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历史人物介绍7
黄凤岐
  黄凤岐(1883—1929)莒县刘家官庄镇躲水店子村人。1920年,只身到东北谋生,流浪在吉林一带,后加入胡匪团伙,并成为骨干头目。1923年,奉军张宗昌部收编了黄凤岐所在的匪部,被委任为张部第三旅二十八团三营营长,后升为团长。1924年率所部随张宗昌入关。1926年起,先后擢升为第一二六旅旅长、山东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和第三军军长。1928年,他率部自潍县、高密一带南下,在鲁南、苏北各地“剿匪”。后因张宗昌战败,撤至掖县、黄县等地,拟渡
(18831929)
王文泰
  王文泰(1889—1929)名汝山。莒县小店镇前山头渊村人。少时家贫,曾追随淮军张勋部练过武功与枪法。不久脱离淮军,随叔父到烟台谋生。后应募到北洋海军当兵,继而考入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被派往海圻军舰当炮兵。因剿灭海盗有功,升任南洋海-卫队大队长。不久又改任南洋海珠海军舰队司令部警卫队大队长、广州军政府大-“驳壳队”队长、孙中山的侍卫长。1922年6月,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16日凌晨3时许,该部洪兆麟率兵围攻-,王文泰拼死抵
(18891929)
管象颐
  管象颐(1867—1926)字养山。莒县小窑村(今属五莲县) 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举。1890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左参议等职。民国建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他善理财政,清廷时,任江南财政监理官,清理各省财政。他不徇私情,制裁允当,为人称道。
(18671926)
尹景伊
  尹景伊(1905—1925)字希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张家廒头村人。“五卅”惨案著名烈士。出生于上海。3岁母殁。7岁回故乡村塾读书,12岁入涛雒小学,后随兄嫂入青岛礼贤书院就读。1922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机师科。在校期间,经常阅读《向导》《先驱》《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接触了中共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5月, 党组织决定派尹景伊去青岛主持团委工作。 这时,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上海
(19051925)
管廷鹗
  管廷鹗(1854—1907)字士一。莒县小窑村(今属五莲县) 人。1876年(光绪二年) 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山西、河南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祭酒,光禄寺、太常寺、大理寺正卿,署都察院副都御史等职。为官30余年,虽身跻显士,却力戒奢侈,厉行廉俭。擅长文学,尤工古、近体诗。曾与潍县刘子秀等酬答成诗数十篇,结集为《晋阳党门诸集》。自著有《凤山堂诗集》。
(18541907)
厉应九
  厉应九(1846—1907)日照县坊子村(今属五莲县)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 联络20 00多名农民进行反洋教斗争。他率众冲入后街头教堂,抓获德国传教士薛田资。 后于驼儿山扯旗扎寨,聚众起义。1903年5月被沂州知府率兵攻破。厉应九脱险-到烟台、东北等地。数年后回乡,病逝。
(18461907)
尹琳基
  尹琳基(1838—1899)字琅若,又字竹轩。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1862年(同治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继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职。他为官清正,敢说敢做。同治年间,朝廷议论修复圆明园,他上疏劝谏,痛陈此乃劳民伤财之举。将军陈国瑞冤死,他数次上 书,为陈-乞恩。因与权贵不合,被参而罢官。回到故里后,盖屋数间,藏书万卷,作画度日。其著述主要有《焚余笔记》《楚南乘轺笔记》《秦轺日记》《日下见闻录》等。他
(18381899)
丁艮善
  丁艮善(1829—1893)原名扬善,字少山。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苗家村人。清末著名小学家、金石学家、校雠学家和书法家,世称“山左宿学”。早年师从著名学者许瀚,对金石、训诂及诗文声律都有精到的研究,而且不囿于前人之见,富有独创性。他校刊的《说文解字》极为精审,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他擅长书法,工隶书、篆书、楷书。师法历代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其书不尚奇,不求怪,挺拔而隽秀,刚柔相济。字形雍容大方,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有力。 在
(18291893)
许瀚
  许瀚(1797—1866)字印林,又字元瀚。日照市东港区虎山乡大河坞村人。清代朴学家、 书法家。他出身诗书世家,6岁随父许致和就读。19岁中秀才。后受乾嘉学派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影响,潜心研究古文字声韵学,根基日深。1825年(道光五年),山东学政何凌汉赏识其文才,选为拔贡。同年进京,纳为国子监生员。在京与何绍基等人相互切磋,深研训诂。1828年,经王引之推荐,在武英殿校录《康熙字典》 。 历时4年, 共校出错讹2000余处,被授“州同”
清代朴学家、 书法家 (17971866)
王献唐
  王献唐(1896~1960) 字献堂,号凤笙,历史考古学家。山东日照人。王献唐早年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系及礼贤书院文科。1917年应天津《正义报》之请赴天津,为该报翻译德文小说。1918年至济南,任《山东日报》和《商务日报》。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被德国占领的青岛,王献唐作为接收代表到青岛参加接收工作,并留任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次年任财政局股长。1924年,与青岛礼贤书院苏保志(德国人)等发起成立了“中德学社”,以研
(18961960)
尹莘农
  尹莘农(1893-1973),名懋谦,字莘农,日照涛雒镇人,医学教育家。自幼聪慧,尤喜读书。先是负笈青岛,入德国人开办的礼贤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保送上海同济大学医科,毕业后任上海宝隆医院医师、同德医学专门学校教授、青岛中德医院院长、国立青岛大学校医等职。学识渊博,医术高超,当时稳坐山东德医派第一把交椅。他知识渊博,医术高超,被称为山东德医派第一把交椅。20年代,日照黑热病流行,染病儿童死亡率很高。他万分焦急,便大胆引进“锑制剂”治疗,
(18931973)
薄子明
  薄子明(1894~1919.6.27)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人。幼年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萌生反清革命思想。曾入济南陆军小学学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刘次萧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济南参加山东各界联合会,踊跃投入山东的独立运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薄子明至烟-政府任军政司科员,后进入周自齐在济南开办的军官养成所学习。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
(18941919)
丁守存
  丁守存(1812-1886),近代科技专家。字心斋,号竹溪,晚年更号竹石山人。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北督粮道兼按察使。他学识渊博,除精通史籍外,兼通天文、历数、工艺制造,尤精于火器制造。鸦片战争爆发后,研制船炮以御敌。道光二十三年,他据其化学实验及其实验结果,写成《自来火铳迭法》一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作为火器起爆装置,他用的起爆药是硝酸银,虽比欧洲晚了十余年但属于独立的研究成果,是中国起爆进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此
[] (18121886)
吕母
  吕母(?—公元18年),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市)人。她独立领导了西汉末年最早起来-王莽残暴统治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当时,由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结,加速土地兼并,对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丛生、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王莽“篡汉”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改制”,更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把广大农民推向了不起义就
[] (?~18)
庄圻泰
   庄圻泰(1909.3.13-1998) 山东莒县人,著名数学家。 出生于书香之家,读完私塾后,入济南织锦小学,毕业后考入正谊中学,后转入天津南开中学。1927年考入清华学校(1928年改为清华大学),先在工程系学习,一年后转入数学系,193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4年,入清华大学理科研究所算学部作研究生,师从熊庆来教授。1936年,被派赴法留学,入巴黎大学,拜著名数学家G·瓦利隆(Valiron)为师,同时参加阿达马在法兰西学院主
(19091998)
瞿旋
  瞿旋 (1956~)山东日照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部主任,《金海岸》杂志执行主编,日照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惊天动地》、《大改制》、《侦察连》、《武训大传》,长篇报告文学《苦门里走出的博士兄弟》,中短篇小说集《海上的风》,电视剧剧本《港口的风》。中篇小说《海上的风》1997年获山东省工业题材中篇小说二等奖,
葛林
  葛林 (1915~不详)女。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国立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解放前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副刊译散文诗歌。解放后任上海文化局艺术处秘书主任、电影科科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语言文学教研室讲师、文艺理论组组长、马列主义研究院文艺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英美室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歌曲的艺术——音乐与诗的关系》、《现实主义与当代小说》、
张传生
  张传生 (1947~)山东五莲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理论班。1964年参加工作。1968年应征入伍,1978年转业。历任山东省五莲县委党校副校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县电力局局长、党委书记,山东变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鲁能集团、鲁能物业集团副总经理,鲁能恒源经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信谊集团董事长,山东电力报社社长、书记。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
尹世霖
  尹世霖 (1938~)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回母校北京二中任教。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红旗一角的故事》、《少年朗诵诗》、《校园朗诵诗集》、《儿童少年朗诵诗精选》、《让诗长上翅膀》等十余部及历史文学《三国兴亡》、《岳云小将真传》等,电视剧剧本《养“吊死鬼”的孩子》等,音带《金翅膀——尹世霖儿歌·童诗专辑》等,童诗电视艺术片《金色的童年》等。曾在北京举办尹世霖
于产
  于产 (1920~1996)曾用名于士奇、于立生,笔名于土。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国文学系,翌年参加革命。1946年起长期在中央机关从事外交工作。历任中共代表团外事委员会成员(和谈时期),中国驻中东、西亚、非洲各国大使馆外交部巡视专员,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一等秘书兼新闻专员,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秘书长,天津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战云离开了上海》,中
(1920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