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历史人物介绍11
张贻武
  张贻武(1913-1947)曾用名战车。栖霞县(今栖霞市)东南庄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栖东县民主政府代县长。1947年病逝。
(19131947)
张延川
  张延川(1919-1947)原名孙远修。蓬莱县(今蓬莱市)孙家庄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伍。1945年,任师长。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1947年,在摩天岭战斗中牺牲。被记一等功。
(19191947)
张贤和
  张贤和(1911-1935)曾用名徐前进。海阳县(今海阳市)庙河前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次年,任“一一?四”暴-动西路负责人之一。在战斗中,率队突围时壮烈牺牲。
(19111935)
张英
  张英(1916-1948)蓬莱市安香丛家村人。1938年参加蓬莱县大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蓬莱县大队排长。1943年离开蓬莱,先后任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连长、十三纵队三十八师营长等职。张英素以作战勇敢著称,1944年荣获胶东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任营长时,率领全营指战员参加解放海阳城战斗。他冲锋在前,与敌展开生死搏斗,肠子被打断,仍顽强地指挥战斗,后因伤口严重感染,医治无效而牺牲。
(19161948)
张超
  张超(1923-1968)蓬莱县(今蓬莱市)张家窑村人。1938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胶东蓬黄战区青年干事,黄县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蓬莱县青救会主任,胶东南海区各救会副会长兼青救会主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书记。1956年8月任共青团中央-部部长,全国青联副主席。1960年起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68年去世
(19231968)
张烈
  张烈(1915-1958)原名张永和,字温如。掖县(今莱州市)单山村人。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兼辽宁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1931年,张烈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九中学生会主席、党支部委员,多次组织发动学生参加-。1936年春,去北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七七”事变后,在山西参加“抗日救国牺牲同盟委员会”,历任县长、县委书记、农会主席、地委群委会书记等职。在严酷的环境中,他积极组织领导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同阎
(19151958)
张黎
  张黎(1916-1942)原名张文曦。烟台市人。出生于商人之家。1938年后毅然弃商从军,奔赴蓬莱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后,在抗日民主政府部门工作。1941年夏在滦家口战役中,他腰部受重伤,仍坚持工作。1942年秋,为进行日伪军的策反工作,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与蓬莱县伪警备大队大队长郝铭传在朱潘村谈判时,遭到逮捕,后被敌人杀害。
(19161942)
张瑞亭
  张瑞亭(1890-1928)名九祥,山东省海阳县南庄人。其兄开设鸿泰商号,所获利润多供张瑞亭读书、交游之用;并常以“振家声,兴中华”的勉语激其上进。“戊戌变法”后,维新风气渐及农村。张一心向往新学,便赴北京,就读于朝阳大学。毕业后,参加同盟会,竭诚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返回海阳后,目睹豪绅薛丕沾网罗城里土豪劣绅诋毁-,极为愤慨。于是联络东乡的开明知识分子起而反对,并提出“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口号。
(18901928)
张镜清
  张镜清(1887-1948),又名张汝海,山东福山县陌塘村人。生于贫若农民家庭,7岁丧父,后由伯父带到烟台,依靠母亲做针线活和伯父做木工的微薄收入读私塾6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镜清到烟台洪昌盛杂货店学徒,历任店员、记帐员、采购员,1913年提升为副经理。他根据当时国内商业发展形势,提出商店迁到东北发展的建议,得到股东们的赞同。1914年,张镜清等5人携带股金银2万两,到黑龙江省黑河镇筹办洪昌盛分店,经营布匹、估衣、洋货和日杂用
(18871948)
张永兴
  张永兴(1896-1937),又名张新生,化名张惠民、张裕国、焦若愚、王立川。山东蓬莱北沟村人。幼年随父母移居辽宁宽甸县。191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启蒙。20年代初,张永兴参加了国民党,在安东(今丹东市)组织工人夜校,启发工人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8年,他积极参与组织安东各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敌人为此多次企图逮捕他,但都被他巧妙躲过。1931年,张永兴为反抗日本的经济侵略,在安东又领导2万多名
(18961937)
张奎
  张奎(1899-1936),男,别名老姜,汉族。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于山东省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在学校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中断学习。为寻求生活出路进入工厂。“九·一八”事变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伪满大同二年(1930)6月被任命为“抗日救国游击军”参谋长。同年年末,被调到哈达河(今鸡东县新华乡)工作。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初,张奎打入平阳镇伪军骑兵第四旅机关枪连,以当炊事员为掩护,配合胡伦
(18991936)
张喜亭
  张喜亭(?-1947),山东省牟平县人,开过饭店,后给白俄当差,来到哈尔滨,民国9年(1920)到海关当巡差,免职后到茂另金厂任巡查,民国13年(1924年)到蒲鸭河一带与解连长种大烟开赌局干了3年,以后因涨大水到富锦。还是开赌局,卖大烟。民国20年(1931年)回绥滨开戏园代赌局烟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占绥滨后,禁止他开设戏园、赌局、烟馆,经人说情后恢复。康德2年(1935年)日本请其当商务会长,以后又到佳木斯、牡丹江、北安等
张学弟
  张学弟(1911-1975),清光绪3年11月29日生,山东省黄县马亭王家庄人。童年读过3年小学,尔后至青岛学木匠、做小工。1931年于黄县被国民党抓兵。1934年跑回家,做贩鱼生意。1938年3月,参加革命;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学弟当时在山东省龙口八路军当战士。1939年在掖县八路军五支队六十一团三营七连任排长时,参加了山东费县钢石庄的埋伏战和新泰县龙亭镇埋伏战,作战勇敢,与战友击坏日寇军车9辆,杀伤日军多人,受到吴克华司令员的口头
(19111975)
李楚
  李楚(1919-1968年)原名崔书章。山东栖霞县人。民国2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在胶东地区坚持革命斗争。曾任栖霞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北海地委秘书处副主任等职。1949年,李楚随军南下,先后任奉贤县委书记,松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书记,苏州地委第二书记。1960年3月李楚调镇江任地委第一书记。当时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李楚深入农村,查核灾情。在溧水县农村,他了解到农民严重缺粮,甚至有饿死人情况发生,立即找县领导商量解决办
(19191968)
张林屋
  张林屋(1871-1945),名时宗,祖籍山东省蓬莱县,清道光年间迁居复州长兴岛(今瓦房店市长兴岛镇),后定居三台乡。书法艺人。清同治十年(1871)生。家境贫寒。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以红土泡水作墨,自制麻笔用烧纸练小楷、书大字,苦练成才,终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艺人。早年曾进京朝考知县,考取功名后,任直隶保定道某县知事。上任后,发现-污吏与土豪劣绅勾结,鱼肉乡民,诸多讼案难以秉公裁断。他厌恶官场的龌龊,仅做几天知县便悬冠而归。回家后依旧读书
(18711945)
张恕琳
  张恕琳(1875-1919),字心如,号云门,山东掖县城东南隅村人。晚清进士,学者,书画家。清光绪元年(1875)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性格淡静,除读书外,无他嗜好,其父令他跟随邑内名宿交游,更加刻苦自励。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为拔贡。光绪二十八年(1902),参加顺天府乡试得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29岁,赴京参加殿试,中二甲第九名进士,赐进士出身,是莱州最后一个进士。此后两年,在清末新政中,科举制被废止,而代之以新式
(18751919)
吴运坤
  吴运坤,1931年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同年与余益慧女士结婚。先后在冶金部驻津办事处、天津近代化工厂工作,1991年退休。生二子:长子吴昀,次子吴暐。吴昀,1958年生,1975年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参军,1978年复员后到工商银行工作。1989年天津河西职工大学金融专业毕业,2003年获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南开支行行长、高级经济师。1983年与邢瑛华女士结婚,1984年生一子吴岩泽。吴暐,1965年
吴运乾
  吴运乾(1929-2006),1949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195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1951年与张亚男女士结婚。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先后在天津师范学校、第六干部中学、河西业余大学、天津市广播电视大学任教。1988年任副教授,1990年退休。2006年因突发脑血栓去世。生三子:长子吴晞,次子吴晔,三子吴星。吴晞,1955年生,1972年天津九十中学毕业后到河北省广宗县下乡,198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先后在北京大学、
(19292006)
吴道时
  吴道时(1909-1950),字智中,1909年农历8月12日生。19岁曾被授予少将军衔。1932年到北京,侍奉吴佩孚膝下,不再任军政职务。1939年吴佩孚被日寇杀害,吴道时谨遵“不当汉奸”遗训,赋闲在家。1946年冬,扶吴佩孚灵柩安葬于北京玉泉山。1948年,患心脏病并发肝硬化,卧床两年余。1950年农历7月15日在北京病故。育二子:长子吴运乾,次子吴运坤。
(19091950)
孙玉泉
  孙玉泉(1920-1977)山东省黄县人。1938年2月加入由许世友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编入16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连指导员,1941年提任营教导员,1942年任胶东军分区后方医院政委兼院长。在此期间,在一次日寇扫荡拉网中,孙玉泉沉着指挥转移伤员,救出伤病员1000多人,荣立三等功。1945年部队整编,孙玉泉调任胶东部队6师13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孙玉泉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1920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