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历史人物介绍6
李朝芳
  李朝芳(1893—1947),字公泽,桂平城厢人。青年时代就读于浔郡中学堂,后考取保定军官学校炮科,毕业后在鲁涤平部下当见习官,后晋升连营长。北伐战争开始,奉调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李宗仁部下任团长,在湖南、江西等地与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作战。1926年8月18日, 李朝芳向驻守湖南汩罗江的吴佩孚所属部队发起进攻。敌军沿河设置强固工事,李部由上游涉水强渡,经过激战,守敌万余人被击溃,缴获大批山炮、机枪、步枪, 俘敌600余人。嗣后
(18931947)
高光
  高光(1901年—1946),别号曙光,城厢横街人。擅长二胡演奏,粤剧二胡名手,为民国年间广西两大二胡高手之一。高光年幼时经常参加城厢音乐社团“紫云天”活动,学习粤剧知识。后考入省电报班,毕业后回桂平电报局工作,工余仍学习二胡演奏技艺不辍。他博取名家之长,掌握了法、操、颤、滑等十几种指法,技艺日精。他演奏的《平湖秋月》、《流水行云》,时如山中溪涧奔泻激越,或似天上浮云悠然自得。他演奏的《鸟惊喧》、《空山鸟语》等乐曲,听众如闻画眉、黄鹂、
(19011946)
黄寅五
  黄寅五(1867—1945),名朝常,城厢人。自幼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光绪十年(1884年)考中秀才,二十年省试中拔贡。旋因家贫设塾教学,尔后曾到外县任教谕。光绪二十六、七年间,应四川布政使赖鹤年之聘,赴四川官署做家庭教师。后赖鹤年之子赖瑾学有所成,得益于黄寅五的教育非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梧州蚕业学堂创办,黄寅五被聘为教习。不久回县任浔郡中学堂学监。当时浔郡中学经费由浔州府属桂、贵、平、武四县共同负担,学监也由四个县的人轮流担
(18671945)
韦本初
  韦本初(1865—1943),金田理村人。自幼爱好医术,喜欢跟随民间医生行医采药。21岁被征入清军当三等军医佐。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韦本初随军到广东罗浮山,在开设于寺庙的临时救伤医院工作,得寺中一老和尚传授救伤技术。此后,韦本初医术更为精湛,他擅长医治跌打刀伤,特别精通草药制剂。他创制的“韦氏万应药精”,是以草药鸟尾丁为主的伤科妙药,用于战场救护、消肿止痛功效神奇。韦本初先后在陆荣廷、李宗仁部下任一等军医、总司令部军医院院长等职,并曾任李
(18651943)
郭凤岗
  郭凤岗(1892—1936),字梧亭,宣一里(今江口镇)和合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结业于桂林蚕业学堂,旋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与李宗仁同学。毕业后,又考进湖南讲武堂,嗣后转入武昌讲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被派往柳州沙塘,在陆荣廷部充准尉见习官,因才能出众,后晋升为中校副团长。1920年(民国9年) 秋两广0,桂军头目纷纷拥兵自立,独霸一方,郭风岗仍随陆荣廷左右,先驻邕宁,后退龙州,走安南。1923年(民国12年)初
(18921936)
徐启样
  徐启样(1865—1936),字先泰,吉二里垌心村(今木圭乡竹社村)人。祖父徐麟州曾任澎湖县知县,因驱倭寇有功升署台湾知府。父徐润生在平南城厢、桂平江口开设作坊店铺多间,到启祥手上,家道更为殷富。徐启祥早年即有救国救民之志,结识孙中山之后,加入兴中会。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变卖部分产业捐充革命经费,又贩运猪鸡往香港,得款即转交革命党。 并在平南城厢开设恒丰米行,作为革命党的地下交通站。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举
(18651936)
潘慰苍
   潘慰苍(1888—1930),原名应霖,又名维初,城厢文昌街(今东风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其先祖潘鲟、[鱼亘]、鲸、[鱼禹]及潘兆萱等,均以诗文词章称世。祖父聘臣为邑中知名绅士,父桂岩,清末秀才,精研国学,擅写诗文。慰苍12岁就读于浔阳书院时,正值知名学者吴稚辉、陆尔奎等来浔阳书院讲学。慰苍悉心学习新学,更习英语、日语,为出国留学作准备。年刚13岁即远赴广州游学预备科学习,旋赴日本考入帝国大学预科。1908年由日本回国,径往桂林应广
(18881930)
崔肇琳
  崔肇琳(1877—1929),字天畸,城厢人。其父崔瑛,中过秀才,工诗文,陆荣廷任广西都督时崔瑛曾任桂平下关统税局局长。肇琳十六岁考取秀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翌年赴京应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任陕西省华阴县知县。民国初年陆荣廷任广西都督。崔肇琳的岳父蔡仲歧与陆交谊很深,加以肇琳为人敦厚,文思敏捷,陆乃将肇琳调回广西任梧州府知事。1917年陆任两广巡阅使,命崔肇琳为秘书长,旋改任广西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兼烟酒印花税局局长
(18771929)
姚钟璜
  姚钟璜,字伟英,罗秀马平村人。自小聪明伶俐,读书强记善悟,年轻时应童试即才华毕露。当时地方上形成了一种很坏的习惯,学生参-、县考试,大都“夹带”入场,禁而不止,独姚钟璜应试时不带片纸只字,且每次都考得很好。光绪十五年(1889年),姚钟璜应乡试中第二名举人,越年中进士,分派到广东任知县,深得总督张人骏的器重。任长乐知县前不久,该县发生一起涉及外国传教士的案件,颇为棘手。他的前任就因对此案处理不好而被撤职。姚钟璜到任后,洋人故意要挟,态度
黄榜书
  黄榜书,原名少瀛,江口古莲村人。少时勤备好学,曾以县试考取第一名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榜书随太仆岑春煊出军山东,由巡抚李秉衡奏调山东援军营务提调。旋侯补广东直州,并当缉捕总局文案兼帮审。他对案件认真研究,细心查审,使不少积案得到合理处理。后改任军医学堂总办。他重视中医中药,认为中医西医各有长短,不能重此轻彼,因此添聘中医教习,并立中医为专科,还设立诊所,使学生有更
冯舜生
  冯舜生(1861—1922),字家桂,号遇尧,清下秀里(今油麻乡)平塘坡村人。幼习经史,20岁中秀才(庠生),26岁补廪生,29岁应乡试中举人,32岁赴京会试中进士,授户部主事。旋因父丧依制回乡居守三年。期满晋京改授云南省同知。在滇期间,先后任蒙姑、平彝厘金督办,云南丁酉科同考官,云南武备学堂监督,云南提学使署课长等职,继而署理南关、镇沅、镇边同知,维两厅通判,实授龙陵厅同知。后调署鹤庆州知州,署理中甸厅同知。民国2年, 冯舜生辞职回乡
(18611922)
卢汝翼
  卢汝翼(1879—1919),又名云邨、云川、天游。请秀二里罗秀圩边贤塘村人。汝翼13岁入县学,后东渡日本,改读于东京政法大学。在日期间,与马君武、蒙 经、李应元等一道加入同盟会,参加-、-等革命活动,旋为日本当局所禁止,-回国。汝翼回国后,与刘崛同为同盟会广西分会主盟人。1908年与罗佩珩在桂平组织秘密机关,开展革命活动。1910年,卢汝翼到桂林任广西自治讲习所教员,是当时桂林同盟会支部的活动分子。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
(18791919)
曹启光
  曹启光(1875—1915),字贡田,上秀里井塘村(今下湾乡甘井村)人。没落官宦家庭出身。曹启光从小好学上进,爱吟诗作对,有活动能力。26岁时为知府张某赏识,列为案首。1901年被委为广西铁路筹备员,在桂林工作。旋自费赴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学习。翌年,因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其他原因退学回国,在乡里承揽乡曲诉讼,为人告发地方不平之事。1909年,因灾荒和社会秩序混乱,县内匪患严重,曹启光被委任桂平南区八里团练局团董。启光锐意整治,地方抢掠之风稍
(18751915)
李应元
  李应元(1867—1914),号青霄,罗秀长塘表村人。父延舒,得授知府衔,是当地有名缙绅。应元自幼好学,入庠后勤奋攻读,博通经史,尤其爱好新学。后留学日本,1905年在东京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清宣统年间,李应元由日本归国,在家乡办学。他与卢汝翼等力排众议,拆罗秀城隍庙兴办小学。辛亥革命前夕,李应元率先剪去辩子,以示与清政府决裂。还与卢汝翼等发动青年,于罗秀圩期将少数劣绅拉到肉台边,用肉刀砍去他们的长辫,在场群众拍手称快。1911年春
(18671914)
黄熊祥
  黄熊祥(1867—1912) ,原名缵先,别字绪昌,笔名起东。吉一里三家岭村(今石咀乡嘉荷村) 人。家清贫。父儒彰是塾师,故熊祥稚龄即随父习文。12岁应童试,14岁入府学。以成绩优异,送广州广雅书院肄业。除学经史之外,兼习西洋科学,接受民主思想,有富国强兵之志。光绪十九年(1893年),熊祥赴桂林应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邑人程大璋一同在桂林听广东举人康有为讲学,接受维新思想。黄深得康氏器重,跟随康氏身边工作,光绪二
(18671912)
赖鹤年
  赖鹤年,字耘芝,城厢人。父亲早亡,靠祖母和母亲抚养成人。少时家贫无法上学,便天天坐在书房外听课。塾师黄德俊发现他聪明灵悟,勤奋好学,遂免费收他为弟子。赖鹤年刻苦学习,十多岁考补博士弟子。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赖鹤年调任台湾派驻上海督办粮台兼营务处。中日议和后。又调四川,先后任洋务、金矿、商务、保甲等局督办。由于他平日留心国际形势和国家时务,熟识国内外的章程条约,所以在与外国人交涉时,
[]
周溯贤
  周溯贤,桂平城厢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因办团练有功,被选拔为安徽英山知县,旋调江西任东乡、丰城、贵溪等县知县,升吉安府知府、督粮道道员、按察使。曾参加镇压太平军和大成国农民起义。任职江西期间倡建拦河堤坝,疏浚河道,以利灌溉农田,通行舟楫,办书院、育婴堂以教化人民,建义仓积谷以防饥荒,灾旱年平粜谷米以安民心,并带头捐献薪俸资助社会福利事业。同治三年(1864年)因母死,周溯贤停职回原籍服丧,其间仍关心家乡的建设。他实地考察
[]
王作新
  王作新(1810—1870),紫荆山石人村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其曾祖达瑞于清嘉庆年间由粤来桂,落籍桂平紫荆山。其父东诚,为紫荆山首富,年收租谷数万斤。作新是个秀才。冯云山1846年进入紫荆山后,执教于大冲书房,王作新曾与之交往。翌年,冯云山在书房门旁大书一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王作新反复揣度,觉得冯云山居心叵测,有叛逆朝廷之意,自此不再与冯云山往来, 且时刻伺机与拜上帝会作对。1847年秋,洪、冯亲率会众,先后捣毁了象
[] (18101870)
吴祖昌
  吴祖昌,原名启清,字澄甫,城厢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山西、四川道监察御史,江西抚州知府、南昌知府等职。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吴祖昌曾上 书清廷,陈述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江南的策略十四条。任监察御史时,他不避权贵,曾检举揭发两广总督玩忽海疆以及广西藩司虚糜军饷,臬司防守不严等罪行,因而声威大振。任抚州知府期间,注意修城壕,储仓谷,募勇丁,办书院。他还针对当地溺害女婴的陋习, 设立专门机构收养弃儿, 使不少女
[]
黄体正
  黄体正(1766—1845),字直,号云湄,金田古程村(今莫龙村)人。父黄展,为府学优贡生,居贫积学,教授生徒。体正自幼随父学习,嘉庆三年(1798年)考取解元。后五次应考进士均未中,由大挑二等补迁江县训导,后调为西隆州学正,再任桂林府训导。任职桂林期间,广西巡抚祁竹轩命他拟订“科场条例”,执行数十年而不改。黄体正曾受聘为全州、桂林、西隆州和本县各书院山长。晚年擢国子监典籍,后因病引退,回乡建“带江园”著书自娱。黄体正学诗于本县前辈诗人
[] (1766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