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名人录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近代女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祖籍昌洒镇古路园村。1893年1月27日出生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1908年,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的卫理公会威斯理安女子大学留学。191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她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1919年五四运动时,北京爱国学生被反动政府逮捕,当时,她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秘书,代孙中山起草了“学生无罪”的援救电报。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经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16日凌晨,军阀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准
民国时期杰出女性 (18931981)
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头苑镇上僚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7岁时进本村私塾念书,刻苦攻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无法继续升学,为了谋生,他到广州投靠当军官的同乡赵士槐,当上一名勤杂工。1908年,张云逸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在陆军小学,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较系统地学习了初级军事知识,为后来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1909年,经教官邓中元介绍,加入同盟会。不久,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1910年2月12日和1911年4月27日,他先后2次在广州参加了孙中山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8921974)
宋美龄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宋美龄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 (18972003)
邢宥
  邢 宥(1416~1481) 字克宽,号湄丘。祖先在南宋初期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迁来文昌县文教镇水吼村,六世祖宣仪,知文昌县,高伯祖梦璜知万安军,曾祖父在元代先后任琼山、文昌知县。邢宥与丘浚、海瑞齐名,有“一鼎三足”之称。 邢宥生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少年聪慧过人,5岁始读三字经,过目成诵,日记数十言。10岁作“勉学诗”,表现出“治国齐家”的-。14岁补文昌邑庠弟子员,甚有声名,每次月试、季考都名列前茅。当时,在文昌县学掌教的福建省曾兰先生“异其不凡”,独加器重。英宗正统六年(1441),25岁的邢宥参加乡试中举人。正统十三年(1448)33岁时,入京应试,二甲进士及第。中进
[] (14161481)
宋子文
   宋子文(1894~1971) 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祖籍昌洒镇古路园村。是宋家的长子,1894年出生于上海。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及本科就学期间,对中国古籍与新式的学问都曾接受完整的教育。后赴美就读哈佛大学。191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后,前往纽约任职于国际银行,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修课。1917年返国后,首次担任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秘书。 1923年10月,孙中山征召宋子文出任“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1924年8月任广东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行长。1925年元月底,宋氏被召唤至北京,在孙中山最后的遗嘱上签字。 1925年9月,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
(18941971)
林文英
  林文英(1873~1914) 原名林天泽,号格兰,国会众议院议员,清澜镇世坑村人,1873年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家庭。 少年时在泰国华侨学校读书,中华中学毕业后回乡探亲,并同邻村姑娘陈妚大订亲结婚。1903年春,从泰国去日本求学,考进东京法政大学政治系学习。1904年秋,在日本横滨,经廖仲凯介绍结识孙中山,受其影响,参加了同盟会。与孙情谊笃深,亲如手足,一起到泰国演说,反对帝制,宣传共和,夜间同睡在文英家的一张双人床上(这张铁床现还展览在曼谷历史博物馆)。警察多次搜捕孙中山,都被文英的家人尤其是他的泰国母亲机智应付脱险。林文英跟随孙中山革命,不遗余力,参加镇南关、黄花岗诸役,成为孙中山的
[] (18731914)
云广英
   云广英(1905~1990) 原名云昌旭,字亮初,又名云清,化名林秀光。1905年生于会文镇朝奎村。 小时在乡里振群学校读书,1924年考进广州广雅学校。大革命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活动。1927年“四·一二”被通缉,离穗赴新加坡、吉隆坡等地谋生。1929年夏返国,张云逸介绍到李明瑞师政治部当文书,后任红七军经理处股长、师经理处处长。193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团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32年任三军团第一师二团政委,后又调任特科学校政治主任教员。参加过江西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
(19051990)
宋嘉树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汉族,海南文昌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教准。宋嘉树有六个子女,其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文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氏改为宋姓,始于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宋嘉树父亲韩宏义,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宏义之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
(18641918)
符确坚
   符确坚(1906~1972) 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名符敦秀,潭牛镇考京村人,出生贫农家庭,1925年因家庭生活困难,飘洋过海到新加坡,在济川树胶厂当工人。1926年在新加坡参加赤色工会、工济会、反帝拥苏同盟等革命组织。参加工人夜校学习,接受革命思想,1927年秋,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29年秋,由马来亚党组织介绍回琼,担任中共文昌县二十一区(潭牛地区)区委书记,积极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斗争。1931年10月,调任琼东县苏维埃政府巡视员。1932年革命处于低潮时,遭国民党军追捕,-出走香港找党组织。1934年1月在香港找到原文昌县二十一区区委的罗正焕,经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61972)
冯平
  冯平(1899~1928) 原名冯夙藩,字茂南,参加革命后改名冯平。海南文昌县大昌乡(今东路镇)美德村人。琼崖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1899年3月11日,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进村中“育民学堂”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入上海文化大学读书,一年后回到广州上大学。在此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探索革命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3年,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编入第七组,组长聂荣臻。次年10月24日,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毕业回国,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1926年初,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琼工作。2月,任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8991928)
林伯熙
   林伯熙(1909~1942) 字鹤琴,1909年生于重兴镇柏茂村。父亲林濂英是个进步绅士,是重兴一带有名的富户。小时在家乡小学读书。1926年考进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初中毕业后,到南京高级中学就读,1932年考进中山大学外文系。1936年毕业返琼,在重兴圩开办私人图书馆,经营进步书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配合当地共产党,做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教育工作。1938年春,在中共琼东县振中区委-符昌文的支持和帮助下,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翌年返琼。时值琼崖沦陷,他义愤填膺,旋即教育家庭,卖田买枪,动员青年参战,在重兴组织起一支近百人的抗日游击队,自任队长。带领游击队破坏日军的公路桥梁,
(19091942)
宋霭龄
  宋霭龄,1889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1904年5月15岁赴美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是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性。1905年,随姨父温秉忠出席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1910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她在卫斯理安学院的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毕业后回国,经父亲推荐任孙中山的秘书,精通五种语言,同孙中山到全国各地勘察,参与制订营建20万里铁路的计划。“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中山表示同意。1915年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在山西经营家业,主持铭贤学校
(18891973)
符集庭
  符集庭(1904~1973) 宝芳乡流嘴村人。大革命时期参加赤卫队,1928年7月考入广东工程教导队电务班,1939年5月由文昌县委推荐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抗日总队、琼崖纵队电机室主任、无线电训练班主任兼教员、无线电新闻台台长、新华社海南分社电务科长。海南解放后,历任海口市电信局副局长,海南邮电分局副局长兼海口市邮电局局长、海南邮电分局局长等职。 1939年8月,琼崖特委收到党中央指派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送来一部15瓦手摇收发报机后,建立了电机室,符集庭被委任电机室主任,成为琼崖党组织第一个报务员。1940年在美合抗日根据地,琼崖特委开办无线电训练班,被
(19041973)
詹镛
  詹 镛(1911~1941) 原名詹行合,又名友寒。1911年出生于宝芳乡坡头村的一个中农家庭里。 他是个独生儿,6岁便进小学读书,12岁毕业后,往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就读。幼年天资聪明,智力出众,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都是校中的优等生。1927年,中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在“四·二二”-政变中他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感到非常愤恨,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此后,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当地国民党团董要抓他,1928年到了香港。后因在香港找不到共产党组织,又回到广州,找到了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他开始为党工作,却不幸被捕入狱。幸得被当时管理监狱的堂兄詹学新营救出狱。后来在伯父的接济下,到上海读大学
(19111941)
詹民生
  詹民生(1902~1982) 女,出生于头苑镇尚民村一个世代清贫的农民家庭。5岁开始积串海棠叶出售;7岁替富户放牛;12岁上砖瓦窑挑砖瓦。17岁出嫁到上水村,婆家同娘家一样贫寒。 1927年初,在共产党员许菊人(女)的教育引导下,坚决表示:“侬听你的,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吧。”于是剪掉辫子,投奔革命,并动员青年加入了工农武装队伍。 1928年3月,国民党蔡廷锴过琼“围剿”红军,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县、区、乡干部转移到琼东、乐会去,詹民生不动摇不悲观,悄悄地将转移时遗留下来的0秘密地藏起来,坚持敌后斗争。 抗战时期,上水村的男女青壮年除去南洋谋生的外,都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村
(19021982)
张偲
  张偲(1963.10.3- )海洋生态工程专家。海南省文昌市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所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主任委员。 围绕“热带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功能”关键工程科技问题,开展微生物多样性的观测、认知和利用研究,为发展我国海洋微生物产业与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做出了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各1项。发表论文169篇(含SCI 收录论文139篇),出版专著2 册,获授权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韩立人
  韩立人(1915~1995) 罗豆农场后安村人。1934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那大特别区委书记兼区长、澄迈县民政部长、中共儋县县委书记、中共琼崖西区地委-部长。 海南解放后,历任中共海南区委员会秘书处长、屯昌县委书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委员、常委、副州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地专级,离职休养,1995年10月23日在海口病逝。
(19151995)
锦简婆
  锦简婆(1873~1961) 女,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抱罗镇昌锦村人,是革命老屋主,革命母亲。 1927年,大革命爆发,年过半百的锦简婆,带头参加妇女协会,发动妇女上识字班,为中共组织转递情报,藏匿0弹药,接济革命工作人员,掩护革命干部。“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转入地下活动,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那怕是在三更半夜,刮风下雨,或是枪声四起的情况下,只要听到“妈呀! 侬回来了”的叫声,都按暗号机警地开门迎接,拿出饭菜或番薯给同志们充饥,并带到安全的地方隐蔽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驻在抱罗、冯坡、锦山等据点的日军,经常来“扫荡”,杀害民众。为了保护革命同志的生命安全,锦简婆带
(18731961)
郭钦光
  郭钦光(1896~1919) 原名郭书鹏,字步程,龙马乡龙梅塘村人。父诗祝,母陈氏,妻陈氏,姐兄各一。他聪慧机灵,能说会道,为父兄所宠爱,靠父和兄的勤劳耕种,省穿俭用支持其入学读书,启蒙于家乡农村私塾,后随当教师的舅父陈宜得读书,12岁到抱罗市的罗峰高小就读。1912年父病逝,与兄书燕相依为命。其兄心肠仁慈,以其弟学业成绩优异,矢志培养弟弟成才,于1913年钦光入广州初级师范学校读书。1915年5月7日,袁世凯称帝,-求荣,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约,全国哗然,钦光义愤填膺,遂以学界名义,与同学们在广州市东园开国耻大会。登台演说,充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声讨北京军阀政府求荣的罪行,号召大家
(18961919)
全部文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