿(1897~1929),平利县狮坪乡黄石村人。先后在平利县高等小学堂、兴安职中、省法政学校读书,在西安和广大师生一起参加了驱逐军阀刘镇华的斗争。民国13年(1924)考入北京法政大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反对段琪瑞政府的-罪行的活动。民国15年(1926)冬,中共北方区委派至陕西,被分配到长安农民协会作秘书兼宣传工作。在中共长安中心县委书记兼长安农民协会主任陈嘉惠的领导下,为推行“新-”,发展农-动,作出了贡献。民
(18971929)
饶道明
  饶道明(生卒年不详),字学虞,号栋成,祖籍湖北麻城人,随父迁平利长沙铺落户。饶道明是中医,以行医、开药铺为业,取其“饶道明”三字之中的“明”字,立铺号为“正大明”。清代末年,饶道明开始经营生漆,把牛王沟一带的优质生漆标以“牛王”商标,远销汉口、上海,引起中外漆商的极大兴趣,纷纷向“正大明”订货。从此“牛王牌”生漆创出了名牌。
廖定三
  廖定三(1882~1922),原名正全,又名华鼎,平利县龙门乡龙门村人。 他自幼“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不甘在穷乡辟壤蜗居苟且,一心寻觅报国之门,遂去武汉求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孙中山、黄兴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廖定三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武汉求学时因参加反清遭-,经越狱脱身。随后,东渡日本留学,并参加中国同盟会。为了推动和领导长江流域各省革命运动,革命
(18821922)
余闲云
  余闲云(1838~?),原名求亨,字锡龄,又字葆贞,号闲云,平利慈气沟(今仁河乡慈气沟村)人,清国子监学生。他与堂兄余锄云(名求元,字善长,又字葆初,号锄云)、堂弟余霭云(名求达,字畅庵,号霭云)为祖传-中医。他们潜心习医,精通歧黄术,对医治伤寒尤为见长,许多垂危患者多被治愈,时称“医中三杰”,外地慕名就医者日众。闲云、锄云兄弟二人曾应诏到西安为慈禧太后治病,疗效卓然。慈禧太后赠书“龟寿二难”(“二难”即“难兄难弟”)匾额。著有《临床验
[] (1838~?)
李联芳
  李联芳(生卒年不详),字实斋,陕西平利县人。幼年家贫,敏而好学,师王端夫喜其才华,资他深造。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历放广西、山西、云南、甘肃考官,得士最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身居高位后,对恩师尊为父母,俸禄所入必分给兄弟。光绪二十年(1894)他以丁忧归,读礼家居,欣然接受邑知县杨孝宽之托,主编光绪《续修平利县志》。几经寒暑,细缕密针,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版问世。全志设《
[]
陈得胜
  陈得胜(生卒年不详),平利县人,青年时从军,任平利白土营营兵。清同治元年(1862)5月,太平军赖文光部到达陕西渭南,回族人民起义响应。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渭河两岸。同时,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回民也纷纷起义。史称“西北回民起义”。这次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四易主帅,调兵入陕,司时将平利白土营(绿营兵)调到陕西关中,-回民起义军。陈得胜因调剿出力,由六品军功累功至游击。同治三年(1864)陕西
[]
邢景周
   邢景周 (?~1862),字楷夫,平利县城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归籍,值湖北农民起义军入境,邢称“楚匪作乱,窜扰邑东”,即倡募团勇防御,赏加赞善衔。后请终养家居,复奉旨“帮办本地团练”。同治元年(1862)七月,四川农民起义军抵平,劫富惩官,不扰贫民,被邢诬为“川匪窜境,势焰张甚”,立即率勇(团练)攻击。起义军佯败,诱勇深入。邢以为义军“大败”、“逃遁”,遂率勇乘“胜”追剿。七月十六日,行至洛河巴山,被入数
[] (?~1862)
李逢亨
  李逢亨(1744~1822),宇垣斋,号培园,又号平湖,平利县人。童年时,由其父李岩送往兴安州读书。他敏而好学,品学兼优,能诗善文,精通《禹贡》,门齿伶俐。乾隆四十四年(1779)拨贡,充四库校录议叙理问,分发北直隶,借补蓟州州判,掌管治河工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调任霸州同知。该州州治为九河趋汇之区,旧设埝以御众流,岁久不治。他与剌史商酌立法十条,率士民实力兴筑,是年各河皆涨溢,幸得无虞,迁永定河 三角淀通判。嘉庆六年(1801
[] (17441822)
杨万鹏
  杨万鹏(1895~1955)字昆生。石泉县杨柳坝人。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二弟杨万程(云阶),解放前,任石泉中学校长,安康行政督察员;三弟杨万里(字云峰),解放前曾任石泉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后被镇压。建国前,杨昆生从西安高中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营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历任省参议员、石泉保安团团长、县保安大队大队副、大队长、县建设局长、石泉县参议会参议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石泉县自卫团团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
(18951955)
任向午
  任向午(1906~1953)又名任炳炎,山西省猗氏县人。1942年到石泉接任县长,1949年卸职。1942年,他辞退了原县政府20多个职员。其人员的津贴,除部分发给了自己的亲信外,其余(12个空名字)津贴计大米1万多公斤,全部装入私囊。参议长杨昆生说:“我们的任县长很困难哪!他千里做官图的是什么呢?”为此,参议会作了一项决议,每月再补贴任向午100万元(旧币)。5年时间,他共得6000万元。任向午和王应蛟(军事科长),四处拉丁,拉了
(1906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