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名人录
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随父母迁往广西上思直隶厅(今上思县)务农。咸丰二年(1852)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余随父叔学习拳棒。不久父母双亡,遂以打柴捕鱼为生。咸丰七年,约同乡邓阿富等六人,参加了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在归顺(今靖西)活动。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政府调集大军围剿广西各地农民起义军。次年,刘永福率200 余人到安德北帝庙举行祭旗仪式,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同治六年,率军进入越南北部的六安州(今高平),创立“中和团黑旗军”。同治九年,进入保胜(今老街)。从此,以保
[] 南粤先贤 (18371917)
陈济棠
  陈济棠(1890年1月23日-1954年11月3日),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出生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幼年在私塾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钦县警察讲习所,6个月毕业。同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春,由陆小教官邓铿介绍入同盟会。1911年转入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中充任初级军官。1915年参加讨袁(世凯)倒龙(济光)活动,后到肇庆投护-第六军林虎部,任连长、营长等职。1920年11月,孙中山重组军政府。粤军参谋长邓铿奉命组建粤军第一师,陈济棠在该师第四团任第一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团长陈铭枢因参与反对孙中山感到内疚而离职,陈济棠接任第四团团长。年底,
中华民国一级上将 (18901954)
吴凤典
  吴凤典(1840~1906),又名泰,字雅楼,壮族,那琴乡上伴屯人,黑旗军虎将。吴凤典长得壮实,很有力气,富有学识。家贫,20岁时离家到琴烦、板布村(今扶绥县地)寻亲戚找活计。 当时, 农民起义首领吴凌云在岽罗建立“延临国” , 打击豪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吴凤典加入吴凌云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散落越南,吴凤典聚集五六十人,自为首领。10年后,于同治十年(1871年)从东潮(越南地)率队伍到保盛(云南河口地)投刘永福,被任为黑旗军左营管带(营长),后来刘永福还介绍其妻妹与凤典妻。同治十二年十一月,法军派遣其远征队队长安邺率兵攻占河内,越南阮氏王朝求助于时在越南的刘永福黑旗军,黑旗军
[] (18401906)
磨现琼
  磨现琼( ~1861),壮族,廪生,南乡(今叫安乡)那等村人,土豪。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罗国祥、陆高鸿等在平偕圩倡“拜台”,领导农民起义,当局称为“匪贼”作乱而束手无策,磨现琼等豪绅密约设立“清平团”,两次捐银往广东和宣化招募雇请“练勇”来攻打平偕圩,但未能取胜,后来自练“土勇”,于咸丰五年二月再攻打平偕圩,四月始破,四五千农民武装死伤大半,陆高鸿率领余部奔往忠州(今扶绥县地)。七月,陆高鸿探知磨已到岽心等地围剿起义军,便自忠州突袭上思县城,一举成功,磨急向上禀报,请吴观察坐阵那托屯指挥,派兵勇围困起义军,命各村砍荆棘竹木,环城围栽,到次年四月攻破州城。咸丰七年,磨现琼在佛子圩设立“
[] (?~1861)
黄小林
  黄小林(1925~1968) ,壮族。原名云龙。广西上思县叫安乡那润屯人。194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小林在读中学时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一个外围组织。暑假回家时在那当圩组织青年“读书会” ,阅读进步书刊,后来许多青年投身革命成为骨干。1948年1月,于南宁高中毕业即到横县参加粤桂边游击队,后转移到十万大山。同年春,派回家乡上思县西部的乔贡村一带开辟新区。同年秋,任上思十万大山西区武工队队长。同年冬,调任凤凰山南区武工队长,开辟以那当为中心的东至百仓、板门,西北到那审、平板及凤凰山各村的游击新区,培养了一批青年成为地下工作和武工队的骨干。并利用其父亲任国民党政府要职的影响,
(19251968)
陆高鸿
  陆高鸿( ~1856),壮族,东乡(今思阳乡)枯厚屯人。农民起义首领。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陆高鸿同西乡那乐村(今叫安乡板细村那乐屯)罗国祥于平偕圩(今高福村那民屯西南)倡议“拜台”,组织领导农民起义,第二年春夏间,参加起义的农民很多。《上思州志》载:“西南一带几乎无地无之。”州府当局束手无策。五月间,土豪磨现琼纠合乡绅组织地主武装“清平团”,并捐银1000两往广东招募“练勇”来攻打农民起义军,七八月间起义据点华兰圩和板细圩先后被“清平团”攻克,罗国祥被俘而牺牲。十月,外地农民武装在周霖、陆大叱旗等率领下进入上思,与陆高鸿等会集平偕圩,农民武装队伍共四五千人,声威大震,磨现琼等又捐银3
[] (?~1856)
黄立富
  黄立富(1820——1908) ,广西防城县板八乡板蒙村人,1885年6月中法战争结束,法军占领越南,屡次派兵犯我边境,一次,法军300人侵入到里火隘、敲梆岭,他组织边民100多人,手持大刀、长茅、火药枪与敌激战一天一夜,因敌强我弱-撤退,于是他星夜兼程赶往钦州向知州李受彤报告战况, 李拨给他50支土枪, 他迅速赶回边境,把各路义军扩充到500人, 向盘踞在里火隘的法军攻击,他开枪击中一“五画”军官坐骑,敌见势不妙,全线溃逃回越南,1886年9月,中法双方会勘中越边界,次年3月签订分界图约。李受彤下令赶制“大清国钦州界”界碑,黄带领边民和义军,只用几天时间便将33块石碑分立于竹山至峒中西岗隘(
[] (18201908)
吕剑
  吕剑(1925~1950),原名陈凤鸣、陈明。广西防城县马路乡竹围村人,后举家徙居附城乡沙潭江佃耕围垦田。194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防城中学,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942年11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吕剑就读初中时,在进步思潮的熏陶和进步教师的启发下,与许永钦组织本年级进步同学进行读书活动,秘密传阅《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刊。在镇内动员几个同学的父母,资助20多位贫困同学两年多膳食,吕的父亲也将自家粮食挑来补助。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吕剑组织排练《雷雨》等进步话剧在校内演出和街头讲演。防城中学有特务监视进步师生,吕剑发动同学对一个披着教员外衣的国民党特务开展斗争,校长陈树坤威胁说:“如果你再搅学
革命烈士 (19251950)
黄名山
  黄名山(1902~1931),原名黄振松,壮族,那琴乡那琴村人,上思县第六区农民运动领导人。黄名山出生于农民家庭, 9岁就读于村小学。后因生活贫困,曾一度辍学在家,由其父指导自学。复学后16岁高小毕业,成绩优异,被村中父老聘为小学教师,不久,因土豪嫉妒,受讥讽、排斥而愤然辞职。1926年10月,他参加国民党上恩县党务训练班,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广西各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黄名山被农民运动的声势所鼓舞,在“党训班”只学习2个多月(定6个月) 便提前回家。同刘福善、孙兆征等一起,投身农民运动。经过2个多月的宣传发动,那琴、大替、岽楠、那标、桃源、下英、寺蒙、那派、那夏、那俩
(19021931)
杨瑞山
  杨瑞山(? ——1899),防城县附城乡扫把岭老虎岭坜村人。号锦屏,少年家贫,卖糖果为生,身材高大,秉性刚强,善登山泅水,壮年从戎,隶广西提督冯子材部。三次随冯出关,屡立战功,为冯所信重。在御侮保边的镇南关——谅山战役中,隶萃军前部任督带,以大无畏精神,翻山越岭,涉水登城,冲锋陷阵,歼法寇于国门之外。在鏖战中,被敌炮火喷瞎左眼,仍忍受剧痛,斩杀六画敌酋,以勇猛闻于全军,被称为骁将。议和停战回国后,被任为钦州参将,续升记名总兵,后调任琼州总镇,再升广州水师提督。1899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广州水师任所,家人扶柩归葬于防城县光坡乡,其墓被列入县保护文物之一。
[] (?~1899)
许廷进
  许廷进(生长于清乾隆年间),防城县附城乡人。幼丧父母,家贫,打鱼为活,身强力壮,性格豪爽,有正义感,壮年从戎,在钦州入伍,由于弓马熟练,充任小队长,立了微功,由龙门左营外委升左营都司,再升营参将,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随两广总督孙士毅南征有功,得赐花翎顶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龙门协副将,在地方缉盗安民,使海疆赖以升平。后调任福建闽安协副将,升海坛镇总兵署厦门提督。许任职期间曾在钦州龙门建造一座“万姓祠”,所谓安置慰籍一批“无主孤魂”,此“万姓祠”后已改为海军营房。乾隆末年,许病逝于厦门烽火营,归葬于防城港区渔洲坪村。
[]
刘镇夏
  刘镇夏,1921年生于广西防城县光坡乡一个显赫的官僚地主家庭。在校读书时,丝毫没有一般阔少爷的架子,喜欢与穷苦人家的孩子玩游戏交朋友,他们苦难的童年生活,激起刘镇夏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使他选择了一条与父兄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刘镇夏始终走在斗争的最前列,并从中接受了锻炼。随着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政策的推行,防城的-顽固分子气焰更加猖獗。他们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刊,解聘进步教师,压制爱国活动。防城县抗日领导小组-解体,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转入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
(19211949)
陈实棠
  陈实棠(1917~1948),又名陈克光、陈荣,广西防城人。早在民国24年(1935),陈实棠苦于无生活出路,报名参加陈济棠部当兵。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党独九旅六二七团二营任排长。民国28年冬,国民党制造第一次-逆流,独九旅走向反动,陈实棠目睹独九旅的倒行逆施,非常愤懑。于民国30年农历10月间率班长黄耀龙、章龙,副班长谢汝良、周镜和梁兴等20多人,携带轻机3挺、驳壳枪2支、步枪10余支,脱离独九旅,投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民国31年(1942)3月,陈实棠起义部队,转移到东莞抗日前线,编入曾生、王作尧部彭沃中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陈实棠,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民国32年,被提升为中队长,并参
(19171948)
陈凤鸣
  陈凤鸣,又名陈明,吕剑,1925年1月生于广西防城县江平镇竹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为了生计,其父陈龙光举家迁居本县三波乡沙潭江村,靠租种地主陈维周的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日子相当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陈凤鸣在苦难中成长起来了。陈凤鸣天资聪颖,勤学好问,深得其父母的疼爱。为了让儿子将来有个出头之日,陈凤鸣11岁那年,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1941年,陈凤鸣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防城县县立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陈凤鸣的民族意识也一天天增强。他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年月,日本帝国主义正一步步疯狂地践踏中国领土,人民惨遭蹂躏,而蒋介石-集团
革命烈士 (19251950)
韦尧卿
  韦尧卿(1895~1976),本名韦布典,壮族,公正乡那齐村枯标屯人。韦尧卿是上思“小南”地区的著名富户,年青时贩卖过猪、牛和铜仙。民国25年 (1936年)因贩卖枪枝被国民党县政府逮捕,判处死刑,后以15万枚铜仙赎回。民国27年,韦尧卿和梁彪进、张生利、陆元勋等,组织农民反“三征” (征粮、征税、征兵) ,先在枯标屯召开秘密会议,印发传单,后在枯萎圩(今枯蒌屯附近)召开四五百人的大会, 歃血为盟。韦被推为总指挥。次年7月,县政府派30名警察到板门屯催征粮税,韦尧卿等即率农民武装300多人攻打驻板门的警察,一天不克,特管区部队400多人赶来援救,农民队伍撤回那齐。县政府派兵到那齐屯扫荡,村里许
(18951976)
黄高煌
  黄高煌(1921.3~1984.8),原名黄巨康,壮族,公正乡何楼屯人,上思县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黄高煌幼年时父亲离家外出不归,由母亲和祖父抚养,曾寄居外祖母家读书,高小毕业后接触到革命书刊,后参加“学生军”创办的“文化传播站”和“抗日救国战时工作队”活动,积极宣传抗日。民国32年(1943年)在邕宁县檀眼和防城县大勉、录虾、企沙等小学任教师, 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秘密参加革命活动,同年5月加入共产党。次年冬,桂南、粤北两次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他奉命回县东安地区开展工作,通过社会关系,进入东安乡自卫队并任队长。民国34年6月,十万大山革命核心领导小组成立,黄高煌任组长,着手筹备武装、经费,为武装
(19211984)
黄著才
  黄著才(1924.10~1986.1),叫安乡叫安村仁里屯人,壮族山歌手。少时家贫,高小毕业后跟随父亲种田和到防城县开饮食店。性格乐观旷达,青年时喜爱壮族山歌,常跟“春牛队”唱“春牛歌”,得到老歌手传授。1956年到县配种站当养猪工人,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山歌,先后在县文化馆油印刊物和县农民报上发表壮话山歌数十首,宣传时事政策。1965年“四清运动”时,他被指为唱“黄色山歌”,受到批判斗争后开除公职。1969年,县和公社的革命委员会把黄著才所在的仁里屯和怀白屯及那兰圩办联合生产队,取名“九大联” 生产队, 以纪念中共九大的召开。合并后社员劳动不积极。黄悄悄唱道:“怀白那栏九大联,活学活用老三篇,太
(19241986)
林俊廷
   林俊廷(1876—1933) 字苒田。上思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入绿林,后充当头目。二十二年受苏元春招安,任先锋队管教,不久升任管带。二十九年转属陆荣廷,任督带。宣统三年(1911)升巡防队统领,次年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龙州兼边防对讯督办,担负龙州、凭祥、宁明、思乐(今属宁明)一线边防治安。1916年任广西护国军第一支队司令,1917年任护国军粤桂联军第二军司令,入湘北伐。次年退回广西,任桂林镇守使,晋陆军中将、俊威将军上将广西督理等衔。1921年发生第一次粤桂战争,粤军入桂,陆荣廷战败通电下野,遂避往黔桂边境。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粤军调回广东,广西境内自治军纷起,被推为广西自
(18761933)
黄永腾
  黄永腾,男,壮族,1939年8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少先队总顾问。黄永腾扎根祖国边疆,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在岗时,自费为孩子们购买图书等学习活动资料;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少先队活动、关爱未成年人成长,赢得社会肯定和群众尊敬。黄永腾先后设计少先队活动方案600多个,退休后实施的达400多个,获奖86个。他根据城镇学生的特点,设计的“解除烦恼,快乐成长”活动,在实施的10多年间有数万人次参与。每学期他都志愿与10多个“后进生”结成“解烦手拉手”对子,进行跟踪帮助,大家称他为“快乐朋友”。防城区现已有3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解烦恼”心理咨询活动,受益学生累计达两万多人次,“解
全部防城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