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历史人物介绍3
卢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卢家扬,曾用名李胜。 1911年11月5日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第一区芳岭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与祖母相依为命,14岁时祖母去世,孤身闯荡社会,在饱尝旧社会种种苦难的经历中磨炼出不畏-、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性格。不满15岁就参加了本村农民协会和讨逆团,任讨逆团分队长。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次年,琼崖革命武装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遭受挫折,他离开家乡前往新加坡,先后当过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11997)
杨全发
  杨全发(1955.3----)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委会委员。版画《热风》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沃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晨鸣》入选-全国版画展,《娘子军.万泉河边的回忆》入选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作品入编《中国美术选集》和《中国美术家选集)。
曾祥熙
  曾祥熙,我国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海南省美协一届、二届主席,中国美协理事。1940年出生于海南琼海;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师从关山月、 黎雄才、陈金章诸名师;1964年毕业后,曾在文化馆、中学任职;1984年起在海南群众艺术馆任美术组组长、副馆长、馆长;1989年任海南美协筹备组副组长;1992年当选为海南省第一届美协主席,并任海南画院副院长,同年获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和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
唐舟
   唐舟(1368~1449)字汝济。海南省琼山县府城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聪慧博学。明永乐元年(1403年)登进士,授江西新建知县,政绩显著,上下大服。不久,擢为江西按察使司佥事,整肃纪纲,改善政风,不计前嫌,容人之过。南昌郡守因旧成见不敢与之来往,唐舟却以礼相待,其气量令人佩服。后因事降为衢州(今江西省衢县)州判。不久又无辜充军隆庆卫(治所在今北京市居庸关口)。仁宗即位(1425年)时,被大臣推荐任监察御史,刚上任就为被宦官陷害的黄
[] (13681449)
姜唐佐
   姜唐佐 (?~?)字君弼。北宋琼山县(今海南省琼山县)人。苏轼居儋时学生。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从琼山县到儋州拜苏东坡为师。苏东坡深受感动,对他格外关注,其求学的7个月中谆谆教诲,赞扬其 “文气雄伟磊落”,“气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风。”参加乡试前,苏东坡在扇子上 书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的诗句,以勉其行,并嘱之曰“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三年(1100年),苏东坡遇赦北归。不久姜唐佐游学广州,登乡荐中举人。是
[]
黄秀仙
  每当人们回忆黄秀仙烈士时,她那刚强,富于斗争性的性格,她那深黑明亮、充满智慧的眼睛,就会在人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特别是她那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精神,使人永远不会忘怀。 黄秀仙于1913年出生在琼山县三江乡的一个贫苦家庭。全家11口人,父亲黄有俊,母亲上市姩 ,生育9个孩子,秀仙排第五,父母便叫她乳名“妚五”。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艰难,父亲替人家挑水挣钱买米度日,她从小就跟着母亲料理家务,真是 “穷人孩子早当家”。秀仙14岁那年,父
(19131943)
王德春
  王德春,1906年出生于琼东县烟塘墟附近的陈伍村(今琼海县烟塘镇黄号管区陈伍村)。祖祖辈辈皆以务农为生计。父先彰,母陈氏,都是农民,生育儿子2人,兄为德春,弟为德文。父母靠3亩瘦瘠的水田,春种秋收,辛勤耕作,艰难度日。德春10岁时,父亲积劳成疾,染上肺病身亡。母亲独力支撑着门户,拉扯着2个孩子长大成人。在封建势力猖獗的黑暗社会里,德春母子受尽了歧视和欺凌,孤儿寡妇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母亲性情刚烈,咽不下这口气,决心让德春读书,争一口气。她
(19061933)
陈振亚
  陈振亚,1905年出生于乐会县第一区南堀乡(今琼海县嘉积镇南堀管区)加宝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学长,又名陈祥光,素以行医为业,为人忠厚老实;母亲何氏是个勤劳俭朴的农妇。振亚有胞弟振麟和3个姐姐。 振亚少年时到大姐夫家乐会县第二区珍寨村,在珍寨高等小学校读书。他受“五·四”时期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思想进步快,是乐会地区第一个撰写白话文的人。1924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由琼崖东路中学改名,今为嘉积中学),在学校中
(19051932)
张良栋
  张良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乐会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琼崖东路、南路革命斗争的著名英烈。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在琼崖尤其是乐会、陵水、崖县人民中间树下了心碑。 张良栋,原名张昌猷,1902年3月5日出生于海南岛东部的乐会县第一区笃信乡(今琼海县九曲江乡)田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启熙,字岳藩,学名明卿,是清末功名生,素以乡村教员为职业。母亲司有花是个贤慧勤劳的农妇。良栋有兄弟4人,长兄张昌谟、三弟张昌烈、
(19021928)
陈续虞
  陈续虞是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辛亥革命而闻名海内外的海南籍烈士,曾任陆军少将、海南民军司令,是海南反对封建、反对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先驱者之一。 陈继虞,表字昭尧,公元1890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县谭文镇蛟头村的一个华侨后裔家庭。祖父陈之泽,捐过监生。父亲陈宗统,读过私塾,是村里的识字人,除务农外兼当草药医生。宗统生有两女两男,继虞排行第二,是大儿子。继虞小时在村中私塾启蒙,后又在家乡永盛小学念书。他天资聪颖,记性甚好,课文背得滚熟,《三字
(18901925)
王志超
  王志超(1900~1932),原名裕源,1900年7月出生于海南乐会县桂根村(今琼海市中原镇仙寨村所辖)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王先齐,长期侨居新加坡,没有固定职业,且嗜好大烟,不顾家事。母亲何氏是个农妇,虽辛苦耕作,但仍未能维持家庭生活。因而王志超自小寄居于外祖母家,由外祖母抚养供读。王志超自幼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外祖母对其非常疼爱,将他送去附近的私塾读书。他尊师守纪、勤奋好学、经常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地学习商对此老师赞不绝口,经常夸奖
(19001932)
何浚
   何浚(1904~1982),原名何达统,字赞华,1904年出生于海南琼海朝阳乡南盈村。早年赴南洋谋生,后参加工人运动。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南洋临委常委、组织部长、书记等职。1931年回国后,先后担任红军闽南独立三团党委委员、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常委兼靖和浦县委书记。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浚留在闽南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春,任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漳州
(19041982)
冯国卿
   冯国卿,原名冯应国,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龙江百花岭村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国卿有兄弟4人:大兄应春、次兄应秋、三兄应宏,国卿排列第四。作为寒门“小姓”,冯国卿历尽周折才进入王氏私塾读书。1924年,他在邻村朋友的帮助下赴南洋谋生。他在南洋期间参加华侨工人夜校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国民革命思想教育,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27年在马来亚的拉咪树港参加了马来亚共产党,后被选任支部书记。因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为英殖民主义者所不容,
(19041933)
冯世江
   冯世江,海南琼东县长坡文坎市村(今琼海市长坡镇)人。1904年10月26日出生于一户中农家庭。父亲冯振义,母亲吴氏,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1924年秋,冯世江在长坡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广东省立十三中学。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主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冯世江在中学读书期间,广泛接触嘉积农工职业学校的进步师生,经常阅读进步刊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思想上得到很大的启发。他开始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世间的不平、生活的艰辛都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
(19041930)
琼东
  肖焕辉,海南琼东县(今琼海市)塔洋镇珍寨村人。1907年出生于贫苦家庭,三岁失去父亲,从小在家以拾猪粪为生,因家庭贫困只能半农半读读完小学,母亲因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病故。家中有姐姐、哥哥和弟弟,排行0。哥哥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农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嫂嫂-改嫁,侄子肖木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弟弟肖焕耀在解放海南战役中牺牲。 在学生年代,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1926年,参加家乡琼东县轰轰烈烈的农-动
肖焕辉 (19071986)
林一人
   林一人(1900~1931),女,1900年出生于海南琼东县一区(今琼海市塔洋镇)簪马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林一人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与杨善集结婚,1921年生女杨琼玉。林一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个性泼辣倔强。她虽然已为人母,但连个名字也没有,村间邻里都管她叫簪马嫂。1922年5月,杨善集为寻求革命真理,告别妻、女与父母,先后到广州、苏联的莫斯科读书,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8月杨善集毕业回国,被组织分配到广州从
(19001931)
林树芹
  林树芹,字泮元,海南琼东(今琼海市)塔洋镇簪马村人。1902年农历八月初八日出生于簪马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正值封建军阀混战,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黑暗时期,在山合高小毕业后就回到家里。林树芹家世代为农,但当时农村各业凋敝,生存困难,为谋生计,父亲就让他和朋友郭经纬在嘉积镇上合开了一间照相馆。此时,林树芹已经成婚,妻子苏氏。 20世纪20年代初,广州革命形势大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实行了“联俄
(19021932)
许邦鸿
   许邦鸿,原名许邦燕,字及天,1899年9月出生于海南乐会县第二区南堀乡(今琼海市中原镇)排塘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许镇梁和母亲李氏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许邦鸿有弟妹5人,他排行老大。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破陋的小瓦房里。家里贫困,只靠种田难于维持生活,他父亲还得常年挑鱼叫卖,挣点钱过日子。 1910年,许邦鸿年满11岁,先在本乡大坡小学读书,后于1917年考进琼崖东路中学(今嘉积中学)。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琼东县学生和各阶层人民以满腔
(18991928)
冯甲
  冯甲,原名冯世熙,字敬亭,1902年10月25日出生于海南琼东县第六区(今琼海市潭门镇)旧里村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父亲冯振起和母亲李氏都是勤劳忠厚的农民。他父亲除种田外,有时也随村中兄弟做土木建筑工。冯甲从小天资聪明,勤勉好学,深受父母喜爱。全家省吃俭用,供他人学读书。 1919年冯甲考进琼崖东路中学(今琼海嘉积中学儿此时正值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冯甲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与进步同学一道,深入墟镇乡村宣
(19021934)
刘裔祺
   刘裔祺,海南琼东县(今琼海市)砚田村人,1905年1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刘传藩,为人忠厚。母亲黎氏是勤劳善良的农妇。刘裔祺是个独生儿,少年时随其堂叔父刘栖山在振文(今里文)高等小学读书,精读了很多诗词赋曲,备受叔父称赞。1920年春,杨善集被聘到振文高小任教,积极地向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教育,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刘裔祺经常接触杨善集等进步师生,接受新思想的启蒙教育。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为人诚实,个性温和、谦虚,尊敬老师,
(1905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