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历史人物介绍17
李雄
  李雄(272-333),字仲隽,李特的第三子。年轻时以烈气出名,每次回乡里,有识之士都很器重他。李特带领流民在四川起义,李雄积极响应,并在起义军中担任前将军。李特和李流牺牲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今四川)牧、建都郫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平西将军罗尚派兵攻打李雄,李雄击败罗尚的进攻,占领了成都,僭称成都王,在境内特赦,建年号为建兴,废除西晋的法规,设立约法7章。封拜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宰及其他各类职官。惠帝凶
[] 成汉太宗,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 (272333)
李特
  李特(?-303),字玄休,略阳(今秦安县东人)。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经汉中入蜀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到达汉中后,朝廷强迫流民限期归还本乡,并且在归路上设关,夺流民的财物。李特屡次为流民请求放宽期限,流民感激而推举李特为首领,于永宁元年(301)在绵竹(今四川绵竹县)聚众2万,请示益州刺史罗尚延期到秋后再还乡。罗尚率兵3万袭击
[] 西晋末继起的巴蜀割据者 (?~303)
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局面后,陈寿历经1
[] 三国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233297)
李流
  李流(248-303)西晋时流民起义领袖。字玄通,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李特之弟。少为东羌督,从兄率流民徙居巴蜀。永宁元年(301年)李特起义后,他任镇东将军,领义军东营,与益州刺史罗尚相持。次年,攻入成都小城,向特建议取坞堡主子弟为质,集中兵力严密戒备,未为特接受,致使义军遭到袭击。特死,他继统余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义军败而复振,不久病死。
[] (248303)
张文德
  张文德(1931~1996),西充县晋城镇杨家桥村人。山西省晋城市文联副主席、副编审、二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晋城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张文德少时就读于四川省西充县西南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巴蜀中学。 1950年8月考入川北文工团,1952年9月随团调西南工会文工团。四年后调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歌舞团,1958年3月赴山西襄垣县劳动锻炼,一年后分配到山西晋东南文工团工作,1971年参与组建晋东南
(19311996)
王叔云
   王叔云(1923~2002),西充县占山乡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47年起,先后在达仁商学院、相辉学院、乡村建设学院、重华学院、中国公学等校任讲师、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经济研究室研究员,重庆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四川财经学院计划经济系和农业经济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科研处处长,学院副院长、院长。后担任西南财经大学顾问,教授、博士生导
(19232002)
彭海清
   彭海清(1911~1981),原名任大廷。西充县仁和镇人,著名川剧艺术家。 他从小学艺,初学娃娃生,后学小生,辗转于南充平原班、仪陇黄旗庙亦乐科班、阆中春熙剧部。1933年后,在成都、绵阳、康定等地搭班演出。他炼得身体软若棉条,人称“面娃娃”。 1948年,搭什邡宣云成戏班,时值三伏天气,又染上大烟恶习,害了风火眼,无法出戏。迫于班主威势,星夜逃离什邡城,在老山林里跑了一夜又一天。精疲力竭,双目失明。从此流落街头巷尾,卖
(19111981)
何以祥
  何以祥(1911~1994),西充县晋城镇滴水岩村新房湾人。1927年去杨森部当兵,后到张轩部。1930年11月该部被贺龙吸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红二军团四师十团战士,红三军八师二十三团班长、排长、连长,红二军团四师十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红二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等职。在洪湖苏区、湘鄂川黔边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参加了皂市、瓦庙集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11994)
于江震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泽南、岱生、成信。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人。13岁考取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中途辍学,回家躬耕。1927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潼院小学任教。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边境的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至夏,建立西区区委,任区委书记兼区农会主席。这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党员,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度荒”。莲池乡地主杨茂
(19111967)
王泽浚
   王泽浚(1904~1974),号润泉。西充县观音乡人,王缵绪次子。高小毕业后即从军。 1931年,他以少将旅长的身份,调到蒋介石所办的峨眉中央军官训练团学习,并任分队长。 1937年,王泽浚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四九师四四七旅少将旅长。“芦沟桥事变”后,他即电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缨抗日。1938年7、8月间,在武汉会战中,他任少将副军长,两次亲自督导前锋营,夜袭盘踞在安徽宿松县城的日寇第十三师团第六十八联队,夺回了该城并
(19041974)
鲜伯良
  鲜伯良(1903~1990年),又名骏,西充县太平镇人,重庆市第一面粉厂厂长,著名爱国实业家。西充县育英中学(前身西充县私立育英中学)创办人。 1920年,鲜伯良带着10多元路费,离开家乡,到重庆谋生,受聘于川康督办公署,管理财务,挣到了一笔钱。1925年,天津人单松年以4万元独资在重庆创办新丰面粉厂。1927年改为合伙经营,资本额增至10万元。鲜伯良投入股本3000元,担任了常务监察,后又担任协理。1934年新丰亏折过甚,无力继续
(19031990)
杨仁叔
   杨仁叔(1903~1931),又名仁杰,字吉甫,号家瑞,西充县青狮镇苦竹垭村人。杨仁叔幼而好学,日有所长,渐对“有势利之心、依人作威、刮从民财以充欲望者痛心愤恨”。 杨仁叔认为“研究学问,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当靠着人家督促的。要服务社会,做有益的分子,亦不得不尽心研究,也是不必要让人劝勉才鼓劲的”。1923年1月,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离乡去成都宾萌公学求学。在学习中,经过比较使他认识到“新文化,真是改良社会的工具,倘中国教育普及,
(19031931)
赵璧光
   赵璧光(1901~1975),号金钵,西充县太平镇张家坝村人。1919年8月中学毕业后从戎。 1938年,赵璧光任少将旅长,在湖北截击老河口南下的日军。1941年任少将师长,参加滨湖、安(乡)南(县)华(蓉)战役和长衡会战,大败日军,俘获战马等大量军需,获国民-防部的金质勋章奖。 1948年,赵璧光任国民党四十四军一五零师师长。11月18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率残部2000余人于江苏徐州东碾庄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受到中
(19011975)
何乃仁
  何乃仁(1898~1972),又名久霖。西充县高院镇人。1919年,彭县一女青年李松筠,为抗拒家庭包办婚姻而私逃成都,得何乃仁相助,遂结为兄妹,更名何乃莫。夏,为寻求救国之道,兄妹俩与马宗融、王莲魂等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秋回国,何乃仁便在上海开办实业,设照相馆,办牙刷厂等,皆得李松筠资助。1932年,卢作孚延揽何乃仁任重庆川江航务管理处保安科长,后改任四川省建设厅秘书。1938年8月,任四川省蚕业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返乡,在
(18981972)
谯周
  谯周(201~270年),字允南,西充县槐树镇人。谯周幼年丧父,孤苦伶仃,随舅父生活。他发愤读书,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熟读五经,深研书礼,知晓天文。223年(蜀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推举他为劝学从事,后又擢升典学从事,负责学校、生徒、训导、考核、升免等事。238年(蜀延熙元年)被调任刘璇太子家令。后历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等。谯周对刘禅外出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甚为不满,故作《上后主疏》,以王莽、刘玄、公孙述丧失民心的结局与刘秀成帝业之艰为鉴
[三国] 蜀汉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01270)
何炯
  何炯(784~841),号宗密,相传为西充县多扶镇人,唐代著名高僧。因出家后常坐禅陕西户县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禅师。 何炯家富足,自幼饱读经书,807(唐元和二年)中进士。后信奉佛教,出家为徒,得长安澄观大师秘传华严宗要义,成为华严宗第五祖师。曾返故里在晋城资福寺讲经,在仁和北福寺坐禅,在中和圭峰院-。著作200余卷,有《禅源诸诠集》、《华严原人论》、《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华严经法界观门》、《圆觉经大疏》、《孟兰盆经疏》、《
[] (784841)
何群
   何群(?—?),字通夫,进士,西充县观凤乡人。北宋庆历年间入太学,被推为学长。他认为三代取士都从乡里举拔,后世却专主文辞,而文辞中害道最深的莫过于赋。于是-请求革除以赋取士的弊政。当其主张受阻时,忿然烧掉已赋800余篇,被讲官逐出太学,遂返观凤草堂寺隐居,号“安逸居士”。后信佛,入北福寺青岩洞-。何群死后,益州太守赵拤奏何遗稿有益时政。
[]
何子芝
   何子芝(?—?),西充县人,娶妻陈氏。1044年(宋庆历四年),为超度她母亲杨氏亡灵而书写和绘制了《妙法莲花经》。经卷共7卷,每卷长在11米至15米之间,宽约31厘米,共计6万余字。-用金银泥书写在磁青纸上。每卷前皆有长约1.5米的经变图。其内容为佛说法图及各种佛教故事,并有何子芝夫妇的供养及有关题记。经变画的风格上承吴道子,下启李公麟。每卷-的包首均用北宋特有的捻金线织成的樗蒲锦装裱。这部经卷1986年在山东即墨发现。经国家文物鉴定
[]
马廷用
   马廷用(?~?),字良佐,号紫岩,西充县紫岩乡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以父子四进士、祖孙五举人的书香门第名盖西充。 1478年(明成化十四年)马廷用中进士。他作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官至尚书。他居官清廉,尤以经学推崇天下。他德性和平,学识渊博,列职词林,载笔史馆。著有《紫岩文集》30卷。 马廷用以勤谨清白治家,子孙皆成栋梁。长子马金,字汝砺,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中进士。四子马龠,字汝载,与五子马同于1
[]
徐占彪
  徐占彪(1840~1892),名承安,字崑山,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人,出生贫寒。1860年(清咸丰十年)投效果勇营。先随军攻破蓝朝鼎、李永和农民军占领的丹陵、青神、眉州,继又剿捻、发、回等农民起义军。因战功,由士卒升千夫长、分统、参将。1875年(清光绪元年)在围攻陕西、甘肃的回民起义军的金积堡战役中,徐占彪得到清军统帅左宗棠赏识。1876年左宗棠奉令率师出关西征、赴新疆讨伐阿古柏。徐占彪配合友军,同民族败类白彦虎叛军激战,先后夺回了乌
[] (1840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