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历史人物介绍13
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
[]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前280前208)
周法尚
  周法尚(555—614年),字德迈,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人,隋朝大将。 周法尚出身将门世家,祖父周灵起,历任梁朝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桂二州刺史等职。父亲周炅历任为定州刺史、平北将军。周法尚少年时便“果劲有风概”(《隋书·周法尚列传》),好读兵书。十八岁时为陈朝始兴王中兵参军,寻加伏波将军。父亲周炅去世后,周法尚监定州事,督率其父本部兵将。后因屡立战功,迁使持节、贞毅将军、散骑常侍,领齐昌郡(今山东济南附近)事,封山阴县侯,邑五千户
[] 隋朝大将 (555614)
周顗
  周顗 (269-322)晋汝南安城人,字伯仁。少有名望。西晋末,累迁至尚书吏部郎、镇军将军长史。渡江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因常酒醉不醒,人称“三日仆射”。王敦叛乱,有人主张尽杀王氏,他力保王导无罪。敦功入健康,他被杀。后导知其曾救己,恢未劝阻,因有“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吾而死”之语。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晋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渡江后,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于荆州举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
[] (269322)
丹朱
  丹朱,尧的儿子。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 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让位于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
[上古]
袁滋
  姓名:袁滋生卒:籍贯:家谱:擅长:经历:评价:作品:袁滋[唐]字德深,陈郡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贞元(七八五至八o五)中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嗣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赠太子少保。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元和八年(八一三)许孟容撰唐尚书省新修记,滋为篆额。又虢州刺史王颜撰唐轩辕铸鼎原铭,亦滋籀书。《旧唐书本传、金石录、广川书跋》
[] 唐朝宰相
伍孚
  伍孚(?——189)字德瑜,东汉吴房人(今遂平县),官越骑校尉。由于董卓专权,残害忠良,伍孚决心亲手刺杀他。于是,他身穿朝服内怀利刃去晋见董卓,伍孚把话说完,向董卓告辞。董卓起身送他到阁门口,亲切地用手抚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机抽出利刃向董卓刺去,没有击中。董卓奋力反抗,随即呼唤左右等人捉拿,杀害伍孚,并大骂道:“你想造反呀”伍孚大声说:“我恨不得把你这个奸贼在大街闹市之中碎尸万段,以向天地神灵谢罪”话还没说完就死了。
[] (?~189)
董伯仁
  董伯仁: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官至光禄寺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曾在汝州白雀寺等地作壁画,备受唐代张彦远等人的看重。《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董伯仁,北周末隋初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初尚在。多才艺,乡里称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内将军。 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虽无祖述
[]
应璩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今属河南)人,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百一的意思,据《文选》李善注引原诗序载,当时有人对曹爽说:公今闻周公巍巍之称,安知百虑有一失乎;张方贤《楚国先贤传》则以为,由于诗有一百零一篇而得名。前说当近是。今存《百一诗》共8首,多数似非完篇。又有《杂诗》3首,亦属《
[三国]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19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