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历史人物介绍11
祝璧臣
  祝璧臣(1892—1977)字锡璜,号金亭。郓城县祝桥村人。北京市政协委员。曾任国民党(桂系)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1936年脱离国民党。1938年出任郓城县抗日自卫团副司令。 1939年3月承担了攻打樊坝外围的任务,并获胜。后帮助共产党、八路军建立“郓东办事处”,并筹措粮款。他率部参加八路军后,对运西抗日武装的扩大起了重大作用。后任冀鲁豫行署参议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西城区和北京市政协委员。1977年病逝。
(18921977)
杨海鹏
  杨海鹏(1914—1977)菏泽市牡丹区人。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任中共菏泽县委宣传部长。 1939年4月任中共郓巨县委书记,10月任中共菏泽县委书记。 1940年任中共运西地委委员、南旺五县工委组织部长。1941年1月任中共巨南五县工委组织部长、代理工委书记。1946年起任中共冀鲁豫七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1947年9月兼任冀鲁豫第七军分区政委。1949年8月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兼菏泽军分区政委。1952年9
(19141977)
魏永堂
  魏永堂(1918—1976)巨野县人。唢呐演奏艺人。14岁从师刘进雨、刘自新父子学习鼓吹乐。 能熟练演奏唢呐、 笛子、笙及部分打击乐器,掌握了许多曲目。1954年,参加山东省音乐工作组,后在省艺术馆、省歌舞团任唢呐独奏演员和教员,并从事民间鼓吹乐的整理工作。其演奏洗练洒脱,充满热情,多次参加省、地、县及全国文艺会演。在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与袁子文合作演奏的《驻云飞》 《双合凤》 受到好评。此两曲目及《抬花轿》等被灌制成唱片。代
(19181976)
徐鹏翥
  徐鹏翥 (1902—1976)又名徐志辉。成武县城关镇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转为中共党员,10月领导并创建了鲁西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曹州支部,他任支部书记。1928年—1937年,长期在鲁西南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被调往陕西省工作,曾任陕西省委-部办公室主任。1976年病逝于西安。
(19021976)
杜学诗
  杜学诗(1900—1976)艺名“黑云彩”。原籍定陶县,后定居济宁市金乡县。山东花鼓艺人。12岁拜沛县花鼓调名家“半碗蜜”为师。1921年后,常在济宁土山书棚演唱。其嗓音清脆,表演动人,因其肤色黝黑,观众昵称为“黑云彩”,并有“南地来,北地来,谁也不压黑云彩”的谣谚流传。但当时花鼓调常被视为荡调而遭禁,杜亦被悬赏缉拿,-与大兰子、小兰子等组成班社到上海等地卖唱,不久遭到驱逐。1930年到阜阳一带,改花鼓为“山东老调”、“山东干砸梆”,后
(19001976)
张玉枝
  张玉枝 (1910—1976)菏泽县人。著名琴师。出身唢呐世家,7岁随父学笛,对鲁西南流行的地方戏曲,如柳子戏、大弦子戏、大平调、山东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曲牌,热心研究,经常随班伴奏。23岁入“大兴班”(山东省梆子剧团前身),初操二胡,后改三弦(兼唢呐、闷子等)。在多年艺术实践中,挖掘、整理、创作了大批唱腔音乐、曲牌。曾多次参加省以上戏剧会演、调演,荣获音乐伴奏奖、乐师奖。1958年调山东省戏曲学校,任梆子科音乐教师,培养了许多戏曲音乐人
(19101976)
张春雷
  张春雷 (1904—1975)原名张兴然。曹县人。柳子戏演员。9岁时入曹县温楼曾家长兴科班学戏,先后拜著名柳子戏艺人杨朝先、王福润为师,开始只演花脸,后兼唱红脸。1930年后担任长兴班主演及掌班,在鲁西南、豫东、淮北等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郓城县工农剧团,任团长。1954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会演,饰《黄桑店》中的秦琼、《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获优秀演员奖。同年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会演,演出《黄桑店》,获演员二等奖。展览演出的《盗骨会
(19041975)
李眉川
  李眉川(1902—1975)菏泽市牡丹区城内东门里人。山水画家。祖父李继先是扎纸匠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渐渐爱上了书画艺术。16岁时专攻美术,18岁去济南学习绘画,对郑板桥的竹子、兰草尤为崇拜。1943年他画的竹子、兰草已声震菏泽。40年代,作品已传至日本、美国。新中国建立后,李眉川先后在菏泽一中、菏泽县文化馆、山东美术研究所工作。1953年创作的大型组画《今昔菏泽》,在山东省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1958年,他画的竹子、兰草被
(19021975)
宋明汉
  宋明汉(1909—1975)郓城县车楼村人。省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 他率民兵支前大队出色完成支前任务。1952年—1961年,敢于同违背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行为做斗争,抵制“五风”。车楼村在他的领导下,村工副业收入逐年增长,每年都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1963年被选为省三届人大代表,并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劳动模范” 称号。1975年1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091975)
张里元
  张里元(1890-1975),又名张之一。山东定陶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1923年,任西北垦殖考察委员,带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农民去绥远开垦荒地。1925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任军法处主任。1930年,中原大战冯军失败后回山东,经其北大同学、时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厂长的何思源介绍,先在省政府举办的县区长训练班当教官,后历任桓台县代理县长,文登、临朐县长等职。1933年,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8901975)
申德高
  申德高(1909—1975)艺名“花脸虎”、“花脸王”。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平调著名演员。他擅演“大净戏”,音宽嗓亮,做派粗犷豪放。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侵略军演出,而奔赴抗日根据地,为抗日将士演出,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负责人田汉赞为“活敬德”。1956年获河南省戏剧汇演一等奖,名演员荣誉奖。1959年9月25日, 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国家领导人在河南省军区礼堂观看了申德高演出的《战洛阳》,给予高度评价。他是东明县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
(19091975)
高其冰
  高其冰(1900—1974)名 。鄄城县临濮乡楼子庄人。北京外贸学院一级教授。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教育部督学。一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著有《冰谭全集》等。1974年病逝于淮南市。
(19001974)
孙端夫
  孙端夫(1912—1974)原名孙正谊。曹县人。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法学院。在校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是北平法学院-负责人之一。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学毕业后任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行政处少校总干事。 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15日率政训处官兵参加组织领导了威海起义,任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队长, 是第二十七集团军前身部队的创始人之一。是年2月1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74)
许忠新
  许忠新(1888—1972)艺名“新头”。定陶县城关镇张楼村人。山东梆子演员。幼年家境贫困,乞讨为生。走乡串村,常看“野台子”戏。因酷爱戏曲,16岁时拜黄店镇后刘庄艺人蒋某为师,学唱山东梆子红脸。17岁登台演出《困河东》,博得观众喝彩。20岁出师,参加鲁西南的孔班(即“大兴班”前身)演戏,崭露头角,被观众称为“新头”。他与当时的名演员“黄马褂子”、“花脸星”、“一阵风”、“红脸娃”配戏,演技大进。演戏之余,他读书识字,几年工夫,便能读《
(18881972)
郝福云
  郝福云(1880—1971)艺名“六丑”。东明县郝桥村人。大弦子戏演员。13岁学戏,工丑行。出科后参加滑县大弦子戏班,在豫东、豫北和鲁西南地区演出。后参加定陶县曙光剧团。他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尤以道白见长。表演泼辣细腻,幽默风趣,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代表剧目有《借靴》《张大德游寺》《孙花子要饭》《张三卖线子》《十八国临潼斗宝》《两架山》等。他在《孙花子要饭》 中扮演的孙花子, 能引用大段四书五经,汇集成章,琅琅上口。
(18801971)
林菁华
  林菁华(1915—1971)曹县人。1932年入北京中法大学就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宣传干事。1940年秋任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1943年先后任南华县、成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6年10月任中共定陶县委委员、定陶民主县政府县长。1949年8月任菏泽行署秘书长。1950年任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编写科科长兼省文联党组书记。1953年到北京华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工作。从19
(19151971)
曹蕴键
  曹蕴键(1880—1970)又名曹铁如。菏泽县曹楼村(今属菏泽市牡丹区)人。书法家。其祖父曹以,进士出身,书-底深厚,父亲曹垣,亦酷爱书法,尤以正楷称世。曹蕴键自幼随父在福州读书,20岁选为优贡。自1918年始,先后任湖北黄岗,山东昌邑、即墨、潍县、阳信等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其楷书源于家学,为世人称道。尤善草书,其特点是恪守传统而不囿于传统,食古能化,刻意求新,讲究意在笔先,重在气韵。
(18801970)
周姜兰
  周姜兰 (1891—1969)女。 曹县古营集段庄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员。1938年出钱组建自卫武装,后为党从事情报、支前工作,被誉为鲁西南“妇女之光”。1955年后,历任政协曹县第一、二、三届副主席,当选过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69年10月病逝。
(18911969)
刘采甫
  刘采甫(1910—1969)曹县刘岗村人。山东梆子演员。农闲时学戏并跟本地高调梆子戏班演出,先演花旦,后改唱彩旦。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担任本村农会主任。 1944年初,组建光明剧社,任社长。是年5月,光明剧社同冀鲁豫第五军分区宣传队(大弦戏)合并为群众剧社,仍任社长。期间,组织剧社排演《新贫女泪》《为国除奸》《风波亭》《闹登州》《岳家庄》等,还新编了《猎虎记》等剧目。 1947年8月,群众剧社与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
(19101969)
王福润
  王福润(1884—1969)巨野县柳林集王水坑人。柳子戏演员,戏曲教育家。11岁学唱柳子戏,习唱小生,后应清丰县洪家班聘邀,在清丰、南乐一带演唱十余年之久。他博闻强记,对柳子戏传统剧目(包括高腔、青阳、昆腔、乱弹剧目在内)生、旦、净、末、丑行的唱、白、科介,全部“抱本”。以继承与革新柳子戏传统表演程式在洪家班中享有盛名。后在曹县结识京剧艺人殷小楼,虚心求教,学习京剧的武打程式和基本功训练规范,并向武术界学习刀枪对打套数,融汇贯通后,不仅
(1884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