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历史人物介绍4
蒋瑞麟
  蒋瑞麟附:潘艳侬蒋瑞麟(1911~1973),艺名穷鬼日、半边玉、蒋玉郎。平南县大新安福人。潘艳侬(1913~1965),艺名潘佐珊、佐珊珊。出生于广东番禺县。蒋瑞麟家庭清贫,3岁为大安镇铁匠蒋三收养。他从小就与粤剧结下了不解之缘,9岁正式开始学艺,14岁时,广东粤剧“祝康年”班到六陈演出,由于他学艺心切便瞒着家人偷偷跟戏班到容县、北流,后辗转到惠州,参加了广东“二琼天”粤剧班。蒋瑞麟在“二琼天”粤剧班苦心学艺。一晃多年,后到广州湾,拜
(19111973)
李胜愉
  李胜愉(1902~1968),原名李钟良,又名李榆。平南大新大中六兄村人,生于书香门弟、富绅之家。李胜愉于1917年至1920年在平南中学读书,即参加平南县响应“五四”运动的学生斗争。1923年秋他因病自江苏南通农科大学休学回家,于1925年考上梧州中国国民党广西省立宣传员养成所,在那里接触了不少共产党员,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后因病,从宣传员养成所回乡。到1926年,在县教育科任乡村宣传员,县农民协会筹委会委员,在南河大中一带最早发动、组
(19021968)
高义记
  高义记(1891~1945),原名高仕佳,大安镇人,是本世纪20至40年代平南头号资本家。抗日战争前夕是他的全盛时期。 在大安镇,开设商店5间,分别经营纱布、洋杂、海味、药材、杂货,还有一间牛皮怍坊;在梧州,开设义安船务行兼营纱布,还有一间竹庄;在广州,开设猪鸡牲口栏,兼营纱布转运业务;在香港也设有牲口栏,在玉林设有强安花纱行。高义记为了取得商业的有利条件,他对上海渠丰纱厂投资,是该厂主要的股东之一。他还经营交通业,有民泰、福泰两艘拖渡
(18911945)
覃竹饶
  覃竹饶(1883~1944),号懋才,平南县大新乡上廊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其父宝熙,号旦生,在白面崖自挖一炭窑,以烧炭为业。烧得炭后,便肩挑到大新、大安等圩镇出卖。一家人全靠这些微薄收入维持生计。覃竹饶少时到邻村的私塾就学。竹饶因为资质敏慧, 甚得塾师的钟爱,却又引起不少同窗的嫉妒,用一些打油诗张贴到社址周围,对他进行毁谤、羞辱。覃竹饶亦贴出不少诗联予以反击。这些诗联文词谐谑,讽喻深刻,使一班少年自愧不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
(18831944)
蒙志
  蒙志(1887~1940),字炳忠,号道征,平南县镇隆乡社洞村人。蒙志少时读书,青年时期有-恶习,被父蒙敬斋母龙氏严加训斥,便辞家随叔父生活。后来考取桂林军士学校,继而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与黄绍竑先后同学。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回桂,在旧桂系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蒙志性格刚毅,指挥作战沉着果断,深得士兵爱戴。他在谭浩明属下当排长时,一次同粤军混战,连长阵亡,蒙志即主动指挥全连作战。他身先士卒,勇猛冲杀,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10多次
(18871940)
陈心葵
  陈心葵(?~1935年),平南镇隆乡周塘吉冲山人。他拥有100万斤田租谷,田地纵横平、桂两县。坐落在平南的主要是富藏、平龙、廖村及大新等地;坐落在桂平的主要是木乐一带。此外,还兼营工商业,在梧州合股开设火柴厂;在昭平合资开采金矿;在南宁开办一个木场。还经营桂油,贩运烟土,浮动资金逾100万元。陈心葵的祖辈都是财主,他从小受家庭影响,不恋功名,只悉心承先业,创大业,到他治家之时,田产果然翻了三番,成为平南的巨富。此后,家大业大,家人佣人众
张春如
  张春如(1887~1949),广西平南县鹏化里人(今大鹏乡),出身豪绅家庭。青年时受学于北平陆军学校,毕业后到广州认广东督军莫荣新为谊父 (莫荣新是桂平盘石人,未仕前走瑶山,常在大鹏居住) ,在莫部任旅长,兼任广东煤炭局长。任职期间,-受贿,其后拿了20万元白银回乡起大屋置田地,称霸鹏化山。1921年粤桂军阀混战,张春如在莫荣新督军部任师长,被粤军陈炯明大败于肇庆,突围得窜回广西。1923年新旧桂系军阀混战,张春如被黄绍竑率部亲临鹏化征
(18871949)
卢殿林
  卢殿林(1879~1948),又名卢琼恩,平南县安怀乡谷塘村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其父卢熙绪是当地豪绅。卢殿林小时读私塾,16岁时在桂林就学,翌年返家,与大家闺秀陈氏结婚。其时,他父亲已死,家族已解体,他继承分得的祖业,专心矢志经营发展。辛亥革命前,卢殿林曾到香港与徐启祥等人参加同盟会。回县后,积极宣传反满清的革命工作。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徐启祥、卢殿林等人再到香港,旋奉同盟会南方总支部命令。在平南组织武装起义。先与袁
(18791948)
黄三利
  黄三利(1906~1945),原名黄桂芳,小名阿文,平南镇乌江街人。抗战前以“黄三利”招牌打造、销售小刀出名,产品远销区内外,甚至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黄三利的父亲绰号大泡黄,原籍桂平县马皮乡灌水村人,清光绪年间迁到平南谋生。黄三利排大,中等身材,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只读到初小而辍学。其为人性情孤僻,对人爱理不理,又给人好胜的感觉。但性机巧,很多机械难题在他手中得到解决。曾有一绅士拿一枝白郎林手枪叫他修理,他虽然从未
(19061945)
谢苍生
  谢苍生(1902~1937.9),名启良,字悟非,平南县大安镇人,谢苍生自幼就到舅父清末举人朱灿伦家读书,舅父对他严格要求,所以后来他文才不凡,且工书法。1918年,谢苍生离家到梧州省立二中读书,各科成绩均列前茅,语文成绩尤为优异。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和同学一起主编《救国晨报》,并为《疾呼》、《少年先锋》等杂志撰稿;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各种活动。尔后参加了共青团的组织。谢苍生自梧州省立二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旋回大安在三育小学做
(19021937)
徐启祥
  徐启祥(1865~1936),字先泰,桂平县东区吉二里垌心村松竹堂(现木圭镇竹社村)人。父亲徐润生,先后在平南县城及上渡头开设米店、油坊;在桂平县大湟江口开设-行。到徐启祥手,资本更为宏厚,成为本地的富商。徐启祥早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建立民国的革命活动。他卖去20多万斤租谷的田产,全都捐充革命经费,又把设在平南街上的恒丰米店,作为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据点。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徐启祥参与后勤供应和联络工作。广
(18651936)
黄凤鸣
  黄凤鸣(1889~1928) ,原名黄国瑶,平南县大同中里长胜乡长段村人(现马练乡石垌长段村) 。他自小通晓诗文,曾到桂林读书,毕业后便回村中开设私塾,1926年春,全国农-动蓬勃发展,黄凤鸣一度到广州并接触了许多革命新事物。回到家乡,即在大同搞农-动, 并深入到马练、三江、龙满、罗燕一带山村,组织农民进行反土豪斗争。1927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大同区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马练圩,后迁到石克村),黄凤鸣被选为区农会副委员
(18891928)
甘羲
  甘羲(1876~1924),原名德蕃,字锡铸,号云庵,广西平南县六陈桥头山人。父甘少嵩,业医,乐善好施,是个好好先生。行医之暇,常辅导儿子读书。自著有《医学合参》,存家未刊。甘羲幼承家教,童年好学。且“幼已异常”,与兄甘丽斋读书宅旁草庐。由于“自读不足-”,甘少蒿请族叔甘少望先生专门辅导甘羲学习,甘羲日则面聆师长教益;晚则熏香秉烛夜读。学识日益增长,不久成附生(秀才)。光绪三十年(1904年),甘羲偕兄甘丽斋联袂赴京投考京师大学堂。到京
(18761924)
朱方辉
   朱方辉(1853~1916),号羲晋,平南县武林镇人。他的祖辈以捕捞鱼苗为业,兼从事种桑养蚕,朱方辉的父亲朱效昌,早年家境异常贫困,就靠“打渔花工” (本地人指受别人雇用做捕捞和养殖鱼苗这种工为“打渔花工”)养活一家6口,故无能力适时送其上学。到10岁时才开始上私塾从师李紫庭(武林上湾村,即现在新贤村)就读。他聪敏、好学,只四五年间,便读完了科举时代初级士子必读的“四书”、“五经”;并学习了声律和诗赋等知识。他对诗歌尤其爱好。15岁被
(18531916)
覃亚帅
  覃亚帅(1830~1866),平南大坡理村人。原名覃乃保,名翼堂,历代穷困,母早殁,依姑母生活。8岁,给罗梧村姓农的地主放牛。清道光末年,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迅速发展,各地天地会武装也相继而起。覃亚帅就与其叔覃亚儿晚(后为大成国吕国公),奉刘丕为军师,以刘成尧、张亚乌晚等人为心腹,在大坡立五祖堂,拜天地会。入会时,竖刀为门,以刀架颈,歃血为誓,并给首领大哥、晚哥献财礼, 最初入会约有500人。在大坡圩立五营,主营设在今大坡中心校所在地。
[] (18301866)
莫仕暌
  莫仕暌,壮族,平南县鹏化里界冲坪村人,生于道光初年。母亲姓张。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仕暌幼年便丧了父母,他的舅父(殷实的木材商人)把他抚养成人,并送入私塾读书,因而粗通文字。莫仕暌自小精灵能干,青年时代经常在花王水一带,为乡人买卖田地和耕牛作中人,从而过着小康生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初九日,邻居蔡日盛因家庭困难,曾将烟寮坪开荒的四块田,以铜钱6000文当给了他。道光二十九年的一天,正是鹏化圩日,莫仕暌在市上做“牛中”,只见
[]
袁珏
  袁珏,字醴庭,平南六陈桥背村人,年少时便有才名,清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后考中进士,任镇安府教授。由于品行端正,不随流俗,拟擢升翰林院典薄,坚决辞谢,专心著述。他博览群籍,善文,尤工于诗,成一家之言。著作有《五亩山房文集》、《今是轩诗草》4卷、《归园田居诗》1卷、《浔州传信录》2卷、《格物论》2卷、《求古质疑》4卷、《联床风雨楼随笔》4卷、《农圃占验》1卷等10余种,存其家。道光年间出版的唐以来粤西诗集《三管英灵集》辑其诗55首,
[]
梁之瑰
  梁之瑰(1768~1849),字佩亭,平南县大乌外里人。之瑰的学识渊博,27岁时,以浔州府学廪生的资格,参加乙卯年的乡试,和他的父亲梁基一道,同时考中举人。父子同科,乡人传为美谈。嘉庆元年(1796年),之瑰赴朝廷参加礼部的考试后,就任内阁中书之职,在京都3年,因祖母年老而辞官归来,此后不再想离家做官了,说:“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啊!”他父亲在世时曾经对他说:“我家较为富裕,应当捐赠一些田产作为宗族祭祀之用。”这些吩咐未及实现,就去世了
[] (17681849)
甘庸德
   甘庸德,字元夫,又字玉山,别号一剂先生,清代乾隆时期人,家住平南大乌里,因长于医术而闻名。年少时读书善记忆,日记万言,背诵不忘。15岁时,学会了按脉诊病。同窗有病,为之开方,服药后很快好转。然而,由于他年轻,加上生性傲慢且好夸耀,人们往往妒忌他的才能,厌恶他言语的夸张。有一个狂士与朋友合谋,装病试他,想使他难堪,以执为笑柄。其时庸德自外归来,装病者已上床拥被,呻吟不止,一帮人便请庸德为这人按脉诊病。庸德诊脉后说:无病。行出。这帮人强要
[]
张澯
  张澯(1461~1519),字仲,别号泾川,平南县城西厢一里人。张澯幼年颖慧,10岁能文。明成化丁酉年(1477年) 乡试第九名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庚子年(1480年) 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巳酉年(1489年)授侍读,乙丑年升侍讲。正德元年(1506年)晋升学士,再升国子祭酒,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四年(1509年)升礼部尚书,后接连调任吏部、户部、兵部尚书。当时朝廷有些官员诋毁他与忤逆朝廷的刘瑾交好,他不屑与之争辩,只称
[] (146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