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历史人物介绍7
宇光
   宇光(1921年~ ) 原名毕敬臣。范县濮城镇后毕庄村人。自幼读书。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任中共濮县一区区委宣传委员。1939年6月后,历任中共濮县一区区委书记,中共濮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宣传部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宇光历任中共鄄城县委书记、县长,中共冀鲁豫区党校、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教育科长。 1952年8月后,宇光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办公室
张守伦
  张守伦(1921年~ ) 范县人。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政委,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军职顾问等职。因战负伤,三等甲级残废。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曾被授予上校军衔。
朱国顺
   朱国顺(1921年~ ) 清丰县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任教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经济教员、教研室主任、系副政委,政治学院院务部副政委、顾问等职。多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先进工作者。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
杨泽江
   杨泽江,又名克俊、俊仁、俊人、隽人。1921年4月25日生,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杨庄人。农民家庭出身。1927年春起读小学。1934年夏起在河北保定师范学校学习,接受学校中共地下组织发动领导抗日斗争的启蒙和教育。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回家乡,宣传抗日进步思想。12月在南乐县留固店参加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抗日民军第四支队。1938年3月参加抗日军政干部学习班学习,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至1939年1
阎草
   阎草(1921年~1986年) 原名阎金月,濮阳市区胡村乡孟村人。幼时家贫,成绩优异,受老师资助,考入濮阳县城内高级小学。 七七事变以后,阎草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冀鲁豫救国总会工作队队长。1941年春,阎草调任尚和县(从濮阳县析出,后复属)抗日救国会主任。1944年10月,尚和县全境解放。中共尚和县委委派阎草到五区负责抗联工作。1945年后,曾任朝城县一区区委书记、中共南乐县委宣传部长。
(19211986)
鲁本修
  鲁本修(1921年~1984年) 清丰县城关北街人。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音协理事,音乐设计家和民间音乐家。 鲁本修自幼双目失明,饱尝艰辛,苦中砺志。16岁参加清丰抗战话剧团,在日军疯狂扫荡中,辗转奔波宣传抗日。1946年在昆吾县众艺剧社教唱兼任音乐设计,1948年在冀鲁豫四分区新青年剧社任唱念教师。1950年后相继在河南省豫剧三团和二团工作,并和王基笑、姜宏轩、梁思辉合作,设计了豫剧《小二黑结婚》、《五姑娘》
(19211984)
常耕民
  常耕民(1920年~ ) 濮阳市人。话剧导演。1946年调冀鲁豫文工团任演员、戏剧队长,1950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1957年调入河南省话剧团任导演。为河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河南分会理事。常耕民在艺术上追求真实、含蓄,尤善长导演农村生活题材的戏,共执导剧目30多个,代表剧目有《雷雨》、《西安事变》、《龙马精神》等。常耕民(与路振隆合作)执导的《唢呐情话》,获1980年全国
焦昆
   焦昆(1920年~ ) 南乐县西韩留村人。出生于富农家庭。14岁考入南乐县立简易师范。1936年年底,焦昆与姨表弟李景昭到南京做工。 1937年11月,日军进逼南京,焦昆与李景昭随在南京执教的舅父赵一峰乘船到四川万县,几经辗转到达西安,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介绍,入抗日青年训练班受训。1938年5月。焦昆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到延安柳树店入抗大二大队学习。1939年春入马(克思) 列(宁)主义学院学习。1941年3月到晋绥军区司
魏敬斋
  魏敬斋(1920年~ ) 原名魏荫之,南乐县杨村乡烟庄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在高小读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7年春,魏敬斋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魏敬斋家遭日伪军抢劫,牲畜、家具损失殆尽,其母亲被逼跳水寻死。魏敬斋集家仇国恨于一身,毅然参加抗日游击队,任分队长。1939年7月,魏敬斋到山西平顺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1940年7月抗大毕业,被分配到冀南军区
高丙信
   高丙信(1920年~1947年) 濮阳县韩村人。幼时入私塾读书,后入濮阳县完全小学就读。大名七师肄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濮阳、滑县一带做党的地下工作。 1938年,高丙信任八路军抗日东进纵队营教导员,率部英勇作战,不畏牺牲。次年,受中共组织委派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高丙信返回濮阳,在濮阳县、滑县坚持抗日工作。翌年,滨河县成立,高丙信任滨河县抗日政府县长,并兼三区政委。 1947年6月,高丙信带工作
(19201947)
张宝钿
  张宝钿(1918年~ ) 南乐县梁村乡后翟村人。7岁人私塾,12岁考入大名高级小学。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在大名七师就读。1937年10月,张宝钿投笔从戎,参加国民党181师石友三部学兵队。1938年8月,张宝钿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指导员。后,张宝钿从石友三部撤出,去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找到党组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宝钿历任中共部队作战参谋、军分区作战股长、参谋处副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曾参加讨石(友三)和陇
刘鸣九
  刘鸣九(1918年~1990年) 范县杨集乡南李桥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交通员、区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直南特委交通科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交通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交通局局长。 1949年秋,刘鸣九历任平原省邮电局局长,平原省民政厅副厅长兼省劳动局局长,1953年任国家冶金工业部第六冶金公司经理,1958年任郑州503厂党委书记、总经理,1964年任冶金工
(19181990)
刘秀印
   刘秀印(1918年~1987年) 台前县城关镇台前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后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民兵指导员、村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寿张县城关区支前队长,带领担架队参加鲁西南、淮海战役,运送粮食弹药和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刘秀印在寿张县(今台前县境)率先创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多次被评为地、县农业劳动模范。1955年、1957年,刘秀印两
(19181987)
汪浩
   汪浩(1918年~1983年) 原名汪之平,台前县夹河乡顾庄村人。系汪洋烈士之胞弟。高小毕业。后在家乡组织抗日青年团,开演讲会、出墙报,编说唱词等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某部连政治指导员、中共寿张县委组织部长、郓北县委副书记、《人民日报》记者。 1949年后,汪浩历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秘书,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党总支书记,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书记,华北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19181983)
蔡福养
   蔡福养(1917年~ ) 字育人,南乐县福堪乡东蔡紫金村人。16岁习医,后拜名医石汝章为师,23岁在其家乡村悬壶开业。1953年,到南乐县第三区卫生所任中医师。1958年,到河南中医学院进修,后留校任教。1979年晋升为讲师;1981年晋为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6年又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63年,蔡福养参与《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工作。1980年,国家卫生部聘其为《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喉科分卷》副主编。1
刘传友
   刘传友(1917年~1994年) 台前县吴坝乡十里井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活动,曾任小区抗日联防队长。1941年2月,任抗日小学教师,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兼做地下交通护路工作。1943年5月后,历任中共寿张县三、七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 1952年4月,刘传友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在组织领导农业生产上闻名平原省,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后在中共八大一、二次全体会议上发
(19171994)
王树棋
   王树棋(1917年~1940年) 小名七妮。濮阳县清河头乡西辛庙村(今属濮阳市市区)人。贫苦农民出身,为人耿直善良,性格刚烈。 1940年农历三月初十上午,濮阳县城内的汉奸队前往城郊孙王庄抓丁、逼粮,激起孙王庄群众义愤。村民奋起于村前,用刀劈杀两名汉奸。其余汉奸逃回城内,谎报于孙王庄遭八路军袭击。下午,日伪军倾巢出动血洗孙王庄。 西辛庙群众闻讯前往支援,行至裴西屯村东头,见两辆日军汽车满载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开来,便埋伏路西
(19171940)
李平安
  李平安(1917年~1940年) 清丰县城北小李屯村人。自幼家贫,在亲友资助下相继在濮阳县简师附小、城内一高、简师就读,毕业后在陶河、王庄任教。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平安参加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四支队,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1938年夏,四支队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纵一团,李平安任二营教导员。 1940年秋,冀南军区在清河、武城交界处召开大会,李平安率部警戒。清河、武城等处敌人突然袭击会
(19171940)
杨朝炳
   杨朝炳(1916年~ ) 台前县打渔陈乡王堂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36年参加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受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管大同的指示,组织寿张、阳谷、东阿三县青年学生和部分农民参加抗日游击队,任队长。队伍发展到150余人,被国民党寿张县政府强行解散。杨朝炳为避搜捕,将0隐藏后,带部分人员奔往黄河南。不久,杨勇带领八路军686团挺进鲁西(梁山一带)开辟根据地,杨朝炳遂即参加八路军。后奉杨勇之令,杨朝炳率一个营
刘兆德
   刘兆德(1916年~1983年) 台前县孙口乡屈岭村人。幼年丧父,家境极其清贫,11岁随母去山西逃荒。1935年参加红军。随军进入陕北后,刘兆德被编入中共中央警备团,任班长,与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文而闻名天下的张思德一个班。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一部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战士张思德因炭窑崩塌遇难,刘兆德亲自将张思德遗体从炭石中抱出。 刘兆德在陕北延安一带,多年守卫在中共中央-身边,在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时
(1916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