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历史人物介绍6
罗忠信
  罗忠信(1896—1962),名廉,泸州小市人。行伍出身,曾任川军排、连、营、团长。其间,奉命去湖北洪湖地区、四川宣汉县同贺龙领导的红军及红四方面军作战。抗战爆发后,罗任新编十三师第二旅旅长,随川军赴江西南浔一线抗日,与日军作战年余。后因蒋介石排斥川军,不给支持,致使该旅孤军作战,伤亡惨重。以后,该旅被整编吞并,罗调任新编十六师副师长,愤而辞职返川。1940年,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副长官、参谋长。1943年辞职后,罗任《华西日报》社长。
(18961962)
万树荣
  万树荣(1916—1965),龙马潭区长安乡人。1961年起任长春公社前进11生产队长至病逝。上任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队耕地1117公顷,产粮31万公斤,平均亩产180多公斤、人均产粮250公斤,除去种子、饲料、提留,上交国家公粮统购后,人均实际分配口粮不足300斤。他教育群众苦熬不如苦干,不能等、靠、要,于是利用冬春季节带领群众改田改土、开荒造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宽加高田坎,扎牢田缺,确保稻田适时栽秧,抵御旱灾。在作物栽培上精耕
(19161965)
吴子俊
  吴子俊(1885—1968),名极,泸州会文乡奇桠树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考入四川省师范学校,1913年毕业后一直在川南师范学堂执教。当时泸州理化师资奇缺,日本教师趾高气扬,漫天要价,各校只好以千元高薪相聘。吴子俊回泸,众人喜出望外,争相延聘。他欣然兼任泸县中学、泸县女子师范学校的理化课,每日往返各校,不知疲倦,尽心尽责。1922年秋,恽代英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辞退许多不称职教师,却钦佩吴子俊才德过人,不仅延聘,且与之推诚
(18851968)
岳元清
  岳元清(1912—1973),8岁丧母,13岁丧父,帮人割草喂牛,当长工。解放后从茜草坝迁泸县胡市乡(现属龙马潭区)金山村种地。1951年10月率先组织8户贫下中农成立泸州城区第一个互助组。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泸州地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胡市乡泸锋社社长。1956年2月泸锋社扩大升级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仍任这个拥有740户的大社社长。人民公社化后,任胡市公社党委副书记、贫协主席等职。曾被选为四川省-会代表,省一至三届
(19121973)
陈锡三
  陈锡三(1896—1979),泸县云龙人,少读私塾,16岁随父陈正坤研习中医,读中医经典,旁及各家学说。后在云龙联诊所行医。善用温热药治疗疑难重症,人称“火神”,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批调入泸县人民医院的中医师。从医60余载,接诊80余万人次,在泸州地区有较大影响。为泸县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他医德好,认为学医先学德,行医先树德,此乃医学之道也,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又说:善为良医,必尽艰辛,终身好学,持之以恒。主张启蒙学《歌括》,入门
(18961979)
余良弼
  余良弼(1882—1979),原籍江苏武进县,少随父迁居泸州小市。他精于拳术,对秘踪派内外功功底扎实,具有“丝绸勒项”“悬身乘人”“手劈卵石”等高超技能。朱德驻泸时,任城防司令部拳术教员;刘伯承领导泸州起义时,任民防大队国术教员。1918—1928年,先后执教于泸县中学、川南师范学校,按照“爱国强身”宗旨,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他长于中医内外科,诗词书画也有造诣,又是象棋能手。解放后,更不遗余力地献身于泸县中医事业。1960年以78岁高
(18821979)
易体泉
  易体泉(1909—1992),纳溪县龙车乡人,1923年只身进泸州拾破烂、做杂工、当学徒维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泸县中心县委书记田家英单线联系。为获取敌方情况,田派易打入国民党泸县党部任会计,其办公室在会议室楼上,易常趴在楼上用耳贴着楼板缝静听,不断向田提供情报。1941年国民党加紧搜捕共产党,田受敌特监视,秘密潜伏重庆,辗转延安,并更名陈野苹。继任泸县中心县委书记郭福裕被捕叛变,易失掉组织关系,从此开始40年的找党历程,他曾
(19091992)
蔡文泽
  蔡文泽(1908—2002),四川宣汉人。1931年10月在达县参加游击队,1932年参加红军任班长,1933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至1935年4月长征任副排长。1935年至1937年在甘肃工农红军步兵学校学习。1937年至1942年在八路军129师警卫团任副连长。1942年至1946年在山西子弹厂任警卫大队长。1946年南下接管国库任主任至1980年。其后在泸州化工厂任顾问,1982年10月离休,享受地厅级待遇。他在革命
(19082002)
杨国清
  杨国清(1924—2003),龙马潭区石洞镇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2年起先后任初级、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农科所所长、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直至1983年离任。先后当选泸县第七、八届-表,龙马潭区首届、泸州市第四届-表;为泸州市第四届劳动模范,龙马潭区、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省评为“双文明户”。杨国清有培植花卉、苗圃的技术,1965年被评为园艺工程师。离任时正临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租赁村民18亩
(19242003)
薛哲明
  薛哲明(1914—2003),泸县兆雅镇人。17岁学中医,4年业成在兆雅应诊。1951年参加兆雅联合诊所;1956年调石洞区卫生所;1961年调任县医院中医科门诊医师,日诊病百人次,住小市40余年,惠及周边无数群众。薛哲明平生勤奋,治学严谨,秉承“学习经典,必须熟读深思,潜心领悟,在无字处求文,无治处求治”。他生活俭朴,为人宽厚,激励后学。在解放前所带的徒弟和解放后所教的学生及大专院校实习生七八十人,第一课就是医德。他说:“医圣张仲景,
(19142003)
淳义容
  淳义容(1937—2007),女,龙马潭区胡市镇人。家住胡市社区三街。她的婆母吴开惠,1972年59岁时患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毅然担起侍候老人重任,至2002年12月婆母89岁病逝,30年如一日,从无怨言。每天家里烧锅做饭、洗衣喂猪、养育子女,侍候老人,全部由她承担,每天给老人梳头,喂水喂药,定期洗澡。婆母大小便失禁,常常弄脏衣、被,一天数次换洗。每日三餐按时送到床前,一口一口地喂。为了给老人补充营养,她节衣缩食,常常上、下
(19372007)
阴懋德
   阴懋德,泸县云龙镇人。毕业于四川省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数十年,为泸县教育界知名人士,曾捐田产一百多石创办桐萌中学(泸县一中前身),用云龙大水河家院作校舍,培养了一大批有为青年。阴懋德擅长书法,学识渊博。民国25年(1936年)主编民国《泸县志》,为后人研究泸县地区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史实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解放后,曾任泸州师范学校校长,泸州市副市长。晚年撰写文史回忆录,并将个人的数千册图书赠送泸州市图书馆,为保留文化遗产和弘扬地方传统
税西恒
  税西恒(1889—1980),泸县白云乡(今划属龙马潭区)人。8岁入私塾,自幼抱负不凡。17岁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1911年加入同盟会,第二年考入公费留学生,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学习,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任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工程师。回国后,见泸县人照明皆用菜油灯、煤气灯,便四处奔走,筹集股份,变卖家产,利用龙溪河水力,修建了泸县济和发电厂(今泸化厂洞窝发电厂前身)。四年后,电厂建成,泸县县城万家灯火。泸县济
(18891980)
陈炜谟
  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陈炜谟(1906——1955),泸县云锦镇余家沟人。出身在一个破落的封建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天资聪慧,记忆力过人。早年在泸县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并对新文学和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陈炜谟是文学刊物《浅草》、《沉钟》的主要作者,又是《浅草》的主编之一。他在两个刊物上发表有短篇小说、论文、译著、介绍和长诗等作品共30余篇,其中《夜》、《烽火嘹唳》、《
(19061955)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原泸县小市镇(今划属龙马潭区)人,自幼喜欢绘画。七、八岁时,已能对画谱临摹,对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十二岁起为生活所迫,开始走上以画炭精像为生的道路。1926年去上海,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他面向社会,创作出了同情人民疾苦,暴露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处女作《黄色车夫的家庭》。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后,蒋兆和以笔作枪、赶制出数十幅大宣传画,往返于硝烟战火中,为蔡延锴、蒋光鼐等抗日英雄画像。
(19041986)
刘望之
  刘望之,字观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宋绍兴(1131-1162)进士。官南平军教授,任期文化丕变,后迁秘书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观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时。”存诗、词各一。
[] (11311162)
盼盼
  盼盼盼盼,泸南(今四川泸州)记。
[]
先汪
  先汪,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人,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进士,出任过合江县令。相传他七岁便会写文章,被称为神童。今合江县先市镇镇头还存有他的坟墓和神臂城下的“读书岩”,据《合江县志》记载“读书岩”是他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因唐代泸州考中进士的不多,先汪便是这其中之一。他的诗已尽数散佚,仅存《咏之江》和《题安乐山》两首。
[] (78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