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历史人物介绍11
李子敬
  李子敬 (1909—1941)泰安县人。1934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7年后回乡任小学教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封家庄支部组织委员。他带领30多人, 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后,李子敬任二中队党支部委员。1938年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为山东分局)成立后,他调边区省委财务委员会工作。1939年任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秘书处财政科长。1940年调任山东省战工会审计处主任,开创了山东党的审计工作。1941年1
(19091941)
刘仲羽
  刘仲羽(1914-1941) 原名刘承翱,东平县大羊乡清水坦村人。历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县动委会主任、泰西地区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等职。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刘继道,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中办起清水坦村小学。刘仲羽在校学习3年,考入尚庄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其间,结识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师、同学,阅览了马列著作和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的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秘
(19141941)
朱毓淦
  朱毓淦 (1906—1941)又名朱国栋。泰安县北望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望村) 人。早期中共党员。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读书。1925年入泰安萃英中学,在校期间接受马列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建立第一个村党支部。 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调他到济南做交通联络工作。1929年4月任中共泰安特别支部书记。 1932年9月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11月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后被营救去大连躲避,1936年返乡。
(19061941)
李延章
  李延章(1913—1940)肥城县七区前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革命烈士。为了谋生,他十五岁时和乡亲们结伴闯关东挖煤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 “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抗战。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肥城县第七区抗日区长后,扩建和整顿了游击队,成立了七区区队。1940年7月5日,为掩护返回延安路经七区的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一行,他指挥区队拼死阻击敌人,受到了徐向前和泰西军分区-的表扬。8月1
(19131940)
李阳谷
  李阳谷(1907—1940)原名李寅彬。新泰县(今新泰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1月任中共新泰县委委员。1933年,他组织新泰、蒙阴一带农民成立“贫农会”。同年9月5日,领导龙须崮农民-。-失败后,转移外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秋,在蒙阴县组建抗日队伍,后任蒙阴县独立营营长。1940年被国民党蒙阴县长郑小隐抓捕入狱,受尽折磨,惨死狱中。后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19071940)
尹鹏武
  尹鹏武(1902—1940)原名尹振祚,又名尹飞。肥城县(今肥城市)人。1919年考入济南育英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北京燕京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委派在烟台创办《时兆日报》。不久,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被捕入狱。后经保释出狱,到济南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回乡在石横成立了肥城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30年春,农民协会-解散,遭通缉,化名尹慎吾,先后到东平、平阴任教。“七七”事
(19021940)
赵传钵
  赵传钵(1912—1939)字涤云,又名赵川波。新泰县(今新泰市)城关人。1929年, 在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创建了中共新泰党小组,任组长, 后历任中共新泰支部书记、 中共新泰特支书记。1933年2月在济南被捕。1937年11月获释出狱,留在邹县工作,并重新加入党组织。1938年3月参加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 同年5月, 改编到鲁南抗日义勇总队第二大队, 后任教导员等职。1939年5月, 他带领部队途经峄县垮庄时
(19121939)
吕世隆
  吕世隆(1909—1938)字道宏。泰安县李家庄(今属泰安市岱岳区)人。革命烈士。1926年在泰安省立三中读书,1929年秋考入山东省立高级中学。1931年秋,参加济南学生组织的---和爱国-运动。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1936年1月参加北平爱国学生南下宣传队。同年2月被捕入狱,后经学校保释出狱。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9月底考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后受中共山东省委派
(19091938)
王价藩
  王价藩(1865—1934)字荩臣,又字建屏,号退轩。祖籍四川成都,咸丰年间其父落籍泰安。幼年家贫,依母纺织为生。读过私塾。18岁任私塾教师,25岁入邑庠。后乡试未中,矢志教育,服务桑梓。1899年主办义塾,倡办集火社。1905年倡办图书社,并与范明枢合力创办劝学所。民国期间,历任县教育会长、评议员、城区议长等职。在保护泰山古迹,封山造林方面有所贡献。曾创办泰安县女子小学堂,任校长。后在0任文牍20余年。他长期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
(18651934)
王仲修
  王仲修(1899—1933)泰安县灵山庄(今属泰安市泰山区)人。中共党员。他幼年读私塾,1922年到济南津浦铁路大厂做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工人运动被厂方除名。1925年受中共山东执行委员会派遣回泰安开展工作,同年冬,任泰安铁路工会常委。1927年7月,组建中共泰安火车站支部。同年9月任中共泰莱新区委员会工运委员。1928年3月,代理中共泰莱新区委员会书记。1928年秋,任中共泰安特支书记。1933年病逝。
(18991933)
范德如
  范德如(1865—1932)字玉坡。东平县州城西菜园街人。清末廪生。曾任省咨议局议员、州议事会主任。坚信教育救国,矢志兴学。支持建立东平州书院高等小学堂(东平第一所高等小学),出任堂长。1908年出资创办了东平第一所私立小学——范氏私立初等小学堂, 任堂长,自聘教师,学生免费入学。1915年4月,任东平县第一所女子小学——皇华馆女子高等小学校长。其校首招两个班,有学生44人,并附设蒙养班,为县幼儿教育之先。1926年,将其自办初等小学堂
(18651932)
朱霄
  朱霄 (1907—1931)原名朱桂生,又名朱啸、张子炎。肥城县南辛庄(今属肥城市湖屯镇) 人。革命烈士。1922年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1924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任共青团济南第三支部书记,领导团员青年开展了艰苦的斗争。1926年2月11日, 共青团济南地委改组后,朱霄为第一候补委员,后为正式委员,并任地方特派员,分管淄川、张店、博山等地团的工作。1926年下半年,山东学生联合总会成立,朱霄为主要负责人之一。1927年7月
(19071931)
葛延瑛
  葛延瑛(1857—1928)字云庵。肥城县(今肥城市)安驾庄人。少时读私塾,在泰安府童子试中名列前茅。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举人。1915年任山东省参议员。1918年夏,天降大雨,汶河大堤决口,民房倒塌,粮田冲毁,千百人无家可归。他首倡募捐,督修汶河杨南角决口堤段,消除水患。1910年,任泰安县财政管理处长。他力排众议,削减部分苛捐杂税,减轻群众的负担。1926年,他以70岁的高龄,四方奔走,征集资料,完成《泰安县志》14卷的编修
(18571928)
梁永
  梁永(1904—1927)原名永坤,字精邦(金邦)。东平县人。早期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船民世家。因常年水上生活,梁永16岁时还没有上学。1922年,他18岁时在镇江小学住读。后升入镇江江淮中学、崇德中学(美国教会学校)。1925年4月,著名革命家恽代英赴镇江发表演说,梁永深受教育。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梁永立即投入反帝-中。在“五卅”公学,他结识了文化震、钟天樾等革命青年。年底,梁永参加了共青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进一步发动工人参
(19041927)
李合钧
  李合钧(1855—1927)泰安县城南(今属泰安市东良庄)人。山东快书、山东落子艺人。门里出身,10岁下场说书。他扮相英俊,演唱的书目实口多,表演生动,幽默风趣,加之天赋好嗓子,清脆宏亮,又善模仿,倍受观众喜爱,人们称他演、唱、 说“三绝” 。其演出的书目甚多,除精通快书《武松传》外,还能演唱渔鼓《刘公案》《杨家将》等书目。
(18551927)
朱锡庚
  朱锡庚(1888—1927)原名朱炳镦。泰安县山口辛庄(今属泰安市岱岳区)人。工人运动领导者。出身贫苦,1917年到济南谋生,1919年入鲁丰纱厂做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成为工运骨干。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成为中共党员,4月任中共鲁丰纱厂支部委员。“青沪惨案”后,鲁丰纱厂3000多工人投入济南反帝-, 任该厂“青沪惨案”后援会负责人。6月25日,被推选为厂工会委员长,遂组织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夜校, 发展中共党员10余名。6月3
(18881927)
梁桂荣
  梁桂荣(1873—1925)肥城县(今肥城市) 安驾庄人。梁氏接骨第4代传人。秉承世医家训。经其父梁胜泉指教,他20多岁,即精通整骨之术。经多年临床验证,他先创制梁氏接骨膏药,后又创托举、折顶、屈曲、牵抖等接骨14法,以杉木皮和膏药固定伤位。治疗中兼内服中药,外加当归活血汤烫洗。愈后无弯曲畸形,能负重如初。慕名求医者,近有山东各县,远至东北三省。1925年,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夫人骨折,遣专人请梁桂荣赴京诊治,病愈。梁桂荣诊病,扶困济
(18731925)
陈富庆
  陈富庆(1861—1921)本名陈连生,艺名富庆。新泰县(今新泰市)龙庭区马庄乡后谷山人。莱芜梆子演员。1874年(同治十三年)入章丘朱凤集-春班学艺,工小旦。因他身材矮小,排队总在末尾,科班人均称其为“末旦”。他演唱技艺高超,深受观众爱戴,谐音而得绰号“魔旦子”。他演出时,踩跷动作灵活,功底深厚,嗓音清脆,行腔圆润,表演细腻。擅演《打樱桃》《虹霓关》《拾玉镯》《春秋配》等戏。在《玉虎坠》中饰演王娟娟,下场时的“风摆柳”台步,摇曳生姿,
(18611921)
邱光瀛
  邱光瀛(1859—1916)字仙舫,号幼芝。肥城县东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 出身士大夫家庭。少时聪颖,8岁即能填词吟诗作文章,12岁以第一名考取庠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考取贡生。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考取举人。后寓居济南,讲学于泺源书院。光绪年间,承担治理黄河重任。此时,正值黄河桃花汛期,他不计利害,不避艰险,赤足斗笠,沿黄河大堤察看险情,令沿黄百姓加固堤防,日夜巡守,使汛期安全渡过。随之,他沿黄河考察,访问群众,请
(18591916)
邱明涛
  邱明涛(1889—1915)又名松岩。肥城县东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幼年丧父, 在外祖父家读书。早年他只身南下,行程万余里,历时8个月至广州,参加中国同盟会。赞同用革命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要求从军报国,被派到云南省唐继尧部任下级军官。1911年武昌起义,云南宣布独立,邱明涛升为啃官(连长)。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组成讨袁护国军,他被编入第一路军任营长。在四川省庐州战役中,攻城受阻,邱明涛率百余人的敢死队,奋勇冲锋
(188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