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历史人物介绍17
窦威
  窦威(?-618年),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太穆皇后堂叔。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雅好文史,早年曾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后坐事免职。唐高祖太原起兵,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窦威担任内史令。病逝后,追赠同州刺史、延安郡公,谥号靖。早年经历 窦威年轻时性情沉静,器量不凡,而且博览群书。窦家世代勋贵,以武勇著称,子弟都喜爱武艺
[] 唐朝宰相 (?~618)
汪兆谟
   汪兆谟(1923~1989),凤县河口镇人,8岁读书,曾在汉中师范肄业一年,1940年回家务农。 他从小喜爱绘画。在学校或在家,有空就拿笔在纸上临摹,或用树枝在地上练画。辍学后,边劳动,边习画。1944年投师康生银学艺,随师五年,先后在草凉驿、马鞍山、苇子坪等地绘画和雕塑。出师后坚持绘画不懈,艺技大有长进。他善画龙、虎、猫、牛、雀鸟及山水、花卉、人物、仕女,作品深含诗情画意,受到人们的欣赏。凡有求画者,他均慨然应允,群众特别
(19231989)
陈宏伟
   陈宏伟(1966~1986),曾用名行宏伟,生于凤县双石铺镇。1972年入学读书,1985年高中毕业,同年10月应征入伍。新兵训练中,不怕艰苦,努力学习军事技术,受到连队嘉奖。训练结束,被分配到有线电话班,为掌握过硬本领,每天坚持比别人多跑一公里,多练一小时。调到无线电通讯班后,白天在电台上苦练操作技术,晚上用手电照明熟背密语,考核中,获优秀成绩。他遵守纪律,热爱集体。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连队拉回一汽车煤,当时战友们都去看文艺演出
(19661986)
唐拥军
   唐拥军(1968~1986),汉中人,生于凤县平木乡。中学读书时,品学兼优,加入共青团,被评选为优秀团员。1985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谦虚好学,听从指挥,团结战友,刻苦训练。11月部队赴云南执行参战任务,在临战训练中,他发扬“钉子”精神,超负荷进行训练,很快掌握了军事技术,受到连队嘉奖。当他得知自己所在连担负出击拔点任务后,连续三次向连队党支部递交决心书、请战书,要求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担任最危险的任务。1986年10月14日,严
(19681986)
邵桂英
   邵桂英(1910~1979),女,凤县红光乡磨湾村人。1953年加入中国0,曾任磨湾大队妇女主任、副大队长、公社党委委员等职。 邵桂英一生勤劳朴实,热爱集体,工作踏实。曾先后被评选为省和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受到0陕西省委和全国妇联表彰。 1958年秋,她白天带领社员抢种抢收,送交公购粮,晚上冒着寒露在场里守护集体粮食。因劳累过度,感受风寒,突患半身不遂,说话艰难。可她想:一个0员,身子瘫了,志气不能瘫,因此,
(19101979)
黄锡九
   黄锡九(1892~1976),名建极,字锡九。凤县三岔乡三岔村人。1899年入私塾念书,颖悟好学。1906年中秀才,同年入凤县高等小学堂。1908年升入汉南中学堂,肄业一年,因成绩优异,被选入陕西高等巡警学堂深造。1909年中拔贡。 1911年,陕西革命人士响应武昌起义,10月27日成立临时军0,黄锡九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任民政部机要科员。1912年春至1913年夏,任陕西第六混成旅书记官。1913年6月,派赴日本留学。19
(18921976)
李江升
   李江升(1901~1972),凤县双石铺乡庙滩人。排行第四,人称李老四。因家贫,10岁即为人牧羊。1926年春,流浪甘肃省徽县、成县一带。稍长,受雇于张家川镇一骡马店饲养牲口。掌柜哈丙,精于兽医,李江升遂拜哈丙为师,边干工,边学医。两年后,学会钉掌、垫鞍及扎火针、割白内障等技术。1929年回双石铺,次年佃种土地兼行医。相继购买《元亨疗马经》、《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脉诀》、《神农本草经》等医药书籍,潜心研读,医学知识渐得充实,
(19011972)
文谟尧
   文谟尧(1909~1972),字焕堂,凤县黄牛铺西街人,开明绅士。幼时在本街上私塾,后就读于凤县高等小学堂。1927年考入陕西省立中山中学,1930年入陕西省公路局公路人员养成所测绘班,受训一年。毕业后,先后被派往西(安)兰(州)、西(安)汉(中)公路任监工员。1940年回凤,任黄牛铺初级小学教员、校长。 1944年10月,县成立临时参议会。他以知名人士身份,经县0遴选报省核定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5年10月,县组建参议会,
(19091972)
高清玉
   高清玉 高清玉(1945~1970),凤县凤州乡北山村人。1965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409部队任通讯班长,同年加入中国0。服役期间,曾被评为五好战士。1970年7月,回家探亲,主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7月20日晚,冒雨和本村群众一起抢救集体粮食,回家途中,前行的西安市插队知识青年朱林志(女)被突涨的山洪卷走,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临危不惧,冲上前去抢救,因山洪凶猛,抢救无效,同朱林志一起被山洪卷走而英勇牺牲,时年25岁
(19451970)
马映选
   马映选(1908~1970),字骥伯,回族,凤县凤州人。陕西省立第二中学毕业,1931年又在陕西省公路局公路人员养成所学习,1932年回县任西街小学教员。1933年2月奉陕西省建设厅调令,参加汉(中)白(河)公路测量及施工,直至公路建成。1942年回凤,任县0建设科技师。 1942年县内创办初级中学,马映选任设计兼监修,次年5月4日竣工,秋季招生开学。当年又由他设计,在凤州西门外建成造纸厂。 他在公路测设和房屋建筑方面知识
(19081970)
李永源
   李永源(1892~1969),排行第五,人称李老五,凤县黄牛铺三岔河村人。 青年时期拜当地名医赵昆山为师,潜心学医,三年后出师,行医乡里。专长中医外、骨科、掌握了三仙丹升炼技术,对内、妇科杂症的诊断、立方有独到之处,用药效果显著。看病不分贫富,一视同仁,贫穷患者不收诊费,以助人为乐事。在民国时期行医的10余年间,全县各地均闻其名。每到一地,患者竞相求诊。 1956年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安排在县卫生院定为中医师,曾被选为凤
(18921969)
冯兴汉
   冯兴汉(1908~1969),曾用名左臣、银学,岐山县人,初小文化。曾任国民党岐山县岐阳乡第九保警队班长。1946年6月,经0地下党扶风县工委书记孙宪武、陕西省工委干部刘天章等争取、教育,他把警备班拉出组成革命武装,经孙宪武、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0。10月,根据岐山县工委指示,建立岐山县第一支游击队,冯兴汉任游击队长。在地下党领导下,发动群众,在岐山、扶风边界地区开展抗粮、抗丁、抗款斗争。 1947年5月,冯兴汉率部百余人进入
(19081969)
徐家成
   徐家成(1918~1991),徐造祯之子,自幼随父学习草医草药,继承父业。 徐氏父子接骨用药,系以生长在本县浅山、路旁、水沟、荒坡上的刺龙包、千里光、野菊花,铁干蒿、水芹菜、夏枯草为原料组成。原为秘方,不传外人,特点是药源丰富、采摘方便、制作简单、费用低廉。其药性能解毒定痛,续筋生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只须捣烂外敷,包扎固定,即可着手回春。因此,名声远扬,省内外骨折病人,来医者络绎不绝。 徐氏父子在家行医期间,以扶伤助
(19181991)
徐造祯
   徐造祯(?~1968),凤县南星乡榆林铺人,骨科大夫。在凤县、留坝、汉中和甘肃两当、徽县一带行医,用草药接骨和治疗跌打损伤,疗效显著。
孙永生
   孙永生(1946~1967),河南省杞县人。1965年1月应征入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凤8318部队二连战士。1967年4月21日,部队在黄牛铺公社长桥大队方家湾生产队执行任务时,为奋力抢救一落水妇女而光荣牺牲,时年21岁。 为表彰孙永生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0党员,记二等功。0凤县委员会、凤县人民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8318部队,于1967年5月4日在长桥村北、嘉陵江畔建立孙永生烈士墓,同时把长桥大队改名
(19461967)
邓乙黎
   邓乙黎(1892~1965)原籍湖北省郧西县,幼时随父母迁居西安。1918年公费往日本留学,192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体育系。曾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杨虎城38军、西安警察局任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目睹国民党政治腐败,愤辞公职,购买胶轮马车一辆,往返成都一带经商,道经凤县,与留日同学黄锡九晤面。黄得知他决心弃政为民,遂介绍了凤县气候与自然环境,希望他在凤县落户,发展林、牧、养殖业。 1939年,他卖掉西安、三原房地产
(18921965)
宋登瀛
   宋登瀛 宋登瀛(1909~1964),凤县凤州人。小学文化,木工出身.1950年加入中国0,曾任凤州乡凤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副业队长,凤州农具厂党支部书记。 宋登瀛青年时期学木工手艺,好钻研,建房造屋,制作家具、农具均很精通,尤精雕刻,能镶拼多种花纹、图形。 建国前夕,国民党军溃退时,破坏了长途电话线路。1950年省上组织力量,全线修复,至凤县境内,因无铁丝而停工。宋登瀛研制出拔丝机,拔出合格铁丝,及时架通长途电话线路
(19091964)
窦立庵
   窦立庵(1879~1962)名建章,字立庵,凤县凤州人。幼年苦读四书五经,1898年考取秀才,宣统己酉(1909)拔贡。 1906年,他在陕西省师范学堂毕业后,任凤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堂长;1911年任凤县学务局局长、校长;1912年和1915年先后任宜君县、清涧县知事;1927年任八十一军军部秘书长;1929年任合阳县县长;1930年回凤县。先后任私塾教员、县0秘书、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兵役协会委员。1944年被选为临时参议会
(18791962)
杨维滋
   杨维滋(1886~1952)字玉轩,排行第四,人们尊称“杨四老爷”。凤县双石铺乡西庄村人。汉中联立中学毕业。20年代任凤、留两县联防团总。1921年与郭秀山、李恒昌创办双石铺女子小学,1934~1936年任双石铺初级小学校长。 杨维滋青年时即爱好文学和医学,与时不合,无意竞逐官场,遂在家学医,博览各家医籍。熟读《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唐云川症论》、《审视瑶涵》等著作。对温病、妇科、眼科有特长。辨证精微,处方简练
(18861952)
翟象仪
   翟象仪(1890~1950),字威如,凤县凤州人。汉中联立中学及陕西省立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凤县留凤关县佐,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县教育科长等职。 翟象仪生活俭朴,严于律已,勤谨治学,数十年如一日。对一切奢侈浪费行为极为痛恨,常以“衣贵洁,不贵华”、“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等通俗名言教导学生。他常对学生说:“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不懂不要装懂,千万不要作半瓶子叮噹的人。要养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习惯。”即是星期天,学生有疑
(189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