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历史人物介绍7
吴运铎
  吴运铎(1917-1991) 兵工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萍乡人,1917年1月17日出生于萍乡安源煤矿的穷苦矿工家庭。12岁就挑煤拾渣谋生。14岁进湖北大冶煤矿当学徒。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发行《新华日报》,领导工人-。1938年只身赴南昌参加新四军。1939年5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长、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新中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171991)
李小军
  李小军 (1972~)笔名李晓君。江西莲花人。中共党员。师范院校毕业。曾先后工作于莲花县南岭中学、中共莲花县委办公室、江西省文联《创作评谭》部,现任省作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散文集《昼与夜的边缘》、《寻梦婺源》等。散文《影像,或独白》获省第五届《谷雨》文学奖一等奖。
李清泉
  李清泉 (1918~2010)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干部,鲁迅艺术大学研究室创作员,总政部队艺术学校教师,延安大学教师,哈尔滨第三、第七中学及师范学校校长,冶金部工业设计院专科学校校长,《人民文学》部主任,《北京文学》主编,《人民文学》执行副主编,文学讲习所所长,改称鲁迅文学院时任院长。北京市作协理事。战争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
(19182010)
康文明
  康文明 (1943~)江西萍乡人。大学肄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萍乡市文联《乡风》杂志文学、副主编,萍乡市作协专业作家、常务副主席。江西省作协第五、六届理事。现任萍乡市作协荣誉主席等。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散文集《青春年少时》、《嚣世苍生》,中短篇小说集《血色土地》,报告文学集《热土上的群雕》(合著),史料集《安源工人运动》(合著),主编《萍乡新时期文学作品选》(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卷
陈海萍
  陈海萍 (1953~)江西萍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萍乡矿务局煤井工人、共青团干部,萍乡市采茶剧团编剧、戏剧创作研究室副主任,江西电视台二级编剧。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炭之魂》、《上帝的吉他》、《魔鬼野狐禅》、《玄妙珞珈山》,小说集《秋水蜘蛛赋》,长篇报告文学《推不倒的长城》、《梦幻天堂》,散文集《跳楼短语》,以及《陈海萍剧本选集》等。电视剧剧本《京九情》
陈良运
  陈良运 (1940~2008)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1964年大学毕业。曾任萍乡市文联副主席,江西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西省作协常务理事,福建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开始发表新诗。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新诗艺术论集》、《新诗的哲学与美学》、《文与质·艺与道》、《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论诗与品诗》、《周易与中国文学》、《焦氏易林诗学阐释》、《文质彬彬》、《美的考索》、《跨世纪论学文存
(19402008)
刘天泉
  刘天泉(1927.11.10-2000.03.28)采矿专家,江西省萍乡县人。1927年11月10日出生。1958年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创立了完整的矿山岩体采动响应理论体系。从采动岩体变形空间分带论、采动地表变形空间形态论、采动地层结构论到采动地层质量评价论,形成了一整套认识、预测、防治、控制矿山采动岩体和地表变形与破坏的理论体系,创新了一整套矿山特殊开采技术体系,为矿山资源开发、开采和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72000)
颜龙安
  颜龙安(1937.9.16-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生于江西萍乡,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曾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现任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1970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2年开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技术研究,解决多项技术难题。1973年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彭苏萍
  彭苏萍(1959.06.15- )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江西萍乡人。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本科),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能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吴学周
  吴学周(1902年9月20日—1983年10月31日),出生于江西萍乡。物理化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吴学周于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清朝举人,父亲以教私塾为业,崇尚新学,思想开明,勤奋好学,1909年专门到萍乡师范学校改学新学。吴学周自幼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他父亲对他启蒙影响很大。191
中国分子光谱研究创始人 (19021983)
刘恢先
  刘恢先(1912年10月18日—1992年6月24日),江西省莲花县人。地震工程学家和结构力学家。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刘恢先,江西省莲花县人,幼年时在家受父教,11岁入江西南昌第二中学,17岁中学毕业,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3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兼助理研究员。1934年留学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伊利诺大学,1935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21992)
陈述彭
  陈述彭,地理学、地图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 1920年2月28日生于江西萍乡。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积极推动我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60年代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70年代致力于开拓遥感应用,组织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航空遥感实验。80年代负责研制我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02008)
简水生
  简水生,光纤通信和电磁兼容专家。1929年10月25日生于江西萍乡。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立了JN和IK函数,丰富了Bessel函数理论,研制成我国第一根偏振保持单模光纤三万至三十万象素石英传像光纤双窗口双零色散光纤动态单纵模激光器异型钢丝超强型束管式光缆系列。目前正在从事的国家重大课题有:利用漏泄波导综合光缆和光纤陀螺实现高速铁路列车实时追踪系统的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俐娜
  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1940年8月生于福建光泽。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赴大阪大学研究一年多。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学报》等编委。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培彬
  傅培彬(1912~1989年)江西萍乡人。民国28年(1939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原攻眼科、小儿科,民国26年回沪度假,目睹抗日将士浴血负伤,改学外科。民国35年归国,为上海沪东医院、广慈医院外科医师,设诊所于复兴中路580号。解放后,历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和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市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三、五、六届代表。一生仁爱行医,多次在手术中为病人献血。治学严谨,医术高超,是中国
(19121989)
唐廪
  唐廪,江西萍乡人,乾宁元年,登进士第,官秘书正字,有代表作《杨岐山》。萍乡自唐宝历元年(825)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有129人在科举中取为进士,其中文进士122名(含莲花县21名),武进士7名。据史料记载,萍乡第一个取为进士的是唐宝历元年的易之武,接踵者为唐乾宁元年(894)取为进士的唐廪。
[] (874~?)
邓贞谦
  邓贞谦(1907—1928),又名邓中坚,于1907年出生于上栗县彭高镇茶源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萍乡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就与孔原、张国庶、刘型等进步青年学生一起,积极组织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当时安源的工人运动搞得如火如荼,邓贞谦经常组织学生听安源工人的演讲,把人命校一大批进步学生团结到学校的进步组织“策群社”的周围。1926年秋,邓贞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暑期,邓中谦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全身心投入革命洪流。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他
(19071928)
杨士杰
  杨士杰(1892—1927),出生于上栗县彭高镇坛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4岁丧父,母亲改嫁以后,参加安源工人运动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带领部分矿警队员,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担任了矿警队一分队队长。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了围攻长沙的战斗。1927年6月初,担任中国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五连连长。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杨士杰率五连随二团从安源出发,攻打萍乡,转战醴陵,攻克浏阳。起义失败后,杨士杰和部
(18921927)
罗运磷
  罗运磷(1896—1927),号松岩,上栗县上栗镇新建人。1917年进入北大预理科,为较早的萍乡籍北大学生之一。当时,正值苏俄十月革命不久,,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罗运磷北大毕业回到老家创办一所女子学校,校址设在上栗市回龙庵。不久,他担任了官办的萍乡中学校长职务。1926年北伐军来到萍乡后,经过斗争的锻炼,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和组织工会、农会、教师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的组建工作。担任萍乡县县长。“马日事变”以后,壮烈牺
北京大学 (18961927)
应益都
  应益都(1903-1937),上栗县杨岐乡关上村人,父辈为清末秀才。第一批加入共产主义先锋队,中共共产党员,随毛泽东同志参加过秋收起义暴动,曾任游击队队长、新四军新编团团长。1937年从事秘密工作不幸被害身亡。现予以抚恤。
(1903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