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历史人物介绍16
张锡财
  张锡财 (1898-1982),字惠卿。山东省掖县人。幼年读私塾,15岁到北京前门外正阳楼饭店学徒6年,受到名师鲁周楷指点,得传手抄本《故宫万年菜谱》一册。他朝夕捧读,深钻默记,颇得要领,这本菜谱成为烹饪技艺重要渊源。1927年他带着京鲁菜和宫廷菜的高超技艺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中西饭店、新世界、铁路俱乐部、宴宾楼、福泰楼等一流大饭店献艺。在宴宾楼厨房掌灶时,创中餐西吃法名噪一时;他做京鲁菜,清、鲜、脆、嫩,很受欢迎;他精心设计的燕翅全席,
(18981982)
张锦春
  张锦春 (1896-1975),又名孙均、铁军。山东省福山县人。早年曾祖父逃荒闯关东,来到奉天落户,后父亲张世英又移至辽宁省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开荒种地。他在西安县立小学堂毕业后,到县立一中,四年制毕业。1920年来到哈尔滨,入东华学校学习英俄文法律专科。期间,在俄文教员张昭德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创建哈尔滨通讯社和哈尔滨青年学院。并以铁路小学教员,哈尔滨市邮局邮务生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曾掩护和
(18961975)
张勃生
  张勃生 (1917-?),原名张明德,化名张维新、迟照辉。山东省蓬莱县人。幼年随父来哈尔滨读书,1931年肄业于哈尔滨第二中学,193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学校。1935年秋去西安,在国民党西北剿匪总司令部骑兵十师参谋处任准尉司书。1937年受训6个月,调平汉路警备师任中尉参谋,上尉书记等。1938年人西安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41年毕业后被派往重庆国民党陆军参谋部参谋班受训。毕业后被派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特种情报所。后被派到哈尔
张复生
  张复生 (1887-1953),原名张涛。山东省掖县人。清朝末年,因参加革命党,曾下狱两年。1909年在北京任上海《新申报》特约记者。民国成立后来东北,在沈阳主办《简报》和《亚洲日报》。后到日本人主办的《盛京时报》和大连《泰东日报》作。1916年应《大东日报》之聘,充该报总。鉴于日俄在东北势力日涨,该报不足有为,决定创办《国际协报》。1918年7月1日正式创办。1919年11月10日,《国际协报》在哈尔滨改单页日报,发行量达一千二三百份
(18871953)
张子才
  张子才 (1883-1928),山东省蓬莱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时,经朱霁青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回国参加起义。后到哈尔滨,住香坊区双井街。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共产党人一起组建了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1925年11月,东北军将领郭松龄发起反对张作霖倒戈战争。他与国民党市党部成员全力支持郭军反奉。在哈尔滨成立了“东北国民自治军”,朱霁青任总司令。他则利用《东北早报》进行宣传反奉。12月末。由于日军干涉,郭松龄倒戈失败,哈尔滨国民党组织遭到
(18831928)
张子淦
  张子淦 (1874-1933),山东省莱阳县人。为张复生的叔父。1918年8月曾协助张复生创办《国际协报》,负责该报本埠新闻,以及发行、广告、庶务、会计、装订等事。1930年8月。叔侄失和,愤而出走,与外甥王宿辰一起接办《滨江辰报》。九一八事变后又出资收买《东三省商报》。接办后对报纸版面有所改进,较多地采用英亚电讯社稿件,用客观手段安排国内各地和伪满的消息,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不与占领者合作的态度。中共党员方曦、金剑啸等曾在该报工作过。由于
(18741933)
邱杰振
  邱杰振 (?-1915),字佩珍。山东省掖县人,童年在青岛学习德语,17岁考入山东武备学堂,因成绩优秀,被选日本留学,肄业于振武学校。目睹清廷腐败,萌生革命之志。闻知武昌起义,急切返国。归途中,得知山东军政当局迫于形势,宣布独立。但旋即取消的消息后,遂转赴烟台,与徐镜心组织急进会,后与徐镜心赴大连,变卖家产,购枪械武装部队。于1911年11月16日攻下蓬莱,设立军政府,被推为鲁军司令。后因内部纠纷,不得不引咎辞职。1913年,被选为山东
孙邦彦
  孙邦彦 (1897-1970),又名孙杰生。山东省蓬莱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后充伪营口、锦州地方检察厅长。后任哈尔滨地方检察厅长。日本投降后被我政府逮捕,1970年死于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
(18971970)
孙运璇
  孙运璇 (1913- ),山东省蓬莱县人。6岁进入县城国民小学读书。1925年,12岁时遵照父亲旨意,来,到哈尔滨求学。当时其父亲在外县做事,把他交朋友王旭东照顾,准备学习俄文。当时,最好的学校是专为在哈尔滨的俄侨子弟办的俄侨实业中学,全部课程都用俄文教学,不收中国学生。王旭东找到哈尔滨教育局长,学校才收下他。实际上在这所学校上学的中国学生只有他和王旭东的儿子,其余都是俄国人。老师和学生说话全听不懂,学习十分困难。他记起父亲的勉励.立
孙陵
  孙陵 (1911-1983),又名孙虚生,笔名小梅。山东省黄县人。少年到哈尔滨,就读于法大夜校。九一八事变后,在中东铁路三岔河车站邮局任职,后调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邮局。与著名作家杨朔友好,从事古体诗词写作,发表于哈尔滨《五日画报》、《国际协报》、长春《大同报》等副刊。1935年担任长春《大同报》,开始新文学创作,《宝祥哥的胜利》发表在《满洲新文坛》第三期上。1936年秋离开东北,到上海,曾有报告文学《边声》、《突围记》,长篇小说《大风雪
(19111983)
叶永年
   叶永年 (1901-1951),曾用名叶永春、叶松龄、叶松明、叶兆祥。山东省海阳县人。1916年来东北,在黑龙江省亚布力俄国人办的格瓦斯火锯厂做工。1926入伍当兵。1929年任东北军第二十六旅三十六团上尉副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该团团长刘汉章密谋投靠日本侵略者,他们的阴谋被三十六团的爱国官兵发觉,坚决反对叛国投敌。他和刘汉章逃往吉林,投靠了大汉奸熙洽。被日军委任为一面坡伪自卫团长。后被提升一面坡警察署长。以后调到哈尔滨,
(19011951)
王德滋
  王德滋 (1879-?),字润之,号目空。山东省福山县人。1912年7月1日,伙同前滨江厅禁烟所长尹连元(捷卿),在哈尔滨招股5000元,创办《新东陲报》。他任总,尹任发行人。该报确定“以向导国民,提倡实业为宗旨”。但仍同原《东陲公报》抵制《远东报》的办报方针。1913年11月5日,袁世凯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声明》,承认外蒙自治与沙俄在外蒙的一切特权。新报当即表示反对。1914年2月,新报在紧要消息栏中。揭露《中俄声明》中,有袁世凯政府
王孝庭
  王孝庭 (1876-1969),字秉先。山东省掖县人。18岁进北京东南牌楼福星斋酱肉铺学徒,5年满徒,到北京后门外天宝楼酱肘铺当伙计。1909年,来到哈尔滨。1910年与旧友宋文治在傅家甸东南大街合伙开设酱肉铺。后来,仿照北京古老的传统作法,故取名京都正阳楼酱肉铺。开业初期的产品主要有:京式香肠、风干小肚、金华火腿、风下口条、风干酱鸡、酱鸭、老盐成肉、烤肉丸子、酱鸡、熏鸡、五香酱肉及熏、酱的猪、鸡下水等品种。因京都风味,不太适合哈尔滨人
(18761969)
王军
  王军 (1916- ),曾用名王书功。山东省掖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任掖县十区青救会主任。1939年调入山东抗大分校学习。1940年任西海地委社会部特务大队政治指导员。1942年冬,奉中共山东西海地委派遣到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其间,在哈尔滨发展了王初旦(又名王书元)等多人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回山东汇报工作,返回后,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他任特支书记,哈尔滨市特支的任务是保存实力,发展党员,迎接
刘洪泰
  刘洪泰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祖籍山东省莱阳县人,后徙黑龙江省桦川县西火龙沟(今佳木斯市郊区大赉岗乡中大村)。伪大同元年(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景区、龙区区委书记,依兰县委书记。伪大同2年(1933年)春节后,刘洪泰率十余人来依兰县东北部西湖景山区建立抗日游击区。刘洪泰等人以木匠、货郎、泥水匠等职业为掩护,活动于前后大砬子(今高峰、高原)、山嘴子(一今西湖景)、暖泉子(今宝泉)、杨树林(今杨树)、水曲柳沟(今锦山
(19021964)
曲培珍
  曲培珍 女,生于1930年,山东省牟平县人。少年在小学读书,1943年来五常县定居,1949年在街道识字班担任民办教师,1952年在五常林业苗圃当工人。1956年入五常县评剧团,学评剧。开始学唱《井台会》、《借当》、《回杯记》等,1958年开始唱里子(配角),在《红楼梦》中扮演紫鹃、《拜月记》中饰王瑞兰、《姜采莲》中饰韩小莺,因扮相、嗓音具佳,演出后均受观众好评。1959年在参加松花江地区训练班学习期间,学习张凤楼老先生的《花为媒》,
(19301978)
尹发奎
   尹发奎,1948年出生于山东省莲莱县城关乡李家村。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抗美援越斗争,之后在海军五四七部队当潜水员。1972年10月18日奉命随小分队来五常县龙凤山水库协助排除电站闸门故障,10月22日下午2时45分,在水下作业时不幸遇难。省、地、县委虽然动员大批人力、物力极积进行打捞抢救,终因抢救无效而光荣牺牲。时年仅25岁。中共五常县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县委书记致了悼词,省革委及松花
(19481972)
傅嘉兴
  傅嘉兴(1926.11-1986.4)傅嘉兴,山东省招远县金山乡傅家村人。1942年到牡丹江一家印刷厂当学徒。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省委财贸处长、阿城县委书记、哈尔滨工业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哈电工学院党委书记、省外贸局副局长。1968年任呼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时呼兰河两岸乘船过河的车马、行人太多,渡船摆渡不过来。尤其送亚麻的高峰期,农民的马车半夜就得等候在河岸。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提出在呼兰河上修筑公路大桥的设想。经上级批准,1
(19261986)
鲁光
   鲁光 1917年6月生于山东省莱阳县。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1940年先后任中共山东省莱阳县青年部部长、南海特委青年部部长、胶东区青委会组织部部长;1941-1947年任中共山东省胶东区党委青年会副书记、书记、东平县委书记,1947-1949年任中共山东分局青委会副书记、青年团华东团校副校长;1950-1954年任中共上海市委青年会副书记、华东局青委秘书长、上海大学党委委员、华东局纪检委员等职。1954年7月调任哈
李博文
   李博文 男 1921年10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50年到香坊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几十年来,他结合文化馆工作的特点,边工作、边学习、边创作。为了工作需要,他钻研图画、油画、水彩画、宣传画及美术字,为了基层单位和群众的需要,他担任了20多年业余美术教师。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努力,获得了丰硕成果,他的美术作品在省、市报刊、电视台和各期美展刊播展出,已为人们屡见不鲜。他的人物工笔古朴细腻、形美传神;花鸟写意落墨酣畅、情趣盎然。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