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历史人物介绍7
卢一萍
  卢一萍 (1972~)原名周锐。四川南江人。199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0年应征入伍。现供职于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热情王国》,散文集《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长篇报告文学《神山圣域》(合作)、《雪山不相信眼泪》、《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篇小说集《生存之一种》,共出版文学作品九部。短篇小说《高原二题》获第四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三等奖,《神山圣域》获第九
廖忆林
  廖忆林 (1944~)笔名青阳、亦宁。四川平昌人。少年时因父母罹难辍学,之后,一直坚持自学。1986年进入文化部门,做文学辅导、文学工作。1990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学院创作员,1993年调至巴金文学院。四川省文联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梦帆》、《情山恨水》、《寻找家》、《廖忆林诗选》,散文随笔集《爱亦彷徨》,报告文学《粮魂》、《橄榄色的情怀》。《多梦的日子》获全国诗歌创作奖。作品收
李怀贵
  李怀贵 (1943~)笔名李贵。四川通江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平昌师范。历任四川省通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通江县委学校组及宣传部干部,《通川日报》编委,《通川日报》、《校园周刊》、《科技周刊》主编,主任记者。四川省作协第四届委员,达川地区文联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金陵歌女》、《邮购新娘》、《黑道》,短篇小说集《带枪的总编》,报告文学集《巴山女杰》,电影文学剧本《避难》,电视剧剧
王三春
   王三春(1884~1939)本名王汝仁,乳名仁娃子,字炳林,号三春。四川巴中(今属平昌)人。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母亲守寡抚养他。王三春幼时读过几年书,父亲死后辍学务农。清光绪三十年(1904),王三春20岁时因争山林树木与族长、巴中首富王宗林斗殴,自知闯祸不浅,纵火烧掉王宗林的一间茅草房,离家逃往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聚集数十名混迹天涯的流浪汉,先砍青冈棒为武器,后偷袭一股弱匪成功,缴获步枪三五枝,开始了昼伏夜出、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紧
(18841939)
蒋登科
  蒋登科 (1965~)笔名江舸。四川巴中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该校中国新诗研究所、苏州大学文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起历任西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所讲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外诗歌研究》部主任、主编,新诗研究所所长,大学学报部副主任、常务副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市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晏阳初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为中国劳工服务的工作。在巴黎,看到华工一字不识,且贫穷多病,认为“愚、贫、弱、私”是中国
(18901990)
吴得溥
  吴得溥(1817-1882),字眉生,吴铣次子,平昌白衣庵人。受业于大学士文端公倭仁,闻宋明理学,益自刻励,尽涤少年豪气,一以实践为主。后边境多有战事,复博综天文、物理、兵农之学,期于有用。 德溥以同知分发贵州,至之日,筹办乡团,督制军械,教民操练。时贵州上下游均属盗区,德溥于境内设卡梭巡,质询民苗,存记良莠,劝德不遗余力。每战不乱,且有勇有谋,率先士卒,冲锋陷阵,历三十年而定,德溥实与之始终。 德溥平定苗乱后,光绪帝召见,
[] (18171882)
唐正恩
  唐正恩(?~1873),芝荣长子。幼承文教,勤奋好学。道光二十年(1852)中举,三十年(1850)中三甲第十六名进士。任刑部主事。咸丰二年(1852),授江苏阳湖知县,旋调陕西淳化知县。在淳化任期中筑城据濠驱水患,除积弊,使吏治一新。后任陕甘两省乡试同考察。咸丰八年(1858)奔父丧回籍,隐志不再出任。时巴州知州请唐正恩掌教宕梁书院,一时间,远近从师者纷至沓来,进士余焕文即出自门下。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军事倥偬,四川巡抚刘蓉率军援陕,
[] (?~1873)
吴得潚
  吴得潚 (1848~1900),字季清,又字筱村,别号双遣居士,晚年自号寄髯。白衣镇人。 德潚自少聪敏。博极群书,精通佛理。清同治癸酉(1873)拔贡,本科中试第三名举人,考取咸安营教习,任满,大挑一等知县不就,历试礼闱皆报罢,侨寓都门与士大夫游。文章书法卓然名家,一时名公钜卿亟称之。光绪八年(1882)中进士。光绪丙申(1896)选浙江西安(衢县)县令,至省即调暑山阴县(绍兴),二年调钱塘县,三年回本任。潚性豪爽,德渊父子与康有为、
[] (18481900)
吴镇
  吴镇(1816~1899),字少岷,白衣镇人。幼端谨,有大志,好读书。稍长,一应童子试,即鄙弃之,-举业,终日焚香把卷,默识沉吟,会意时则掩卷以思,至食角(粽子)蘸蜜黑,而不自觉,尤耐剧饮,亲友知其量,集之酒尽不醉,醉亦不乱。清道光乙未年(1835)以监生应顺天(北京)乡试挑取国史馆滕录,议叙盐大使。咸丰乙卯(1855)顺天乡试举人,补户部河南司员外郎。庚申(1860)会试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历任浙江、山东、广西道监察御史、
[] (18161899)
余堃
  余堃(1862-1921),字子厚。岳家乡金斗寨人。咸丰七年进士。幼承父教诲,敏而好学。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十四年中举,16年入翰林院庶吉士,以编修充湖南乡试副考官调任陕西提学使。余重视兴学,广纳生员,士风蔚然。后兼任布政使,严绝贿赂,休养民生,吏服民怀。时值辛亥革命,陕人群推余为都督,他辞不受命,去汉中留侯祠遁入空门。民国初,微服归里。解囊兴办金斗寨高等小学。民国八年(1919)又捐金两千成立育才会,助贫穷子弟入学。民国十年元
(18621921)
韩杰才
  韩杰才,复合材料和光学材料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1966年3月出生于四川巴中市,籍贯四川巴中。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1988年和1992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超高温复合材料、红外光学晶体与薄膜材料的研究。揭示了材料超高温烧蚀机理和规律,发展了细观热烧蚀理论,提出了多元氧化物和固溶体抑制氧化烧蚀的机制,实现了材料氧化抑制与高温强韧化的协同,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系统;发明了大尺寸蓝宝石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于全
   魏于全,男,1959年6月生于四川南江,博士,教授,博导,肿瘤免疫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现任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他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七、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委委员,《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松
1,与合作者证明了具有大外力的三维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 (NS)方程弱解的存在性,以及具有大初值的高维非定常NS方程球/轴对称解的整体存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继端
  杨继端,字明霞,号古雪,女,世称“古雪女史”、“四川女史”,四川广元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月。父杨玺曾任苏州同知。继端自幼聪明,好读书,喜书法,工诗词,善画花卉、仕女。十九岁时与遂宁诗人张问莱(张鹏翮玄孙、张问陶胞弟)结婚,一生随问莱坎坷奔波,历经风霜愁苦,其生活情怀常寓于诗画之中。其诗词无脂粉气息,多吊古怀离之作,今留存近五百首。有《古雪诗草》与“烟雨楼”画幅传世。其画意境别致,题跋俊雅。嘉庆二十二年(1817)四月卒,
[] (17731817)
周开丰
  周开丰 [生卒]?-? [籍贯]巴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福建龙岩州判。淡于名利,致仕归,与龙为霖、何元鼎等结诗社于东川。尝主讲东川书院。善诗文,其诗潇洒出尘有规度。其文清丽晓畅有韵致。著有《诗影》、《诗铄》行世。《四川通志》、《锦里新编》、《巴县志》有传。
[]
周泗
  周泗 [生卒]?-? [籍贯]巴县(今属重庆市)人 [朝代] 清朝 [小传] 九岁能诗,弱冠为诸生,持才傲物,无意科名仕进。后应某土豪聘,客其家,教授其子弟。土豪暴戾肆虐,泗因忤其意,竟为土豪所害。工诗,然多散失,所存《黄鹤楼》一诗,甚为人传诵,《国朝全蜀诗钞》及《晚晴诗汇》均录有其诗。《巴县志》有传。
[]
朱稼轩
  朱稼轩 [生卒]?-? [籍贯]巴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年十六入邑庠,屡应乡试不第,遂无意科名仕进,以居家读书著述自娱。性乐善好施。伯仲两兄,拙于谋生,家产屡破,则割己产以济之。又创设德余堂义,重修育婴堂等。著有《历代统系纪元考》、《经义广录》、《易经备忘抄》、《
[]
邹峄
  [生卒]?-? [籍贯]巴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同治十年(1871)进士,授湖北咸丰县知县。在官二年,丁忧归里后绝意仕进,先后主讲归儒、字水两书院。年逾七十卒。工诗,善为七言歌行。著有《冷淡吟诗草》(未刊),县人多传诵之。《巴县志》有传。
[]
吴嘉宾
  [生卒]?-? [籍贯]巴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弱冠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出为德安(今属湖北)推官,治尚严明。历南京吏部主事。迁陕西潼关道,行至荆州(今湖北江陵市)病卒。性端严,寡交游。著有《滟石集》。《四川通志》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