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名人录
魏仁浦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年经历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后梁开平五年(公元911年),一个早晨,降生在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忠厚朴实,勤劳能干,他从小就在父母亲情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年幼的魏仁浦机敏聪慧,常常给
[] 宋朝宰相 (911969)
卜子夏
  卜子夏(前507~前400)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期卫国南阳城(今获嘉县南阳屯村)人。子夏以“文学”著称,位列“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孔门弟子中有著作传世的,以子夏最多。相传《论语》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丧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十一卷,亦是子夏所撰。汉人徐防又有“《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卜子夏为一代儒学巨人,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倡导者和践行者。子夏学成后仕鲁,为莒父(今山东省莒县)宰。在仕莒父期间,将曾子讲堂扩
杨俊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受学于边让,边让对他十分欣赏和器重。后来战事开始,杨俊认为河内必定会成为战场,于是带老弱及同行百余家到洛阳、密县的山野间避战。后来转到并州避战。曹操先后任命杨俊为曲梁长、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等职,又举杨俊茂才,在职期间宣扬道德教化,又建立学校,人人都称赞他。后来又转任征南将军军师。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后迁中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趁曹操出征而在邺城谋反,杨俊因而弹劾自己,向东汉太子告辞,但他不欲杨俊离开,只贬他为平原太守。后来曹丕代汉称帝,杨俊再任南阳太守。此时散骑常侍王象向曹丕推荐杨俊,但杨俊没有得到重用。起初,
[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222)
徐世昌
  徐世昌(1855年10月24日—1939年6月5日),1855年生于河南,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1918年9月4日,徐世昌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1922年6月通电辞职。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徐世昌是最先提出较完整的近代军事理论的人,在职期间整顿东三省的财政,创建巡警制度。其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代表作品有《清儒学案》、《欧战后之中国》、《东三省政
[] 嵩山四友 (18551939)
毛遂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前257年,秦围赵都,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解郸邯之围,毛遂自告奋勇要随平原君赴楚,平原君因平时未听说过毛遂其人,不愿带其前往,毛遂极力说服,才勉强得到平原君允诺。在与楚王谈判过程中,他机智勇敢凭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楚王与赵歃血为盟,发兵救赵。事后平原君慨叹道:“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不敢再失去这样的人才了”。毛遂故里在原阳县城西12公里的师寨镇路庄村,这里有自荐亭和十余通石刻,记载着毛遂自荐的动人故事。 生平经历脱颖而出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
陈平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阳武(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陈平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土,但不被重视,后来就投奔了刘邦,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
[]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 (?~前178)
傅游艺
  傅游艺(?-691),唐武后朝同平章事。天授元年二年(690-691)在职。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载初初,由合官主簿迁左补阙。武后夺政,他即-诡说符瑞,劝武后当革姓以明受命,武后悦,迁给事中。阅三月,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拜凤阁侍郎。武后乃黜唐称周,废唐宗庙,自称皇帝,赐他姓武氏。因其升迁迅速,时人称之为“四时仕宦”。逾月,罢为司礼少卿。他尝梦登湛露殿,既寤,以语所亲,有告其谋反者,下狱自杀。《 傅游艺传》傅游艺,卫州汲人。载初初,由合宫主簿再迁左补阙。武后夺政,即-诡说符瑞,劝后当革姓以明受命。后悦,擢给事中。阅三月,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拜鸾台侍郎。后乃黜唐称周,废唐宗庙,自称皇帝,赐
[] 唐朝宰相 (?~691)
张苍
   张苍(前253—前152年),阳武(今河南阳武县城东南)人,战国秦汉时期科学家、儒学者、阴阳家。西汉开国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张苍年轻时师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授左传,后仕秦为御史,负责管理图籍文书(因侍立于殿柱下,故称为柱下史),后因直言惹恼秦二世,避祸逃归故乡阳武。不久,刘邦的军队经过武阳时,张苍投靠刘邦。随刘邦进攻南阳时,张苍有罪当斩,适逢王陵路过,见张苍为人长大美白,向刘邦请求赦免其罪。张苍被赦免后,从此对王陵感恩,如父亲般服侍王陵,几十年如一日。在王陵死后,在其升任丞相后仍然每天坚持下朝后先去向王陵的夫人问安并待侯其吃饭才回家。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张苍随从入汉中。后来常山王张
[] 西汉开国功臣 (前256前152)
娄师德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娄师德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后累迁至监察御史。戍边屯田678年(仪凤三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娄师德虽是文臣,却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募。唐高宗大喜,任命他为朝散大夫,让他随军出征。同年九月,李敬玄兵败,大将刘审礼被俘。娄师德在洮河收集散亡将士,后又奉命出使吐蕃,与吐蕃将领论赞婆会于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他宣扬唐朝威信,陈述利害,使吐蕃既敬畏又心悦诚服,被改任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主持屯田事务。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治今青海
[] 唐朝宰相 (630699)
韦思谦
  韦思谦,(611—公元689年),字思谦,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三品丞相。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唐朝丞相,为原阳十二丞相之一。其二子韦承庆,韦嗣立皆为丞相。《旧唐书》载:“父子三人,皆为宰相,又四职替代,有史以来,莫与为此”。韦思谦,进士出身,后任监察御史。唐高宗时 ,任尚书左丞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迁凤阁鸾台三品(丞相)。韦思谦一生光明磊落,性格鲠直。人物生平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
[] 唐朝宰相 (611689)
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其父韦思谦,为进士,累任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致仕。韦嗣立初由进士为双流县令,政绩卓著。公元695年(证圣元年),其兄韦承庆为凤阁舍人,因病去任,朝廷召时任莱芜县令的韦嗣立代为凤阁舍人,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后长安时为凤阁侍郎。当时酷吏横行,人人自危,他却敢于挺身而出,犯颜直谏。提出“兴学校、洗枉滥”,但未被采纳。遂以凤阁侍郎身份为检校汴州刺史。由于其兄韦承庆依附张易之兄弟,二张被诛后,
[] 唐朝宰相 (654719)
刘崇龟
  刘崇龟[唐],字子长,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咸通六年进士。曾任起居舍人,礼部、兵部二员外。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春,河东节度使郑从谠镇守太原,奏请刘崇龟为度支判官、校检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赐金紫。中和三年(883年)入朝为官,为兵部郎中,拜给事中。唐昭宗大顺年间(890年--891年),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士,改户部侍郎,检校户部尚书。后出任广州刺史、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观察处置使等要职。史载刘崇龟工书、画,性廉洁。中和五年(885年)萧遘所撰、刘崇龟所写的唐昭觉寺碑,深受文人推崇。(唐昭觉寺位于今成都市北郊5公里,著名的皇家寺院,唐宣宗钦赐“昭觉”为名,素有“川西第一丛林之称
[]
时彦
  时彦(?—1107),字邦彦,古河南开封(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时庄和师寨镇香时庄均称其为自己村)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存词仅一首。时彦少年好学,孜孜不倦。中状元后,被授笠书颍州判官,入为秘书省正字,累官至集贤校理。绍圣中(1094—1098),迁左司员外郎。因出使辽国失职,被罢免。不久,官复集贤院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蹇序辰出使辽国回来,-时彦擅自接受辽国赏赐,匿而不报,使之又被罢官。徽宗即位(1101),召为吏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未及赴任,拜为吏部侍郎,徙户部,为开封府尹。当时,都城开封苦于盗贼横行,治安混乱,
[] (?~1107)
任阵海
  任阵海(1932.11.7)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原籍河南省新乡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50年代参加战略作物防害工程发现致害诱因。此后从事云雾催化工程,筛选催化剂,实施最早云中催化。受命组织军事环境科学研究,负责核试验场边界层污染实验。在我国三线建设时期,负责十余座山区及临海基地的选址及环境规划实验,与团队撰写了最早的山区空气污染专著等。 在长期研究实践及调研基础上,团队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研究,应紧迫地提上日程,并认为“环境”是独立发展的学科。负责组织我国首次中尺度区域性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设计建立包括地面监测网多要素同步监测、超低空航测、远红外探测、声雷达布阵等多种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万俟卨
  万俟卨[mò qí Xiè](1083年—1157年),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 ,南宋初年0臣。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举人,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秦桧之意打击主战派,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与秦桧争权,遭到罢黜。秦桧死后,万俟卨被召回京。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任尚书右仆射。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为百姓所恨。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万俟卨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谥号忠靖。评价万俟卨起初党附秦桧,担任言官,他所说的大多出于秦桧的意图;等他任宰相后,不受秦桧控
[] 宋朝宰相 (10831157)
毛玠
  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后来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后来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也很廉洁,因而激起天下廉洁之风,即使尊贵得宠的大臣,衣着车辆都不敢太奢华。毛玠和崔琰一改朝中风气,令曹操大为赞赏,曹丕也亲自去拜访他。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毛玠改任尚书仆射,再典选举。又密谏曹操应该立嫡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建安二十一年,崔琰被杀,毛玠因而十分不快。后来有人诬告毛玠,曹操大怒,将毛玠收于狱中。及后
[三国] (?~216)
杨再思
  杨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 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杨再思明经出身,早年曾任由玄武县尉,后累迁至御史大夫。延载元年(694年),拜相,担任鸾台侍郎,次年又任凤阁侍郎。神龙元年(705年),杨再思担任中书令,后改侍中,进爵郑国公。杨再思担任宰相期间,极力迎合皇帝,先后依附张氏(张易之兄弟)、韦氏(韦皇后)等势力,阿谀奉承,毫无作为,但却官运亨通,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景龙三年(709年),杨再思升任尚书右仆射,不久病逝,追赠并州大都督,谥号恭。早期事迹 杨再思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被授为玄武县尉,累迁至天-外郎,后历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担任宰相 694年(延
[] 唐朝宰相 (634709)
韦承庆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父为宰相韦思谦。 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关于韦承庆的生卒年代,两《唐书·韦思谦传》所附的《韦承庆传》中都末谈到;故而《辞典》的《韦承庆》词条也不曾涉及。仅依文献资料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韦承庆(640-706),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朝宰相韦思谦子。擢进士
[] 唐朝宰相 (639705)
张昭允
  张昭允(?-1008),字仲孚,卫州(唐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人。宋初边城守将、右神武将军。年轻时秉持父亲功勋,试大理评事。代国公潘美将女嫁他为妻,并上奏改任右班殿直。以居殿直多年,迁通事舍人。宋太宗端拱初(988年),辽军南下犯宋,朝廷任命张昭允为雄州监军。秋天,辽骑兵犯境掠夺财物,昭允与知州田仁朗选锐卒袭其帐,打败辽军。进西上阁门副使,提总左右藏金银钱帛。一度因管理不善,将士出怨言,而被免官。不久,又起任崇仪副使,迁西上阁门使、河西(指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马步军钤辖,驻军石州(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至道二年(996),朝廷以五路出师会讨李继迁(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子,叛宋,与宋战
[] (?~1008)
全部新乡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