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名人录
刘晏
  刘晏(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刘固堆人。唐代杰出理财家。刘晏,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刘知晦,县丞。兄弟3人,他排行第三。从小天资聪明,加上刻苦用功,很小就写得一手好诗、赋、文。在乡里被誉为神童。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唐玄宗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带领文武百官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路经兖州时,年仅10岁的刘晏,跑到行宫,献上了他刚刚写好的《东封书》。玄宗一看这篇颂扬自己功德的赋,字迹娟秀,文辞畅达。一问年龄仅有10岁,感到十分惊奇,有些怀疑,便令宰相张说当场考试。刘晏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张说高兴地对玄宗说:“天才!天才!这真是国家的祥瑞啊!”玄
[] 唐朝宰相 (715780)
李勣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
[] 徐茂公 (594669)
吴起
   吴起(约前440—前381) 卫国左氏(今曹县韩集镇北)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吴起为吴国王族之后,曾祖为吴王夫差,祖为太子友,友为越人攻杀。吴灭后,吴起父母逃至卫国左氏城,富累千金,生子名吴起。吴起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年轻时胸怀大志,重守诺言,办事认真。吴起休妻就是一例。吴起让妻子织丝带,他看到带子宽度小于规定尺寸,就让妻子另织,妻子说:“好”。等到织成,再去量,仍然不够规定尺寸,吴起大怒,责备妻子既已许诺理应更改,为什么织的仍不够尺寸。妻子说:“我一开始织起来就不好改变了。”吴起为此要休掉妻子。妻子害怕了,就请自己的哥哥去说情。其兄说:“吴起是个-度、守信诺的人
[春秋战国] 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 (前440前381)
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吕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 中国古代三大女性统治者,皇后 (?~前180)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之间。他是战国中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并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战国中期,战事频仍,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尚武习兵、建功立业。孙膑青年时期,曾同庞涓一起拜当时隐居山野的鬼谷子学习兵法,有很深的军事理论造诣。后来,庞涓先于孙膑下山,为魏惠王赏识,拜为将军。孙膑不久也由墨子门生禽滑厘举荐,做了魏国的客卿。庞涓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见孙膑在魏惠王面前日益活跃,深怕自己失宠,便设计陷害孙膑。他派人假扮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前316)
黄巢
  黄巢(820—884)曹州冤句(今曹县西北)人。盐贩出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唐乾符元年(874),王仙芝率众在长垣起义。翌年,黄巢起兵响应,率领数千农民武装在曹州(今曹县西北)和王仙芝胜利会师,共同宣誓,决心纵横天下,除暴安民,实现“均平”的政治理想。起义军使唐王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朝廷立即调五路大军合击义军,义军弃曹州包围沂州,直取淄川(今山东淄川)、青州,进而挥师河南,接连打下阳翟(今禹城)、郏城(今郏县)、汝州(临汝)。为避免与唐军主力硬拼,义军又挺进湖北、安徽,接连攻下10个州县,横扫千里,所向披靡。唐乾符五年(878),王仙芝在湖北黄梅被围,兵败战死,其部将尚让率余部到亳州投奔黄巢,
[] 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820884)
许平君
  许平君(前88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元凤六年(前75年),与汉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刘奭。同年,汉宣帝继位,封许平君为婕妤。同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派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死,谥号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前88前71)
氾胜之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汜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古代著名农学家。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氾胜之在汉成帝(前33—前7年在位)时为议郎,知农事,后官至黄门侍郎。他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今陕西平原)指导农业生产,并使该地区获得丰收。《汉书·文艺志》颜师在注引刘向《别录》云,成帝时使氾“致用三辅,有好田者师之”。《晋书·食货志》数:“昔汉遣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氾胜之其本姓凡氏,秦乱时避地氾水,因改姓氾。
[] 西汉农学家
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11月1日),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后来两度官至宰相。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1047年)卒,年七十七。谥文定。《全宋诗》录其诗两首。李迪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其家族先世居赵郡,后移居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山东鄄城)。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携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是公辅之才。”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中进士甲科,状元及第 。考中状元后,李迪被授职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后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任三司盐铁判官。大中祥
[] 宋朝宰相 (9711047)
许广汉
  许广汉(前117年—前61年),昌邑(今属山东巨野)人,汉宣帝刘询皇后许平君的父亲。因抚养皇曾孙刘询有功,又因女许平君为皇后而受宠。封昌成君,后加改封平恩侯,谥号为“戴”。许广汉年轻时担任昌邑哀王刘髆的侍从官。后来汉武帝出游,从长安到甘泉宫,许广汉是随驾人员之一,误取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事情发觉,执法者将其定为-,当处死刑,有诏令死刑犯可以选宫刑,于是许广汉便做了宦者丞。 始元七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谋反,许广汉参与搜索部分罪犯。上官桀在宫中的公馆内有绳索,长有数尺,可用以-人的有数千根,用箱柜封存着,许广汉搜索未得,其他官吏却搜索到了,许广汉因搜捕不力犯罪判刑,送到掖庭听差,后来
宋江
  宋江(?—约1122年),郓城(今属山东)人。北宋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曾率为数不多的起义军“转略十郡”、“横行齐魏”、而“官军数万无敢与抗”,震撼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据此写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水浒传》,流传甚广。在《水浒传》中,宋江被写成行侠仗义的“及时雨”和替天行道的“呼保义”,在民间很有影响。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由于推行上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所以,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农民起义次数很多。
[] (?~1122)
温子升
  温子升(496—547年),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市)人。北魏文学家。与当时文学家邢劭齐名,并称“温邢”;又与邢劭、魏收合称为“北地三才”。温子升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为东晋文学家温峤后裔。自幼勤学好读,博览诸子百家,工诗善文,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渐知名。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800余人应试,温子升中选,由此文名大著。后历任诸王僚属,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任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末年,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谘议。武定五年(547年),元瑾、刘思逸、荀济等作乱,高澄怀疑温子升预其事,
[南北朝] 北魏文学家 (495547)
王仙芝
  王仙芝(?~878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最先发起的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对打击贵族、官僚和豪强,反对腐朽统治,起了重要作用。王仙芝以贩私盐为业,生活艰苦,见多识广。唐乾符元年(874年)十一月,在民怨沸腾、起义渐多的情势下,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揭竿而起。同时,立即传檄诸道,揭露唐朝廷“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等腐败统治现象,号召人们响应起义。随之,王仙芝又建号“天补平均大将军海内诸豪都统”,明确提出了争“平均”的斗争主张,反映了当时农民群众的政治要求和利益愿望。第二年五月,王仙芝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濮州,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六月次后,北方地区蝗灾严重,赤
[]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878)
魏相
  魏相(?—前59年4月20日),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西汉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当时豪强无不畏服。因政绩突出,后被征为谏议大夫。魏相匡扶正义,扼制外戚势力,为西汉的强盛做出了贡献。刘询即位后,征魏相为大司农,后为御史大夫。他积极向刘询建议,下诏罢免了企图篡权的霍禹、霍云、霍山三人的侯位。魏相被任命丞相后,他整顿吏治,抑治
[] 西汉政治家 (?~前59)
卞壶
  卞壶(281~328),字望之,济阴冤句(今菏泽丹阳办事处卞庄)人。官至宰相,是晋代一个较为著名的政治家。卞壶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卞统曾任琅琊内史,父亲卞粹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怀帝永嘉初年,卞壶袭父爵。318年被召入朝,任命为从事中郎,负责官员的选拔提升,深为晋元帝所庞信。不久卞壶又被选为皇太子司马绍的老师,受到皇室的尊重。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反晋,晋元帝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继承皇位,这就是晋明帝。卞壶升为吏部尚书。324年,晋明帝乘王敦病重,发兵讨伐王敦,加封卞壶为中军将军,率军征战,将王敦击败。卞壶因战功被封为建兴县公。不久,又被提升为领军将军,拜丞相。325年,明帝去
[] (281328)
王沈
  王沈(生卒年不详),字彦伯,高平(今山东巨野)人。西晋文学家。王沈出身寒素,虽少有俊才,又不取与世沈浮的态度,遂为豪门所压抑。仕郡文学掾,不尽得意,大概于晋武帝死后不久,“王政凌迟,官才失实”,即辞官归隐,“还终于里闾”(《晋书·本传》)。晋承袭并发展了曹魏的士族门制度,不用说似王沈一般的寒素之士,就是像左思,虽有贵嫔妹妹相撑持,亦感到沉重的压抑,故而写作《咏史》以抒怀。王沈归隐以后,对于制度所造成的人才途路上的障碍,相比较而言较之左思还要清醒:“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踵于华屋,疏饭袭迹于耨耕。”士族制度本身只能是封建最高统治者与其相荫袭的王公贵族,共同分享权利、财产、尊荣等方面的制度化、
[]
吴隐之
  吴隐之 (?~公元413年) 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年不详。名宦贤臣。青少年时期,便负有孝贤、儒雅的名声,博学多闻,健谈善辩。一生清贫而能守操,为官克己励节,以廉洁盛名,对人总是彬彬有礼,故很受乡邻赞赏。吴隐之初仕,任辅国功曹等。任晋陵太守后,仍保持朴素的作风,平时总是粗茶淡饭,极少食鱼,抱柴司炊,纺织如故,自食其力,所得俸禄除裁留身粮外,都资助了亲族和百姓。孝武帝时,他人为中书侍郎、国子博士、领著作郎,迁左卫将军、散骑常侍,又升为御史中丞,仍穿布衣,且仅一套,曾经披着棉絮拆洗冬衣,待缝好后,再穿上面君理事。数九隆冬,其被褥单薄,常和衣而眠。隆安年间,吴隐之任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前去赴
[] 东晋著名廉吏 (?~413)
窦卞
  窦卞先通判汝州。秦悼王被埋葬在汝州,他的很多亲戚都来到汝州,还使用了三千兵士。郡守林潍怕引起-,便以汝州与其家乡较近为借口,使用车辇囤积粮草、并把铁石等防卫器材运到他家。引起了吊丧人群的怨愤,密谋杀林潍,林潍一到晚上就把大门紧闭,秦悼王宗室的人见达不到目的,便带领军营的兵士谋反。窦卞开启大门并诱导他们说:“这些人是喝醉了酒狂呼罢了,不要恐慌。”大家心神才安定下来。窦卞又派精干的兵士悄悄把首恶分子关押起来,请示朝廷如何处理,皇帝下诏让林潍辞去官职,把所有叛乱的人发配流放。窦卞被任命为集贤校理、知太常院、知绛州、开封府推官。当时刚刚禁止金子买卖,皇城守卒捕获一人,按权限属于窦卞处治,有人来求情。窦
[]
牛进达
  牛进达(595-651),名秀,字进达,以字行,祖籍陇西,濮阳雷泽(今属山东鄄城)人,唐朝大将。据《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琅琊公墓志铭》载,其曾祖父为东魏韩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牛定,祖父为北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牛双,父为隋清漳县令牛汉。关于牛进达,新、旧《唐书》都没有给他列传,但从史书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他的记载,这些记载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牛进达最早出现于史书是在《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中,当时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程知节等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对二人待遇甚厚。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
[] (595651)
全部菏泽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