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历史人物介绍13
陈辉光
  陈辉光,男,1938年11月生,广西玉林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煤矿学院采矿系。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9月参加工作。1961年9月至1965年5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东罗矿务局安全科、生产科助理技术员,局办公室秘书、工程师。1965年5月至1974年1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东罗矿务局南山矿副矿长、局生产组技术员、
李守敏
  李守敏(1947—1967)李守敏,原籍广西北流县西壤公社人,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幼年丧父,自小跟姐姐生活,爱听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复员回来的姐夫讲抗美援朝故事;青年时又受过学习雷锋的教育。1964年,李守敏尚差两个月才达服兵役年龄,他迫切要求参军,经他多次周旋,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了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武宣县独立九九分队任战士。李守敏入伍后,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参加军事训练,进步很快。他在部队兼任卫生员,常用休息时间义务给武宣
(19471967)
张书坚
   张书坚(1908—1947),又名张境平,出生于博白县龙潭乡茅坡村。就读中学时因家贫而中途辍学,16岁到北海当了10年店员。民国22年,在陈济棠部王光亭团任军医。26年“七·七事变”后,返回北海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27年初,他按照党组织的布置,筹建“北海工人抗敌同志会”,担任会长。是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党派遣到白沙工作,在白沙圩以“同济堂”药店掌柜的身份作掩护,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同时与张九匡等人建立白沙
(19081947)
李献西
  李献西,汉族,广西玉林人。1951年2月入伍,1953年7月入党,营职干部。历任护士、班长、排长、副参谋长等职。1953年2月以军医身份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及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等。荣获嘉奖2次、物质奖励3次。1969年,在11师32团政治部工作,1976年3月,转业到临夏州-任民警科科长,1983年任武警临夏州支队参谋长,1991年退休。1951年2月,18岁的李献西应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战
朱光
  朱光(1906—1969),原名朱光琛,曾用名朱曼生、朱愈之,广西博白人。少年时,父母相继故去,随堂兄生活。民国14年(1925)考入博白县立初级中学。受大革命浪潮影响,他在学校里带头参加“择师运动”,被校方开除。民国15年秋转读玉林省立第二高中,师从革命志士朱锡昂,在朱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1927)夏秋间,考入广州国民大学,并从事革命活动,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委员。广州起义爆发时,他随同工人赤卫队参加攻-局的战斗
(19061969)
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1901年生,广西北流人。1918年进入护法军桂系军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俞作豫不满国民党新军阀的倒行逆施,愤然脱离旧军队,先后到上海、广州寻找共产党。同年10月,俞作豫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俞作豫按党中央指示,在-极其严重的形势下,回到家乡广西北流坚持斗争,先后担
(19011930)
何柱国
  何柱国(1897—1985),出生于1897年,广西容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军将领。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9年回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战术教官。1924年9月,任奉军第一、三联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参谋,参加直奉战争。1926年因功获三等文虎奖章。1927年春代理第四十五旅旅长。1928年11月东北军缩编,何柱国任东北陆军第三旅中将旅长。东北易帜后,1931年1月任陆军步兵独立第九
(18971985)
彭懋桂
  彭懋桂,又名彭德明、何永明、老梁,1905年出生于广西兴业县(今属玉林市)铁联乡泉江村。他3岁时父亲去世,9岁时又失去母亲,后靠同族叔伯抚养,供其上学。1926年冬,彭懋桂毕业于兴业县区立东山小学,后考入兴业中学学习。他从小勤奋好学,要求上进,品学兼优,考试成绩每每列于榜首,因而深为同学钦佩和老师赏识。时值大革命时期,他受革命思想影响,热心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进步活动,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他通过学生会,组织同学们上街--、公演革命话剧、宣
(19051945)
刘敦安
  刘敦安,1908年3月17日出生于广西博白县新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因家里贫穷,虽到入学年龄,但无法上学。直到11岁那年,父母才把他送进了学校。刘敦安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优秀,1925年,考上了博白县初级中学。次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转读师范班。1926年上学期,刘敦安听了博白革命先驱朱锡昂在博中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宣传讲演,深受教育和鼓舞。1928年秋,中共党员朱光翼(朱光易)回到博中,
(19081943)
李云蒿
  李云蒿,又名李守真、李新毅,1916年6月13日出生于广西玉林县古定镇晏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李宇文是个民间医生,常为贫苦群众治病,赠医赠药。在父亲的教诲和影响下,他从小就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养成了勤劳节俭、乐于助人的美德。李云蒿在读小学高级班时,对老师很敬重,曾任中共玉林县临委书记的杨第教他的语文课。杨老师特别喜欢李云蒿,时常给他讲民族英雄的故事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对他进行启蒙教育,使其懂得不少革命道理。他立誓长大后,要做个
(19161945)
宁振邦
  宁振邦,又名钟光,1905年11月27日生于广西陆川县白马村红山屯一户农民家庭。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五。宁振邦从小天资聪慧,7岁开始读私塾,8岁进白马小学,12岁入陆川县一小读书。1919年小学毕业即考入陆川县立中学。时值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在工人阶级的参加下,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全国。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宁振邦像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到-的行列中。他的爱国行为引起了学校当局的注意和查究,
(19051946)
吴家宜
  吴家宜(1919——1945),1919年出生于广西容县杨村横山一个农民家庭。他学习勤奋,1934年考入容县中学。1936年秋,吴家宜有幸得到中共党员黄廷机的指引。他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贪婪地阅读黄廷机带来的《世界知识》、《读书生活》等新书,并积极组织、参加到各种进步活动中去。他担任主角排演的反映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独幕话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人们的热情称赞,都说“容县从未演出过这样好的话剧。”1937年上半年,吴家宜和黄廷机一同到武鸣县
(19191945)
温翊俊
  温翊俊(1913—1945),1913年出生于广西陆川县乌石乡旺岭村一户贫农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尽管家境贫穷,父亲还是省吃俭用送他到村办小学念书。1933年夏,他高小毕业;同年秋,考入陆川初中。家里本无力供他上学,但因他求学心切,父亲找到族长请求资助,获得了每年2000铜元的补助。进入陆中后,温翊俊刻苦自砺,发奋读书,学习成绩优秀,数学成绩更是拔尖。陆川中学是陆川革命的摇篮。早在1926年,陆川第一个共产党员宁培瑛就在这里传播过
(19131945)
夏国璋
  夏国璋(1896-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2师副师长字超然,号元龙。男,1896年出生,广西容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毕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司令部参谋、总司令部参谋等职。1932年,考入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后,历任总司令部科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夏国璋任174师副师长兼522旅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1月5日,日军3个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卫一线登陆,企图切断中国军队主力的退
(18961937)
张熙和
  张熙和(1917-1945),1917年9月出生于广西玉林县大新乡江玄村一个小手工业家庭。1933年春,他考入玉林县立初中就读。1936年春天,玉林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奉命参加军训。在军训的几个月里,张熙和接触了进步师生,有机会读到了革命书籍,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初步树立了为抗日救国献身的思想。1936年秋,张熙和进入梧州高中读书。这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全面侵略中国的时候。他在那里参加了“读书会”、“救国话剧社”、“歌咏合唱队”等,开展
(19171945)
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原桂系将领,中共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领导人。广西玉林北流人。1918年入云南讲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炮科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桂军中任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旅长、师长、副军长。在北伐战争中,率部参加贺胜桥和德安等战役,被誉为虎将。1929年3月27日蒋桂战争爆发,由于李明瑞对李宗仁不满,遂被蒋介石重金收买,临阵倒戈,导致桂系溃败,李宗仁只身逃往香港。李明瑞旅改为陆军第十五师,李任师
(18961931)
俞作柏
  俞作柏 (1889~1959年) 桂军高级将领,广西北流人,俞作豫的兄长,李明瑞的表兄。 参加过广东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亲历李宗仁等发起的统一广西的战争。1923年任黄绍竑“广西讨贼军”团长,1924年参加征讨桂系陆荣廷战役,后随李宗仁、黄绍竑驱逐了陆荣廷残部;对抗沈宏英、拥护孙中山。1925年,参加广东东征战役,1926年任广西省政府农工厅厅长,切实执行新-三大政策,并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校长。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曾与李明瑞支持工农运动,
(18891959)
谭路
  谭路(1923~1995),原名谭[釒监]尧。玉林县石南谭村人。大学文化,国家二级编剧,从事文学、戏剧创作及戏剧导演工作。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民国28年(1939年) 9月,谭路初中毕业就在玉林积极参加战时工作团,进行抗日宣传活动。32年,考入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图音系。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谭路参加梧州市治安委员会宣传组, 并协助部队前锋文工团排演了歌剧《刘胡兰》、《白毛女》。1956年4月,在市文化
(19231995)
梁体方
   梁体方(1915~1993.5),广西北流县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毕业,参加广西学生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救国工作,任第五战区政治部政治指导员、分队长、代理中队副,安徽省政治军事人员训练班少校主任,湖北谷城军训部入伍生第三团少校政治教官,广西桂林平桂区训练中队指导员等军政职务。民国28年(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豫、皖、鄂边区游击队,并任政治部报社记编员、 侦察员。同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执行任务中被国民
(19151993)
陈眉
  陈眉(1917.2~1993.11) ,原名陈鋆才。广西博白县人。民国26年(1937年)初,在梧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苍梧县委委员。27年5月,任中共苍梧县委书记。同年8月,中共苍梧县委改为中共苍梧中心县委,管辖范围扩大。陈眉担任中心县委书记,领导梧州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翌年2月,陈眉赴已迁云南的中山大学读书,与中共失去组织联系。32年9月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教学工作。35年9月赴香港《华商报》社工作。1949年11月在《南方日报》社
(1917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