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名人录
何子祥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其时平阳粮禁甚严,凡过路谷米,都被兵差扣阻以牟利。何察访民情后,便发布《米准流行示》道:“诚以天下一家,丰歉之际,彼此通融。济民善政,莫大于此。”“将军岭以至石塘、赤溪、蒲门等处,计程五十里,人民数千家,边山边海,地硗寒,早稻止一季,不比岭内一岁两收(而地土深厚者所收又倍)。是以该地农民早稻未登场时,每过
[] (17071771)
颜颐仲
  颜颐仲(约1184~1258年),字景正,颜彻子,颜耆仲弟。福建漳州龙溪人。。颜师鲁孙,以祖荫补官。初任宁化县尉转西安县丞、西安县知事,任内皆有美政。遭母丧,服满调衡山知县,尚未到任,委转运司干办公事。继迁临安府通判。宋端平元年(1234年)颜颐仲升将作监主簿,出任严州知州。政府规定农民所纳的田赋,开始实行钱银、楮币(即纸币)各半的缴纳制度。对此,经办官员和民众大为震惊,认为难办。颐仲就同朝廷主管部门争论,说:“州县收入全用楮币,而缴纳田赋却要钱、楮各半,是强要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如何使得!抗命的罪戾由我一人担当,却不好强行照章办事,致使千里内的百姓都遭殃。”朝廷见他有实际困难,只得准许暂时全用
[] (11841258)
林士章
  林士章(1523~1600),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丁士美榜进士第三人。林士章早年在乡间执教。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中举,次年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当时翰林词臣多以待诏供奉承恩。林士章却杜门闭户,潜心研究古代经籍。隆庆元年(1567),林士章参与纂修《世宗实录》。隆庆二年(1568)三月,又出任会试同考官,后升为国子监司业。隆庆五年(1571)十月,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二年(1574)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半年后,又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万历五年(1577)八月,再升为礼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当时,张居正为首辅,依附者如蛾赴烛,林士章却
[] (15231600)
蔡新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房、翰林院侍讲,累官内廷总师傅、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嘉庆四年十二月,卒于家,赠太傅,赐祭葬,谥文恭。人物生平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第,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当时,乾隆皇帝命史馆-每日呈进经史讲义,各抒己见,以考察其学问根底的深浅。蔡新呈进讲义数十篇,深得赞许。乾隆五年(1740年),噶喇吧(今属印度尼西亚)发生荷兰殖民者-华侨的惨案,史
[]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清朝兵部尚书 (17071799)
周匡物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船钱。周匡物未第时,已驰名闽诗坛。元和十一年(816年)中进士第四名,是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御试时作《学殖赋》及《莺出谷诗》,传诵一时。及第后,任雍州司户。元和十四年(819年)武宁节度使国公李塑荐为五行军参事,在任两年,后又任广东高州刺史。有政绩,祀名宦乡贤祠。兄匡业,贞元八年(7
[]
陈淳
  陈淳(1159~1223),字安卿。宋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步文乡蓬洲社)人,居北溪,世称北溪先生。为人恬静,略有口吃,不善交游,初专攻科举,后受林宗臣劝导,崇奉朱熹理学。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陈淳以《自警诗》拜见,两人一见如故,交谈极欢。朱熹晓之以德义透彻了解并身体力行的“上达”之理。从此,陈淳常与朱熹论理终日,有时竟至深夜。朱熹常称赞陈淳善于提问和钻研精神。多次对人夸耀说:”我此次到漳州来,乐为吾道得一安卿。”陈淳对朱熹非常尊崇,认为朱熹品德高尚,学问博大精深,超越群哲,为此,他终身捍卫师门,坚斥异说,不遗余力。陈淳遵从师教,身体力行,孝顺双亲,友爱弟妹,和睦宗族。为弟妹办婚嫁
[] (11591223)
吴大成
  吴大成(约1126~1227年),字子集,号梅子,又号梅月,四都人,南宋“渐山七贤”之一。大成少年聪明好学,喜欢寻师问道,曾师从陈景肃于仙人峰。绍兴中期,时年19的大成以文行与薛京、郑柔、杨耿等被选入太学。在学期间,大成曾被朝廷差遣任事。他不投时好,不阿权贵,又敢于抨击当权者投降-行径,因而得罪于奸臣秦桧。后陈景肃在湖州知事任上被秦桧罢黜还乡,大成与杨耿、薛京诸友也乞归省回籍,随陈景肃讲学于渐山石屏书院,潜心研读理学,辨订经籍,大有发明。每有闲暇,大成与师友“兴来拍案共吟,煮醪同酌;闲去江潭垂钓,林树挥斤,悦桑麻之逸兴,乐泉石之幽情”。大成身处江湖,心存社稷,关心国家民族之命运,冀望有朝一日能
[] (11261227)
孙叔谨
  孙叔谨(生卒年未详),字信之。宋龙溪县人。是当时倡言“攘外必先安内”的朝议大夫孙昭先之子。孙叔谨自幼刻志问学,长成后以父功补官,初任广东揭阳县尉。揭阳税重民苦,叔谨力言于知州减税以便民。次年,转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公正,朝中称美。他在轮对时说:当前旱灾、蝗灾严重,作物歉收,盗贼蜂起。朝廷对地方长官,应责成其办好赈恤实政;对守土军人,应责令其着实防御盗寇。嘉定十年(1217年),孙叔谨登进士第,受任莆田知县,公务剖决明允,属下员吏不敢扰民,治绩为诸县第一,升任泉州通判。适因父丧守制,期满,升大理寺丞。理宗即位后召对时,孙叔谨希望理宗“修明君德,振举治纲”,不要凭个人好恶随意发号施令,要懂得运用权力
[]
颜师鲁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宋龙溪县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卓著政绩,内调国子监丞,嗣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在浙西时,当地农民终年辛勤耕种,所获辄为豪强掠夺,交不上租赋,地方官吏即以“盗种”罪名对农民枉法惩办。师鲁提议应核实农民租赋数额,使农民劳有所得,才能积极生产。高宗认可其奏,遂颁布政策法令于天下。当时役法大敝,每次征役,百姓纳款代役,往往倾家荡产。师鲁莅任,即订正收入簿籍,核定服役顺序,放宽期限,减免代输,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浙西每年盐税收入百余万钱,而官府久欠盐主本钱不还,造成民间盐贩0猖獗,屡禁不止。师鲁
[] (11191193)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9月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语言学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24年,林语堂参加鲁迅主办的,是该刊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也常为《晨报副刊》撰稿,开始提倡“幽默”,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写散文、杂记、大都针砭当时士气文风。笔锋犀利、言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8951976)
陈谟
  陈谟(生卒年未详),字以忠。陈酆之子。建中二年(781年)代理漳州刺史,理政之初与社会舆情不洽,州民曾拱璧等向观察使建言调换。朝议以柳少安调任漳州刺史,陈谟“以中郎将检校本州别驾”。柳少安到任后,曾偕同陈谟巡视龙溪县,认为龙溪县地处九龙江中下游,其北溪、西溪及南溪贯穿流域有着广阔的平原区(即今漳州平原),并且“大江南旋而东注(入海至厦门岛),诸峰北环而回顾”(直抵九龙江发源地),就对陈谟说,“此县可建(为)州治(时州治尚在漳浦李澳川)。”柳少安任期未满就他调,陈谟以平“广寇”有功,复兼任漳州刺史。他就龙溪县建州治一事,向观察使卢谌(一作惎)建议,把第二次迁治申请报送朝廷,贞元二年(786年)获
[]
林梅
  林梅(生卒年未详),字魁春,一字以和,号朴山,漳浦徐鉴打山(今杜浔徐坎)人,后移居县城。林梅自幼聪颖,在县儒学为庠生时就才学出众,深受监司的赏识。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式举人,此后连续四科会试俱未中式,困踬科场。嘉靖五年(1526年),周仲任漳浦知县,慕其文名,常到其家拜访,意气相投。当时,漳浦县尚未有地方志书,提起修志的事,两人更是不谋而合。嘉靖八年(1529年),林梅登已丑科进士,逢父亲逝世,回家守制。翌年,服丧一整年,应知县周仲的聘请,主纂《漳浦县志》。在编写中,以《八闽通志》、《漳州府志》为依据,并参考其他史书,广泛搜集历代有关漳浦的诗文,官署所存资料和个人笔记、传记、见闻等,“稽
[]
蓝理
  蓝理(1649~1720年),字义甫,号义山。漳浦张坑石椅(今赤岭石椅)人,后建府在今赤岭墟。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拖着马尾巴使马倒行,刀盾枪石各种武器无不精通。他性格强悍,常大叫说:“我若不封侯拜将,不是大丈夫”。他听说海盗卢质在岱嵩一带残害百姓,就招集乡里数十个壮健青年到岱嵩与卢质打斗。卢质欺蓝理年轻,不甚介意,只要两人单独对打,最后,蓝理获胜,杀了卢质。蓝理收服卢质部众,到漳州府报功,哪知反被拘禁,与群贼一起鞫治,打入死牢。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叛乱,传檄至漳州,开监释放囚犯
[] 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 (16491720)
戴燿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怠惰嬉戏。26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戴燿初任江西新建县(在南昌西面)知县,主持兴修水利、节用减税,穷县经济得以稍苏。3年任满,调补户部主事,转任户部郎中。奉命往密云县(在北京东北面、潮白河上游)督运军粮,力主改陆运为水运,以便加速运输、降低运费。隆庆六年(1572年)疏河完工,漕船畅行。早先因滞送军粮而被长期囚禁的10多名役长,补运了欠粮,获赦出狱。他们感激涕零地说:“若非戴公德政,我辈将永远不见天日!”其时,首辅张居正闻知戴燿为官清正,在一次接见参谒的群僚时,特地问道:“哪位
[] (15421628)
周起元
  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代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字仲先,号绵贞,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御史任上,上疏力斥诋毁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天启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指控织造太监李实贪恣不法,又为苏州同知杨姜辨冤,遭魏忠贤恨,被诬为乾没帑金十万两,逮入狱中,拷掠至死。有《周忠愍奏疏》。生平简介周起元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乡试第一,翌年中进士。授江西浮梁(今景德镇市)知县。值豪强阴谋吞书院,起元执法,坚决抵制,终于保住书院。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著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起元选授御史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时值朝廷考核京
[] 东林七君子 (15711626)
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深井村。父亲黄嘉卿,涉猎书史;母亲陈氏,也通经史。黄道周8岁勤勉嗜学,10岁能写古文词,14岁到广东博罗拜访翰林韩日缵,遍览韩家藏书,游览博罗诸名胜,写《罗浮山赋》,挥笔立就,被称为“闽海才子”。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父亲亡故。两年后,奉母命,迁居漳浦县城东郊(今绥安镇石斋村讲堂自然村),建陋室“东皋书舍”,从事教书和著作,并与龙溪学者、诗人张燮等交往,知县汪泗论对道周极为赏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两年后散馆,授翰林编修,参
[] 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 (15851646)
陈清泉
  陈清泉(1937.1.14- )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原籍福建省漳州市,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吉朗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7-195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进修研究生,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学位。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匈牙利工程院荣誉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提出了电动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使现代电动车学这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陈吊眼
  陈吊眼(1250~1282年),又名陈大举,宋末二都白叶峒人(太平镇白叶村)。家世业农,母早逝。吊眼从小吃苦耐劳,15岁起,每年农闲均随父远出闽赣山区贩盐为生。17岁时,其父因率众抗粮,击杀衙役而外出逃亡。从此,吊眼和吊花兄妹相依为命,在高租重税的盘剥下过活。苦难生活使陈吊眼养成豪侠性格和练就一身本领。宋末,元军大举南侵。德祐二年(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元军所到,烧杀抢掠。南宋朝廷则倍增赋役,豪绅显贵乘机0。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逼得百姓走投无路。景炎二年(1277年),陈吊眼兄妹揭竿而起,率领附近各乡贫苦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当时,漳属各县和闽粤边境畲汉杂居,为了增强团结,壮大力
[] 福建抗元首领 (12501282)
黄性震
  黄性震(1637~1701年),字元起,号静庵。漳浦官塘湖西堡(今湖西城内村)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12岁时,父母俱亡,生活困苦。黄性震自幼刻苦学习,喜读史书,胸怀大志。当时,郑成功在闽南沿海进行抗清活动,后来占据台湾,他受到一定影响。到了壮年,黄性震就更加注意世事,对福建沿海要冲、港湾、岛屿的布列,台湾、澎湖的地理位置、形势以及战略战术,人心向背等都一一熟记。康熙十七年(1678年),郑经出兵攻占漳州、海澄、平和、漳平、长泰、同安、泉州等地,沿海战事不断,百姓深受其害。福建总督姚启圣进驻漳州,召集各级官员筹划平定战事的策略。黄性震认为这是男子汉为国立功的时候,就谒见姚启圣,陈述平
[] 黄性震 (16371701)
全部漳州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