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历史人物介绍4
雷士俊
  雷士俊(1611-1668),清诗文家。字伯吁,世称艾陵先生。先世陕西泾阳人,居江都之艾陵湖。庠生。攻古文、经史。已而潜研理学,留心时政。入清,弃诸生,筑室艾陵湖上,闭门著书,往来者唯袁继咸、孙枝蔚、施闰章、王士祯诸人而已。贫老负气,悲愤得疾以卒。《江都县志》言其“为文鉥心刿胃,既脱稿,犹必琢磨再四,始出以示人。”著有《艾陵诗文钞》,另有《艾陵文集》。
[] (16111668)
冯平
  冯平,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官驾部郎中。为仁宗庆历末睢阳五老会之一。
[] 睢阳五老
孙淑
  孙淑,字蕙兰,出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元代诗人傅若金之妻.她的父亲孙周卿,是元代著名作曲家,所以以小令为多,散见于各家曲选中.孙淑的生卒年不详,约在傅若金的生年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左右,约卒于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只活了二十余岁。孙蕙兰从小“高朗秀慧”,六岁时就失去了母亲,由父亲教她读《孝经》、论语、女诫一类书籍.长大以后稍习女工,对于诗歌兴趣尤浓.二十三岁时许配给傅若金为妻.她体弱多病,早春暮景常常惹起她“红颜薄命
[] (13041328)
孙周卿
  孙周卿[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古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有女蕙兰,工诗,嫁诗人傅若金,早卒。周卿工曲,所作以小令为多,今散见各家曲选中。
[]
周莹
  周莹(1869-1909)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她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周莹终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她广济百姓的义举和远见卓识的经商理念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经商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
[] 清末陕西女首富 (18691909)
赵峻
  赵峻: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仪山。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戊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刘允章。试题为《天下为家赋》等。其人事迹失考。
[]
孟光
  孟光,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东汉平陵人孟光,长得很肥胖,肤色黝黑,容貌欠佳,但力气极大,能力举石臼。有许多人为她作媒,却屡遭谢绝。年龄已到30了,仍独居在家。她父母问她不愿出嫁的缘故,才知道她已经有了意中人。原来,孟光早就听说同县有个叫梁鸿的,家贫而博学,在上林
[] 东汉贤士梁鸿之妻
康弘勋
  康弘勋,陕西泾阳人,清朝官员,曾任江南河道总督。
张元勋
  张元勋(1863-1955),陕西省兴平县庄头镇庄头村人。清同治二年(1863)生。其兄张元际,为清末贡生、国子监学正,光绪十九年(1893)在兴平县城南庄头村创建宏仁书院,初名爱日堂。张元勋自幼读书,后师从泾阳书院刘古愚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西安大学堂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山西学台刘嘉深延聘,从教于“衡文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陕西省临潼黄县长聘为子师,未及一年又被西安大学聘任为教授,治学二年,辞职
(18631955)
张师渠
  张师渠(1867-1932),字仲良,陕西省武功县南仁乡人。清同治六年(1867)生。清末廪生。后在三原正谊书院深造后留院。张师渠赋性豪迈,且又精于医术。曾以行医为名,遨游各地,广结豪俊。光绪三十三年(1907),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省、县官吏偕-以查禁烟土为名,在薛固、普集地区肆意00,闹得人心恐惶,怨声载道。张师渠闻讯赶到薛固水渠村,暗中鼓动村民聚众斗争,当面痛责其殃民罪恶。宣统二年(1910)四月,在泾阳参加陕
(18671932)
张尚谦
  张尚谦(1871-1928),字子益,号晦斋,陕西省武功县大庄南立节人。清同治十年(1871)生。平生谨行慎言,学贯古今,特长书法,县内碑文、牌匾多系其手。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解元。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国考选一等,择为云南知县,因母年老未赴任。光绪末年,应知县高锡华之邀,撰修《武功县乡土志》,省上大员称赞“武功志书甲天下,今乡土志,弘扬了康对山武功县志的风采”。毕生从事著书立说,著有《同怀堂时文》、《相助集》、《渭北唱和集
(18711928)
张治平
  张治平(1872-1945),陕甘宁边区时期新正县(今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雷庄村人。当地名医。时与马生福、蔡登霄合称“新正三杰”。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终生从医,医道高明,医德高尚,在当地颇孚众望。张治平经历晚清、民国两个时代,耳闻目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其思想逐渐倾向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934年11月,国民党部队何高团一营长率部“清剿”雷庄,捕走贫农团长、赤卫军连长和群众11人。张治平不顾安危,只身前往国民党驻军及有
(18721945)
张老四
  张老四(1874-1948),陕西省泾阳县三渠乡南里庄村人。民间秦腔艺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生,幼年喜爱戏曲、音乐,随老艺人学唱“乱弹”,由于有较高天赋,触类旁通,掌握了娴熟的板胡演奏技巧和数十折秦腔折子戏唱段。后随“自乐班”串村顾事,每逢出场,围观如堵,广受欢迎。张老四能拉能唱,嗓音清脆,字正腔圆,婉转动听,有声有色,听者如痴如醉。对生、旦、净、末各个行当唱腔都能应付自如,黑红不避,老少皆扮,缺何角色就演何角色,被赞为全能“
(18741948)
张承栻
  张承栻(1875-1918),又名思齐,字敬轩,清末西安府醴泉县(今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自幼读书,天资聪颖,思想进步。光绪三十二年(1906),丙午年(1906)考职乙等,后以教学为业。民国元年(1912),与张鹏程在北庄村联合创办“柽启学堂”(高等小学),自任校长。学校开设国语、算术、地理、历史、体操、唱歌等课程。聘请的教员大多是当时的进步青年。教员和学生一律身穿制服,人称“洋先生”、“洋学生”、“洋学堂
(18751918)
张思义
  张思义(1880-1912),陕西省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出身贫苦,十余岁为人佣工,因不堪被欺压,报名投军。其身躯高大,体强力壮,且爱好拳术,后被提升为教官。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前,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目睹清王朝-腐败,同年10月22日,参加西安新军,响应“双十”武昌起义,随革命军攻占西安满城(新城),立下战功。11月,甘军窥陕,张思义随革命军赴彬县、永寿一带御敌。民国元年(1912)1月,甘军
(18801912)
孙皓晖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的基本经历与阶段归宿。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国》文学剧本的创作,同期开始《大秦帝国》的案头准备。1998年后,辞职专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入选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生在老秦孙皓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出生地陕西省三原
陈吾愚
  陈吾愚(1921-1982),陕西咸阳人,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赤水县三区区委、五区区委书记,赤水县委-部部长,咸阳工委书记,后担任西北农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人物生平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同州师范(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先后任长安雾庄小学教员
(19211982)
刘方仁
  刘方仁,贵州省原省委书记,1936年1月生,陕西省武功人。大专学历,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第九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2004年6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方仁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于望德
  于望德(1910-?)陕西省三原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长子。早年赴英国留学,先入爱丁堡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入伦敦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党英国爱丁堡支部书记。返国后历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会法制组专门委员,经济会议政务组副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后在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十三期和国防研究院受训。履历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驻哥伦比亚全权公使;6月兼驻委内
于彭
  于彭,字仲岑,陕西省三原县人,1916年农历九月九日出生。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之子。台湾“外交部”官员。金陵大学肄业,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著有《不承认主义在国际法上之地位》(英文)。在台湾历任“外交部”专员、专门委员,“情报司”副司长、简任秘书兼“国外经济文化事务委员会”执行秘书,“研究设计委员会”委员兼执行秘书,“行政院”参议。曾任“台湾驻秘鲁大使馆参事”、“台湾驻牙买加大使馆代办”、“台湾驻菲律宾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