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历史人物介绍3
袁保庆
  袁保庆(1825-1873),字笃臣,号延之。河南项城人。袁树三次子,袁世凯的嗣父。他幼承家教,学业突出,于咸丰八年(1858)中举。后跟随叔父袁甲三在鄂豫皖苏一带,参加对捻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江宁盐法道(二品)。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义”,生平事迹被宣付国史馆,附祀于临淮袁甲三专祠内。袁保庆少年时代,袁家尚三世同堂,全家八口人,仅有土地三十多亩,家计窘迫。父辈兄弟四人都在读书,全靠祖母郭氏苦
[] (18251873)
袁树三
  袁树三,一名澍三,具体生卒年不详,河南项城高寺镇袁阁人。是袁甲三的同母长兄。他与二弟袁甲三少小入学,都因品学兼优而“食饩”,受到士子们推崇。为减轻家庭负担,兄弟俩也曾设馆授徒。在设馆授徒的同时,为博取功名以实现父亲的遗愿,兄弟俩专以八股文(时称制艺,时艺)为务,不去研究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和不能“代圣人立言”的华丽文章。后来由于家计艰难,虽有远大志向的袁树三却不得不终止走科举考试为官的“正途”,以“廪贡生”(县学一等生员的前列,由官府供给
[]
袁保中
  袁保中,字受臣,袁澍三的长子,袁世凯的生父。在项城袁氏家族中属长门长孙。他一生没有出仕为官,仅以附贡生资格捐过同知。袁甲三、袁保恒、袁保庆等都在外地做官时,袁寨袁氏家族几十口人同居,主持家务的就是袁保中一人。当时他的祖母郭太夫人、母王太夫人都已年高,袁保中尤能恪尽孝道,使老人们心情愉快。袁甲三在淮阳去世时,他怕年迈的祖母伤心,刻意隐瞒。祖母询问甲三的情况,他强作欢颜,编假话让奶奶高兴。弟弟袁保庆膝下无子,他就把自己的儿子袁世凯过继过去。
袁世凯的生父
袁迪新
  袁迪新,出生于1922年,是段祺瑞的三小姐段式巽的独养女儿。袁迪新(1922-),生在袁世凯的老家——河南彰德的袁府。她的曾祖父袁世辅是袁世凯的弟弟,排行老五,袁世凯是老四。袁家兄弟共六个大概没分家,都焐在那“豪门深深深几许”、不知是七进还是八进的袁家大院里。袁迪新的祖父袁克庄28岁就去世了,他生前做过什么事情人们早就淡忘,但是对于袁家来说,他还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他那当时还没出生的儿子指腹为婚。当时袁克庄在北京和天津一带
(19212016)
樊西曼
  樊西曼,原名樊淑俊,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樊西曼从小就养成了勤奋自立的好习惯。1931年,樊西曼在亲友的资助下,考入了开封省立女中读书,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为学生自治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进步教师的熏陶和影响下,樊西曼阅读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鲁迅的《彷徨》、《呐喊》以及苏联小说《铁流》等革命书刊和进步文学作品。这使她很快地接受了新思想,开阔了视野。1935年暑假后,国民党河南省教育
(19151966)
程西海
  程西海(1919—1981年),河南省西华县人。1939年10月参加工作,194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抗大毕业后留校工作。1943年8月任淇县民政科长、淇汤联合县副县长、代县长、淇县副县长。在开辟淇、汤两县抗日根据地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1949年9月随军南下,历任宿县县长,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副书记,铜陵市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19191981)
王燕娜
  王燕娜,女,汉族,1982年6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共青团员,现为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2008年荣获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2008年9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2009年9月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二届“感动新疆十大人物”。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身患尿毒症急需救助的报道。她主动来到新疆医
李新贵
  李新贵,男,汉族,1959年2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中共党员,现为新疆红山涂料有限公司工人。1982年8月荣获乌鲁木齐市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82年4月的一天晚上,李新贵下了中班,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赶。当他走到和平桥附近时,隐隐约约地听到30米开外的和平渠边传来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他顺着声音走去,看到渠边有一团黑糊糊的影子在艰难蠕动,声音痛苦难忍。走近一看,只见一位大约30
万金刚
  万金刚,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1995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生前系武警新疆总队乌鲁木齐支队四大队十二中队中队长。2009年7月5日18时20分,连续两周没回家的万金刚正在陪妻子和女儿购物,突然接到中队的报警电话:“国际大巴扎一带大量人员聚集,有闹事迹象,上级要求中队加强巡逻区的兵力配置。”接完电话,万金刚直接赶往大巴扎。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让上勤战士把他的警服和警棍直接带到事发现场。很快赶到国际大巴扎的万金刚发现
革命烈士
徐乃祯
  徐乃祯(1892-1949)河南省商水县胡吉村人,1892年生。淮海战役期间,是河南省担架队队员,因长途跋涉,双脚冻伤肌体严重损坏,伤势恶化,久治无效,不幸于1949年春与世长辞,时年57岁。徐乃祯自幼随父母参加劳动,16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当长工,受到地主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他饱受旧社会的苦难,迫切渴望打破封建枷锁,走出地狱般的生活。淮海战役开始以后,党号召广大人民支援前线,徐乃祯踊跃报名支前,于1948年12月5日志愿参加了第一批担架队,
(18921949)
严图阁
  严图阁(1903~1936),河南省沈丘县人。1929年蒋冯大战时任营长,1931年12月随部在宁都起义,组成红五军团,升任红十五军师长。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直接指挥红十六军和地方武装作战,转战湘东鄂西,取得显著战绩。1933年初任红十八军军长,率部战斗在赣北。6月,红十八军改编为红十八师,他留任省军区参谋长。1936年3月,任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11月,因伤病交加,无药医治,在平江黄金洞病逝。
(19031936)
袁涣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司徒袁滂之子。袁涣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汉末战乱时,袁涣流寓江淮一带,初为袁术所用,后投吕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袁涣出身“陈郡袁氏”,他的父亲袁滂,官至司徒。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郡中贪赃枉法的官吏
[三国] 东汉末年官员
袁滂
  袁滂,汉族,字公熙,陈郡人,曾任大司农,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父袁璋,子袁涣,陈郡袁氏的始祖,陈郡袁氏自袁滂任司徒开始,直到唐代,子孙连续13代都有人担任重要职务,活跃在政坛将近600年。袁滂虽然官至三公,却始终清心寡欲,不说别人的坏话。东汉末年,党派动荡,只有袁滂中立于朝廷,不被牵连。
[]
袁璋
  袁璋,男,东汉陈郡阳夏人,袁良次子,袁滂之父,袁安叔父。如果说在东汉政坛上汝南袁氏大放异彩,上演由盛极而衰悲喜剧的是袁良的大儿子袁昌的后裔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则由袁良的小儿子袁璋一系的子孙陈郡袁氏再创袁氏家族辉煌。袁璋一系子孙自曹魏至唐,显达五百余年。袁璋从阳夏迁居扶乐(治所在今河南太康西北),他的儿子袁滂也在东汉时任司徒,关于袁滂,《汉记》中说:“(袁)滂字公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异同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
[]
穆少卿
  穆少卿(1906~1967),回族,九三学社社员,河南周口人。自幼随父学医,20出头于乡里挂牌应诊。民国37年(1938年)定居西安通济中坊,一面行医,一面致力中医教育。先与焦易堂合办济生医药研究社,出任社长。民国30年(1941年)自办国粹中医院及国粹中医学校,主编国粹医药报,开创了西安地区中药单体临床传授走向课堂教授与临床传授相结合的群体化教学新模式。解放前,曾莅任中央国医馆理事、西安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建国后,1958年创办穆少卿
(19061967)
胡闰儿
  胡闰儿(?-1338)元代河南农民起义军首领。河南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他善使棒,故又名棒胡。有徒众百余人。1337年(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2月,以烧香为名聚众起义于信阳(今河南省信阳市),人称李老君太子,置弥勒佛、小旗、紫金印、量天尺等,攻破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位柘城县东南),焚陈州,屯营于杏冈。胡山花、辘轴李、棒张等起兵而应之。元命河南右丞相庆童前往镇压。1338年 (至元四年)4月,他被俘杀。
[] (?~1338)
刘通
  刘通(?-1466)明代荆襄流民起义领袖。人称刘千斤。河南西华人。正统年间,-到房县(今属湖北)谋生。曾与和尚尹天风筹划起义。成化元年(1465年),和石龙等率领流民四万多人,在房县大石厂起义。他被拥为汉王,建元德胜。以石龙为谋主;另一起义首领刘长子为国老;苗龙、苗虎为先锋。起义军连克襄阳(今属湖北)、邓州(今河南邓县)等地,纵横于今湖北北部及陕西南部;各地流民群起响应,众至数十万。同年 12月,起义军在梅溪寺与官兵激战,杀死官兵都指挥
[] 明代荆襄流民起义领袖 (?~1466)
景廷宾
  景廷宾(?-1902)清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尚卿。直隶广宗县(河北钜鹿)人。曾考中武举。1901年,参加反对官府勾结洋人欺压盘剥农民的斗争,被推成首领。次年与赵三多率领的义和团余部会合起义,树起“扫清灭洋”大旗,自任龙团大元帅,刘永清为副帅,赵三多为主将,痛歼鲍超的武卫左军左营。挺进威县,处死-义和团的凶手法国神甫罗泽溥。冀鲁豫平原二十四县十六万农民群起响应。攻破威县、广宗县城,包围冀州、南宫、赵州等地。清廷令直隶、山东清军配合夹击。英
[] (?~1902)
袁世敦
  袁世敦(?—1909)字厚甫,河南项城(今河南项城县,位周口市东南)人。袁世凯之兄,为清末官吏,曾任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候补知府,统带。1899年(德宗光绪二十五年)10月,朱红灯率众至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位德州市东南)营救被捕团民,击败清军;他统带亲兵马步队去平原镇压,在森罗殿被朱红灯打败。因掩败献功,被劾革职。袁世敦是袁保中的嫡出二子,因是“嫡出”,在项城袁氏家族中虽非长子却是“长门”。他也没有走通科举入仕的道路,而是捐了个“盐
[] (?~1909)
袁甲三
  袁甲三(1806-1863)清末将领。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进士,出身文吏,原为京官,以刚直闻名。 1853年奉命赴安徽协助侍郎吕贤基督办淮北军务,同太平军、捻军作战。不久,吕贤基毙命,代领其军,驻节临淮(在安徽凤阳东)。1856年配合英桂在河南同捻军作战,在归德(今商丘南)三战三捷,击败捻军领袖张洛行,因功命以三品京堂候补,授太仆寺卿。1859年因胜保离军,受命署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授漕运总督,继续同捻军作战。1863年病死。谥
[] (1806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