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9
程彩
  程彩(生卒年未详),漳浦县盘陀庵前(今盘陀镇割埔庵前村)人。程彩自幼务农,练就一身功夫,在民众中颇有威信。当时,闽南小刀会以厦门为活动中心,进行反清斗争,各地民众纷纷组会进行活动。漳浦县以程彩为首领,与东林人陈通水、下坑人陈珠培在盘陀组织小刀会,用“过香”的形式吸收会徒,会众多至1000多人。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六日,闽南小刀会在灌口起义,攻占海澄、石码、漳州和厦门,并在厦门建立政权。漳浦小刀会及时响应,发动起义。四月十二日,程彩
[]
薛佛记
  薛佛记(1793~1847年)又名薛文舟,祖籍漳浦县东山上营(今石榴东山村上营)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出生于马六甲(今属马来西亚)。父亲薛中衍,于清乾隆间到马六甲谋生。薛佛记从小随父学习经营,善于理财。道光初,新加坡刚开设商埠,薛佛记就与一批华人到新加坡从事商业经营,他在新加坡购置7大块土地,成为新加坡华籍最大富户。薛佛记热心乡侨公益事业,开辟坟山以办理旅居新加坡乡侨的丧葬祭奠事宜,又设置恒山公冢,作为旅新漳、泉人士的坟地。道
[] (17931847)
卢茂
  卢茂(?~1768年),漳浦杜浔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天地会首领提喜在漳浦高溪观音亭(今属云霄)传徒结会,卢茂与方劝、陈彪等入会。卢茂入会后,与同县人何哲相友善,何哲常到县城跟林咸一起学拳棒。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何哲引林咸到杜浔与卢茂结识。十月,在卢茂家中,卢茂与何哲、林咸、郑朗(俱杜浔人)、王重、黄石(俱鹿溪人)、程天助(县城人)、吴纱、吴康(俱马坑人)、蔡通(霞潭人)等10人,拜神结盟,推卢茂为大哥,何哲为二哥
[] (?~1768)
吴沙
  吴沙(1731~1798年),漳浦县人(据台湾吴旺桔修的《吴氏家谱》载为西门外小山城大园头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性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想外出谋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他42岁时,带着比他少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光裔,渡海到台湾。吴沙到台湾后,先在淡水的鸡笼(今基隆)做工,后到三貂社谋生。三貂社地近“生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噶玛兰,当时,汉人很少到三貂、噶玛兰,因而,此地被视为化外之域。吴沙
[] (17311798)
林成祖
  林成祖(生卒年未详),原名林秀俊,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康熙末年出生于农家。年轻时胸怀旷达,有远大志向。雍正间,大批漳浦人到台湾谋生,他也想到台湾开拓荒土,干出一番事业。雍正十二年(1734年),林成祖偕同乡亲到台湾淡水厅的大甲居住。大甲有大片荒土,泥黑土肥,水稻一年两熟,是一个发展农业耕作的好地方;大甲又是少数民族(俗称“土番”)聚居的地方。林成祖一边开垦土地,一边租贷“番田”耕种,由于他的勤劳,收入逐年增加,家庭也日渐富裕。林成祖在
[]
蓝应元
  蓝应元(生卒年未详),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漳浦张坑(今赤岭石椅古萝村)人。自幼聪颖,过目成诵,稍长,刻苦勤奋,尤喜古诗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成进士,经朝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以学行文章著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丁父忧,归家葬父,亲自挑土营作。守丧期满,应召进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蓝应元起补翰林编修,皇帝深知蓝应元学行俱优,命其纂修《四库全书》,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
蔡世远
  蔡世远(1681~1734年),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下布(今大南坂农场下楼村楼厝下)人。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父蔡璧,选贡,授罗源教谕,后受聘于鳌峰书院,为书院长。蔡世远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谨遵父教,勤勉奋进。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蔡世远中举人,翌年,受福建巡抚张伯行的聘请,到鳌峰书院校订先儒的著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他深得相国李光地的赏识,在李光地的启迪下,精研程朱理学。康熙四十九年
[] (16811734)
蓝鼎元
  蓝鼎元(1680~1733年),字玉霖,号鹿洲,别号任庵。漳浦张坑(今赤岭山坪村山尾顶)人。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父早逝,寡母抚育其成人。鼎元自幼熟读经史,尤喜古诗文,通达治体,谈论经济。他胸怀大志,常以文章抒发抱负,时人认为他志大言大,言行不一,不甚赞许他。知县陈汝咸极为赏识他。福建督学沈涵参对他也很器重。巡抚张伯行也称赞蓝鼎元是“经世之良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蓝鼎元受张伯行的聘请,到福州鳌峰书院,与同乡蔡世远共同
[] 清代知名学者和经世之材 (16801733)
阮文
  阮文(1667~1716年),又名阮蔡文,字子章,号鹳石,榜姓蔡,漳浦下魏(今霞美白石村下魏)人。生于康熙六年(1667年),幼时,因海滨战乱频仍,随父迁居江西新喻县。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阮文中式江西举人,数次赴京会试,都未能中式。阮文怀抱经时济世的才略,他北上南下,所经过的域邑、山川、丘陵,常登临观望,对南北山川形势、沿海岛屿、湾澳及东南各少数民族的情状,无不记在胸中。后来,因母亲亡故,扶柩回祖籍漳浦,就定居下魏。康熙五十一年
[] (16671716)
林亮
  林亮(生卒年未详),字汉臣,号惟执。漳浦人(居里未详)。幼年孤苦,长大后性情豪迈,喜结识豪杰,探研军事谋略,决意投军,为国效劳。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提拔为台湾水师右营把总。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铜山营守备。翌年,因其熟悉澎台海务,被调任澎湖右营守备。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朱一贵起义,全台几乎被起义军占领。朝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统师到澎、台镇压。蓝廷珍到澎湖深知林亮英勇善战,胆识超群,用为先锋。
[]
蓝元枚
  蓝元枚,字卜臣,廷珍孙。父日宠,世袭轻车都尉,官铜山营参将。元枚,世袭轻车都尉,历官广东海门参将,龙门协副将,海澄副将,升台湾总兵,调金门总兵,江南苏松镇总兵。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蓝元枚调任福建陆路提督。不久,改任福建水师提督。又任命为参赞大臣,提兵前往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至台湾鹿仔港。蓝元枚连连得胜,乾隆皇帝谕:“着赏双眼花翎,以示优眷”。
[]
蓝廷珍
  蓝廷珍(1663~1729年),字荆璞,漳浦张坑(今赤岭)人,后建府第在湖西顶云。康熙二年(1663年)出生于农家,自幼性情朴直,不善言辞,而胸怀大志。其族祖蓝理移镇浙江舟山,他不远千里,渡海投奔,请求入伍。蓝廷珍在军中刻苦练习骑射,挥舞刀枪盾牌,矫捷如风,又善于使用-等军火器械,弹无虚发。蓝理对他很器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蓝廷珍被提升为把总,4年后,升磐石守备。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经常带兵到外洋巡捕
[] 治台名将 (16631729)
蓝理
  蓝理(1649~1720年),字义甫,号义山。漳浦张坑石椅(今赤岭石椅)人,后建府在今赤岭墟。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拖着马尾巴使马倒行,刀盾枪石各种武器无不精通。他性格强悍,常大叫说:“我若不封侯拜将,不是大丈夫”。他听说海盗卢质在岱嵩一带残害百姓,就招集乡里数十个壮健青年到岱嵩与卢质打斗。卢质欺蓝理年轻,不甚介意,只要两人单独对打,最后
[] 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 (16491720)
林绍祖
  林绍祖(约1645~1728年),字衣德,号丹麓。漳浦县城城南(今县城绥南尚书府)人。约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尚书林士章玄孙,汝诏曾孙。祖父友筠,南明隆武举人。父早逝,母亲守寡。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率军入漳,部属分攻各县,母携绍祖随邑人走避漳州城。八月,城中无粮,竟至杀人充饥。绍祖年幼,被守门兵捉去放在桶中,门兵磨刀切切,将被杀食,幸亏同乡发现,及时抢夺救出,免遭残杀。九月,援兵赶到,漳州解围,其母携绍祖投奔外祖父家。绍
[] (16451728)
黄性震
  黄性震(1637~1701年),字元起,号静庵。漳浦官塘湖西堡(今湖西城内村)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12岁时,父母俱亡,生活困苦。黄性震自幼刻苦学习,喜读史书,胸怀大志。当时,郑成功在闽南沿海进行抗清活动,后来占据台湾,他受到一定影响。到了壮年,黄性震就更加注意世事,对福建沿海要冲、港湾、岛屿的布列,台湾、澎湖的地理位置、形势以及战略战术,人心向背等都一一熟记。康熙十七年(1678年),郑经出兵攻占漳州、海澄、平和、漳平、长
[] 黄性震 (16371701)
赵彦衡
  赵彦衡(生卒年未详),字允平,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初著名工艺家。赵彦衡聪明灵巧,善于钻研科学技术,制造出各种先进的器具。他能用水晶玻璃制造望远镜,把远处的景物看得如在眼前一样;能制造自动报时的自鸣钟,时刻准确无误;又能造指南针等。漳州著名工艺家孙大良是他的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研讨制造工艺和科学原理,互相交流,提高工艺水平,制造的物品也越加精巧。赵彦衡对数学很有研究,利用外国传来的数学知识,进行笔算,可使制作工艺更加精密、完善。赵彦衡还
[]
杨玉璇
  杨玉璇(生卒年未详),又名玉祥,漳浦县人(居里未详),明末清初的玉石雕刻家。杨玉璇生于明朝崇祯间,少时学习雕刻,长成后更加勤学苦练,技艺娴熟,无论玉石、水晶、琥珀等都能雕成各种玩饰和器皿,尤善于寿山石雕。杨玉璇巧妙地运用福州寿山石质的不同颜色,精雕细镂,塑造各种不同形象的人物、鸟兽、花卉、鱼虫和林木泉石等等,作品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他又能用一寸多长的琥珀雕准提菩萨,几十只手,每只手各有一件法宝,都刻得形态各异,且十分清晰,连毫发也历历可
[]
张若化
  张若化(1599~1684年),字雨玉,号苍峦,若仲胞兄。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青年时师事黄道周,得闻儒家“明诚”的学说,领悟到其中的精微和要旨,并且旁及乐律、历法、政事、诗文等,各类知识无不融会贯通。崇祯九年(1636年),中举人,接连两科参加会试,没有登第,暂时逗留京师。此时,适遇黄道周因向皇帝进言而被囚禁于大理寺监狱,他改装成仆人,杂在厮役中,冒险进入狱中探视黄道周,并为之传递消息。此后,不再参加会试,在家奉养双亲。明亡
[] (15991684)
张若仲
  张若仲(1612~1695年),字声玉,号次峦。漳浦丹山古致顶(今赤土溪东村古致)人。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祖父张应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府学岁贡,授古田训导。张若仲聪明俊秀,读书明理,凡事以不违背良心为准则,言笑不苟,行为谨慎,待人恭敬,自幼养成廉正自持的美德,与胞兄若化读书于“来绂山房”。崇祯九年(1636年),与兄若化同榜中式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进士,依例选为知州,但若仲性喜清静,不愿担任繁剧的职务,
[] (16121695)
李实蕡
  李实蕡(1701~1758年),字桃仲,号晋亭。漳浦县城忠孚巷(今县城东埔巷)人。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李瑞和玄孙,父亲李名扬,贡生,历官广东连平州知州。李实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选庶吉士。雍正八年(173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任翰林时,就以文章著称。雍正十二年(1734年),将荐任御史,忽报父亲病重,急请假归家省亲。十月,父亲亡故,守制3年,期满后,因母老暂不出仕。家居闭门不
[] (17011758)