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历史人物介绍2
李维唐
  李维唐(1922~1975),新英镇人。1937年在儋县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从儋县抗日武装宣传队转入党政处工作,并积极组建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1940年2月于潘祥汉率领的特务游击中队任组织干事,1943年后调任“琼纵”四支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及政治处民运、宣传、党务等股股长、大队政委,1946年后调任儋县武装部副部长兼主力队政委、西路报导社。1949年调任“琼纵”第一总队、三总队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
(19221975)
陈海萍
  陈海萍(1908~1943),字振雄,海头镇那历村人;吴丹心(1910~1945),新英人,1926~1927年、1936~1937年任儋县妇女协会主任。1926年至1928年他俩分别在府城琼海中学、六师读书,并参加共产党,尔后结为伉俪。1937年秋,那历村成立党支部,海萍任支部书记,丹心任组织委员。1939年4月,日军登陆白马井,他们便一起参加革命队伍,奔赴抗日前线。是年夏秋间,党组织派海萍和薛炯、林木青等人到白沙县七叉、重合乡活动,
(19081943)
张绍箕
  张绍箕(1915~1942),又名长良,峨蔓镇张宅村人。1936年在儋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投入了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积极组织抗日宣传队,发展党的武装力量,组建秘密交通站,并把新州镇盐场村作为党革命根据地。1939年4月,日军进犯儋县,县委根据统一战线策略和斗争的需要,派他和郭壮强、王昌等人协助组建国民党王茂华大队,并肩合作,抗击日军。次年4月,国民党实行不抵抗主义,国民党游击队潜进四里山区制造摩擦。张绍箕等人
(19151942)
吴明
  吴明(1916~1961),曾用名春亨、称雄,白马井镇人。1935年6月于儋县初级中学(儋一中)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新州市支部书记,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及孙中山先生的新-。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组织革命武装,勇斗顽敌,同时注意斗争动向,做好敌对势力的内部分化工作。解放前,曾任过中队长、指导员,大队政委、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琼崖西区专员公署专员、地委书记、总队政委等职。解放后,被组织送往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4年
(19161961)
羊城高
  羊城高(1918~1941),又名石芬。洋浦墟人。1936年在儋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儋县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以儋中(现新州中学)抗日宣传队为基础,成立儋县抗日武装宣传队,他毅然参加,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39年4月,日军侵占儋县,并纠集在儋县的大部分日、伪军,进攻翰苑村。在这紧张局势下,中共儋县委根据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斗争形势的需要,委派他们几个人配合国民党王焕部队,参加了翰苑村战斗。在激战中他两次负伤。1940年他和吴
(19181941)
羊志雄
  羊志雄(1925~1986),松鸣乡新地村人,三亚市政协主席。出身贫苦,少孤,仅读三年私塾就辍学。1945年8月参加革命,任征收员,负责税务、粮食征收工作,并当了爱国后备队文化教员。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到“琼纵”军政学校学习,年底任“琼纵”第五总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直至海南解放。此时,由于对敌作战英勇无畏,曾立了三等功。1950年9月调到海南军区工作。1956年7月至1976年秋,先后在儋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建设兵团十
(19251986)
王昌
  王昌(1911~1982),又名茂松,光村镇顿积村人。1929年8月至1933年7月在儋县中学读书,1933年9月至1937年在小学任教,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入伍。1940年春和林士庆、陈家贤等人组成工作委员会,负责开辟白沙县革命老区,并组织建党工作和开展游击活动。1945年春,他率领战士和群众深入可立村,夜袭国民党陈文才(原预备党员,后叛变)部队,缴获了陈文才部队的手枪、短剑以及步枪等多支。尔后,又率领革命同志
(19111982)
钟鹰扬
  钟鹰扬(1856~1911),字召唐,号小姜,清四品昭武都尉。南丰镇深田村人。小时在家学文习武,爱读经书。23岁进武库军政国学,24岁从军剿贼有功,帝令钦加五品,职卫武守备衔(获黄铜令奖一张),住琼州镇标补用分府。1890年(光绪十六年)奉调阳江县征匪治邦,历经10年,政绩卓著,众人恭赠“威震旧符”匾额,光绪皇帝钦加四品,诰封昭武都尉,赏戴蓝翎,并赠有“加官晋爵”、“昭武第”等匾额,以给门第增辉。尔后,儋临发生土客争端,纷扰附近百余村。
[] (18561911)
唐丙章
  唐丙章(1837~1908),原名乃钦,字典初,清举人,松鸣乡才根村人。自幼天赋颖异,博览群书,潜心钻研,而博古通今,落笔成文。但为文急于求成,缺乏警句,屡试失利,尔后每一构思,推陈出新,独有见地,且深入探讨。于是,1882年(光绪八年)中举(第19名),为南方各省考生之冠,驰誉文场。后又几次上京应试均未中,归而于琼台、东坡书院执教数年。他治学严谨,施教有方,弟子盈门,而不易落笔,但对世道风俗、地方利弊,敢于评说。上《平黎疏》千余言,提
[] (18371908)
王禹昌
  王禹昌,举人,干冲镇西浦人。自幼家贫,潜心苦读,而后课徒养亲。其时儋州文风最盛,出试者三千人。他施教有方,故童稚从学者众。此时他刻苦自修,边教边学,精益求精,于是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中举。尔后他归办私塾,后起多秀,桃李成荫。乡里善举,必然参与。其时文庙崩坏,众举捐修,年余,将告竣工之时,忽遭飓风摧毁。当时他不忍坐视,又不能再求捐,而将其家产出卖,换取数百金以重建。众将义田数十亩酬偿,他毅然不受。他高风亮节,难能可贵,故乡人共建石坊
[]
陈京本
  陈京本,字子穗,清举人,峨蔓镇福花村人。出身贫苦而颖悟过人,勤奋好学且自强不息,从而半耕半读,不畏艰苦,努力奋进。少年时曾在黎方躬耕,自拟门联云:“离故土以安居,莫谓小人怀土;望高山而仰止,须知仁者乐山。”胸襟洒脱,俚表慧中,可见一斑。一年天情不好,五谷歉收,耕不自给而赊借度日,于是他在门神旁赋一楹联云:“知己人来拱手代传吾往矣,问债者至鞠躬善为我辞焉。”路人皆叹为观止。进士黄河清说:“此子真奇才,必成大器。”果然,1774年(乾隆三十
[]
陈圣玙
  陈圣玙,字若仁,清解元,长坡镇书村人,天资聪颖,卓尔不群,学问精深。其为文,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结构严紧,遣词动人。1753年(乾隆十八年)考中解元(中举第一名),博得主考刘公墉大加赞赏,时人称其为“乡会正宗”。其曾设馆课徒,诲人写文章应以义理为重,不求浮词墨调,故学成者甚多。其逝世后,诸生立“报恩碑”以纪念之。此外,他对儋州地方民歌也有研究,曾有民歌——《劝世歌》传世。
[]
何蕴跃
  何蕴跃,字精发,号松峰,清解元。松林乡东方村人。勤奋苦读,学识精深,文笔敏捷,章法简练。1744年(乾隆九年)发解(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中举后主考金生生爱其颖慧逸群。其亦益自奋发,但七次上京参加会试不中,抱负尚未实现而病逝。遗作有《征修松林文笔小塔小引》和诗《五指山·次韵》。
[]
曾开
  曾开,1615年生,字公实,号泰阶,明举人,中和镇水井村人。父廷策(岁贡)。其生性颖异,智力轶伦,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援笔立就,尤工于诗。1633年(明崇祯六年)考中第三名举人(时19岁)。平生待人和蔼,办事果断,思路敏捷,遗诗200余首。曾编修《儋州志》三卷,惜早已失传。
[] (1615~?)
董绫
  董绫,字瑞卿,号锦堂、拔贡,州城人,任陆凉知州。其少孤力学,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以选贡任兴化府通判。其为政纪律严明,征收粮税,必亲自查阅,不容官吏舞弊,人称他“一尘不染,三事足称”。尔后改调太平府,因开关受赏而被提任陆凉知州,从而条陈土官之弊,奏折其奸谋。其后,他致政回乡,并于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和儋州知州曾邦泰(江西广昌举人)编修《儋州志》三卷,并迁建学宫。
[]
春梦婆
  春梦婆,村妇,中和人,家居城东,常负大瓢(饭具)行歌于田间(时70余岁)。一日,她唱着山歌走于野径,正遇苏东坡先生。苏公觉得她深谙世故,随口而问:“老妪,世事何如?”春梦婆说:“世事只如春梦耳!”苏复问,她说:“翰林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苏公顿然诚服,叹云:“是,是!”因而称之为“春梦婆”。苏公有诗云“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唯逢春梦婆”(《被酒独行》之三)。
[]
黎子云
  黎子云,又名北侬,宋代秀才。中和人,兄弟四人(子云、黎威、黎徽、先觉),排行第一,世居城(中和镇)东二里许。家贫而好学,所居皆林木水竹,环境清幽。其为人虔诚,与苏轼友好,苏公雅敬礼之。他及其弟黎威常常载酒与苏公共饮、请益问奇,日相亲炙。苏轼有诗云:“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东行策杖寻黎老,打狗惊鸡似病风。”苏获赦北归,临行时给他赠留别诗云:“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
[]
符林
  符林,宋代名贤,中和镇人,苏轼好友。因安贫守静而得到苏轼的赞赏,称之为“老符秀才”。苏曾过访,且欢饮至醉而作《海南人不作寒食》诗:“老鸦衔肉纸灰飞,万里家山安在哉?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此后,情谊日深,而名传于志。
[]
王霄
  王霄,字霞举,宋代贡士(以经义考取,可称明经进士),光村镇顿积村人。苏轼(东坡)贬儋时受业于苏,年逾70才上京应贡考试,居辟雍(高等学府)三年。1127年(南宋建炎初)归乡不仕,潜心于学。南宋参政李光称之为“宿学”。相传曾同苏轼劝黎民不饮腐水而掘井一口,泉水清甘,四时不竭,曰“东坡井”。晚年创办“零春书馆”,课徒度日,桃李成荫。郡守闻之,授予他初品官。96岁寿终正寝。
[]
蒲公才
   蒲公才(1909~1982),原名蒲广言,又名广然,字鸿英,海南省儋县峨蔓镇下蒲村人。1926年峨江高等小学毕业后,旋即考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就读。192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高中部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到救亡图存的爱国浪潮中,参加-和--活动。1932年春,在家乡组织青年社,宣传革命道理,改良社会风俗,抨击歪风恶习。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中共儋县江北区委员会书记。
(1909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