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历史人物介绍2
林槐
  林槐,生卒年无考,长泰县恭顺里胡坂社人。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朝廷补选太监,林槐中选入宫,其为人办事得到皇上的喜欢,不久便升任司礼太监,服侍在皇上身边,掌司机密,协助批阅奏章,记录皇上口谕,传递内阁拟诏等。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林槐被御派到浙江宁波任舶司提督,掌管与高丽、日本等国的贸易。又调任四川监军,后被召回朝廷,任总管太监。在长泰县城及林槐家乡胡坂社,各建有太监府祭祀林槐。县城还建有一座登金步玉石牌坊,彰扬纪念
[]
欧辉
  欧辉(生卒年月无考),字贞明,长泰县钦化里人,性格刚毅方正,清贫嗜学,明正统九年(1444年)中举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登进士,初授予户部主事,任广东佥事。欧辉在广东任职时,发觉当地有匪盗上千人,占据山寨,剽掠百姓,且买通地方官兵,为非作歹十多年。欧辉即下令逮捕匪首。匪盗觉得欧辉是朝廷命官,难于对付。于是,决定以金钱买通欧辉,几个匪首提着一袋黄金,于夜间至欧辉府室送礼,欧辉收下黄金,并安慰匪首,答应结为知交。匪首认为计施成功,高兴
[]
戴昀
  戴昀(1451—1530年),字正中,号希斋,长泰县彰信里人。自幼怀有远大志向,生性坦率,平易近人,与人相处,守信真诚。戴昀居家,事亲至孝。其父重病,戴昀日夜侍奉,不离左右。明成化十年(1474年)中举人,任乐清县(在今浙江省雁荡山南)知县。戴昀任职后,政令廉正公平,对当地陋俗,明令严禁。乐清县地处濒海地带,台风频仍,旱涝更替,岁常歉收。他组织百姓开渠筑陂,旱以灌溉,涝以备泄,使农田保收,民众足食,民众称此陂为“昀陂”。戴昀关心民间疾苦
[] (14511530)
杨玉
  杨玉(1488—1520年),人和里(今武安镇)坂前村人。其姑杨阿保,明弘治年间入宫,后为太子朱厚照乳母。杨玉随姑生活宫中,与武宗正德皇帝从小一起长大。杨玉加入京卫军,历升锦衣卫殿前指挥使,掌管西厂,为皇帝耳目,时东厂刘瑾欲笼络杨玉,常来信札联系,杨玉不与理睬,原封保存。东厂事发,刘瑾伏法,抄西厂及杨玉老家长泰坂前村,发现刘瑾许多书札原封未拆,方知杨玉未与刘瑾同流合污。现杨玉神牌上刻:“明正德锦衣卫殿前指挥使杨玉”字样,还保存完好。卒于
[] (14881520)
黄洪
  黄洪(生卒年无考),长泰县城人,明正德八年(1515年)贡士。任潮州通判,署府印。那时潮州常患旱灾,民生凋敝。他组织百姓筑陂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民得其利。还倡导民间发展对外贸易,加强海内外交流,默许“私舶往来”,潮州由此百业俱兴。抚台写诗赠给黄洪,以表敬意。诗云:有权珰行郡,勒市舶千金。后来,黄洪厌倦官场争利,辞官归乡。潮州百姓为他建祠祀俸,并立“经略边务”牌坊。
[]
戴廷槐
  戴廷槐(1546—1602年),字元植,长泰县彰信里人,好古嗜学,广览群书,博学多识,精于经术。明隆庆二年(1568年)恩贡,授予浙江淳安县知县,任职中颇有政绩。戴廷槐文学才华颇丰,与姑苏(苏州)文人张幼齐名,人称誉“用赋,张幼升堂,小戴入室矣”。后来,戴廷槐因忤当道而被罢官归乡。戴廷槐也是明代长泰著书立说大家,著有《就正文略》、《云谈薮》、《易学举隅》、《薜荔亭稿》、《革节卮言》、《制锦堂集》、《孔门源流》、《锦云集》、《樵云丛谈》、
[] (15461602)
戴仕衡
  戴仕衡(1563—1622年),字章尹,长泰县钦化里溪尾社人,后迁于兴化府。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中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初授新建知县。戴仕衡任职时,因“治行第一”被推举入朝,任吏部给事中。他性格刚正不阿,敢于谏言,且言之有理,常得到明神宗朱翊皇帝的赏识。皇上曾提出为政“以静摄为高”的构想,戴仕衡认为君臣应相睦,协调运作,于是上疏建言:“元首股肱,宜一体相通,不当隔绝。”以形象通俗的比喻,阐明事理,皇上接受了戴仕衡的
[] (15631622)
林周夫
  林周夫(生卒年无考),长泰县人和里珠浦社人,平生急公尚义,胆识过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六月,倭寇数千人抵达紧邻长泰县城的溪东社,安营扎寨,欲进攻县城。他慷慨而前,请命率丁众偷袭倭寇营寨。此后,他率丁众数十人渡河,直扑敌营,挥刀砍倒倭寇黑色军旗。在撤退中,不幸殉难。长泰县城军民见敌营军旗扑地,士气大振,出城冲向敌营,倭寇惊慌失措,节节败退。他浴血捐躯事迹被传扬。
[]
卢硕
  卢硕(生卒年无考),字立伯,号与轩,长泰县人和里(今武安镇)人。生平孝友,内外和睦无间,性耿介,持身淡泊。慕古好义。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长泰县春旱夏涝,年岁歉收,卢硕发粟赈饥,凡来相求者,不问何人,斗米奉送。饥民感恩连连。就在这一年,卢硕考中举人。乡里亲邻皆称赞是赈灾积德的善报。万历二十年(1592年)卢硕进京会考,考中进士。初授广西南宁府司理。赴任之时,卢硕找出邻里亲朋借款借粮欠单,以及房产田园抵押的典契,在乡亲们前来祝贺的宴
[]
王一范
  王一范(生卒年无考),字绥甫,号浣心,长泰县城人,家贫力学,博览群书,曾与王从鹏、王协梦、戴熺于东山草堂研习,号称“东山五友”。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王一范中举人。任汀州府宁化县教谕,任教勤谨,曾奉命到广西右江府主持乡闱,选拔一批人才。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王一范赴京考试,登进士,任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任职中拒绝贿赂,关注民生,逾年,被提升户部员外,又升郎中。后来,王一范调任河北,总理粮储,兼管屯种、盐法,始终保持廉风正气,
[]
戴相
  戴相(1587—1640年),字孟抡,号梅鼎,长泰县彰信里人。相传戴相童年时思维较迟钝,而他胸怀大志,勤奋学习,不敢荒于嬉戏,以勤补拙,学业渐进。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授永嘉县令。戴相在永嘉任职6年,勤于政务,体恤百姓,颇有政绩,经考功记录,评定“治行第一”,被提任监察御史。戴相在湖北当阳任职时,上疏揭发魏忠贤的余党霍华,为朝廷消除了隐患。后来,戴相因父逝世,回家守礼尽孝,三年服满,奉命巡按粤
[] (15871640)
戴燻
  戴燻(生卒年无考),字利怡,号叔鹓,长泰县彰信里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考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戴燻登第后,初授浙江省衡州府司李(亦称司理、推官),掌勘问与狱讼。衡州虽小,仅辖衡县、常山、开山、开化等四县,却是重镇要冲,而民俗竟然强悍顽梗,多行斗殴。戴燻到任,深入调查,全面了解,着手洗刷一些冤案、奇案、重案,从快发落,使蒙冤者得以昭雪。同时,对一些玩弄花招,颠倒是非,制造冤假错案的胥奸豪猾,从重处置。不久,补任
[]
柯彦
  柯彦,字君求,长泰县方成里人。他家虽贫困,但苦学成材,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任江南道合肥知县。柯彦到任后,体察民情,采取措施,兴利除弊。他认为农业不兴,万事俱废,针对当地农田水利设施差的状况,组织修浚河流以泄洪,开凿渠道以灌溉。经过三年的努力,当地农业终获得丰收,民生开始富足、社会逐步安定。同时,他着手整顿官务,任能选贤,撤换一些有劣迹、无能力的官员、衙役,倡导任职者人人有善言、善迹,爱民为民
[]
张际熙
  张际熙(生卒年无考),长泰县钦化里溪园社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进士。登第后,任湖南益阳县知县。为官清正,兴利除弊,审理判明多起悬疑案,在百姓中享有声誉。后来,弃官回乡,不参与政事。在居室石门楣刻写“室遐心迩”。据传,清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率部进攻长泰。郑成功于围城其间拜访他,并书“东山伟望”条幅赠送。张氏族人据此制成木匾,在其家祠悬挂。
[]
张国宝
  张国宝(1875—1949年),名廷凯,字国宝,汉族,长泰县武安镇欧山村和兴社人,出生于1875年,自幼好学,精楷书,是光绪年间秀才。清宣统年间,曾任省咨议局议员、副局长等职。民国成立后,咨议局解散回乡闲居,闭门读书,精心研究易经和理学。1918年,张国宝在挚友漳州名士陈智君、林寿候及亲家翁福建省财政厅长陈芷汀(国宝长媳系芷汀侄女)等人推荐支持下,任汀漳暨南分局(隶属于厦门暨南总局管辖)首任局长,主要分掌侨务、交际、庶务工作。同年9月,
(18751949)
叶锡侯
  叶锡侯(1885—1962年),岩溪镇珪后村人。清光绪年间,科举举人。考前按例进行“温卷”,他选出力作八股文一二篇,到主考官官邸让主考官评点,并送上谏贴,拜主考官为恩师。发现主考官说话全是长泰方言读音,典型的“乌(au)”韵音特别清晰。叶锡侯问恩师是否长泰人,恩师答:“非也。乌(eu)、含(ham)、哲(diat)这等语音乃传统正音。”自此,长泰文教界方知古代传统正音流传于长泰这闭塞山区。逐渐有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奥秘,即长泰方言保存上
(18851962)
梁文星
  梁文星(1889—1971年),长泰县尚吉村人。梁文星少时家贫,给人当佣人,礼拜日常随母到枋洋圩礼拜堂做礼拜,习诵《圣经》、《圣诗》。年长,枋洋教会供给文星就读于教会小学。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时英国伦敦公会驻漳教务代表施耐劳牧师巡视枋洋教会,梁文星向他表示献身于宗教事业之心愿,由时伦敦公会决定出资培养文星就读宗教学校。民国7年(1918年),他考取专为培养传教人员而创办的泉州福音学校。毕业后,受聘为同安县灌口礼拜堂传道,尔后调任龙溪县
(18891971)
杨玉昆
  杨玉昆(1892—1966年),出生在台湾省高雄市冈山村湖内乡顶茄碇村渔家。少年师承当地养生医院名医,通晓内科专业,对儿科的研究造诣尤深。青年时代受台湾新文化运动启蒙,决心从医报国,毅然只身来到厦门。1927年扎根长泰行医,1931年在县城下米市开办养生医院,悬壶济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群众誉为当时长泰四大名医(杨玉昆、张祖黄、黄宗德、黄谷怡)之一。抗战时期,西药紧缺,药价昂贵,杨玉昆自采、自制各种丹、膏、散、药水为百姓治病,减轻群众
(18921966)
黄再兴
  黄再兴(1896—1976年),字英麟,枋洋赤岭村人。五四运动时期中学毕业,与长泰县岩溪甘棠社人陈德恩于民国8年(1919年)9月同轮赴法留学,在巴黎电机专科学习。民国12年毕业归国,应邀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技术教官,与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共事。1925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黄再兴调东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何应钦)任少将交通处长。后转到武汉国民政府负责无线电通讯工作。1945年,黄离职闲居厦门鼓浪屿内厝澳家中。1949年厦门解放前夕,黄出走香港
(18961976)
连英豪
  连英豪(1901—1956年),又名光沛,长泰县枋洋江都人。家庭富裕,国民党少将军衔。民国14年(1925年),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北伐途中,任第四军所部排长,作战骁勇,在攻克武昌战役中胸部受伤,颇得上峰器重,遂升连长,不久又升营长、团长。民国21年11月,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调蒋鼎文统率大军入闽镇压并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连英豪任特务第三团团长兼漳州城防司令。抗战时期,
(190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