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历史人物介绍14
马希文
  马希文(1906—1927)金乡县城东马庄村人。1923年春,入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党组织决定动员北方青年到武汉参加培训。马希文先后辗转北京、上海,于1927年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被编在一大队。 同年8月,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在叶剑英率领下,马希文随第四军教导团到达广州,于12月11日参加了广州起义。12日,所在部队开赴珠江沿岸,参加攻打张发奎第四军司令部留守处时,
(19061927)
孔祥桐
  孔祥桐(1874—1922)字润生。曲阜县(今曲阜市)城内考棚街人。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主张维新应以教育为始基,教育必须注重物质学科。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应孔祥霖之邀,赴日本考察学务实业。回国后,尽焚旧存文稿,一意研求新学,崇尚实业救国。不久,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再次赴日本攻读理化学科。回国后,目睹中国既贫且弱,深感兴办实业,必须教育先行,便致力山东的教育改造与建设。先后任齐河、临邑等县小学监督,执教济宁、兖州等中
(18741922)
德馨
  德馨(1838—1921)号显伦,俗名孙万安。济宁直隶州(今任城区)李集村人。8岁时出家,1857年(咸丰七年)受戒。1867年(同治6年)接法于广邑慧远大师。1918年赴济南主持扩建净居寺,使该寺成为济南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进而被推举为佛教会长。1921年10月26日,圆寂于济南。
(18381921)
杨毓泗
  杨毓泗 (1864—1921)字润东。济宁直隶州(今市中区) 东门大街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以解元中举。次年,中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被选送日本留学。1908年,学成回国。经考核,名列前茅,加侍讲学士衔。是年,正值清廷议修津浦铁路,原计划经由济宁,但开工前德国人授意,改线经由曲(阜)兖(州),济宁绅商为此掀起一场争路风波。他闻讯后,与济宁在京同乡袁景熙、吕庆圻等-,详陈津浦铁路经由济宁的理由
(18641921)
孔祥柯
  孔祥柯,字则君,孔子七十五代孙,上溯七世祖孔传铎,系袭封衍圣公。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孔祥柯自幼天资聪颖,倍受其外祖父劳乃宣(清末刑部尚书)的宠爱。少年时代曾随劳在直隶、江苏和浙江等省学校受初等教育。后就读于天津普通中学,接受新学教育,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学馆(北京大学的前身)。孔祥柯不仅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还广交社会名流与当世政要,为以后弃旧图新,政治上有所作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各省
(18881920)
孔令贻
  孔令贻(1872—1919)字 孙,号燕庭。孔子七十六代嫡孙,袭封衍圣公。曲阜县(今曲阜市)人。4岁丧父。1877年(光绪三年)5岁接任世袭衍圣公,就读于家学。1888年(光绪十四年),受“陛见”,赐御书“斯文在兹”匾额及“福”、“寿”二字, 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朱子全书》各1部以及绢笺、笔墨、文绮等。在京期间与吏部右侍郎孙毓汶之女结婚。1889年(光绪十五年),奉谕为翰林院侍讲,正式主持衍圣公府府务。1892年(光绪十八年),署理
(18721919)
孔祥霖
  孔祥霖 (1852—1917)字少 ,号恫民。曲阜县(今曲阜市) 城内人。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人。1877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80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史馆协修,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甘肃主考官,顺天府乡试磨勘官等。1890年(光绪十六年),任会试磨勘官。次年,奉命督学湖北,曾提出经、史,理、文分科教士的建议。后丁母忧,辞官回籍。1894年(光绪二十年) ,创办了曲阜算学馆、农桑局、工艺场等。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二
(18521917)
李凤兴
  李凤兴(1869—1916)金乡县人。山东琴书南路“李派”奠基人。与长子李若光、次子李若亮号称“父子三将”,创“李派”琴书。喜唱《水漫金山》《单刀赴会》等。为早期从业说书的小曲子艺人。
(18691916)
王踽臣
  王踽臣(1868—1911)字墨村。汶上县北门大街人。辛亥革命烈士。1907年加入同盟会,不久投笔入新军。在新军中组织山东同乡会,积极准备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冯玉祥部被监视,他在与冯玉祥私晤时被捕遇害。1936年冯玉祥代表国民政府追赠王踽臣为陆军少将。
(18681911)
陈秉和
  陈秉和(1835—1909)字梅村。曲阜县(今曲阜市)小雪镇彭家村人。少时酷爱经史。17岁,县试第一。1861年(咸丰十一年) ,取为拔贡。次年中举。1871年(同治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检讨,又任国史馆纂修、春坊左中允,调国子监司业。1889年(光绪十五年)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大力扩展,普设教堂,发展教徒。他惟恐因教会引发事端,遂上疏奏明凡涉教案者不容各国使节袒护。不久,他又被提升为咸安宫总裁,文渊阁校理和司经局洗马。1894年(
(18351909)
朱红灯
  朱红灯(1850—1899)原名朱守财,朱占鳌,又名朱逢明,号天龙。泗水县柘沟镇宋家河人。清末义和团领袖。年轻时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在本村聚众设拳场。曾加入邹县宋继朋领导的文贤教起义军,义军被镇压后,屡遭官府缉拿。后隐身习医,流离四方。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至长清县大李庄(今属齐河县)其舅父家,时由于黄河堤决,长清遭灾,加之外国传教士横行乡里,欺凌百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纷起,学拳习武。此时,他以行医为名,串连乡里,组织起“义和拳”
(18501899)
孙宪彝
  孙宪彝(1821—1874)曲阜县人。1837年(道光十七年)中举人,仕内阁中书。善书画、篆刻。与其兄孔宪庚合作画《淮阳鸿爪图》,龚自珍为之题诗。著有《对岳楼诗录》。
(18211874)
刘韵珂
  刘韵珂 (1792—1864)字玉坡,号荷樵。汶上县刘楼村人。1806年(嘉庆十一年),中拔贡,朝考第一,授刑部七品官。后擢升员外郎、郎中。1826年(道光六年),京察列为一等,授道府级品位。其后,历任徽州、安庆知府,云南盐法道、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陷定海。浙江巡抚因守卫不力被革职,调刘韵珂继任。赴任后,奏请皇帝拨款设局,赈济集于宁波等地的难民,修筑沿海各府口岸炮台, 扩充守卫军队。
(17921864)
曹元用
  曹元用(1268—1330年),字子贞,汶上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一生在元朝中央担任重要官职。他精通历代典章礼制,对元朝礼乐制度建设贡献极大。他学问博大精深,有多种著作流传后世。曹元用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其父曾做过德清县主簿。他质禀俊爽,幼年时便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毅力。曹元用十分喜欢读书,记忆力极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常常读书到深夜。他的父亲怕他累坏了,每天赶着他熄灯睡觉。为了避开父亲耳目,他每晚用衣服把窗户挡起来,继续苦读。
[] (12681330)
贾应宠
  贾应宠(1590—1674年),字思退,又字晋蕃,号凫西,别号木皮散客。山东曲阜人。明末清初的重要词话作家。贾应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书香家庭,祖父贾信为明中叶贡生;贾应宠本拟走仕途经济道路,却直到四十几岁才中贡生,有不胜淹蹇之叹。明崇祯十二年,贾应宠出任河北固安县令,后擢升为部曹、吏部江西清吏司郎中;本欲有一番作为,值明灭,有不胜沧桑之痛。本不作贰臣,但是“县尉数挟之,遂翻然起,仍补旧职”,“不数月,引疾乞放”(孔尚任《木皮散客传》)。不
[] (15901674)
孔昭慈
  孔昭慈,字云鹤,为清末官员,本籍山东曲阜,进士出身。他于1856年担任台湾府知府,又于1858年(咸丰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1862年戴潮春事件中,仰药自杀。
[] (?~1862)
王弼
  王弼(226—249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西北)人,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出生于世代儒业之家,祖父王凯为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族兄,父亲王业为刘表的外孙,官至尚书郎。王弼聪颖过人,少年即享高名。据载“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当时已颇有名望的玄学家何晏发现王弼的奇才后,甚为赞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同前)。在何晏的极力举荐下,王弼担任了魏曹爽政
[] 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226249)
申公
  申公(生卒年不详),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秦燔《诗》、《书》,而学归民间。西汉初年,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渐次出现,而《诗》出现最早;传《诗》四家(齐、鲁、韩、毛),又以鲁诗为先,因于诸家诗中影响最大。申公受《诗》于齐人浮丘伯,浮丘伯受《诗》于荀子,故申公为荀子的再传弟子。汉初,汉高祖刘邦过
[]
龚遂
  龚遂(生卒年不详),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曾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宣帝时任渤海太守,境内大治。后官至水衡都尉,以勇于谏诤,为政清廉而闻名,后世把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合称为“龚黄”。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其父死后,袭封为昌邑王(治今山东巨野东南)。他放荡成性,为所欲为,常与奸佞小人在一起厮混,赏赐无度,致使封邑内政务不兴,府库空虚。昌邑王的辅臣也都助纣为虐,听之任之。唯独龚遂性格刚毅,忠直过人,他内谏于昌邑王,
[]
何休
  何休(129—182年),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市)人。东汉今文经学家。他的经学著作《春秋公羊解诂》,对后世影响很大。何休为人纯厚质朴,平时罕言寡语,但有心机,他深思远虑,思维敏捷,智慧过人。何休精研六经,特别喜爱《公羊春秋》,并且加以训诂,作为治学的目标。当时,陈蕃请他一起参加议论政事,他很得要领。以后陈蕃事败,他受牵连,因废锢,于是作《春秋公羊解诂》,对经学孜孜不倦,深思慎解,不窥房门,达17年之久,以巨大的忍耐力治经治学,表现
[] (12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